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八卷 濯足洞庭望八荒 第十五章 開發署

作者 ︰ 康保裔

第十五章開發署

「不錯!不錯!就是這個樣子的……」

軍器監開發署的作坊公廨,郭煒拿著一根玻璃管仔細端詳,口中連連稱贊著。

其實與他以前上醫院用過的體溫表比起來,眼前的這根玻璃管可是粗糙得多了,不光是體型相當的粗大,里面裝水銀的玻璃泡也是太大了,就是那根管子都有點不像是『毛』細管,甚至就連後世那些擺在地攤上當作玩具賣的室內溫度計都比眼前這玩意兒要精致得多。

不過眼前這東西卻是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溫度計,而且一上手就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已經不是原始的溫度計而應該算得上成熟產品了——

這個溫度計是使用水銀而不是水來作為計量『液』體,測溫的範圍比較廣,溫度計的體積比較小(現在這個「體型粗大」只是相對于郭煒穿越之前所見而言,以同樣的工藝,用水來做計量『液』體的話只會更加粗笨);

玻璃管是完全密封的,基本上不受當地氣壓的影響,測溫相當準確(也只是相對于不密封而言,原因見後);

給出了明確的溫度定義,以東京當地的冰水混合物溫度為零度,以東京當地水的沸點為一百度,中間作等分刻度。

因為是以東京當地的水的冰點和沸點為定溫標準,這個零度和一百度顯然與郭煒穿越之前的攝氏溫度稍有差別,東京當地的大氣壓顯然不等于海平面的大氣壓。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今正是百業待舉的時候,郭煒哪里有那個時間讓人跑去找一個合適的海平面進行科學實驗啊……

而且這年頭大多數的加工設備都達不到太高的精度,度量衡的精度也就完全不必過于追求了,有現在這種水平的溫度計,總比用手去試溫度要準確多了吧。

「開發署做得很好!就按照做這個溫度計的方法慢慢定下來制作流程,以後還要逐步將其小型化……溫度計的用途很廣的,不光是開發署內煉丹有用,太醫院也有用,司天監定天時物候同樣有用。」

對這幫子工匠不光是要稱贊和用功名封賞激勵他們,還要給他們明確的目標以鞭策,眼前的這個溫度計也就是測量一下氣溫,或者是監測大型的化學實驗過程,做體溫表和試管化學反應的測溫儀器都嫌粗笨了。

老鐵匠李火根卻還感覺有一些遺憾︰「可惜用汞水也只能測量到比滾水更熱一點的溫度,那些燒炭煉焦煉鐵的爐子還是要用眼楮來看,要是找得到什麼東西可以量鐵水的溫度就好了……那樣煉出好鋼的把握就會大好多……」

專業人才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還挺快的,這溫度計才剛剛搞出來沒多久,李火根這個資深鐵匠就已經開始使用「溫度」這個概念了,而且從這個溫度計可以在水的冰點到沸點之間準確定溫,很快就聯想到這種定溫技術在本行業的應用來。

確實,現在燒爐子煉鐵都是要用眼楮看火和鐵塊的顏『色』來估算火候,不光是傷眼楮,對鐵匠的經驗要求也是相當高的,一個好鐵匠沒有十幾年的時間根本就出不來。偏偏鐵匠又是很費體力的,一個經驗豐富的鐵匠往往又到了體力精力開始衰竭的時候,年富力強能夠好好干活的時間可沒有幾年。

現在官家指導開發署弄了許多鼓風打鐵的機器,幫鐵匠省到了不少的力氣,已經延長了很多老鐵匠的職業壽命,不過要是有一種好的定溫儀器可以讓年輕學徒提前出師,那自然就更好了,眼下軍器監的活可真是不老少的,能干活的鐵匠一直都不夠。

不過李火根說到半截就想起來,眼前這個溫度計都是完全遵照官家的吩咐做出來的,前前後後還花了上年時間,可是官家好像說了汞水已經是最好的測溫材料了,並沒有說過有什麼東西可以測鐵水的溫度。

就連無所不知的官家都不知道的東西,李火根不覺得還有誰找得到,想到這里,他就不由得把更多的話吞到了肚子里,微微地嘆了一口氣。

「嗯,是很可惜啊……要是可以準確測量那些爐膛的溫度該有多好!可惜眼下根本就做不來。」

郭煒也是嘆了一口氣,很多能夠用在鋼鐵業的先進的測溫儀器,沒有現代工業完全就不必指望了,郭煒能夠想到的最簡易的一種——溫差電偶溫度計,那對冶金工藝的要求都太高了,各種金屬的提煉純度與合金的配比,根本就不是當前的技術水平可以奢望的,再說還要轉換成電信號,這個電路技術同樣遙不可及。

哪怕就是不用電信號,也不用復雜合金,光是用一條銅片和一條鐵片焊在一起做一個溫度計,利用兩者的膨脹率區別測定溫度,用幾何放大變形的方法細化刻度,那郭煒目前也是搞不定的——眼下的煉銅和煉鐵技術可控制不好產品的純度,也就控制不好膨脹率,這樣任意兩個「溫度計」之間都無法對比和互換,這種不具備互換『性』的「儀器」還不如老鐵匠的肉眼呢。

「不過能夠做出這個水銀溫度計就已經很不簡單了,有了它,再加上計時的時鐘,至少在煉制丹『藥』的時候會增加許多把握,二楚和陳舉可以把你們以前做神『藥』和新式炸『藥』的過程用溫度計和時鐘標準化流程,最好給那些最危險的事情定一個準譜,今後做那些事情就不用每回都是陳舉上了。」

遺憾歸遺憾,郭煒對開發署的成果總的來說還是非常滿意的,雖然它可以做出來的產品距離郭煒穿越前的那個時代差得很遠,至少在這個時代是遙遙領先的,並且看不到有哪個潛在敵手能夠『逼』近。

那個慕容英武和南唐是曾經追得最近的,但是他們造出來的火銃和火『藥』還是差了不只一點半點。

在李弘冀獻城投降之後,郭煒專門調出了南唐幾個軍器作坊的火『藥』配方查看了一下,不得不說那個慕容英武確實有那麼一點天分,他不光是找全了黑火『藥』的三種基本材料,而且是把配方精簡到了只有這三種材料,並且在反復試驗之後定出了標準的配比,雖然由于材料純度與試驗水平的關系,這種配比與郭煒所知的配比尚有差距,卻也是遠超這個時代了。

不過慕容英武搞出來的黑火『藥』終究是沒有達到最佳配比,也沒有學會火『藥』造粒,這樣哪怕配方都完全山寨成功了,南唐的黑火『藥』威力還是比大周的差不少。

至于南唐在火銃上面的差距,則是冶鐵技術的差距導致的。

大周在火『藥』技術方面真正甩開慕容英武山寨水平的,卻是新式霹靂彈的裝『藥』,那里面已經不完全是普通的黑火『藥』了。

楚雲飛、楚天舒和陳舉等人在將甘油硝化得到神『藥』之後,根據郭煒的指導繼續努力,確實又得到了硝化棉和硝化澱粉,只可惜提純技術一直難以過關,沒法將它們用于發『射』『藥』和炸『藥』,而硝化甘油的不穩定『性』也讓郭煒嚴禁軍器監將其作為炸『藥』使用。

不過陳舉還是找到了用硝化甘油增強霹靂彈威力的安全方法,那就是用柳木屑來處理硝化甘油,在黑火『藥』中加入百分之七的硝化甘油,並摻入柳屑,就制成了大威力的霹靂彈,這才是周軍的霹靂彈比南唐軍的震天雷小得多威力卻大得多的秘密所在。

只是陳舉為了這些試驗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第一次制出硝化甘油的時候就被爆炸掀出來的搪瓷盆砸到了***,差一點就此不舉,雖然經過郭煒特派的太醫多次治療,熬過了明日再舉的過程,後來還是時舉時不舉的。

不過付出這些代價的陳舉就此掌握了硝化甘油的制備技巧,結果後來的那些產品基本上都是陳舉帶著十幾個學徒做出來的,而且陳舉在這方面的經驗越來越純熟,那些學徒卻是沒有一個出師的。

之所以會這樣,除了陳舉遭遇過的危險讓其他人在做事的時候畏首畏尾之外,化學反應缺乏標準的計量儀器,難以總結出一套標準流程,只能嚴重地依賴個人經驗,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現在有了溫度計,而且馬林溪和司天監合作研制的時鐘也已經初步小型化了,化學反應的溫度和時間就可以比較精確地定準了,這樣陳舉的個人經驗就可以更容易地轉化成標準流程了。

這當然是一樁大好事,不光是可以降低陳舉這個經驗豐富的高級工匠面臨的危險,而且可以迅速地擴大產能,而且從此陳舉還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搞進一步的研究。

「對了,朕听太醫說陳待詔自那次傷後一直是時舉時不舉的,對陳家傳宗接代大是不利,因此在征伐江南之後賜了一個宮人給你,希望能夠補償一二,卻不知道現在你的病況如何了?」

陳舉因為事故而不舉,雖然在眾人看來都是職責所在,是命不好導致的,郭煒卻一直心懷歉意,之前專門讓幾個太醫給他瞧病,總算讓陳舉恢復了一點功能,可是听說陳家還沒有生下一男半女,郭煒的歉意是更強烈了,所以從江南回來之後,還特意命人選了一個南唐的宮人賜給陳舉,就看能不能有所改觀呢。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