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八卷 濯足洞庭望八荒 第十章 戰陽朔

作者 ︰ 康保裔

第十章戰陽朔

「指揮使,南漢軍過來了!」

陽朔縣北面的龍頭山下,伏波旅第六軍的第一指揮橫亙在龍頭山和灕水之間,面朝北方排成了五排射擊陣列,在他們左側是從昭州征集的運輸船隊,而在他們的右側則是挺著長槍的州郡兵填塞著山坡與伏波旅陣列之間的空隙。(!贏話費)

這已經是田行稠被潘崇徹處斬之後的第二天早上了,其實兩支軍隊在前一天的傍晚就已經會了面,或者說是各自的斥候隊已經會了面。

張思鈞帶著他的伏波旅第六軍從昭州城向桂州方向疾進,而潘崇徹則帶著他的桂州戍軍從浪石鎮向昭州方向謹慎推進,雙方的行軍態度與速度雖然各自有別,但是他們都沒有忘記在隊伍前面撒上一批斥候隊。

昭州城距離陽朔縣城八十里,而浪石鎮距離陽朔縣城則只有五六十里,不過伏波旅早就追過了昭州城,而且他們還是一路疾行,所以雙方的斥候隊卻是在陽朔縣城北面的龍頭山一帶不期而遇。

有伍彥柔全軍覆沒、賀州城數日即下的教訓,潘崇徹對部下約束得非常嚴,驟然踫到周軍的南漢軍斥候不敢戀戰,只是虛晃一槍即回馬向潘崇徹匯報;倒是周軍的斥候相當膽大,一邊派人回報張思鈞,一邊卻堅決地佔住了龍頭山,為伏波旅尋找最合適的陣地。

兩軍既然已經遭遇,被堵在陽朔縣城北面的潘崇徹自然是不可能進城的,南漢軍只得在龍頭山以北數里安營扎寨,而伏波旅卻也沒有進陽朔縣城休息。

陽朔縣城其實是在灕水的西岸,而這兩支軍隊全都是沿著灕水東岸水陸並進的,雖然伏波旅可以通過運輸船隊去對岸,不過那也太多此一舉了,有那樣來回渡江的時間,部隊不要說扎好了營寨,甚至都可以多睡上個把時辰的了。

搶佔了有利地形的伏波旅第六軍沒有白費斥候隊的成果,雖然主力是在龍頭山以南數里安營扎寨,第一指揮及其輔助部隊卻被張思鈞派到了前方搶築簡易工事。曹銓大著膽子命令全營上船歇息,由運輸船隊將他們運到了南漢軍的鼻子底下,然後趁夜草草地布置了一下陣地,這才又回到船上歇息了半晚。(.最穩定,)

這也就是潘崇徹過于謹慎,沒有派船隊溯流而下與周軍的船隊發生沖撞,同時雙方都是運輸船隊,確實不怎麼擅長水戰,而且曹銓仗著後方主力的威勢以及簡易陣地的掩護,這一夜居然讓第一指揮頂在最前沿平安度過了。

天剛拂曉,第一指揮和輔助部隊就進入了陣地,因為走得匆忙,他們也沒有隨軍火兵,熱騰騰的早飯是不必想的了,好在伏波旅的日常訓練當中早就習慣了這樣的作戰方式,糗糧固然是不怎麼好吃,戰時充饑卻是足夠的,在這種時候也沒法講究太多了。

張思鈞帶著主力在他們的臨時營寨倒是好好地飽食了一頓,既然雙方的斥候在昨天傍晚遭遇了,那就說明那個倉皇逃竄的南漢昭州刺史已經逃進了他的友軍行列,這份追俘敵將的功勞暫時是不必想的了,所以張思鈞這時候卻是不急。

南漢軍如果前來挑戰自然是最好的,張思鈞相信第一指揮在有利地勢下堅持個半天完全不成問題,到時候充分養精蓄銳的第六軍其他四個指揮就可以上來給予敵軍以沉重的一擊了。

南漢軍如果看到救援昭州已經無望,又怯于和伏波旅野戰,因此而轉身回桂州,那對張思鈞來說也沒有什麼遺憾的。既然是從桂州出發增援昭州的軍隊,那實力總不會太差,他們決意要跑,伏波旅倒是沒有多少把握可以追上去殲滅之。不過桂州終究是要打的,把殲滅敵軍和破城的功勞放到一起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頂多就是到時候瓜分功績的人會更多一些而已。

潘崇徹及其部下也飽食了一餐,他並沒有想過未經一戰就退回桂州去,他可不是田行稠,聞風而逃的名聲他是受不了的,更何況他昨天才剛剛處斬了一個聞風而逃的刺史,要是第二天自己就去做一個聞風而逃的招討使,那可真是過于諷刺了。

排著整齊的陣列,潘崇徹的一萬大軍全數來到了周軍陣前,打眼就看到了堵在岸邊隘口的那千余名周軍。

和自己麾下的萬人大軍比起來,對面的那一千多人未免太寒酸了。這也就是他們選擇的地勢相當有利,東邊是高達百丈的龍頭山,靠近灕水這邊的山坡相當陡峭,根本就擺不開大軍,西邊是灕水,雖然眼下是冬季水枯的時節,卻也不是步軍可以徒涉的,因此也同樣擺不開大軍,所以那一千多人就可以將這個岸邊隘口給堵得嚴嚴實實的。

不過對方終究只有一千多人,他們的陣地前面固然擺不開多少人,他們排出來的幾排陣列固然將隘口封住了,其總體的陣形卻略顯單薄,潘崇徹相信用麾下的這一萬人馬進行波次進攻的話,應該很快就可以將周軍的陣列打穿擊潰。

人數差距畢竟是過于懸殊了一點。

至于打穿了眼前這支周軍的阻擊之後又將如何行動,潘崇徹還沒有考慮好,一切還得看雙方的作戰結果再說。

如果對面的周軍比較好打,那麼潘崇徹也不怕和後續的周軍主力掰一掰腕子,打得好了說不定就能夠乘勝收復昭州呢;如果對面的周軍相當難啃,最終給本方造成的傷亡偏大,那麼潘崇徹當然就不會悶著頭和敵軍的主力對撞了,說不得就滿足于撿了這個便宜,然後立即回身跑回桂州去堅守呢。

以潘崇徹十多二十年的征戰經驗,他當然不會一條道走到黑,更不會在與敵軍實際交戰之前就一廂情願。

「兒郎們,敵軍兵力只有我軍的一成多,雖然他們略佔地利,卻也不能挽回他們多少劣勢,兒郎們一鼓將其擊滅!」

潘崇徹的那些細致考慮和求全布置當然不必告訴手下的大頭兵,他們只需要知道敵軍很弱小,己方很強大,只要勇于進攻就能贏得勝利,自己就能獲取戰功。

隨著潘崇徹鼓舞完畢,南漢軍在鼓聲和旗令當中派出了六個指揮的兵力,排成三個波次撲向了周軍。在潘崇徹想來,他已經是相當的高看了對手的,這是準備以三倍的力量將敵軍防線擊破。當然,如果實在不行的話,他手里邊的另外七千人也還是可以出場的。

…………

「好了,且看我軍以一敵十!」

看著對面逼上來的參差不齊的陣列,曹銓信息十足地吆喝了一聲,這種等級的敵軍,光是從列陣方面就比自己身邊的州郡兵還不如了,自己的第一指揮及輔助部隊有灕水和龍頭山掩護兩翼,以一敵十還真不是什麼太高的難度,哪怕他這個「一」不光是指的第一指揮,也包括了輔助他們作戰的州郡兵。

第一指揮的士卒們對指揮使的大話全然不以為意,只是和同排的同袍再一次整理了一下隊列,略略檢視了一下手中的火帽銃和身上的各種裝具,然後就靜靜地目視著前方,對面走過來的南漢軍陣列是整齊還是散亂,卻並不被他們放在心上,因為那是指揮使和更高級的軍官的職責,他們則只需要遵令放銃和挺起槍頭搏殺就可以了。

「俺們雖然只是郴州兵,當年也是和南漢兵打過仗的,以一敵十不敢說,當年以一敵三什麼的,俺們也曾經破過敵軍的山寨和城池,休要叫伏波旅小看了俺們州郡兵!」

郴州兵的指揮使卻也不甘示弱,就著曹銓豪邁的宣言,同樣對屬下做著動員。

听到自家指揮使的吶喊,郴州兵卻是一個個挺直了腰桿,看著對面南漢軍那散亂的陣列,再斜眼瞄了一下伏波旅那如同用墨線打過的隊形,登時心中豪氣迸發,然後又不自覺地悄悄調整起自己的站位來。

…………

「好了,兒郎們都已經吃好歇好,也該上去助第一指揮一臂之力了。可惜龍頭山太大了,灕水也不好迂回,想要包抄敵軍很難,只能在前邊和他們硬踫硬了。」

龍頭山南面五里處的周軍主力營寨中,張思鈞看到眾人一切準備就緒,終于也是下達了出發的命令。

兩軍在陽朔縣附近的驟然遭遇,使得雙方只能硬踫硬地打一場遭遇戰了,張思鈞對本方的戰斗力有著十足的信心,只是對當地的地形和戰機略有遺憾,不是優越的預設戰場,也無法進行有效的迂回,全殲敵軍的可能性看上去的確不大,只能是打成擊潰戰和追殲戰了。

不過如果自己的主力上去的時間足夠恰當的話,這樣一場擊潰戰的戰果也不會太小,尤其是敵軍如果因為兵力優勢太大而過于戀戰,第一指揮因此可以將敵軍牢牢地吸住的話,最終的戰果很可能會相當可觀。

唯一的擔心就是第一指揮的傷亡會不會因此而太大了。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