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八卷 濯足洞庭望八荒 第三十章 出逃

作者 ︰ 康保裔

第三十章出逃

自從南唐軍那次雨夜襲營功敗垂成之後,兩軍基本上就再沒有發生過什麼大戰了。在周主遣回國主世子,並且下了最後通牒之後,國主李弘冀一直都在宮中猶豫不定,宰相韓熙載隨之閉門謝客,宰相嚴續和游簡言始終都是一言不發,知樞密院事殷崇義殷崇義則唯國主之命是從,少壯新進的樞密副使陳喬和中書舍人張洎、潘祐等人空有報國之志卻無用兵之能,整個金陵其實就是在等一個結果了。

慕容英武也就是看過了這種種跡象之後,才決心從南唐這艘即將沉沒的破船上下來,迅速轉到另外一艘船上去,而整個天下的勢力篩選來篩選去,可供他選擇的其實就只剩下了南漢。

自然,就連強如南唐這樣的大國都無力助他復仇,僻處***一隅的南漢多半更是指望不上的,但是慕容英武這十多年來早就把復仇當成了自己一生的目標,到了此時卻又如何放得下來?雖然南漢是矬了那麼一點,不過總歸要比他孤身一人強一些不是?

就算是不能依靠南漢向周朝和郭家復仇了,起碼他還可以靠著南漢而不食周粟。

不過慕容英武已經不可能去南漢復制一次他在南唐的成功道路了,再走一遍孤身投靠然後靠著自身才學月兌穎而出的戲碼,即使他不累,時間也不等人。他並不是去南漢做隱士去的,他還是對復仇抱著一絲期望的,那麼他哪里會有再一次慢慢向上爬的時間?

所以慕容英武需要在南漢能夠速登高位的進身之階。

所謂的進身之階,無非就是才學、識見和重大情報之類,對于學識平平的慕容英武來說,依靠火器這個成熟的套路自然就成為了他的首選。有了南唐這幾年出錢出人給他做的各種試驗,慕容英武相信自己能夠打動南漢主,而且相信一旦自己有些地位,並不需要太長時間就可以在南漢復制出一支火器部隊來。

哪怕是真的復仇無望,哪怕南漢在面對大周的時候整體上也是不堪一擊的,只要能夠給南漢弄出來一支火器部隊惡心惡心周主,慕容英武心中也會覺得痛快的。

至于南漢繼續頂不住周軍的時候自己又應該去哪里,慕容英武已經考慮不到那麼遙遠了,眼下就是走一步看一步而已。

要去南漢謀求進身,要在南漢盡快搞出來火器,慕容英武當然不想還是由自己孤身一人白手起家了,如果能夠從南唐這里帶幾個熟練工匠過去,那肯定是大好的起步基礎,至于帶多少個工匠過去,那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不過從金陵到南漢路途遙遠,首先需要透出金陵城外的大軍重圍,然後還要經過宣州→歙州→饒州→撫州→虔州……這樣的重重山路,隨行的人卻是越少越好的,尤其是在透出金陵重圍的這一段路,雖然只要不是走城門大路,周軍還是堵不死的,但是人數絕對不能太多。

十五萬大周和吳越的聯軍圍困金陵,說將金陵城圍得水泄不通,這話也對;說城中的人仍然可以比較順利地出逃,這話卻是依然不錯。

整個金陵城的城牆周長有二十多里,分設四個正門和四個水門,城壕都是十幾二十丈寬的天然水道,用十五萬大軍圍城,乍一听兵力確實很多,但是想要真的環繞城壕將金陵城團團圍住仍然是不可能的。

這種圍城,一般來說還是以重兵封堵住幾座城門,保證堵在城門外的軍隊可以阻止城中軍隊的突圍和城外援軍大股入城,再于城牆四角設立機動部隊的營寨,隨時沿著城壕外圍巡查,防止敵軍大股兵力的進出。

哪怕是每座城門只用兩萬人安營扎寨封堵呢,這四座城門就要八萬人,再加上封堵四個水門的兵力,光是固定堵門的軍隊就要上十萬了,其他的四五萬人攤到四面城牆方向,哪里有可能將金陵城整個圈住?

所以其他的機動部隊就只能在幾座城門之間反復巡邏,防止南唐軍從哪個未知的突門躥出來偷襲,甚至干脆從城頭吊下來偷襲,至于零星數人越過重圍,然後通過翻越城牆的方式進出城池,圍城部隊其實是完全防不住的。

慕容英武鑽的就是這種空子,他相信以自己多年逃亡的經驗,只要不是跟隨大部隊行動,這一次他還是能夠月兌險的,周軍和吳越軍不可能堵得住他這麼幾個人,而從城頭守軍的某一部分獲得通融,慕容英武也有這個人脈。

現在剩下來的事情,就是要從軍器作坊搜羅幾個願意跟著他走的熟練工匠了,這個沈三就是慕容英武比較看好的人選,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而且做事很踏實老到,這樣的人慕容英武用得順手,唯一的問題就是沈三已經有家室了。

不過沈三畢竟算不得什麼重要人物,想必周人即使進了金陵也注意不到軍器作坊里少了這麼一個人,把他的家室在金陵城暫時安置好,等到在南漢成功落腳之後再悄悄地派人來接過去,這個難度應該不算很大。

現在就是需要說服沈三了,慕容英武當然不能擺明了車馬地說自己打算扔下南唐不管了,就是帶幾個工匠跑南漢去求富貴。哪怕工匠們真的願意這麼做,那慕容英武也不能這樣明說。

因此慕容英武首先祭出來的就是國主將會和他們一起走,這當然是謊話,不過沈三這樣的工匠也就只能先听著,他們是沒有能力去求證的。

慕容英武希望的是這些工匠直至此時還對李氏保持著一份忠誠,在他的這一番說辭下會願意暫時拋家舍業,冒一定的風險跟著他逃出金陵,這比他用冒險求富貴的理由說服力要大不少。

當然,等到他們偷偷出城之後再發現國主並不在行列之中,那時候就由不得這些工匠反悔了,去南漢求富貴的說辭將會在那個時候被拋出來,慕容英武相信這個理由對進退兩難的人還有一點誘『惑』力。

不過慕容英武顯然低估了工匠的理智。

「能夠出城……連國主都出去,城外的大軍又不是死人……放著好好的金陵不待,偏要跑到什麼虔州去,要是金陵都守不住的話,虔州那樣的小城就更不成了……」

沈三悄悄地嘀咕著,雖然一時間還想不明白國主帶著他們到虔州去是什麼意思,但是直覺中這事就不太靠譜,出城的這一段風險且不說,到虔州就可以躲過周軍的可能『性』也不會有。

再說他又何必跟著他們在追兵面前東奔西跑的啊……別說周軍是從不屠城的,就是那些喜歡屠城的大王們,哪怕是燒殺搶掠慣了的北虜,抓到工匠都不會殺的,尤其是自己這種優秀的鐵匠,在哪里都有一口飯吃。

對國主的忠誠?沈三不能說自己沒有,但是還不到無怨無悔地跟著國主拋家舍業的地步。

「回副使的話,小的只是鐵匠,不識得上陣打仗的,國主帶著小的出城沒有啥用,要去虔州不如趕跑了北軍以後再動身。」

沈三恭恭敬敬地對慕容英武說道,畢竟是官長,又是剛剛一句話解決了自家薪柴的問題,他也不好拒絕得太干脆太生硬,不過話語之間不願意的意思已經表達得相當清楚了。

「是舍不得家人吧……算了,此事原也不能強求,你既然是不願意,我就去找一找其他人。你就與我說一說,在那些年輕的鐵匠里面,都有哪些個造火銃和震天雷的手藝比較好的,其中哪些個沒有家室拖累的。」

說不動沈三,慕容英武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他預備逃出城都是偷偷『模』『模』的,可沒有辦法真的用作坊副使的身份去調遣命令這些工匠隨他出城,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最佳年齡段工匠找不到,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副使不怪小的不識抬舉,就已經讓小的感激了。」

只要不抓自己的差就行,想找其他人盡管去找,沈三在這一點上完全願意配合慕容英武的,听慕容英武很快就改了口風,沈三不由得輕輕地舒了一口氣,忙是一邊連聲感激著,一邊就把他主管的這一組鐵匠的詳情一一說給了慕容英武听。

和沈三的情況差不多,慕容英武在其他幾個資深工匠那里都踫了個軟釘子,這些有家有業的工匠沒人願意冒險出逃,哪怕是國主領著,對于金陵城有可能陷落的前景,他們並不害怕。

不過好在還有替補,回絕了作坊副使的要求,這些工匠頭頭多少有一點心中忐忑,所以在介紹自己帶的那些年輕工匠給慕容英武的時候,一個個都是盡心竭力的。

有了工匠頭的詳細介紹和描述,慕容英武有針對『性』地接觸了其中的幾個人,居然讓他找到了一兩個願意冒險的小年輕,手頭的活計雖然很一般,卻也算是做得下來了,不是那麼合用,但是總要比從頭培養的好。

丙寅歲的四月二十九日,郭煒給李弘冀最後通牒限定的最後一天,金陵城中終于送出了降表,而就在這一天的深夜,慕容英武帶著南唐軍器作坊的三名年輕工匠翻越城牆,從城南方向滲透過周軍和吳越軍的結合部,隨後向南揚長而去。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