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六卷 澤國江山入戰圖 第十五章 唐國興自武昌?

作者 ︰ 康保裔

慕容牢城使也就是慕容英武了,這個職務的全稱是鄂州牢城都指揮使,負責指揮鄂州的牢城軍,承擔鄂州的內城防務,是擔負守城重任的核心軍官。自從慕容英武弄出黑火藥以後,林仁肇一直想給慕容英武酬功,讓他從一介布衣賓客轉授實職,等到小型銅銃試制成功,林仁肇終于得到機會給了慕容英武一個交代。

「鐵銃不過如此,終究是仿周軍已有的兵器而作,再強卻也強不過周軍去。倒是下面放著的那一排大銅銃,乃是職部自創,就連周軍當中也是沒有的,一管銃發火即可勝過十余勁弩發射,無論在守江、守城還是陣戰之中都是一樣利器。」

慕容英武沒有因為林仁肇的夸贊而飄飄然,雖然林仁肇給鐵銃的命名還是頗讓其感動的。林仁肇在這里夸耀自己制作的鐵銃射程和威力不下于周軍,慕容英武不知道這是為了鼓勵自己,還是林仁肇本人需要壯膽,但是慕容英武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可不像林仁肇那麼樂觀。

當年慕容英武在濠州城頭目睹周軍使用火銃壓制濠州的守軍,那是在百步以外殺傷力仍然不減,而且準頭甚佳的,現在自己主持制造的小型鐵銃如何能比?這些小型鐵銃射擊距離岸邊才十幾步的船上稻草人,總的射程也就是三十步的樣子,像周軍的火銃一樣破甲是肯定能夠做到的,但是這射程和威力怎麼敢說不次于周軍的火銃?更何況自己的這些小型鐵銃看著就比周軍的火銃笨重了許多。

不過自己並不需要氣餒,那大銅銃的設計就是自己的獨到之處。雖然大銅銃的射程並不比小型鐵銃更遠,但是威力則強得太多了,這可是當年在周軍陣中都沒有看到的好貨。其實大銅銃的制造比小型鐵銃還要簡單,慕容英武也不清楚為什麼周軍沒有搞出來,他也沒有興趣去深究這一點,只要知道連周軍都沒有這種兵器,慕容英武心中就很是自得。

似乎是為了呼應慕容英武的自豪,小型火銃的試射停歇了片刻,等到上船檢查射擊效果的軍士回返以後,隨著一陣號令,負責試射的士卒點燃了布列在湖岸邊的五個粗大青銅管後端的引線。

在眾人的注視之下,青銅管的管口噴出烈焰,支撐青銅管的木架劇烈抖動著向後退去,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發射場頃刻間被一股青煙所籠罩,接著就是停泊在湖邊的船只那傳來一陣 里啪啦的響動,木屑、草屑如霧般騰起。

等到發射場的青煙漸漸散去,船隊那里木屑和草屑形成的煙霧沉寂落水,林仁肇就看見原先排列整齊的五個青銅管已經是歪歪斜斜地分布在岸邊,支撐它們的木架在湖灘上留下了一道道扭曲的劃痕,而湖中船只上的稻草人已經支離破碎,幾艘船只向著岸邊一側的船板千瘡百孔。

「乖乖不得了……只有五門大銅銃發射,那船上就難以站人了,這要是大銅銃再多一點,又有什麼船只能夠靠岸?」

武昌節度使都押衙莊友直在林仁肇身旁連連乍舌,驚嘆之前溢于言表。

「呵呵,叔益看到的還只是大銅銃發射鐵砂、碎石的效果,砂石鐵片雖然密集,卻也過于碎小,威力稍稍不足,橫掃船上的水手戰卒是足夠了,可是卻難以打壞船只。」

最冷靜的還是慕容英武,只因為他早就看過射擊效果了,這一次他是專門演示給林仁肇看的,莊友直只是沾光而已。不過林仁肇閱歷豐富,雖然五門大銅銃的齊射也讓他震撼不小,但是他還能保持平靜,莊友直畢竟年少,此刻又不是在戰場上,沒有了那種生死之間的壓力,情緒外露也是難免。

所以林仁肇還在那里靜靜地觀摩思索,莊友直卻接著說出了心中的疑問︰「那船板不是已經被打成蜂窩一樣了麼,難道還有更厲害的手段來打壞船只?那卻是要打成什麼樣,莫不是直接把船給打沉了?」

「叔益猜得不錯,就是可以將船打沉。」慕容英武看出了林仁肇和莊友直的狐疑,倒也沒有賣什麼關子,只是接著補充道︰「只要把鐵砂碎石換做完整的石彈或者鐵彈丸,若是能擊中船板就可以直接將其打碎,如果一艘船中上那麼幾銃,那是必定會沉沒的。只是完整的石彈和鐵彈丸需要與銃管相合,制作和打磨都甚為不易,而且現在只有五門大銅銃,用石彈和鐵彈丸無法覆蓋船只,一時間可能會看不出效果來,所以這一次我就沒有準備這個測試。」

「嗯……不錯!既然碎石都可以將船板擊成這般模樣,更大的石彈或者鐵彈丸定然是可以擊破船板的。只是彈丸稀少的話就不易打中船只,若是不能打中,威力再大也是枉然,如今大銅銃的數量還是太少了。」

林仁肇一直听到這個時候才正式發話,他一發話可不是像莊友直那樣浮于表面,著重的也不是一時的熱鬧,林仁肇重視的是真正的戰斗力相關。

「慕容牢城使,武昌軍的作坊一個月可以生產多少大銅銃和小型鐵銃?」

「節帥,如今有了小型鐵銃,小型銅銃就無需制造了,那麼以武昌軍自有的銅料,除了用于鉦、、鑼等軍器以外,剩余的多數都可以用來制造大銅銃。一門大銅銃用銅約達三十斤,這樣的話,計算鄂州羊山鎮和永興大冶青山場院的官冶出產的銅料,其中武昌軍留用的那一部分可供月產大銅銃五門。」

慕容英武早就預料到了這個結果,自己試制的兵器絕對入得了林仁肇的法眼,剩下來錢和工匠的問題就不屬于自己的責任了。

在心里面盤算了一回,稍微歇了口氣,慕容英武繼續說道︰「至于小型鐵銃,一桿耗鐵約有十斤,以官冶出產的鐵料而言,除了應付甲冑和刀槍弓矢的消耗,剩余的鐵料可供月產鐵銃一百桿。」

略微遲疑了一下,慕容英武又再次補充了一句︰「只是軍器作坊的工匠不足。大銅銃還好說,月產五門只需要熟手工匠十人而已,再加上二三十個徒工就可以了;可是小型鐵銃卷管和鑽管的要求甚高,兩個熟手工匠加上四個徒工一個月也只能鑽得一根銃管,要實現月產一百桿鐵銃的目標,需要熟手工匠兩百個加上徒工四百,這對于武昌軍來說實在是不可能的。」

「 ……」

林仁肇听到這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因為這是慕容英武頭一次說出「不可能」三個字。他還完全沒有想過工匠的問題,只因為以前軍器作坊打造甲冑刀槍也是成千上萬的,他從來就沒有發現過缺工匠的情況。

「軍器作坊的工匠不是有很多麼?實在不行就從弓弩坊和刀槍坊那邊挪一些過去,小型鐵銃若是好用,今後弓弩倒是可以省下來的。」

「節帥這樣安排從長遠看倒是可行。只是卷管和鑽管的熟手工匠並非從其他地方調用老工匠就可以的,以前從來沒有做過的話,一個老工匠也要試做幾個月才能夠熟練掌握,所以半年內小型鐵銃是做不出幾桿來的。」

林仁肇能夠這樣快就下決斷調用工匠全力保證新兵器的生產,慕容英武還是相當佩服的,所以他更要丑話說在前頭了︰「另外,大銅銃和小型鐵銃的制造也不光是銅料、鐵料和工匠的問題,木架、木柄需要征調木料和木匠,發火藥需要征調木炭,還要從外地購買硫黃和火硝。其中特別是火硝比較難辦,我國並無火硝出產,中朝出產的火硝是嚴禁流出境外的,這火硝就只有去蜀地買,不光是特別花錢,還得做得不動聲色,不能讓蜀國和南平發現異常,尤其是不能讓中朝覺察。」

林仁肇沉默了,他牙關緊咬地盯著湖中的船只,那幾艘船被小型火銃和大銅銃反復轟擊,已經是殘破不堪了,這時候正以破碎的身姿在湖沼中載沉載浮。

面色陰晴不定地瞪著湖面良久,林仁肇終于回過神來︰「這些事情無需慕容牢城使煩憂,你只要抓好工匠的培訓,安排妥這兩種火銃的打造就好,余下的事情自有我來解決!」

「陛下為了國家興復大業,已經是在極度克減宮中用度,甚至發內帑以濟軍需,我輩又豈能偷安!陛下即將下詔行用鐵錢,饒州等地的銅料可以調運一些到鄂州來,足以供月產十門大銅銃的了。其他物料的外購和征發,都有我來周旋,我也會給你足夠的工匠和半年時間的培訓,那麼你能保證半年之後月產大銅銃十門和小型鐵銃一百桿麼?」

林仁肇轉身面對金陵方向發了會感慨,然後盯著慕容英武的雙眼提出了要求。

「陛下和節帥如此重視,職部敢不盡心戮力!」

慕容英武肅然面對林仁肇的逼視,平靜地立下了誓言。其實,慕容英武比誰都更急切于南唐的復興,因為這已經是他復仇的最後一根稻草,燕敬權、朱元、劉仁瞻、郭廷謂、張彥卿……慕容英武南渡淮河以後所依附的唐將在周軍面前一個個或死或降,他已經不知道一旦林仁肇也敗了自己還能再投靠誰。

不過,無論如何慕容一門是亡于郭家,不管再苦再難,慕容英武都是要和郭家小兒誓不兩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