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八卷 濯足洞庭望八荒 第九章 溧水之戰

作者 ︰ 康保裔

第九章溧水之戰

「北軍在城外挑戰?只有一兩萬馬軍?我軍有數萬兵,又可以依城而戰,何懼其一兩萬馬軍!今日就以這股北軍祭旗,待我先擊破眼前的這些馬軍,然後再等許御史帶來陛下的旨意,再鼓舞向前為金陵破圍。」

許逖離軍的第二天一早,武懷節率領的馬軍部隊就呼嘯而至,堵在了溧水城的北面。听到巡哨的傳報,張雄一時間意氣風發,竟然就這麼將許逖昨日的叮囑拋到了九霄雲外去了。

周軍來到溧水的都是馬軍,顯然就不是為了攻城而來的,其挑戰本軍的目的極其明顯。但是周軍居然會有如此的自信?溧水雖然算不上什麼堅城,那也畢竟是一座城池,自己帶來的這數萬兵也就有條件依城而戰,周軍難道以為他們僅僅靠著一兩萬人馬就能夠獲勝?

這未免也太目中無人了吧?!莫非是連續的勝利將他們養成了驕兵?

既然周軍如此驕矜,張雄當然不介意讓他們在自己的手上嘗到失敗的滋味,體驗一下驕兵必敗的箴言。

一兩萬馬軍對數萬步軍,如果是在曠野之中遭遇,那麼步軍一方很可能會相當的被動,因為馬軍既可以游動『騷』擾,也可以選擇會戰,最多的還是斷絕糧道,行動的選擇是相當的自由,步軍面臨的困難非常之大。

並且在曠野之中遭遇的兩軍即便是進行會戰,那步軍在會戰當中哪怕是獲勝了,馬軍也可以從容逃遁,步軍是很難實現殲敵的目標的;而一旦步軍在會戰當中失利的話,步軍逃遁馬軍追擊,這狀況就截然不同了,步軍很有可能會被敵軍窮追猛打至全軍崩潰。

但現在的局面是,張雄率領的數萬步軍有一座小城可以依托,可以出城野戰,也可以退守城池,選擇的自由在南唐軍一邊,即便野戰失利也有地方可以逃;周軍的這一兩萬馬軍則是主動挑戰的一方,他們顯然不具備攻城的能力,野戰即便是勝了都無法迅速擴大戰果。

兩軍在野戰勝利之後都無法擴大戰果,一時失利也同樣有退路可尋,總的來說結果大致相當,但是南唐軍具有兵力優勢,勝面較大嗎,對于這樣的仗,張雄哪里肯拒絕?更不用說他千里迢迢地跑來勤王,總不能被一兩萬敵軍嚇得縮起來吧?

至于許逖這等書生的膽怯之語,當然是完全不用理會的。

…………

溧水城的北門訇然中開,吊橋也隨之落下,一隊步軍從城內魚貫而出,卻把武懷節嚇了一跳。

武懷節帶著行營的兩萬馬軍連夜趕來,原本是想在中途攔截這支南唐軍的,結果一路上都沒有踫到,這一沖就沖到了溧水城,然後才確認這支南唐軍自從進抵溧水城之後就一直停在這里,並沒有繼續北進。

這支南唐軍人數有三四萬,其中的中軍數千人駐扎在城內,城西還有三萬多人安營扎寨,面對著這座小城和緊靠西城牆的那座營寨,武懷節感到有些頭疼。

溧水城城池狹小,城牆周長不過四里,夯土牆沒有包磚,城高不過一丈五尺左右,城壕寬不過兩丈。這樣的城池根本就算不上堅城,莫說是城中僅有數千守軍,哪怕就是三四萬人全在城內,讓侍衛親軍司的虎捷軍來攻,頂多也就是兩三天的事情。

但是武懷節帶來的都是龍捷軍,馬軍可一點都不擅長攻城,也沒有攜帶攻城的用具,再說用馬軍來攻城也過于奢侈了。

別說是攻城了,就是去強攻城西的那座營寨,都不應該是馬軍做的事。

若是這三四萬南唐軍都在溧水城中,那倒是好辦一些,武懷節大可以命令全軍封堵住四門,那麼三四萬人吃都會把城池給吃垮的,屆時南唐軍唯一的選擇就是沖出城門與周軍交戰。

然而南唐軍的主力是駐扎在城外的,城外的營寨可不像城池那麼好包圍***,營柵的防御能力比城牆差很多,從里面拆起來卻也更方便,可以擋住外面的馬軍攻擊,卻根本擋不住里面的步軍沖出來。

所以武懷節試探『性』地向這支南唐軍的主將提出挑戰,想把他們約到城外進行野戰,以便快速定勝負。但是提歸提,武懷節可是真的沒有想到南唐軍的主將會答應下來,因此他才會被南唐軍出城的動靜嚇了一跳。

步軍對馬軍,有城池和營寨可以依托,躲在里面守著不就是了?這麼急著出來是找死的麼?

張雄很自信,武懷節的自信也不會比他差了。

冷冷地看著南唐軍從城內出來,走過吊橋背靠城壕開始列陣,武懷節迅速收起了自己的驚訝和胡思『亂』想,只是靜靜地等待著南唐軍完成布陣。

在城北列陣的才只有從城***來的數千人而已,在這個時候沖上去固然可以撿到便宜,卻也很有可能把駐扎在城西營寨中的南唐軍嚇得不敢動了,這可不是武懷節喜歡的前景。

哪怕是試探『性』的挑戰,為了南唐軍應戰的這個萬一情況出現,武懷節都特意命令全軍向後退出來一里地,為的就是要把城北的這塊地空出來,讓南唐軍感覺到出城布陣的安全,讓南唐軍願意和周軍進行野戰。

哪里還能為了一時的痛快,就魯莽地再把他們給嚇回去?

怎麼也得等到城西的南唐軍主力一起過來布陣,然後再將其一舉擊敗吧?武懷節相信敵將不會托大到只用數千步軍來迎戰兩萬馬軍的。

武懷節的這個判斷非常正確,就在出城的這數千南唐軍剛剛布陣完畢的時候,西邊黑壓壓地過來了一片,張雄的傳令兵終于將這支南唐軍的主力拉到了城北。

張雄看著周軍在一里地之外靜靜地等候,等著他的中軍出城站好了陣勢,等著城西營寨中的主力都趕過來全部列陣完畢,心中不禁感到一陣寬慰,又是對周軍的驕矜之氣大感鄙夷。

這樣驕橫傲慢的軍隊,哪怕之前一直都是常勝的,今日也要在自己手中折上一陣,哪里有馬軍任由步軍列好陣勢再來攻擊的道理?

看周軍一時還沒有動靜,張雄一聲令下︰「擊鼓!全軍緩步向前推進,將當前的敵軍驅逐。」

身後有城池做依托,而且本方已經列陣完畢,敵軍騎兵的威脅就已經大減,此時以堅陣緩步推進,只要在前進中保持陣形不『亂』,敵軍是毫無辦法的,如此即有可能將當面的敵軍逐退。

只要能夠將敵軍逐退里許,那都可以大漲全軍士氣,畢竟以步軍驅逐馬軍可不是誰都做得到的,無論在這個過程當中借助了多少地勢。

南唐軍中號角長鳴,隆隆的鼓聲擊出緩緩的節奏,各『色』令旗一齊向前輕點,三四萬南唐軍邁著堅定的步伐,緩緩地向北面的周軍『逼』了過去。

看到南唐軍居然主動發起進攻,周軍上下齊齊一震,馬上的騎士們一個個抖擻起精神來,身體挺得筆直,韁繩也驟然勒緊,這一瞬間都是在屏息等待著中軍的號令。

周軍陣中一聲號響,不過隨後卻既沒有鼓聲也沒有諸『色』令旗揮舞,只有一面彩旗向著南唐軍的方向揮動了一下。

緊接著就是周軍前排正中的騎兵向兩側一分,『露』出了他們身後那二十門黑黝黝的火炮。早在中間的號聲響起來的時候,炮手們就已經點燃了炮門的引線,此時隨著火光一閃,炮口處青煙騰起,轟鳴聲驟然傳遍四方,二十枚彈丸猛地沖出炮膛,疾速劃過了兩軍之間的低空,向著南唐軍的陣列砸了過去。

在步軍和水軍先後裝備了炮兵之後,周軍的騎炮兵也終于有了。

為了能夠跟上馬軍的行軍步伐,騎炮兵使用的火炮比步軍的火炮還要輕小,而且是易于拆卸的,因此在開戰之前需要一定的時間重新組裝,發『射』的彈丸也比步軍火炮的輕小許多,『射』程當然也比步軍火炮的『射』程更短。

但是不管怎麼輕量化和組件化,這依然還是火炮,它們發『射』的彈丸總還是有六七斤重,可以打到一里地之外去,組裝的時間也用不了多久,反正在南唐軍列陣的這一段時間內就足夠組裝起來了。

轟鳴聲中,南唐軍上下目瞪口呆,在那一瞬間甚至都停下了向前的步伐,只是干看著二十枚鐵彈丸忽的一下從周軍陣前躥出來,然後在眨眼之間就飛到了自己的頭上,帶著一股狂風和一陣炙熱,迅速地沒入了人群。

咚咚的鐵球落地聲次第在南唐軍陣中響起,其中間或有鐵球直接砸中**的噗噗聲,聲音極為人。

不過更為人的事情還在後面。

南唐軍陣中很快就是血霧四起,殘肢碎肉四下里飛濺,慘嚎聲響成了一片,死者固然是無聲無息地倒下,傷者卻是痛得在地上不停地翻滾,周圍的幸運者也絲毫感覺不到自己的幸運,而是被面前的人間地獄景象驚得面無人『色』。

張雄已經被眼前的古怪戰爭場面驚得無法思維了。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