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五卷 海畔雲山擁薊城 第二十八章 錦衣衛,沖鋒!

作者 ︰ 康保裔

隨著袁可鈞的哨音和眾炮長的呼喝響過,各門炮的四炮手都換了個彈藥箱去取炮彈,其他炮手卻是沒有太大的改變,仍然是一如既往地清理炮膛,然後等到彈藥送過來,裝藥、裝彈、扎開藥包裝引火繩……

與之前不同的狀況發生在炮響之後。首先就是轟鳴聲比以前清亮了不少,不像前面那麼沉悶;其次,飛出炮膛的不再是比拳頭大比頭顱小的鐵彈丸,而是一片密集的雨幕。

確實是一片密集的雨幕。包在鐵皮筒里面的形狀不盡規則、大小不一的各種小型鐵彈丸,甚至還有石子、碎瓷片、破鐵片之類的雜物,被炮膛內急速膨脹的火藥氣體推出炮膛,在炮膛口處撐破了薄薄的鐵皮筒,然後以扇面向前散布出去,在識別高速運動的小物體有困難的人眼看來,就是一片密集的雨幕。

袁可鈞下令換炮彈的時候,契丹重甲騎兵的前列剛剛沖進高粱河,當這片混雜著鐵彈丸、石子、碎瓷片破鐵片的雨幕飛出炮膛的時候,他們就快要沖上高粱河的南岸了。

一旦沖過了高粱河,距離周軍的步陣就只有幾十步而已,對于進入沖刺階段的馬匹來說不過是幾個起落,鐵騎就會和對面的周軍長槍兵撞在一處。只要和周軍的長槍兵接戰,自己這邊就不再是單方面挨打,相比于眼下那令人厭惡的看不見的彈丸,對面如林的槍尖也並不怎麼可怕。

正當契丹重甲騎兵這麼想著,如釋重負地沖上高粱河南岸,正攥緊手中兵器猙獰著面孔準備突前廝殺的時候,撲面而來的就是錦衣衛親軍的炮兵們送出的這陣雨幕。

石子和碎瓷片破鐵片打在甲葉上面叮叮作響,這些東西雖然難以破甲,以如此高速砸在甲冑外面也能讓人生疼。至于甲冑護衛不到的地方,譬如馬眼、馬腿與騎手的口鼻和雙眼以及周邊的肌膚,頓時就被這些雜物給撕扯得血肉模糊。

更何況,在這片雨幕當中還有大量的小型鐵彈丸,那威力絲毫不遜色于火銃手打出來的鉛丸,在雙方相距不過才幾十步的時候,破甲透體都只是等閑。若是有幾顆彈丸同時砸到一人一馬,火藥氣體賦予彈丸的能量甚至可以將騎手和他的坐騎打得往高粱河里倒飛出去。

雨幕掃過,高粱河南岸的河灘上哀鴻一片。比起殿前司控鶴軍的火銃手們一路擊倒敵騎,將契丹軍沖鋒的重甲騎兵陣列逐漸削薄,錦衣衛親軍炮兵們的這次表演無疑更加令人震撼。

河灘上面到處都是人馬的尸骸,一些還活著的人則是躺在河灘上痛苦地翻滾哀號,有些馬兒也是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嘶鳴,能夠沖過這陣雨幕完好無損地繼續向周軍步陣沖刺的契丹重甲騎兵居然寥寥無幾,後續的騎兵更是因為前排倒下的人馬頓時受阻。

在這樣的局面下,袁可鈞領著部下按照日常訓練的方式離開高地,向側後方退入兩邊的控鶴軍步陣,就顯得十分的從容不迫了——雖然因為第一次距離敵軍如此之近,炮手們的動作都僵硬了許多,他們退入步陣的時間比起日常訓練的時候要長了不少。

殿前司控鶴軍的火銃手絲毫不受干擾,仍然在有條不紊地輪換著裝彈、射擊,接納錦衣衛親軍炮兵只是讓高地側後方的兩個步陣側面的長槍手們稍稍變換了一下隊形而已。

袁可鈞帶著炮兵完好無損地撤入步陣當中,大炮和那些彈藥就只能留在高地上了,這都是郭煒以前多次強調過的基本方針,富有經驗的炮手可要比大炮彈藥這些死物珍貴得多。好在高地距離步陣很近,幾乎就不存在射擊死角,火銃手可以把登上高地的敵軍打得爬不起來,而且契丹軍也根本不會操炮,完全不必擔憂那些大炮被調轉炮口對著控鶴軍的步陣反戈一擊。

隨著錦衣衛親軍炮兵的撤離,從高地上射出的雨幕也就不再有了,沖鋒的契丹重甲騎兵在經歷了短暫的混亂之後,終于踏上了高粱河南岸的土地,隨後頂著控鶴軍火銃手的連續兩輪轟擊一鼓作氣撲到了周軍陣前。

一路上的干挨打不能還手,讓能夠活著沖到周軍陣前的契丹騎手火氣很大,有些人悍然不顧面前閃著寒光的槍尖,就這麼直直地撞入了當面的槍林之中。

雖然周軍的長槍手們為了給後排的火銃手空出射擊位置,都只是蹲在地上或者半彎著腰握緊槍桿頂著敵騎的沖擊,並沒有挺槍和敵軍對刺,能夠沖到這里的契丹騎兵那些坐騎也是甲具齊全,皮制的馬甲還是難以抵擋迎面而來的那些槍尖,敢于沖刺的騎手坐騎頃刻間就死得不能再死。

不過怒氣滿胸的那些契丹騎手早就管不著坐騎的死活了,他們要的就是這個機會。趁著對面周軍的長槍手還在半蹲著踩住槍樽,槍尖也還留在馬身上沒有拔出來,這些個騎手一個個揚起了手中的釘槍,對著面前的周軍就搠了過去。

稍後趕來的耶律葛剌等人倒是沒有被怒氣貫腦,看著前面一排排的槍林討不了好,撞入槍林中的前排騎兵就在那里和周軍對刺,略微冷靜些的他們掛上了釘槍,拔出身後的短槍和斧鉞往敵陣里面砸了過去。

饒是控鶴軍久經沙場,饒是沖過來的敵騎因為火銃手和炮兵的反復收割而略顯零散,在契丹軍悍不畏死的撞擊下,很有幾處槍林就散亂起來。

殿前司控鶴右廂第二軍第三指揮就是這麼運氣不好,整個陣線上的契丹騎兵已經被打得七零八落的,可是沖到他們這個指揮面前的卻有一大坨。最前面一排的契丹騎手撞入槍林當中,雖然人馬都在短時間內死透了,但是也換來了第三指揮第一排長槍手近半的傷亡,第一排的長槍也是折斷了許多。

還沒等後排的長槍手及時上前補位,後續的契丹重甲騎兵就沖了上來,各色短兵重器雨點一樣地砸進了陣列當中,就連後面的火銃手都不能幸免。

眼看長槍手陣列在敵騎的蠻沖之下就要撐不住了,指揮使譚延美急速地判斷著眼前的局勢。後排的火銃手雖然有些傷亡,在幾個都頭的約束下卻還是堅持著輪換射擊,兒郎們的動作固然有些僵硬,卻不會讓譚延美擔心他們不能堅持作戰,急需整固的就是前排的長槍陣。

譚延美大吼一聲驅馬上前,一直在他身邊待命的幾十個精干老兵二話不說,跟著他就沖了上去。

穿過火銃手的陣列來到三排長槍手的身後,第三指揮的陣列當中正是敵騎沖擊最猛烈的地方,也是長槍陣最先開始松動的地方。此時前面已經殺成了一個血肉磨盤,第一排長槍手幾乎傷亡殆盡,第二排長槍手也被破開了一個口子,第三排長槍手已經開始與敵騎接戰,戰場最膠著的地方敵我雙方的尸身枕藉。

譚延美這個四十出頭的大名府人什麼沒有見過?早年為盜鄉里就是廝殺,只不過那是小規模的十來人爭斗,自澶州投先帝以來更是從高平打到淮南,從殿前散都頭靠著刀頭舌忝血殺到了控鶴軍指揮使的職位,血肉磨盤也見得多了。眼前這些契丹重甲騎兵固然凶悍,卻也並不比高平那時的北漢軍精銳強太多,也沒有怎麼猛過當初壽州的劉仁瞻所部,那時候自己都一個個頂住了,現在有更多手段的自己更加沒有道理頂不住。

這幾十個老兵們沒有毛糙地簡單沖進殺場去替換漸趨殘破的長槍手陣列,而是在譚延美的號令下亮出了左手的火把,右手從腰囊中掏出來一個大鐵瓜,用火把點燃了鐵瓜的引線,稍息片刻再猛力扔向了契丹騎兵後面的那一大坨人。

轟隆聲中,老兵們放下火把沖上前去,抄起地上那些還算完好的長槍,趁著敵軍一時的混亂將楔入陣中的契丹騎兵殺了出去,然後就作為長槍手頂在了第一線。

同樣的事情在兩軍交戰陣線的多處發生,躲過了周軍火銃手和炮兵射擊的契丹軍重甲騎兵終究還是沒有能夠一鼓作氣地沖破當面的周軍長槍陣。隨著周軍的長槍手在機動兵力的增援下頂住了契丹重甲騎兵的第一波沖擊,穩定住了防線,兩軍陷入了以命換命的膠著戰,周軍後排陣中一直在堅持射擊的火銃手的作用開始慢慢地顯示出來。

契丹的重甲騎兵在連續三波突擊之後,沖上來的騎兵和保持在第一線作戰的騎兵都在逐漸減少,只是這種變化很緩慢很微弱,陷溺于陣中廝殺的譚延美、劉延欽和耶律葛剌、耶律賢適等人感受不到,就連控鶴軍左右廂的都指揮使崔彥進、尹崇珂和契丹軍負責第一線的耶律奚底、耶律何魯不等人都難以察覺。

敏銳的戰場感覺,只有身處後方總攬全局的高懷德、劉光義和耶律屋質、蕭安團等人尚算齊備,戰線的膠著和敵我雙方勢力的消長讓這幾個人的心都緊繃著。

高懷德他們期盼著控鶴軍頂住敵方最瘋狂的沖擊,必要時投入身邊那些衛兵都在所不惜,等到契丹軍後續兵力不繼氣勢衰退的那一刻,就是鐵騎軍發威的時候了。

耶律屋質則是企盼著前方的重甲騎兵在最後的兵力投入之前就能突破敵陣,周軍的馬軍還沒有參戰,現在本方幾乎是有三四倍的兵力優勢,沒有道理突破不了。

…………

交戰的士卒在悶頭酣斗,基層軍官們在努力支應著戰場上的各種突變,最高指揮官則在努力嗅著戰場的轉機,試圖把握住關鍵一擊的最佳時刻。他們誰都沒有注意到,就在戰場的東面,高粱河北岸契丹軍耶律瑰引左翼大軍的身後,一股煙塵距離戰場越來越近。

煙塵當中,一面大 在升上了一個小土坡以後停了下來,後面的大股煙塵隨著大 駐留高坡而緩緩沉寂,終于露出一支滿面征塵的騎軍。

看那面大 ,這支騎軍居然是周軍,是周軍錦衣衛親軍司的龍槍軍,他們從高粱河下游涉河北渡,自東面進入兩軍的戰場,要說身處高粱河之南的殿前司斥候沒有及時察覺還算是情有可原,但是耶律屋質派出去的遠攔子居然也沒有一個回報的!

錦衣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馬仁瑀立馬于大 旁,手持千里鏡前後觀察了半晌,然後沉吟了片刻,終于對身邊的旗牌官說道︰「不管了,金槍軍暫時跟不上來就算了,此時戰機甚好,吹沖鋒號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