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八卷 濯足洞庭望八荒 第三十章 重型火銃的滋味

作者 ︰ 康保裔

第三十章重型火銃的滋味

顯德十四年的十一月初五,周軍布列于馬鞍山下,游騎數出挑戰馬逕的南漢守軍,南漢守將植廷曉、慕容英武均不應。(.贏q幣,)

初六,曹彬意識到了馬逕的南漢守軍始終都是力圖依托山寨堅守,其目的在于阻斷大軍通往番禺城的道路,卻絕不肯出寨應戰,因此游騎的挑戰必然是毫無效果的,曹彬也就隨之停止了這種無用功,毅然決定主動求戰。

反正除了野戰之外,周軍在攻堅方面同樣是能手,雖然馬逕的地勢頗為險要,但是正如王繼勛說的那樣,周軍這些年什麼關隘天險沒有打過?馬逕怎麼樣都不會險過了蜀道劍閣吧……

嶺南的冬日幾乎沒有一點寒意,辰末時分,當斜陽驅散了繚繞山間的薄霧,陽光盡情地灑在馬鞍山上下的時候,點卯並且進食已畢的數萬周軍再一次列陣于馬鞍山下。雖然馬逕的道路相當狹窄,並不能夠容納大軍一舉平推過去,但是曹彬已經決意盡快攻破馬逕敵寨,這就必須考慮到首攻受挫的可能性,所以為了保持攻擊的連續性,全軍都要出營待命。

為了充分利用白晝的有利攻擊時間,曹彬甚至都顧不得考慮天時,上午從馬鞍山的山脊灑下來的陽光對周軍的攻擊行動多少有一些妨礙,這樣的細枝末節此時都已經不作為決策參考了。

在周軍的強大攻擊力面前,陽光晃眼這種小事無足掛齒,金槍軍和伏波旅的火銃兵畢竟只需要對南漢軍的山寨進行火力壓制,而並不追求精確打擊,些許陽光對視線的妨礙不足以影響戰局。

…………

「看樣子周將在昨日連續挑釁未果之後,今日終于還是忍不住要強行攻打我軍的山寨了。周軍的火銃雖猛,我軍有寨牆遮擋,卻是比野戰用櫓盾護身要強得多了;我軍的火銃雖重,在依托寨牆單純進行防御作戰的時候,卻並不是什麼問題。我軍依山守寨得以揚長避短,我能夠做到的也只有這些了,真正在戰場見功還有賴將軍的臨敵機變。」

馬鞍山上的南漢軍主寨中,慕容英武看著周軍在山下整隊肅立,可以清晰地感覺到陣列之中彌漫著一股殺氣,當下就向植廷曉拜托道。(最穩定,,.)

雖然慕容英武自己也有相當的領軍作戰經驗,不過他自認比植廷曉還是要差上一籌的,更何況馬鞍山南漢守軍的主將是植廷曉而不是他,所以指揮作戰就只能看植廷曉的了,慕容英武也就是在周軍的作戰特點方面給植廷曉提供一些情報,在幾種火器的運用方面向植廷曉提供一些建議。

植廷曉傲然一笑︰「有內中尉詳細講解北軍的各種戰法,還有內中尉提供的這些兵器,在防守的時候我軍卻是並不吃虧。只要初戰告捷,一方面挫傷敵軍的銳氣,另一方面激起我軍中久敗之卒的斗志,光是要守住山寨的話,我還是有一點自信的。」

經過了昨晚慕容英武向他詳細地介紹周軍的作戰特點,分析敵我雙方兵器的優劣長短,對山寨的防御作戰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此時的植廷曉早就從昨天初聞當面周軍裝備有近萬桿火銃時的震駭當中走了出來。

確實,根據慕容英武的介紹,如果兩軍在曠野之中對陣的話,周軍肯定會以他們輕便強悍的火銃佔據優勢,己方那些威力差相仿佛而過于笨重的銅火銃將會因其笨重而拖累全軍的機動與連續作戰能力,並且最終會深刻地影響到一場野戰的結果。

不過正像慕容英武方才說的那樣,現在是周軍從山下向山頭仰攻,而南漢軍只需要待在寨牆後面不動,如此一來,己方銅火銃笨重的缺陷就不怎麼影響作戰了,而且還有寨牆木柵給他們提供保護,而周軍的火銃威力即使不因為向上射擊而有所削減,卻也不具備什麼優勢,那周軍在防護方面卻是差得太多了。

這樣的對戰,周軍是明顯吃虧的一方,也就是植廷曉麾下有太多收攏的敗兵潰卒,他眼下對軍心士氣還有一些擔心,所以才沒有把話說得那麼滿。不過只要初戰告捷了,軍心士氣自然就會敵消我漲,到了那個時候植廷曉就敢說自己一定可以守住山寨了——再怎麼說他麾下都有六萬人呢,作為防御方和進攻方的兵力差不多,只要軍中沒有慌張逃竄的現象,晚上不發生營嘯,要守住山寨還真是不難。

「嗯,初戰的確很關鍵。」慕容英武點了點頭,對植廷曉的分析給予充分肯定,「我軍畢竟有近半士卒都是傷痍之余,軍心仍然有些浮動,若是在周軍一沖之下就望風而遁,那山寨再怎麼堅固,兵器再怎麼與敵軍不相上下,都會是無濟于事的。不過只要能撐過了周軍的一鼓作氣,那我軍的士氣就會逐漸高漲起來,彼竭我盈,守住馬逕就不成問題了。」

「但願經此一戰能夠扭轉此前的頹勢吧……」

植廷曉看著在鼓聲中開始緩緩推進的周軍陣列喃喃地說道。

周軍陣後的鼓聲隆隆響起,鼓點並不密集,節奏也還不算快,畢竟只是號令前軍向著馬逕方向緩緩逼近,而不是催動全軍奮勇向前,不過這種緩慢而沉重的鼓聲傳得卻是很遠,頗有幾分聲震四野的威勢。

「將軍,周軍具有如此聲勢,要當心引起軍心不安,還請將軍及時向全軍傳話,讓士卒們定下心來,靜候北軍接近到距離寨牆百步左右再開銃。」

感覺到周軍的鼓聲震得自己都有一點心旌搖蕩,隨著周軍的陣列越來越近,一股不安的波動在山寨內彌漫,就算是主寨當中都不能幸免,慕容英武趕緊向植廷曉提出了新的建議。

無論是根據弓弩射擊的經驗,還是參考周軍的戰法,又或者根據慕容英武自己模索的使用火銃經驗,火銃都應當以集中使用效果最好,而南漢軍中此時的軍心十分不穩,士卒們在周軍的鼓聲震撼下和軍陣威逼下別說是棄寨而逃了,就算是慌里慌張地自作主張胡亂開銃都會讓他們之前的種種努力付諸東流。

感覺到了軍中那一絲慌亂的苗頭,慕容英武自然要努力地掐斷它,自己的苦心等待和精心布置,可不能被一陣慌亂就給毀了。

眼下守軍架在寨牆上的重型銅火銃可是慕容英武為了有效抗衡周軍的火銃而別出心裁的作品,其形制參考仿效了獐灣一戰中繳獲的那種周軍火銃,又依據南漢的冶煉技術水準進行了調整。

想當初他在南唐努力地想用熟鐵卷制出水平與周軍相當的火銃,結果自然是失敗的,不光是火銃的威力和周軍裝備的比起來有相當的不足,重量還比周軍的火銃重了三四成,更要命的是制造速度相當的慢,短期內根本就無法成軍。

相比之下,慕容英武最開始用銅料仿制的就比較成功,那種特制的彈丸倒是不難做,鉛做的彈丸,只要做好鐵模那是很容易熔融鑄造的,而那種特制的銃管內壁,因為銃管用的的銅料,也比較容易用精鐵刀具雕琢出來。

至于大量使用銅料來制造火銃的弊端,一則是每一桿銃的重量都相當驚人,根本就不是可以一個人攜帶機動的,二則是這種火銃實在是太費銅了,因而也就太貴了。

好在慕容英武對這樣兩個弊端都有應對之法,對付前者的辦法,當然就是裝備火銃的南漢軍只管防守,堅決不去和周軍進行野戰;而對付後者的辦法麼……南漢真不缺錢。

以前慕容英武在南唐的時候,動用銅料來制造火銃必然會造成財政緊張,所以哪怕慕容英武明明知道用銅料來制造火銃比較容易加工,也就更容易滿足各項條件,最終他卻還是寧願花費心力去對付熟鐵的卷制和銃管內部的加工,也不願意從李弘冀的嘴里摳出銅來。

然而南漢的財政狀況就和南唐大為不同了,劉家幾代人對嶺南的賦斂搜刮雖然主要變成了劉鋹的那些宮殿、嬪妃和宮殿中的珠玉珍玩,但是南漢從海貿當中獲取的錢財稍微勻出一部分就足夠支持慕容英武的工作了。

所以這一年多以來,慕容英武除了用鑄鐵和火藥大量制造震天雷之外,就是用大量銅料制造這些重型的銅火銃了。而到了今天就是這些兵器開光見敵的時候,慕容英武可指望著它們送給周軍強烈的「驚喜」呢,哪里甘心因為士卒們的慌亂而前功盡棄。

慕容英武能夠想到的,植廷曉自然也想得到,更何況還有慕容英武的提醒。也幸好這些天他們一直都在操練如何使用這些兵器,許多注意事項都交代到了隊長一級,此時植廷曉也就是揮了揮手,寨中的號角聲立刻就傳布四方,旗牌官們揮動的五色令旗配合著號角聲向各處山寨傳達著意思十分明確的嚴令。

「眾軍不得驚慌,不得退縮,不得胡亂射擊。兒郎們都靜候中軍的統一號令,等北軍更靠近一些再給他們迎頭痛擊,讓他們也嘗一嘗我軍重型火銃的滋味。」

各部的都頭、隊長們一個個在寨牆後面高聲地翻譯著中軍的號角和旗令。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