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八卷 濯足洞庭望八荒 第二十五章 洞渦河之戰(一)

作者 ︰ 康保裔

第二十五章『d ng』渦河之戰(一)

「『d ng』渦河無需架橋即可徒涉,那這支自團柏谷匆匆遁逃的河東軍卻是為何停在了此處?『d ng』渦河到底有什麼可以憑恃之處,那個劉繼業又到底有什麼詭計?」

崔彥進自言自語地整理著自己的思路,也是在間接地提醒王廷義切不可貿然行事,不過他眼下是真的想不明白那個劉繼業這麼干是為什麼了。e^看按照斥候介紹的情況,不要說這些年偵諜司沒有白干活,就是自己屬下的這些個斥候也不是庸才啊……如果『d ng』渦河那邊有什麼明顯的異常,譬如被人為地阻塞了上游來水,有經驗的斥候不可能發現不了。

如果說河東軍在『d ng』渦河的上游動了什麼手腳,譬如臨時用土石攔起了一道大壩,那麼這一切就都解釋得通了——那個劉繼業不敢依靠團柏谷軍寨和太谷縣城頑抗,所以想要利用一下河流發動水攻,多半是其主力已經埋伏在岸邊了,然後再用一支『y u』餌部隊背水結陣佯敗過河,等到引動殿前軍追擊到河中間的時候就掘開土壩,來一個水淹三軍。

然而斥候們已經查探過『d ng』渦河的上下游了,他們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倒是明確了偵諜司這些年干的活計不賴。這就是說劉繼業即便有什麼詭計,也不會是崔彥進首先想到的這種水攻之策,至于這個詭計到底是什麼,在排除了水攻之後,崔彥進就實在是想不出來了。

越是想不出來河東軍的對策緣何,崔彥進就越發感覺到這個劉繼業心機深沉得可怕,畢竟河東軍接連放棄了團柏谷軍寨和太谷縣城這樣的小小地利,卻選擇在『d ng』渦河的南岸安營扎寨,眼下看來還有以此地為戰場的意思,那用心肯定是不問可知的。

要命的就是自己偏偏猜不出敵將的用心!這在臨戰之際是很影響作戰決心和決勝信心的。

郭煒肯定沒有想到,他對劉繼業的特別重視,和馬峰代替劉繼業領軍這麼兩件事情『y n』差陽錯地一結合起來,卻給了自己的將領以極大的困擾。

「有甚可想的咧~前哨斥候已經查探過河東軍沒有埋伏,偵諜司又有『d ng』渦河這里的詳細情報,那還有甚可怕的?不管陛下把那個劉繼業說得怎樣玄乎,俺看他也不會比副帥、都虞候就更強了,哪里就一定是在前邊布下了啥陷阱的,說不定只是河東偽主在晉陽發現了劉繼業率軍逃竄,用偽命阻止了他繼續後退而已。「域名請大家熟知」」

副都指揮使和都虞候兩個人在獲悉了敵軍的動態之後,居然會就此陷入了這樣的苦思冥想,黨進看得是老大不耐。他的『x ng』子雖然粗了一點,卻也不是不懂軍略,當下在心中把各種情報過了一遍,感覺沒發現什麼異常,于是就大大咧咧地『ch 』了一句嘴。

和王廷義、崔彥進兩個人有所不同,黨進雖然也得到過郭煒的叮囑,卻不是很服氣劉繼業,既然自己想不出來對方會在『d ng』渦河邊安排下什麼陷阱,那麼他也不會徒勞地往這個方向去苦想了。其實換一個角度去想,如果北漢主在听到前線敗退的消息之後就立即派遣使者阻止劉繼業繼續退卻,黨進相信劉繼業沒有勝利把握也還是不敢繼續往晉陽跑的。

崔彥進在苦思冥想,王廷義也在那里思忖,不過他比崔彥進要通達得多,黨進的話登時讓他眼楮一亮,立馬拍『tu 』說道「說得不錯!看不出來啊……黨進你人雖然很粗,有時候心計一點都不差的嘛~」

劉繼業雖然很強,但是也不至于就神乎其神了,皇帝對他的重視應該只是為了讓眾將不至于輕敵而已,倒是不應該為此而有了莫名的戒懼。既然情報已經很全面了,斥候也都十分盡責,大家在這種程度的知己知彼下面還是想不到劉繼業會有什麼詭計,那就不應該繼續死鑽牛角尖,換一個思路的確是不錯的做法,黨進的說法顯然是一種更大的可能『x ng』。

就算是擔心對方準備了水攻,斥候有可能是因為查探的範圍不夠寬廣而沒有發現,那麼在與敵軍作戰以及追擊的時候稍加留心,也就足以規避這種計策了。

王廷義再怎麼重視劉繼業,對自己的戰場判斷力還是很有自信的,他相信如果劉繼業真的準備了水攻,留在『d ng』渦河南岸迎戰的只是河東軍的『y u』餌部隊的話,自己到時候一定可以察覺。再者說了,就算到時候察覺不了敵軍的詭計,自己又實在擔心對方暗藏的『y n』謀,那麼大不了不馬上渡河追擊就是了,起碼河東軍留在『d ng』渦河南岸的那支『y u』餌部隊會被自己殲滅大半,這樣的戰果已經足夠。

皇帝本來就是命令眾軍要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的,圍攻晉陽之前的戰果其實根本就無所謂,就是各路大軍一路上都無法殲滅或者重創敵軍,只要能夠迫使河東各地的守軍退入太原城,讓各路大軍完成對晉陽的包圍,河東之戰的第一步就算是圓滿地完成了。

「嗯,傳令全軍穩步向『d ng』渦河方向推進,隨時準備與河東軍接戰。前哨斥候繼續加強沿途的哨探,務必防止敵軍的各種埋伏和詭計。」

想不明白劉繼業會在前面安排什麼陷阱等著自己,那麼就干脆不要想了,其實只要做好了斥候與戒備,保持穩步推進,以殿前軍的強大戰力,任河東軍布置下什麼詭秘陷阱,都只能被擊成齏粉。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王廷義此時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這樣的詞句,這是他在武學進修的時候听武學博士講《孫子兵法》的時候記住的,皇帝親自給他們講課的時候還特別強調過這一段話,王廷義此時想來,卻是感覺到這段話實乃金『y 』良言。

敵將強大又如何?以殿前軍的裝備、訓練、士氣和兵力而言,只要自己小心戒備不落人圈套,總數才只有三萬的河東軍豈能奈何得了?那個劉繼業再強,大不了自己就是不能取勝而已,立于不敗之地還是做得到的。

「黨進,你也無需焦躁,約束好部伍,隨時準備迎擊敵軍的襲擾。當然,反擊的時候也不要莽撞了,如果有敵騎前來襲擾,你只要率軍將其擊退即可,不必窮追,聞金必回。」

王廷義對其他人還是比較放心的,就怕這個黨進一旦殺紅了眼收不住勢子,莽莽撞撞地孤軍追擊的話,那確實是有可能墮入敵軍的埋伏當中。

…………

「監軍,敵軍的斥候實在是太猛了,兒郎們都招架不住,只能遠遠地看到敵軍主力一路『j 』起的煙塵,粗略估計其兵力達數萬之眾,卻是難以趨近前去細細點算。」

斥候再一次報回來的消息讓馬峰心中微微一沉,兩軍主力還沒有見仗,這斥候之間的『ji o』鋒居然以本方的完敗告終?周軍當真有劉繼業說的那麼可怕?

「我大漢以馬軍見長,忻、代以北更有良馬與草場供斥候馳騁『c o』練,還有擁兵數十萬鐵騎的上國扶助,緣何兒郎們會不敵周軍的斥候?河南、河北雖然也有馬場,比我河東肯定是大為不如的,那些泥『tu 』子農夫上馬馳騁更是難敵我大漢馬上健兒,怎麼就招架不住?」

馬峰直直地盯著眼前這個斥候隊長,要看看他到底有什麼話說,是不是因為對自己奪了劉繼業的兵權而心懷不滿,所以才不曾盡心盡力。

斥候隊長可想不到這麼多彎彎繞,听了馬峰的質問,只是大聲地訴說著委屈「兒郎們的騎術的確是強過了那些周軍斥候,我軍的戰馬也比敵軍的優良,但是敵軍用的兵器當真要比兒郎們的犀利得多。都虞候沒有說謊!周人的步軍所用的鐵管『sh 』彈器比我軍的步弓強勁,那些斥候在馬上用的短管也要比兒郎們所用的騎弓出『s 』!往往是雙方剛一照面,兒郎們就被周軍斥候的砰砰聲打落馬下,實在是難以抗拒……」

「嗯?!劉繼業沒有說謊?」馬峰的神『s 』一凜,冷冷地瞪著那個斥候隊長,嚇得他當即收住了口,「這麼說……周軍用鐵管『sh 』彈器替換了弓弩,這個傳言是真的了?那些兵器真的要比弓弩的『sh 』程更遠、殺傷力更強?你們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敗下陣來的?」

「監軍所料不差,確實就是因為這一個原因,兒郎們的騎弓實在是難以對抗敵軍的兵器,他們打得到咱們,咱們卻是根本打不到他。」

斥候隊長此時無以回避,只能硬著頭皮確認了馬峰的疑問。其實雙方在兵器方面的差距固然是他屬下落敗的主要因素,但是屬下士氣低落缺乏斗志,讓他們剛有一點傷亡就倉皇逃跑,也不能不說是他打不過周軍斥候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不過他顯然不能承認這一點,屬下士氣低落缺乏斗志根本就是因為劉繼業被奪取兵權,這種情況哪能當著始作俑者的面說出來?

「監軍,兒郎們的騎弓干不過周軍斥候的兵器,想必步軍的弓弩同樣干不過周軍步卒的兵器,這一仗還是不要出寨與敵野地『l ng』戰了吧……」

斥候隊長的這個建議倒是出自本心,他對雙方野戰的前景已經徹底喪失了信心。

*6945563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