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三卷 親總貔貅談笑看 第二十四章 收取淮南

作者 ︰ 康保裔

郭榮依然是靜靜地听著郭煒在那里陳情,兩眼只是一直盯著伏地叩首的長子,目光漸漸地由冷厲轉為溫和。

待得郭煒說完,郭榮這才輕聲地緩緩說道︰「宗誼起來吧,朕應了你就是,朕又何嘗想為難楚州百姓,又何嘗想將楚州付之一炬。你既然願意請命統軍擊破張彥卿頑抗,朕信你,這就去把趙大郎替下來吧,只要你能一舉蕩平頑敵,朕可以如泗州例,不許諸軍擅入楚州。」

听到郭榮這麼說,再細細辨別其語氣,也不似是在生氣,郭煒如蒙大赦,心中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再一次拜首之後起身,只覺得衣甲之內冷汗涔涔。

領命退下以後,郭煒馬上召來金槍軍的郭守文、郭守信等指揮使和暫代效順軍指揮的太子太師致仕周密次子、領常州刺史兼內外馬步軍都軍頭周廣,將作戰任務和計劃布置下去,然後派員與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進行戰場交接的協調。

街巷狹窄,城牆內的這段環城路也就是能夠擺開十個人的陣勢,郭煒只調了兩個指揮金槍軍和一個指揮效順軍。等到眾人全部就位,被堵在後邊無所作為的殿前司步軍後退出城,號手吹出一聲暗號,趙匡胤帶著沖在前面的殿前司步軍一排排交替掩護著緩緩後撤。

這隊殿前司步軍身後就是一個丁字路口,與環城路相交的這條街倒是比環城路寬敞得多,幾乎有環城路的兩倍寬,他們順利地退入了這條街道。張彥卿卻是緊追不舍,他的目的只剩下了拚殺,兩軍鏖戰正酣,沖在前邊的楚州守軍只知道盯著面前的敵軍廝殺,不知不覺間就要跟著轉彎。

又是一聲號響,佔據了側面街道右半部分,已經和趙匡胤所部並排站立的效順軍軍士們紛紛點燃手中陶制震天雷的引線,向沖過來的楚州守軍斜後方扔了過去。

與此同時,距離這個丁字路口五十步左右的環城路上,早已列陣等候的金槍軍火銃手進行了一次十人齊射,隨後前面六排火銃手開始了輪射,並且依隊列替換一步步向前推進,其後四排長槍手緊緊跟隨。環城路是如此狹窄,這時候能夠直接參戰的也就是一個都的金槍軍,這個指揮的其余軍士只是跟著行軍,另一個指揮的金槍軍更是遠遠地跟在後邊。

突如其來的彈丸將楚州守軍打倒了一排,隨後陣中響起的轟鳴、騰起的黑煙讓他們更體會了北門城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爆轟之後四散迸射的陶片和鐵蒺藜近在咫尺,連重甲都無法完全抵御,更是讓陣中慘嚎一片。

金槍軍一排排輪射向前,楚州守軍一排排倒下,已經沖入側面街道的最前排楚州守軍一時無所適從,前面是如林的刀槍,後繼無援而且後退不能。

楚州兵馬都監鄭昭業眼看不是個事,連忙拽住了張彥卿︰「大帥!敵軍弓矢強勁,還有妖法,街巷之中無所遮蔽,我軍太不利了,不如退入州廨守御吧。」

「也罷,這就退回州廨與敵軍死戰。」張彥卿雖然已經殺得兩眼通紅,卻還沒有完全喪失理智,不得不接受鄭昭業的建議,指揮後排還算完好的士卒急速奔回州衙。

隨著張彥卿率軍轉進,前邊殘存的楚州守軍被迅速清理,金槍軍仍然按部就班地向前推進,效順軍的那個指揮則夾在金槍軍的兩個指揮中間,隨時遮蔽警戒側面的街巷。

轉眼周軍就推進到了北門,郭煒將開城的粗活交給了效順軍,金槍軍則轉到主干道重新列陣警戒。楚州的主干道極為寬敞,金槍軍在此一氣排成五十人一排的隊形,等待著城門開啟之後繼續攻擊前進。

過了半晌,封住北門門道的土石被徹底挖開,早已等候在門口的金槍軍各指揮依次進城,先期入城的郭守文、郭守信兩個指揮沿主干道向南推進,後續各個指揮兩兩一組掃蕩其余街道,效順軍和後續入城的殿前司步軍則掩護金槍軍行進路線的各個側面。

郭榮已經頒下了嚴令,絕對禁止諸軍騷擾百姓,楚州居民面對城中的大戰也是戰戰兢兢地關緊了門戶,因此全城的進展平靜有序,到了晡時,除了州衙以外,楚州已經完全落入了周軍的控制。侍衛親軍虎捷左廂第一軍都指揮使馬令琮率軍守住東門,殿前司控鶴右廂都指揮使王審琦率軍守住南門,雖然都被郭榮嚴令不得擅自入城,兩人卻是一個懊惱一個歡欣,只因為城破之初出逃的楚州守軍都選擇了南門方向,結果被王審琦的伏兵一網打盡,而埋伏在東門的馬令琮一無所得。

州衙內,張彥卿集中了殘存的一千余兵力負隅頑抗,郭煒自然是沒有破門進去肉搏的打算,于是在火銃的掩護之下,效順軍又是一窩蜂的震天雷扔過了院牆,牆頭牆後的楚州守軍的弓弩手為之一空,隨後在攻城時並未實際用上的沖車一擁而上,院牆轉瞬即塌。

最後時刻,絕望的張彥卿、鄭昭業等人率領殘兵狂亂地向外撲來,郭煒很殘忍地沒有滿足他們肉搏拚命的願望,只是用連續的排銃讓他們全部倒在了沖鋒的路上。

檢點戰果,倒是以埋伏在南門外的王審琦為最,因為是伏擊鑿南門逃竄的潰兵,他僅以百余人的代價,斬首上千,俘五千余。而在城中頑抗的張彥卿手下雖然前後只有兩千人,卻無一人生降,只有包括張彥卿長子張光祐在內的十多人重傷被俘,給趙匡胤所部造成的傷亡卻有四五百,如果不是用郭煒的金槍軍換下來,趙匡胤所部最後的傷亡恐怕不會少于張彥卿部下。

隨著楚州的陷落,南唐沿淮水一線的州縣全數失陷——郭廷謂苦等金陵援軍不到,在濠州使者自金陵返回,明確不會再有援軍以後,濠州已經在顯德四年十二月初十出降——大周終于將淮水兩岸全數收歸囊中。

濠州投降以後,郭榮委任故秦國公贈尚書令趙暉之子趙延進為右千牛衛將軍、濠州兵馬鈐轄,領所部兵守濠州,任郭廷謂為亳州防御使,其弟郭廷贊為和州刺史,並且命郭廷謂領濠州原兵馬南攻天長軍ヾ。

隨著濠州的歸附,原先負責包圍濠州的侍衛親軍司部隊得以騰出手來,楚州圍城戰也沒有馬軍什麼事,于是殿前司鐵騎左廂都指揮使武守琦被派去襲取揚州。騎兵前鋒剛到高郵,南唐守將就盡焚揚州官衙民宅,以兵驅揚州士庶渡江而南,只給周軍留下了一片白地和十多個病人。

隨著揚州南唐守軍的逃竄,泰州和靜海軍ゝ相繼落入周軍之手,大周和吳越之間的陸上通道終于被打通,從此吳越與中原通使再不用泛海,只要渡江即可。

顯德五年二月初二,剛剛被李璟升格為雄州的天長軍,在郭廷謂所部的軍事壓力下,經過傷愈的張光祐持詔招降,江南偽命建武軍使、雄州刺史易文出降。

前去攻取黃州的黃州行刺史何超尚未到達目的地,卻已經和王審琦一起襲取了滁州、和州,並且于二月二十三攻取了舒州,擒江南偽命刺史施仁望,郭榮即以何超為舒州團練使。

隨著周軍的大踏步前進,南唐的節節敗退,趁火打劫者也一擁而上。荊南節度使高保融遣指揮使魏璘率兵三千、船一百進軍鄂州,吳越王錢弘俶遣上直都指揮使、處州ゞ刺史邵可遷、秀州々刺史路彥銖以戰艦四百艘、士卒一萬七千人屯通州ぁ南岸,楚將周行逢也躍躍欲試。

三月初十,在經過揚州廢墟,命令權知揚州軍府事、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于原城東南隅重築揚州州治之後,郭榮抵達迎鑾鎮あ,耀兵于大江之上。

戰事不順讓李璟面對危局一籌莫展。雖然新年以來連連改元,從正月的「中興」到三月的「交泰」,卻既沒有中興也沒有泰來,皇太弟李景遂和諸道兵馬元帥、齊王李景達紛紛請辭,改立燕王李弘冀為皇太子知朝政以後還是毫無改觀。

進入三月,江北諸州縣除了廬州、蘄州ぃ和黃州之外全數喪失,周軍的水軍已經橫行在大江之上,多處江心洲水寨被破,甚至逃到南岸的艦船也被追擊焚燒,周軍有隨時渡江南攻之勢。不得已,李璟派兵部侍郎陳覺奉表過江請降。

顯德五年三月十八,經過一番往返,唐國主李景ぃ上表中朝天子,正式割讓江北全境,給犒軍銀十萬兩、絹十萬匹、錢十萬緡、茶五十萬斤、米麥二十萬石,並每年輸貢物十萬,請中朝息兵,劃大江為界,因唐境已無煮海之地,乞海陵鹽監南屬。

郭榮答書唐國主,以泰州等地在江北,駁回其所請,只許歲賜唐國食鹽三十萬斛,唐國則增土貢數十萬。允撤去沿江諸軍,並詔吳越、荊南軍各歸本道。遣還歷次征戰被俘而家在江南願意回去的唐軍將士及馮延魯、許文稹、邊鎬、周廷構等被俘重臣。

淮南之戰至此結束,大周賜錢弘俶犒軍帛三萬匹,高保融一萬匹,收取唐國百萬犒軍貢物,獲淮南十四州六十二縣,共計戶口二十二萬六千五百七十四,中原月復背的戰略形勢大為改觀。

ヾ天長軍︰今江蘇揚州西北的天長縣。

ゝ靜海軍︰今江蘇南通。

ゞ處州︰今浙江麗水。

々秀州︰今浙江嘉興和上海松江附近。

ぁ通州︰這是後來的南通州,即今江蘇南通。

あ迎鑾鎮︰今江蘇儀征。

ぃ唐國主李景︰李璟戰敗以後去皇帝稱號、去年號,奉周朝正朔,紀元顯德,稱唐國主,避郭威的高祖周信祖睿和皇帝郭璟之諱,改名李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