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四卷 雛鳳清于老鳳聲 第十一章 春闈

作者 ︰ 康保裔

粗略地翻查了一下在朝常參官和一些刺史、團練使的檔案,還有近年來未經批復即歸檔的官員奏章,郭煒有了不少新發現,也深刻地醒覺官僚主義就在身邊、就在身上。

不過郭煒也沒有心血來潮地馬上就遷轉那些新發現的「人才」,官僚主義固然是不好的,一定的制度規則卻也還是要有所尊重。他只是先把這些人記入了小冊子,等到吏部正常銓敘或者需要補缺的時候就會發揮作用了。

郭煒沒有想到的是,第一個時機來得很早很適時。

顯德七年的春闈在二月中正常舉行,就在郭煒去視察金明池擴建工地和漁政水運司備選軍士操練的同時,以中書舍人扈蒙知貢舉,點取了十九個合格的進士。

就在東京南郊朱明門外的玉津園,郭煒仿唐代皇家在長安之曲江賜聞喜宴故事,在此設宴款待新科進士。宴席上除了通常的觥籌交錯和即興賦詩行酒令之外,還發生了兩件不同尋常的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皇後賜諸進士家女眷琉璃鏡一面,因為諸進士授官未定,鏡台由其自備。

皇家賜禮,那是不管好用不好用、豪奢不豪奢,臣子都是應該隆重謝恩的,不過這次的賜品委實是新奇有趣,當郭煒命人展示樣品給赴宴群臣賞玩的時候,在場的人都被琉璃鏡那栩栩如生的效果震驚了。

毋庸置疑,匠師的手藝再怎麼高超,銅鏡制作得再怎麼精妙,那也是難以達到這種毫發畢現的境界,而琉璃能夠做此功用更是大家第一回見到,就算是西域那種晶瑩剔透的琉璃也沒見過可以制鏡的,更別說中土習慣制造的那些形如珍玉的琉璃制品。

看到眾人的反應,郭煒在表面上固然是不動聲色,心中卻是非常的得意。早在幾年以前,郭煒就指派了軍器監開發署的一個專業組專門負責光學琉璃的技術攻關,在經過了大量的材料配比和爐窯、攪拌、冷卻等工藝流程的模索之後,他們終于在顯德六年的十月搞出來透光率和折射率比較合宜的產品,雖然用于打磨較厚的鏡片時還會有偏光色散的毛病,用于制作一般的透光門窗和制鏡卻是完全沒有問題。

郭煒隨即引導他們用熔融的液態金屬錫折騰出大塊平板琉璃的浮法生產工藝,制作鏡面、門窗透光材料和磨制鏡片的原料成本迅速下降,除了非常精密的望遠鏡還在使用澄淨透明水晶以外,光學實驗終于能夠可著勁地折騰稜鏡和鏡片了。

在軍器監開發署的另一個專業組充分掌握了銀鏡反應之後,正式生產琉璃鏡的全套資料就被轉交給了工部,由工部的文思院進行日常生產,首批產品都供應了尚方、百司,這次給新科進士們的賜品已經是第二批的產品了。看著玉津園中群臣的驚異贊嘆模樣,郭煒就知道他的下一步推廣已經不成問題。

若是說這第一件事情算皆大歡喜的話,那麼第二件事情就差點讓玉津園的這場新科宴不歡而散。

郭煒是不懂吟詩作賦的,不過幾乎就沒人去考究過他,他也沒有在眾人面前露過自己的短處。可是他畢竟來到這個世界有許多年了,出閣以後又有盧億、王著和呂端這樣的飽學宿儒教授學問,也和盧多遜這種俊才有過接觸,所以郭煒對詩賦的鑒賞能力還是有的。

結果就在玉津園的宴會上,十九位新科進士即興賦詩行酒令,郭煒立即發覺其中的個別人有濫竽充數的嫌疑。怕那些個別人只是缺乏捷思七步之才,想著他們或許在學問上另有長處,郭煒忍著沒有當場發作,只是在宴會以後找來了翰林學士李昉和錦衣衛巡檢司的韓微。

次日,早朝之後郭煒就留下了李昉,命人召集十九名新科進士到崇元殿復試,由自己出策論題目,李昉主試。

這一考就是半天,新科進士們神情各異地交了試卷,忐忑不安地等待著考官的批閱和皇帝的處斷。

李昉當場批閱完所有的試卷,已經是快到黃昏時分了,郭煒收過李昉批改完畢的試卷翻了翻,一言不發地打發眾人退出,自己轉身就回到了廣政殿。

廣政殿外,韓微已經在東廡等候多時了,等到受召進殿的時候,就看見郭煒正默默地翻閱著面前的一沓卷紙。

「陛下,錦衣衛巡檢司業已查明,知貢舉扈蒙確曾受過同鄉仇華的請托,至于在選舉中是否徇私,臣卻是不知,不敢妄言。」雖然郭煒對他很念舊情,一直不太計較他的禮數,韓微卻還是恭謹有禮,進殿之後一絲不苟地行過全套禮數才開始慢條斯理地匯報。

郭煒點點頭,果然如此……又將面前的那一沓試卷用手指搓了搓,讓卷主的名字在眼前快速閃過,很快就挑出來一張試卷︰「嗯,就是這個仇華了,李學士的判卷之詞也是說得很嚴厲,那麼徇私舞弊之事定然是有的。」

「德強,錦衣衛巡檢司做得很不錯,想不想換到樞密院去?」在對扈蒙和新科進士們下了結論之後,郭煒褒獎了韓微一句,又問起了他的個人志願。

韓微還是那樣神情平靜,那副駝背也讓他一直都顯得是躬著身說話︰「臣但憑陛下安排,無論在哪里都會盡心戮力。」

…………

顯德七年三月初六,在結束了寒食休假之後,經過郭煒和政事堂、樞密院的一番協商與公文往返,一系列的人事變更正式頒布︰

中書舍人、知貢舉扈蒙黜為太子左贊善大夫,罷知貢舉。

新科進士中黜落仇華等三人,進士甲科楊礪等人依舊,由吏部解褐授職。

以三司副使王贊為客省使,領河北諸州計度使。詔泗州刺史張崇訓入朝為三司副使。

因泗州防御使王全斌已經遷為橫海軍節度觀察留後,此時泗州刺史亦遷官,詔令右拾遺楊徽之為右諫議大夫,知泗州軍府事。

以右拾遺、直史館、殿中侍御史鄭為兵部職方郎中、中書舍人,從錦衣衛巡檢司和武學中擇選干才,教授兵部職方司能吏掌握新的地理測量和圖籍繪制編纂技術,然後從河北、河東、西川等地邊境開始,逐步完善域內各地的山川地理圖籍。

除此之外,郭煒還詔令鄧州節度使宋延渥率舟師由汴水巡撫江淮,舒州團練使何超為其副貳,漁政水運司的備選軍士將會隨同出發,在巡撫途中繼續接受錦衣衛親軍司教習們的整訓。

最不嚴肅而又讓朝野熱議的一份詔令,則是朝廷將以琉璃鏡置換百姓臣工家中的銅鏡,有了玉津園賜鏡于新科進士的鋪墊,這個詔令的執行效果極佳。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