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八卷 濯足洞庭望八荒 第三十章 萬事俱備

作者 ︰ 康保裔

第三十章萬事俱備

「子童,日間在臨水殿的筵席上,你突然出聲考校那花蕊夫人的詩才,為的卻是哪一樁?」

郭煒雖然有些後知後覺,不過終究還是發覺了李秀梅的神情不豫,心里面倒是多少有點明白她的這種情緒到底是因為什麼。只是這事可不好擺在桌面上來說,在臨水殿的筵席上郭煒就裝憨過去了,一直到了晚間,兩人進了紫宸殿,郭煒這才當是說私房話一般地隨意問了起來。

沒有想到郭煒還能當面問起這個來,居然這麼的不避嫌,居然還能這麼的坦『蕩』毫無愧『色』,李秀梅反倒是忸怩起來︰「花蕊夫人才名與艷名遠播,雖然是僻處西南,妾在宮中都曾得聞,今日能夠親見,這才一時好奇嘛……是不是有些失禮唐突了?官家這是要來責怪妾了麼?」

李秀梅不好直接說看見郭煒在席上直勾勾地看著花蕊夫人,更不好說當時自己發現之後又是如何的不快,不過這番話語間還是蘊含了別樣的意味。

「是有一些失禮唐突,不過朕又何需責怪于你……左右也就是一個亡國之『婦』,對于孟家,朕在明面上做得過去,並不曾百般折辱他,子童就是有些小小的不當,也無礙大體。」

郭煒當然不會為了孟家的人來找李秀梅的不對,之所以像現在這麼說,只是為了提起話題,然後好在言語中讓李秀梅寬心罷了,畢竟皇帝總不能向皇後此地無銀三百兩地解釋一通。

「這樣啊……妾以後不會那麼莽撞了……」

李秀梅眼波流轉,一邊注意著郭煒的神情,一邊試探著說道︰「不過那花蕊夫人確實無愧于艷名和才名,都已經年近四旬了,卻還是頗有風致,即席賦詩,詩作切題而且意味不凡,妾可是多有不如呢~」

郭煒啞然一笑,都說到了這個份上了,你還是不放心?不過我做皇帝的也自有體面,總不能為了這事賭咒發誓吧?嗯,不過說話還是蠻有技巧的,三十多歲直接就說成了「年近四旬」,將缺點極力擴大,而對于自己無法貶低的詩才,卻又坦承不如,確實有盤算。

嗯,既然你對年齡很有自信,對外貌也沒有自慚形穢,只是在詩才方面有些患得患失,那倒是好辦。

男人最好不要當著自己老婆的面評論其他女人的相貌,即使是皇帝,因為不管是夸還是貶,都有可能出問題,夸是肯定不行的,至于貶呢,就怕表達不好被誤認為言不由衷。更何況皇帝品評外命『婦』的相貌本來就不妥,哪怕是在私房之內。

現在李秀梅對花蕊夫人顧忌的並不是外貌,而只是詩才,那就好辦了,單純評論詩詞就沒有什麼失禮不妥的,而且還是李秀梅命題作文的,並不是誰費力去搜集過來的,對此進行點評,沒有什麼敏感『性』。

再說郭煒在宴會以後也是做了一點功課的,此刻正好拿出來安一安李秀梅的心。

想到這里,郭煒又是笑了一笑,然後說道︰「子童這是什麼話,選妻又不是選進士、選翰林學士,哪里還要看什麼詩才?再說花蕊夫人作的那首詩並非原創,而是有所本的,只不過改動得有些妙處而已。」

「並非原創?這述亡國詩數目有限,用這種詩體的那就更少了,卻不知原本是誰?」

郭煒這一句並非刻意貶抑的話說出來,李秀梅心中就是一喜,不過在高興完了之後,好奇心又起來了。

「前蜀王衍降于後唐,就曾經承旨作詩雲︰‘蜀朝昏主出降時,餃璧牽羊倒系旗。二十萬人齊拱手,更無一個是男兒。’」

郭煒很得意,雖然這並非他自己見多識廣,而是在宴會以後找人問來的,不過手下有這種見識廣博的人,而且自己恰恰能夠及時問到,那也是本事啊。

「前蜀王衍……那現在這個就是後蜀了?都是兩代而亡,又都是擅長宮詞,亡國之速也是相差仿佛,改一改倒也貼切。啊!難怪席上花蕊夫人自己就說過‘多是仿前蜀先主作宮詞’,這述亡國詩仿的就是前蜀後主了……官家連這都知道!」

李秀梅此時言笑晏晏,語氣中已經盡是歡快。

郭煒又是一笑︰「朕可沒有這麼見聞廣博,是盧學士知道這些前朝掌故,朕在宴席之後問出來的……」

他在李秀梅心目中的地位根本就不是靠詩才和掌故見聞撐起來的,所以坦率地承認這一點毫無心理障礙。

「不過官家在席間點評的時候就曾經說過,花蕊夫人改動後的詩,對殉難的蜀軍將士多有不公,那王衍的詩也有這個弊病嗎?」

李秀梅的心思已經從對花蕊夫人的戒備提防完全轉到了詩詞上面,雖然听郭煒直承這個掌故是盧多遜講出來的,但是想必盧多遜也會順便點評一下兩首詩,于是干脆就問了出來。

現在的這個李秀梅,才是往常那個溫婉而從不吃醋的皇後麼……看著李秀梅回眸嬌巧地提問,郭煒心中大樂。

「嗯,王衍的詩猶有過之。就不提原作的諸多刻意平庸之處,畢竟改出佳作來是應該的,但是王衍所作的詩中,除了首句自承‘昏主’之外,再無一詞涉及自身昏悖以致亡國的責任,卻用大篇幅來無理指責前蜀將士,其中推卸之意遠過于花蕊夫人之作……」

前蜀和後蜀雖然都是速亡,其中多少還是有一點區別的。

孟昶的生活固然豪奢,可是並沒有王衍那麼昏暴,因此前蜀軍隊在後唐的進攻面前紛紛投降倒戈,而後蜀軍隊只是潰敗逃亡而已,頂多是在大軍壓境之下歸降,卻沒有像前蜀那種大規模倒戈。兩軍的這種差異,當然不是因為「二十萬」與「十四萬」的不同,也不是因為他們「更無一個是男兒」,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蜀主的作為。

結果王衍對自己只是輕描淡寫地一個「昏主」了事,卻對手下將士百般苛責,可見的確是昏主。

相比之下,花蕊夫人雖然同樣對蜀軍將士評價不公,但是她自己對亡國畢竟是沒有多少責任的,之所以苛責了蜀軍將士,多半是因為見識短淺,另外還有回護孟昶的意思。

郭煒的這些解讀,卻不是盧多遜告訴他的,而是他當年所受的語文教育與歷史教育的綜合成果,把自己的見解娓娓道來,那種感染力可不是復述他人評論可以比的,代筆總歸是代筆,哪里能夠比得上原創。

靜靜地听著郭煒的解說,李秀梅只听得兩眼發光,等到郭煒差不多說完了,就見李秀梅凝視著郭煒輕輕地說道︰「王衍昏暴,孟昶庸碌,所以將士都不用命,百姓都不歸附,卻不是他們並非男兒。唐莊宗也沒有這種見識,所以忽興忽亡……只有官家時時念著天下百姓,所以將士用命,百姓簞食壺漿,能夠一統中國的聖主,就只有官家。」

呃……好吧,郭煒在這一刻完全明白了鄒忌的感觸,有點小帥的,在愛自己的老婆眼里當然就是齊國第一美男子,有點明君樣子的自己,在李秀梅眼里當然就是天下第一聖君了。

不過這種氣氛很不錯,此刻的李秀梅眼波如水,正合適讓郭煒大展雄風。

「嗯,一統中國還要慢慢來,今晚朕就和子童一統……」

…………

顯德十二年的端午這天,東京的主要大人物都是滿意的,就連最失意的西蜀孟氏一家,經過了郭煒設宴款待和安撫,也終于不再那麼忐忑,安下心來住進了汴水邊上為他們修造的大宅,靜靜地等待著朝廷對他們的發落。

顯德十二年五月初八,經中書議定,郭煒頒詔,授孟昶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秦國公,給上鎮節度使奉祿。子佷、從官各領環衛官,除拜有差。韓保貞、王昭遠、李廷珪在川中各有田宅,赴闕之後獻于朝廷,詔各賜錢三百萬償其值。

漁政水運司原定遠軍右廂第二軍都指揮使王彥升、原伏波旅第三軍都指揮使羅彥環盡忠王事、殉節疆場,各贈節度使,錄其遺孤為供奉官。

定遠軍都指揮使石守信遷漁政水運司副都點檢,定遠軍副都指揮使張令鐸遷都指揮使,都虞候張光翰遷副都指揮使,伏波旅都虞候韓重遷定遠軍都虞候,伏波旅第五軍都指揮使苻俊遷伏波旅都虞候。

因蜀地已經安定,守臣多已到位治政,詔令伐蜀禁軍盡快下峽,各自返回駐地。

定遠軍右廂第一軍與伏波旅第六軍奉詔自揚州趕赴杭州,替換定遠軍右廂第二軍和伏波旅第三軍,張光翰隨軍返回揚州,韓重接替杭州路行營水軍都部署一職,苻俊接替杭州路行營陸軍都部署一職。

契丹應歷十五年五月,撻馬尋吉里持詔招諭小黃室韋不果,雅里斯以撻凜、蘇二群牧兵追至柴河,與戰不利。大黃室韋酋長寅尼吉亡入敵烈部。

南漢大寶八年六月,劉鋹派內臣查東西面招討使邵廷琄圖謀不軌事,內臣上報其事或許有,詔令賜死。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