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三卷 親總貔貅談笑看 第三章 忠臣末路,末路忠誠

作者 ︰ 康保裔

夕陽下的壽州城一片蒼涼,節度使府衙前的主街上都看不到一個行人,偶爾有巡街的兵士成隊無精打采地走過,踩起了街邊的泥土灰塵,露出塵土中的碎骨,卻也見不到一只狗來爭搶。一陣風刮過,那地上的灰土就飛起來打在同樣灰撲撲的牆垣上,殘破的門扉也在風中吱呀作響,卻也引不來主人的詢問或者看家犬的吠叫。

節度使府的門口倒是很有人氣,這時候聚集了差不多十來號人,一大群普通兵士穿著的人中間也有幾個官佐穿戴的,此時都圍攏在府衙門口,一個個好像都在豎起耳朵听里面的動靜,卻又都不敢往里進。

府衙的正堂,南唐清淮軍節度使劉仁瞻正努力端坐在主位,一個僕役戰戰兢兢地立于這個年近六旬的老將身側,雙手伸出去似乎想扶住劉仁瞻,卻又不敢真扶,兩眼只是忐忑不安地盯住了他,就好像一個不注意老將就會頹然倒地一般。

在下首面對劉仁瞻跪著的,則是那天在壽州東門城樓遙望紫金山的劉崇諫,壽州牢城都指揮使,劉仁瞻的次子。

「阿爹!金陵派來的援軍大半年都只是龜縮在紫金山的山寨中,既不敢與兵力不多的圍城北軍決戰,又不能給壽州解圍,甚至連運送糧草接濟壽州都做不到。壽州被圍近十六個月,城中芻糧殆盡,百姓死傷逃亡泰半,金陵又何曾真正掛懷!如今坐困紫金山的援軍又一朝覆滅,壽州早晚不保,阿爹又何必……又何必……」

劉崇諫說著話的時候,臉上激憤、委屈、恐懼等神色交替顯現,結果吃劉仁瞻一瞪眼,又開始囁嚅著說不下去了,最後只好漲紅著臉收住了口。

顯德四年三月初五的紫金山之戰,南唐軍一觸即潰以後大部向東逃往濠州,不過除了郭廷謂率少數船只月兌逃之外基本被殲,另有數千人因為是駐扎在紫金山東面而選擇了向壽州方向突圍,結果在壽州東山口被周軍的廬州都部署劉重進領兵截殺,最後成功逃入壽州城的不足百人。

他們甫一進入壽州城,踫上的就是連續幾天到東門來觀望風色的劉崇諫,早就憂心如焚的劉崇諫得信之後更是焦慮,當下也顧不了許多,直接奔節度使府向病中的劉仁瞻進諫。

抱病而起的劉仁瞻強撐著听完了次子陳述的軍情,再听到他後面的牢騷話里面隱含的意思,不由得臉上一片鐵青,冷冷地瞪了劉崇諫一眼,斷然說道︰「臣子怎可胡亂議論陛下,指斥乘輿?這些話你再也休提!紫金山之軍乃是戰不利,又怎麼能說其無解壽州之圍的意願?先帝和陛下待我劉氏一門不薄,無論有無援軍,我都當盡忠王事,不虧名節。你下去吧……關于紫金山戰事的消息,今後不得聲張,你要將那些敗兵看牢了。」

…………

顯德四年三月初五晚的壽州,多數人還在繼續麻木地執行著作息安排,該睡覺的睡覺,該巡邏的巡邏;少數知情者則多是一夜輾轉反側,即便外表鎮定如恆的劉仁瞻也是如此,所以到了第二天早上,劉仁瞻的病勢越發沉重起來。

事情卻是自己找上門來,不管劉仁瞻病得多重,只要還能理事,這壽州的大小事情還得找他決斷,尤其是三月初六早上的這件事。

夜間值守城北的小校許平在淮水邊上捉住了試圖連夜泛舟渡河往淮北的一員叛將,任憑這個小校許平如何訊問,那員叛將就是不張嘴,于是許平只好將其押到了節度使府。

直到許平在節度使府吵吵嚷嚷得劉仁瞻點鼓升帳的時候,從經過身邊的諸將眼神和他們之間的竊竊私語聲中,許平才知道這個自己抓來的叛將是節度使的次子,這時候才後悔不迭已經是太晚了。

府衙中,劉崇諫被綁縛著跪立在大堂的正中,劉仁瞻坐在上首氣息不勻地怒視著他,兩手撐著雙膝挺住身軀,臉上一陣青一陣紅的,而諸將則肅立兩旁靜若寒蟬。

「逆子!想我劉氏一門忠心為國,卻不意出了你這個逆子。你且說說,為何要叛逃周營。」

「末將該說的都已經說了,今日沒什麼可說的。」劉崇諫卻不似昨天在劉仁瞻面前那麼畏縮,反而是脖子梗梗的,眼神也不再閃躲。

劉仁瞻萬萬沒想到這個向來恭謹老實的次子還會強項,一時竟然有些語塞,只是緩緩點頭道︰「好……好……軍法官,陣前投敵該當何罪?」

屋內鴉雀無聲。

「軍法官!陣前投敵該當何罪?」劉仁瞻的聲音轉厲。

「……當腰斬。」

「听到了麼?中軍即刻領刀斧手將叛將原牢城都指揮使劉崇諫推出轅門,斬訖報來。」

又是無人應聲。

「怎麼?!莫非還要本帥親自監斬不成?」劉仁瞻的聲音更為冷冽。

「……是,卑職得令。」

等刀斧手剛剛將劉崇諫推出大門,劉仁瞻微微嘆息一聲稍稍軟下腰桿,驀然听到門外一片哭喊喧嚷,又不得不挺直身體命令門前衛士︰「去,看看是何人在門外喧嘩。」

衛士得令出去,只是片刻就趕來回報,原來是壽州監軍使周廷構在中門外攔住了劉崇諫一行,只是哭喊著請劉仁瞻收回成命。

劉仁瞻皺皺眉︰「將監軍使拉進來,著刀斧手即刻行刑,不得有誤。」

等周廷構被兩名衛士強行挾著帶進大堂,還不等他說話,劉仁瞻立刻就拿話堵住他的嘴︰「軍法不可私,監軍使本是朝廷派來督察地方軍法的,豈能因為犯事者乃是我子而偏廢?」

周廷構被劉仁瞻這句話堵得也是無可奈何,只好站在原地一會兒看看門口,一會兒又看看一臉蒼白強自撐著的劉仁瞻,臉上擔憂、焦躁諸色紛呈。

過了片刻,負責監斬的中軍官總算是進來交令,跟著他身後進來的卻是周廷構的親衛,這親衛湊到周廷構耳邊嘀咕了幾句「夫人……不許……」之類的話,讓周廷構又是一陣仰天嘆息。

「各位將軍自回本營,謹守本職,不可誤事,須知軍法無情。」

劉仁瞻扔下這句話之後,就在眾人復雜的目光注視下站起身緩步走向後堂。

大堂內眾人默默地看著劉仁瞻的背影,一時間誰也沒有作聲,誰也沒有先走。結果剛剛等到劉仁瞻的身影消失在門口,眾人就听見那邊傳來咕咚一下人體摔倒的聲音,大伙忙不迭地擁過去,就見親兵正神色慌張地從地上將劉仁瞻扶起,方才還在嚴厲訓誡眾將的清淮軍節度使此刻已經是面如金紙、牙關緊咬,在他的嘴角還有一絲血漬,人卻已經是陷入了昏迷當中。

…………

金陵皇宮的澄心堂,南唐君臣在此對坐無言、長吁短嘆。

壽州城東紫金山的敗訊傳到濠州,諸道兵馬元帥、齊王李景達和監軍使陳覺即刻扔下軍隊逃回金陵。紫金山之敗讓南唐朝野大為震動,李璟見親王、寵臣均不可依靠,而壽州存亡事關淮南得失,便動議自己親赴江北督戰,卻為中書舍人喬匡舜上疏切諫。

雖然李璟隨即以動搖軍心的罪名將喬匡舜流放撫州,御駕親征督戰江北諸將的主張卻還是沒有得到任何大臣的響應,李璟只得召集大臣和幾個宿將到澄心堂商議,可是眾人仍然是一言不發。

最後被李璟催問得緊了,神衛統軍朱匡業竟然當場吟詩道︰「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看看,這才子皇帝手下,連將軍都是這麼有才,雖然詩並不是他本人所作,可用得還真是地方。

李璟心中慍怒,現在又不是詩會,這正在開作戰會議呢。掉頭再問神衛統軍劉存忠,結果這廝居然還對朱匡業的意見和急智表示贊賞,李璟忍無可忍,當即下詔貶朱匡業為撫州節度副使,將劉存忠流放饒州。

雖然李璟可以連續貶謫違逆自己心意的大臣,可是他召集群臣朝議的事項卻仍然是毫無結果,朝中既無人支持李璟御駕親征的主意,又無人主動請纓領兵援救壽州。

柴克宏死得真不是時候啊,這剛剛在常州擊破吳越軍,還沒過江就突然病故了。李璟不禁想念起差點被他臨陣換掉的右武衛將軍柴克宏了,現在再也沒有像柴克宏這樣主動請纓的將才了,李璟自己想想還是不敢親征。要說再派親王或者諸子督軍吧,在親王里面李景達已經是最為知兵的了,剩下的就是自己的長子李弘冀經歷過戰事也有戰功,可是李弘冀的戰功就是柴克宏立下的,沒了柴克宏這宣、潤大都督燕王李弘冀也就未必好使了,所以到了最後李璟還是一籌莫展。

…………

顯德四年三月十三,壽州接到了郭榮的詔書,要劉仁瞻自擇禍福,不過此時劉仁瞻已經完全不能視事,監軍使周廷構以下諸將心中無主。

三月十七,郭榮耀兵于壽州城北。

三月十九,計無所出的壽州諸將終于承受不住周軍強大的壓力,壽州監軍使周廷構、營田副使孫羽等以劉仁贍的名義遣使奉表降周。

三月二十一,郭榮親自受降南唐壽州守軍于壽州城北,壽州諸將抬劉仁瞻至郭榮帳前。郭榮對諸將善加慰撫,授劉仁瞻天平軍節度使、兼中書令,著其仍舊回城養病。當日,在昏睡中接受大周官爵的前南唐清淮軍節度使劉仁瞻卒于壽州家中,旋即被追封為彭城郡王,其長子劉崇贊蔭懷州刺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