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八卷 濯足洞庭望八荒 第二十四章 連番噩耗

作者 ︰ 康保裔

第二十四章連番噩耗

「……北面招討使、內侍中郭崇岳陣歿,洸口五萬守軍星散,東路之北軍乘勝進佔洸口鎮,兵鋒直指清遠,連州招討使盧收軍力微弱難以抵御,而且江南輜重過大庾嶺之後順始興江大舉而下,東路之北軍因此而軍勢極盛,興王府以北已經無險可守!桂州管內招討使、西北面招討使潘崇徹以桂州降北軍,西路之北軍至此已無後顧之憂,全軍至南鄉欲順流而下,駐防賀江口之西北面馬步軍都統、內中尉、簽書點檢司事薛崇譽一日三驚,該部是戰是守還是退,亟待陛下聖裁。(最穩定,,.)」

劉鋹的內殿中,內太師龔澄樞正在向劉鋹綜述這一段的軍情,雖然每一分軍報都已經看過了好幾遍,龔澄樞在向劉鋹陳述的時候依然是聲音顫抖,內心惶惶。

韶州、英州、洸口、賀州、桂州、連州……北疆的這些重鎮強兵和累朝的苦心經營,才兩個月的時間就冰消瓦解了?就連新派出去的四路大軍都連戰連敗,已經只剩下薛崇譽這一路人馬了?而且這還多半是因為周軍壓根就沒有去進攻他。

潘崇徹,這人雖然脾氣不怎麼好,非常的傲慢,但是他用兵打仗還是很有一套的,先帝和陛下在軍事上都很仰仗他,結果一出桂州就大敗而回,隨後就以桂州降賊了。周軍真的是強悍至斯,就連潘崇徹這等宿將都只能甘拜下風?

伍彥柔,那也是行伍出身,同樣是一員宿將,結果南鄉一戰全軍覆沒,自己歿于陣中,乘船逃回封州的殘兵都沒有上千。听說西路的周軍也就是兩三萬人,像這樣一邊包圍賀州城一邊伏擊伍彥柔的五萬大軍,還居然都佔盡了優勢,他們的戰力真的如此可怕?

更別說去救援韶州的李承渥了,麾下十萬大軍,還有千余頭戰象助陣,最終在蓮花峰下也沒有撐過兩天,比起伍彥柔來稍微強一點的就是,李承渥孤身逃回了興王府,而那十萬大軍在敵前崩潰之後總算是被英州等地收攏了不少,蓮花峰下一戰的損失也就不能算是全軍覆沒了。

然而英州收攏的這些敗兵在退到洸口鎮歸屬郭崇岳指揮以後,最終也沒有派上多少用場,在皋石山和太尉山都擋不住周軍偏師的進擊,守洸口鎮更是守不住,洸口船隊大敗的消息一傳到鎮上,這些兵就望風而逃。(最穩定,,.)這些從洸口潰敗下來的士卒,後來在清遠的盧收收攏了一些,興王府這邊植廷曉也收攏了一些,結果在這些兵的嘴里都問不出洸口之戰的所以然來——見到周軍的都沒有活著回來,能夠活著回來的都是還沒見到周軍就開溜的。

東路的周軍可也是只有兩三萬人的!但是他們居然連戰連克,一路上攻城略地不說,野戰都是十萬、五萬地擊敗南漢軍,而且還是陸戰水戰全都擅長,不懼從未見過的象兵,也不怕始興江上的第一險灘。

這樣的周軍到底應該怎麼抵擋,龔澄樞感到非常的惶惑。駐守封州賀江口的薛崇譽已經好幾次向朝廷請示戰守指導了,而且看他那意思,說是說該部到底是戰是守還是退都由劉鋹來定奪,其實如果劉鋹不主動提出讓薛崇譽回師興王府增強京師的防御,他很可能會自己扔下軍隊跑回來。真要是那樣,主帥擅自逃亡的賀江口守軍鐵定會全軍潰散的,那樣還不如主動把他們召回興王府來充實守備呢。

但是要按照周主的意思,由劉鋹向大周投降,龔澄樞是絕對不願意的。

如果劉鋹投降,參照蜀主和江南國主的前例,劉氏一族的待遇倒是不會太差,就是外朝的那些文武結果也不會太壞,但是內朝的這些人,尤其是他龔澄樞和李托,想要以南漢的內太師待遇在大周混一個相當的降官,至少不低于外朝官的待遇吧,那幾乎就是不必妄想的。

能夠像劉鋹這樣重用內官的君主,放眼天下都是沒有的,大周固然也有內侍,但是那些人頂多就是給周主傳一傳旨意,或者巡檢一下地方,別說是想要達到他們在南漢這邊的風光了,就是想和外朝官平起平坐都根本不可能。

向周軍投降,最終只是保全性命,既不能像在南漢這樣掌握軍政大權,又不可能在大周的宮中得到周主的信重,這樣光是活著,那和戰敗被俘到底有多大的區別呢?至于潘崇徹可以向周軍投降,那是因為潘崇徹畢竟和他們不一樣,潘崇徹是內官,更是一個治軍治政都很有方略的宿將,龔澄樞心里面很清楚,自己這種靠著勾結逢迎女國師和女官獲得君主寵信的內官,那是完全沒法和潘崇徹相提並論的。

所以早在一個多月以前韶州陷落的時候,因為城陷被俘的韶州刺史辛延偓間道遣使勸劉鋹早降,當時劉鋹已經有些動搖了,完全就是他和李托極力地阻止了這件事。

戰不能勝,降又不願意,退到興王府也是再無可退之處了,難道真的要像樂範說的那樣「出海暫避」?所謂的「出海暫避」,樂範也就是說來騙一騙足不出宮的劉鋹罷了,換了其他人有誰不明白,「出海」是真,「暫避」卻完全就是自欺欺人的話,一旦因為兵敗出海,失國那是必然的,復國則是無望的,最終大家就只好去做海寇了。

如果真的不得已去做海寇的話,是不是就比投降還要好呢?龔澄樞不知道。

投降的話,劉家幾代人通過賦稅和海貿收羅的這些金銀珠玉珍寶器物就得全部充作大周的官產了,劉鋹個人或許可以保留一點,而且他還會在大周有一個封官,有一份俸祿,但是絕對沒有能力再去隨意賞賜他人。

而龔澄樞這些人呢,能夠被周主開恩養在宮中死不了,那就已經是相當大的恩典了,想要有權勢,想要隨時獲得劉鋹的賞賜,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而如果君臣一起出海去做海寇同時也是海商呢?那麼至少劉鋹宮中那些輕便易于攜帶的金銀珠玉珍寶器物都可以帶上船,有劉家以往的海貿經驗,還有大量的海商關系網,那麼大家活得固然遠不如割據嶺南,卻也不會太差了,說不定還可以找一方島嶼做個海外王侯呢。

看來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樂範說的這條路倒真是一個極好的退路,而為了以防萬一,恐怕現在就要攛掇著劉鋹著手準備了。

當然,出海終究只能是萬不得已情況下的最後退路,如果能夠守住興王府,讓周軍在堅城之下師老兵疲,說不定還有翻盤的希望,那樣大家就可以繼續在嶺南這塊樂土上悠哉悠哉了。

嗯,從之前的這些作戰經過來看,周軍的戰力極強,今後再不宜出去和他們野戰了,分兵守御各地也不可取,還是得說服劉鋹盡快召喚賀江口的守軍,把朝廷僅剩的軍力全部集中到興王府。

另外,據說這個慕容內中尉弄了些特別的守城利器,是他汲取江南兵敗的經驗教訓,專門針對周軍的作戰特點弄出來的,跟著他的幾個小黃門把那些兵器吹得神乎其神的。或許那些兵器並沒有他們吹的那麼猛,但是對守城應該還是頗有助益的,這樣一來真的說不定就能把興王府給守住了。

「北軍不是取了本屬湖南的昭、桂、連、賀等州就算了的嘛,為何還要取我雄、韶、英三州?如此竟是欲滅我大漢劉氏麼?如今諸路慘敗,我心已亂,賀江口的守軍應當怎樣調遣,諸卿可有高見?」

經過兩個月來一連串的噩耗打擊,劉鋹很明顯地瘦了一大圈,這時候已經有些眼窩深陷胡子拉碴的,原本波斯胡種偏老態的臉龐此時越發顯得蒼老憔悴,一點都不像一個虛歲二十七的青年。

環顧室內,就只有內太師李托、龔澄樞和內中尉慕容英武三個人,當初兩國剛剛開戰的時候,還在內殿參與過會商的另一個內中尉薛崇譽在封州領兵,此刻倒是歸心似箭,還有一個內侍中郭崇岳則已經天人永隔了。

听龔澄樞匯報時的語音,此人的慌亂恐怕並不下于自己,從他那里估計是得不到什麼好主張的,此時大概還得看李貴妃和李美人的養父內太師李托有沒有回天之術了,他還兼著一個六軍觀軍容使的職務呢,應該對軍中狀況有些了解吧。

當然,慕容內中尉也是很有見解的,尤其是他對周軍的認識十分深刻,之前主張派出重兵駐守洸口與賀江口,而不是貿然馳援韶州與賀州,認為如果舍不下這些城池而強行派兵增援會因此而虛耗兵力,這些都是先見之明啊!悔不該當初沒有听他的。

不過這種悔意劉鋹可不會說出口來,他也就是在視線掃過慕容英武臉龐的時候略略停頓了一下,心中卻是期望著對方時至今日還會有些妙招可以解除自己的困境。

「那個郭家小兒乃是貪得無厭之輩,怎麼會只滿足于收回楚國故地就收兵?北軍的兩路大軍會攻興王府就在不遠,為今之計,陛下還是盡快召回賀江口的守軍吧,興王府的北大門已經不守,賀江口再守也是無益的了。」

慕容英武果斷地搶在李托前面發言。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