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八卷 濯足洞庭望八荒 第十七章 慕容英武的努力

作者 ︰ 康保裔

第十七章慕容英武的努力

郭守文信心滿滿的,和他正對面的慕容英武卻有的是奮力一搏的勇氣。

如果在時間上早那麼幾天,大軍是在盧絳敗退回金陵之前出擊的,那麼慕容英武或許對兩軍交戰的信心會足夠的強。但是盧絳從東梁山那里潰敗,一路跑進了金陵城,他的失敗其實還是小,然而他帶回來的訊息才是真的噩耗。

因為在獐山一戰繳獲了周軍的千里鏡和火銃,因為慕容英武對戰利品的潛心研究,金陵的軍器作坊做出來的慕容銃已經頗有進步,雖然在『射』程上還是遠不及周軍,但是有了定裝銃子和燧發機構之後,至少在『射』速上應該是不會差很多了。

更何況還有完全模仿周軍火銃做出來的那上百桿特制的慕容銃,『射』程只是比周軍稍遜而已,即使因為規模太小而形不成戰斗力,在臨陣的時候拿來『騷』擾一下周軍陣列還是不錯的。畢竟特制慕容銃在六十步的距離上可以保證有一定的準頭,而胡『亂』打出去的話,在兩百步之內都是可以傷人的。

再配合上慕容英武自己有千里鏡觀陣,他原本是自覺對上周軍並不會太吃虧的,如果本方還有數量優勢的話,說不定就有機會打贏了。

但是盧絳帶回來的訊息給了慕容英武當頭一棒。

周軍還有一種重型的拋石機——當然,慕容英武確定那就是重型鐵銃——可以將數斤重的鐵彈拋擲到一二里遠,而且應該是可以野戰機動的!

要知道以前所有的拋石機都是笨重得很的,野戰攜行非常之難,行軍作戰頂多可以帶上幾架輕型的,其他的多半都是在圍城之後再慢慢地運上來,甚至在圍城外面臨時打造,因為帶工匠行軍加上伐樹干活都比搬運重型拋石機更方便。

另外,拋石機安裝起來還非常麻煩,野戰遇敵的時候都不見得有時間把它組裝起來,也就是時間動輒數月乃至上年的攻城戰才用得上。

再說拋石機也打不了一二里遠啊……

別說是能夠野戰攜行的輕型拋石機了,那個能夠將十幾斤重的石彈拋出一百步左右,就是金陵和南都城中專任守御的最重型的拋石機,頂天就是可以將石彈拋擲到三百步之外了,還要扣除掉城牆的厚度與護城壕的寬度,其實就是可以打到城外兩百多步而已。

那種重型拋石機唯一的優勢,恐怕就是可以投出重達百斤的東西,如果用網兜一兜,大概就可以一次拋擲十多枚輕型的石彈了。

但是這樣仍然無法和周軍的重型鐵銃抗衡,輕型的拋石機更不必指望,原本在軍器作坊生產了足夠數量的震天雷之後,慕容英武還想到了與周軍火銃遠距離對抗的辦法,面對周軍的重型鐵銃卻也只能直接宣告無效。

好在守城用的重型拋石機都是躲在城牆後面的,真要等到周軍攻城的時候,他們的重型鐵銃『射』程遠都是白搭的,因為『射』手們看不見目標啊,那麼重型拋石機還能在周軍的鐵球下面幸存,多少會有機會發揮一點作用。

然而在野戰當中使用輕型拋石機的想法就只能完全廢棄了,有周軍的重型鐵銃在,大概還沒有等到這邊組裝好輕型拋石機,周軍發『射』的鐵球就已經把拋石機組件與砲手都砸了個稀巴爛吧?

在軍隊訓練、士氣和軍備各方面的全面劣勢,加上就連一些因地制宜的奇思妙想都會被克制,所以慕容英武對陸上交戰獲勝的信心其實是相當不足的。

可是這場仗卻是不得不打,如果任由周軍在采石磯架起了浮橋,那時候在江南和他對戰的就不再是三萬周軍了,而將會是六七萬,甚至十來萬,而且是補給充足的大軍,可以在江南長期作戰,甚至對金陵進行長圍。

三萬周軍就已經讓慕容英武撓頭不已,痛感部下的戰斗力不足了,這要是來個六萬以上的兵力,慕容英武覺得光靠手下這四萬人,無論如何都只好轉進了。

但是轉進了又能怎麼樣?也就是躲過了眼前的覆滅而已,于兩國之間的大局無補,改變不了南唐的頹勢。

即使逃過了野戰覆滅的命運,躲進了金陵城,那又怎麼樣?就依靠著深溝高壘和重型拋石機與周人耗時間、耗物資、耗兵力?

如果周軍要一直依賴船運進行物資補給的話,那倒也不是不能耗的,大江之上的船就那麼多,來來回回能夠運輸的物資很有限,肯定是支持不起長期圍城的,更無法隨時調動整補兵力,這樣耗下去,還真有可能將周軍耗得師老兵疲,從而迎來轉機。

然而如果周軍真的是在采石磯這里架設浮橋,並且他們居然架設成功了的話,淮南的物資可以暢通無阻地運達江南,兩邊的兵員可以自有往返,那麼耗不起的可就不見得是哪一方了。

所以對于這一次出征,慕容英武是沒信心,有勇氣,因為在他看來,現在已經到了必須誓死一搏的時候,打不贏也得打,只要有那麼一絲的機會就要去努力爭取。

慕容英武現在透過千里鏡看對面的周軍,新林寨中及其附近似乎一共也就是不到三萬人的樣子,再看看江面上,周軍的船隊並沒有盧絳所說的數千艘巨艦,數來數去也就是數百艘大小艦船而已。

這種情況,總不應該是因為周軍輕敵吧?要知道在東梁山一戰的時候,僅僅是為了對陣盧絳率領的兩萬和州守軍,南渡的周軍都傾巢而出了,現在自己這邊出動了水陸軍共六萬人,周軍反而會刻意減兵?

要說周軍的斥候無能,沒有探查到自己這邊的真實兵力,慕容英武是不信的,在他與周軍的多次接觸之中,慕容英武就沒有見過周軍輕視情報的,而他這一次前來也很難隱藏兵力,周軍的斥候不可能查不到。

所以不能用僥幸心理去猜測周軍的做法。

那就只能證明,周人確實是在采石磯那邊搶著架設浮橋,盧絳等人說的周人在江上的數千艘巨艦多半就是留在那里作為架橋的材料了,還有一部分陸師則是留在采石磯擔任守衛,剩下的水陸軍則傾巢東下前來拒戰來了。

所以說這一戰還真是勢在必行,而且目前看來已經是南唐軍最後的機會了,哪怕陸戰贏不了對面這不足三萬的周軍,水戰也一定得贏,到時候自己就率軍拚死拖住周軍的陸師,讓陳德誠率領水軍趕往采石磯,將周人正在架設的浮橋一舉焚毀。

數千艘巨艦,在江陵府、朗州和岳州一同開工,都打造了一年半載的吧?恐怕已經把當地積攢的造船木料用光了吧?這要是在今日給他一舉焚毀了,可不光是周人的水軍會元氣大傷,他們再想造出這麼多船來也得是在好幾年之後了。

為了讓水軍達成這個目標,自己率領的四萬大軍即使全軍覆沒都是值得的啊……

只要徹底破壞了周人架設浮橋的圖謀,並且因為水軍獲勝而基本切斷南渡周軍的補給,本方的四萬大軍覆沒了,後面還有十幾二十萬,而周軍這三萬人可沒得補充,早晚都會被消耗掉。

這一次若是能夠挫敗周軍的南渡作戰,南唐至少能夠獲得三年以上的喘息時間,而要是自己又可以逃出生天的話,三年的時間……兩三萬的新軍又出來了,說不定連水軍都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火器化。

只要能夠渡過眼前這個最大的危機,南唐在李弘冀的帶領下還是復興有望的啊……自己對周朝、對郭家的報仇也還是有望的啊……

想到這種前景,慕容英武就不禁興奮得發抖。

為了這種前景,他願意賭進去自己的全部心血,如果實在不得已,再加上自己的生命也行。

當然,自己能夠活下來那是最好的,畢竟慕容英武對其他人能不能做好他的事情沒有把握。

「傳令下去,全軍向新林寨敵軍發起猛攻,請水軍並力向前。」

是的,到了目前這個境地,慕容英武已經沒有什麼奇謀妙策了,他有的就是手下的這四萬人馬,還有自己背水一戰的勇氣,和將這四萬人馬一起投入殺場的狠辣。

當然,他對陳德誠的配合以及用兵能力也抱有相當的期望,陳德誠畢竟是在淮南戰場上面幾進幾出的,雖然沒有什麼 赫彪炳的戰功,但是也沒有在周軍手下吃過太大的虧,不是皇甫繼勛這種二世祖。

再說還有副都統盧絳呢,雖然盧絳在東梁山一戰中慘敗,但是他的敗法也和皇甫繼勛不一樣,在潰敗之前,盧絳的努力也是見到了一點成效的。現在盧絳又到了自己擅長的水戰方面,多少可以輔助陳德誠做出些什麼來吧?

自己把四萬人全都砸進去,然後就看陳德誠和盧絳他們的了。

南唐軍的采石方面陸路都統大 迎風而立,中軍鼓號齊鳴,大 旁邊,諸『色』令旗隨著鼓聲一齊向前點動,天德軍在前,神武軍與神衛軍緊隨其後,申屠令堅以副都統認旗伴隨全軍,向著新林寨涌了過去。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