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八卷 濯足洞庭望八荒 第五章 定遠軍

作者 ︰ 康保裔

第五章定遠軍

「海上行船一個多月,一路多虧了有福州、泉州的海商水手做向導,不僅是多次靠岸補充了淡水和鮮菜,而且還完全避開了南漢的戰艦巡查,如今佔據了此鎮落腳,這伶仃洋終于算是被我軍給封鎖了一半,可以派人回泉州向朝廷報信了。(最穩定,)」

香山鎮(今廣東省中山市)的碼頭上,風和日麗海波不興,泉州道行營都部署韓重站在旗艦的頂層甲板上與行營副都部署沈承禮說著話。在旗艦的周圍,數百艘船只將碼頭外的海面塞得滿滿登登的,碼頭的十幾個大型的漁船和渡船泊位根本就容納不下這些船只一起靠岸。好在香山鎮也沒有什麼駐軍,船隊只是派出了幾艘船,讓數百名吳越水軍登岸,很快就掌握了全鎮。

香山鎮是香山島上最大的居民點,有一個相當大的漁港,不光是可以停泊大量的近海漁船和渡船,還有十幾個大型的泊位供出遠海捕魚的大型漁船停泊,也可以停泊香山島東面的香山崖銀場和香山島南面的金斗鹽場的大型運輸船。

香山島是伶仃洋中的最大島嶼,差不多位于伶仃洋南面的正中間,在它的西面是另一個小一些的島嶼崖山島,兩個大島和位于它們南面的一串群島差不多封住了伶仃洋與外海的聯系,也隔絕了外海的驚濤駭浪。

香山鎮則是位于香山島的北面,與外海不光是隔著一層小群島,還隔著整個香山島,的確是伶仃洋周邊的一個天然避風良港,其中的近海小漁船可以就近在伶仃洋中打漁,去遠海捕魚的大型漁船也不需要繞行太遠。

不過今天這里就完全歸屬周軍控制了,香山崖銀場和金斗鹽場倒是一時還不入韓重的眼,正操心著完成軍事任務的他可沒有空閑派人去接管這些對短期戰斗毫無助益的機構,雖然從長期來說這兩個地方都是相當來錢的。

韓重要的就是香山鎮的這個漁港碼頭,一個在伶仃洋中佔據了有利地勢的避風良港,不光是對遠洋與近海捕魚相當有利,也同樣有利于封鎖伶仃洋的出口。(天才只需3秒就能記住)泉州道行營的船隊有了香山鎮的漁港碼頭作為歇腳的地方,島上還有充足的淡水與鮮菜作為船隊的臨時補給,別說是封住兩邊的出海口了,就是繼續北上封鎖番禺外海都是很輕松的一件事。

「不光是派人回泉州向朝廷報信,還可以派出斥候向北登陸,爭取聯系上嶺南道行營。雖然我軍都是水軍,陸戰攻城非吾所長,不過定遠軍船上的這些大炮卻是破城的利器,嶺南道行營另外兩路走陸路的大軍可未必能夠翻越五嶺運來這等重炮,如果南漢主在番禺城固守頑抗,說不得定遠軍可以多立些功勞。」

吳越國與清源軍之間有些齟齬。當初閩國內亂,南唐趁機發兵滅閩,而吳越國則接到閩國福州守將的求援信而發兵援助,最終閩國卻是被南唐和吳越給瓜分了,而清源軍在閩國內亂的時候就是與福州敵對的勢力,陳洪進兵變的借口又是當時的幼主「勾結吳越」,所以清源軍與吳越國之間的關系一直比較僵。

現在南唐已經滅亡了,原先同時向南唐和大周進貢稱臣的清源軍只需要向大周進攻稱臣了,因此已經成為和吳越國差不多地位的大周藩屬,這一次又是在天子的詔令下共同配合定遠軍作戰,雙方之間也曾經努力地彌合關系,不過作為寧海軍節度使的沈承禮,一個吳越國的福州主將,對泉州的觀感就不可能馬上變得太好。

所以韓重和他說派人回泉州向朝廷報信的事情,沈承禮卻是一語帶過,回話當中倒是對和現在還不知道身處何處的嶺南道行營取得聯系更有興趣。

當然,經過了兩軍合作攻打常州、潤州之後,沈承禮對周軍的火器是印象極其深刻,定遠軍船上的重炮確實在打破常州和潤州城牆的時候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沈承禮一直都是念念不忘。現在他和韓重待著的這艘旗艦上面就有好幾門重炮,沈承禮已經在近處觀摩了無數次了,以他的從軍經驗,約略估計得出這些炮會有多重,也就知道要想搬運它們翻山越嶺會有多麼艱難,所以在沈承禮想來,利用定遠軍的這些重炮協助陸師破城,無疑是泉州道行營在此戰當中立功的重大機會。

至于泉州道行營自身擔負的封鎖並且佔領番禺港的任務,沈承禮一方面覺得輕而易舉,另一方面也感覺算不上什麼大功勞,而且這事自有韓重操心,他的熱情也就提不起來了。

韓重聞言只是笑了笑︰「若是到時候陸師有要求,我定遠軍當然會全力協助,只是泉州道行營的主要職責就是封鎖住番禺港,務必使南漢主不能有一兵一卒乘船逃離,只有做好了這件事情,我軍方能談得上其他。不過福帥倒是沒有說錯,除了及時向朝廷報信之外,我軍還要盡快地和嶺南道行營取得聯系,無論是封鎖番禺港還是奪取番禺港包圍番禺城,都需要我軍與兩路陸師配合。」

吳越國和清源軍之間有什麼齟齬,韓重即使知道也沒有興趣去關心,只要雙方都肯密切配合定遠軍完成軍事任務就好;沈承禮對協助陸師攻破興王府的戰功很熱切,韓重顯然也是心知肚明的,不過只要不妨礙定遠軍執行皇帝交代下來的明確任務,這種追求他也有,所以韓重卻是不會去給沈承禮潑冷水。

「嗯,我軍還是要以朝廷的詔令為重,封鎖住番禺港,斷絕南漢主的逃路,讓這一戰不留後患。」

沈承禮點了點頭,對韓重話語中隱含的敲打意味表示贊同,然後又踮起腳來注目北方,似乎是自言自語,又似乎是向韓重問話︰「朝廷詔令下達已經將近兩個月,我軍在海上航行了一個多月,不知道陸路方面的兩路大軍進展如何……」

「呵呵,南漢軍戰力疲弱,比之唐軍大有不如,甚至都比不過武平軍,若是我禁軍出馬,那定然是摧枯拉朽。現在陛下只給南征大軍派了兩個軍的禁軍,其余的都是使用南方的州郡兵,不過我想南漢軍仍然難以抵敵,除了攻城會麻煩一些,真正阻礙我軍挺進的恐怕還要數嶺南的道路險阻了。」

韓重對自己這邊的戰斗力充滿了信心,在向沈承禮分析了一番之後,又繼續說道︰「雖然朝廷的詔令是在同一天下達的,但是我軍卻是早已在福州與泉州等地駐扎,而陸路的兩支禁軍部隊卻是從東京趕赴虔州和道州的,所以他們的攻擊發起日應該比我軍離開泉州要晚不少,然而按照計劃到現在也應該攻克雄州與賀州了。」

…………

在韓重說這番話的時候,南漢的雄州城早就成了韶州道行營隨軍轉運使辛仲甫的行署所在,鎮南軍節度使、南昌尹張永德和權知昇州兼江南水陸計度轉運事趙玭組織轉運到虔州的大批軍資糧草,又被辛仲甫按照輕重緩急分門別類地組織民夫運過大庾嶺直送韶州。

賀州道行營隨軍轉運使宋琪則是以賀州為基地,荊南與湖南轉運到賀州比東路更困難更麻煩,而且他還要負責三個方向的供應——南面要支持南鄉鎮那里打造戰艦木筏,西面要支持賀州道行營主力攻略昭州、桂州等地,東面還有支持進攻連州的偏師——所以就不得不把自己的行署從道州江華縣前移到了賀州城。

…………

連州西北的騎田嶺上,南漢連州招討使盧收正在寨牆上巡視,騎田嶺從郴州和桂陽監之間一直綿延到連州,正是連州防御西邊與西北方向的邊隘要地,自從他來到這里出任招討使之後,雖然劉鋹沒有向他提出要求,周軍原先也沒有越嶺進犯的動向,盧收卻仍然在騎田嶺上精心地打造了一條防線。

這一次周軍南犯走的是賀州那邊的臨賀嶺,而且還是繞行,根本就沒有觸踫一下騎田嶺上南漢軍的山寨,但是盧收卻一點都沒有放松了警惕,相反,自從警訊傳來,他就從連州城趕到了山寨之中,從此日夜值宿于此,而且下令全軍晝夜戒嚴,日夜鼓角聲不絕,務必使周軍無從偷襲越嶺。

盧收治軍極嚴,騎田嶺山寨上的這些南漢守軍雖然被盧收這種特別的警惕搞得不勝其煩,卻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也不敢明著有怨言,只能是一邊月復誹著一邊熬著辛苦執勤。

不過盧收的這種警惕性終于在一天前得到了報償,一支從賀州方向過來的周軍試圖于夜間偷越騎田嶺,孰料在盧收布置的警哨之下,這支周軍的行動早就在南漢軍眼中暴露無遺了,夜襲行動剛一開始就宣告失敗,在騎田嶺的山寨前面踫了個頭破血流的周軍只得倉促地退了下去,想必現在還在嶺下舌忝傷口呢。

然而初戰小勝的盧收卻不敢有絲毫的大意,那支周軍的戰斗力可是嚇了他一跳的,他們之所以受挫退兵,其實完全是因為夜間驟然中了埋伏,盧收可不敢小視了對方。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