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九卷 金甌已缺總須補 第三章 王仁表的志向

作者 ︰ 康保裔

全文字無廣告第三章王仁表的志向

「河沙淤積出來的土地可都是良田啊……當真是可惜了。全文字無廣告」

盡管能夠理解朝廷的這種安排,曹泉仍然感到一陣遺憾。

就像現在很多百姓都在洪泛區闢土開荒一樣,他相信將來肯定會有很多百姓進入外堤去開荒的,只是這樣開荒出來的良田耕作不了太長的時間,長則四五年,短則一兩年,一旦踫上黃河的洪水超出內堤的限制,那些剛剛開墾出來的良田就會泡了湯——這可是真正的泡湯。

而且和現在到洪泛區開荒有所不同,如果不進行河防改造,現在的這些洪泛區在未來的泄洪過程中可未必就是泄洪區了,那些良田說不定就可以耕作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而經過了河防改造之後,內外堤之間的這塊地方是一定會成為泄洪區的。

這些好土好地就這麼干放著浪費固然可惜,放任百姓耕作上一兩年就廢棄,那是同樣的可惜。不過曹泉完全理解這樣的安排,從長遠來看,固定住河床,讓大河不再改道,並且約束住洪水不會漫堤四溢,大河兩岸的百姓受益是遠大于內外堤之間的這麼一點耕地損失的。

樊若水的回答果然和曹泉的想法一樣︰「這也是無奈之舉。河水到底會漲多高,遠非人力所能控制,與其任由河水決口沖毀村寨耕地,確實不如主動限定其泛濫的區域,這樣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百姓的傷亡和財產損失。至于內外堤之間一年年淤積起來的泥沙,雖然做不成長遠的計劃,但是搶種些吃肥快熟的蕎麥也是不錯的。」

「嗯……確實,如果內外堤之策果然奏效,沿河州縣也就不會隔幾年上報一次朝廷,河水決口又是沖垮了多少民宅耕地,需要朝廷蠲免多少稅賦,需要官倉發放多少賑濟……」曹泉拋開了那點遺憾之後,心思已經完全通達了,「不過……‘內外堤之間一年年淤積起來的泥沙’,一次漫過內堤的洪水就會給內外堤之間帶來大量的泥沙淤積,幾次洪水下來,內外堤之間的空地豈不是會被泥沙填平了?」

樊若水聞言一怔︰「對啊,還真是這樣的……不過這不是什麼壞事吧?內外堤相距數里之遙,且不說需要多少泥沙來填平,這些泥沙沒有淤積在河道之中總是好事,而且真要是泥沙能夠填平了內外堤,那不是兩條河堤就變成了一條頂寬數里的河堤了麼?這樣寬厚的河堤就更不怕洪水了。(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說完這句話,樊若水湊到那台測量儀器面前又仔細地瞅了瞅,然後抬起頭來看了看北面的內堤,要想被其約束住的河水,再回頭眺望南面的外堤方向,心中莫名地一陣激動——靠著自然偉力弄出如此宏偉的一條河堤,那可真是稱得上奇思妙想了,這是水部的哪個官吏想出來的?陛下能夠允準這樣大膽的構想,魄力也是當真了得。

「頂寬數里的河堤,偉則偉矣,卻未必就不怕洪水,畢竟中間的這一層從未經過夯築,肯定不如內外堤堅固,一旦內堤有哪里跑漏,很難說不會決堤。到那時,除了河堤特別寬闊之外,與從前也沒有很大差異,如此看來,這內外堤之法一樣不能長久啊……」

相比起樊若水的激動和信心,曹泉就顯得比較憂心忡忡了,或許是因為二人所處的位置不同吧,曹泉終究是濮州的司戶參軍,考慮問題的角度肯定和樞密院內部的偵諜司人員大為不同,視野也不會一樣。

果然,樊若水听了曹泉滿懷憂慮的話,只是毫不在意地安慰道︰「頂寬數里的河堤,與現在這寬僅十余丈的內堤怎能相提並論?寬到了一定的程度,那河堤就不是河堤,而是一座土山了,即使中間一部分未經夯築,那種堅固程度也不可小覷,你可曾見過什麼土山是人力夯築的?再者說了,你我都能想到的前景,陛下和兩府大臣還能想不到?朝廷必定對這種前景已經有了應對之策,說不定就是在這座頂寬數里的河堤外面再築一道外堤。」

樊若水本來也只是隨口說著的,不過隨說隨想,樊若水卻是被自己提到的前景給嚇了一跳——河水大漲漫堤,泥沙淤積到內外堤之間,幾次十幾次之後內外堤合二為一,形成頂寬數里的內堤;然後朝廷再下令後退數里修築一條新外堤,接著重復上一個過程,于是再一次形成的內堤就寬達十里多了……由此反復下去,只要時間充裕,河沙簡直可以將兩岸數十里地全部墊高十多二十丈!

不過想想也就釋然了,將大河兩岸墊高了有什麼可怕的?大河為害還不是因為下游泥沙淤積得河道快要與兩岸平齊甚至還高過兩岸,這才必須依靠河堤約束河水麼?江水的流量流速比河水大得多了,也沒見大江給兩岸帶來大河這樣的重大水患,還不就是因為大江的兩岸比河床更高,河道非常穩定麼。

束水攻沙,以河水的自然之力令黃河下游河槽刷深和保持穩定,同時讓比較大的洪水漫堤以後攜帶泥沙墊高兩岸,這河患即使不說徹底根絕,那也說不定就此限制住了為害的規模和範圍。

不過曹泉可未必同意樊若水的這種樂觀態度。

「啊?!一旦內外堤之間淤平,就後退數里再築一道外堤?這人工還在其次,反正幾乎每年都要征發民夫上堤做河工,只是民戶的遷徙著實是個大難題……」

一年多時間的實際工作做下來,曹泉已經很了解邸報當中隨便一件小事背後需要怎樣的艱辛努力。像這種過上個十幾二十年就後退數里修築堤壩的事情,規劃起來很簡單,提出建議的人只要一張嘴就行,就像現在樊若水這樣,做計劃也可以拿起輿圖用筆劃一道線即可,但是相關的征地和民戶遷徙工作可就不知道有多繁難了,而這一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就該他們這些曹官去落實了。

「曹參軍何必擔心那麼遠的事情,把眼下的治河工程做好,到那個時候估計曹參軍和趙知州都已經進政事堂了呢~」雖然祖上也是州縣官吏,樊若水對曹泉的憂慮卻沒有那麼多的同情,「再說治河這等大事,其重要性自古以來就是不亞于國戰的。朝廷這些年征戰四方,民夫還不是說征就征,沿邊民戶還不是說遷就遷,陛下固然不曾在錢財方面虧待過征發的民夫和遷徙的民戶,卻也不曾被這種瑣事捆住過手腳。如今四方戰事平息,宇內太平可期,治河就變成了頭等大事,民戶的遷徙哪有那麼難?」

「樊虞候說的也是,朝廷若是將治河等同于軍國大事,那就不會有什麼刁民敢于怠慢了……不過我只是一個從八品的司戶參軍而已,出身又是恩科,再怎麼承虞候的吉言,也不可能拔擢得如此之快。倒是趙知州,在應舉之前就為朝廷立下了大功,顯德中進京舉進士甲科,數年時間磨勘下來,如今已經是帶監察御史之職出知濮州,只要再經歷幾個上州,政事堂的確可期!」

曹泉顯然已經被樊若水給說服了,確實,只要朝廷把治河的高度提到國戰這個等級,還真不會有誰敢于觸這個霉頭,在朝廷決定遷徙沿河民戶的時候出來螳臂當車。不過對于樊若水的那點吹捧,曹泉可就不敢受了,當下趕緊遜謝不已。

…………

被樊若水和曹泉提到的趙知州,此刻正在內堤上陪同到濮州巡視河堤工地的左神武統軍王仁表。

王仁表和他的岳丈陳承昭在南唐的時候就以擅長水利工程而出名,自陳承昭被俘歸降大周之後,最近這些年的重大水利工程差不多都是他負責的。可惜陳承昭這人在顯德十六年的年中故去了,人倒是活了七十四歲,並沒有什麼遺憾可言,不過郭煒在找人抓差搞水利的時候就有些毛爪了。

幸好王仁表的情況還算不錯,前些年跟著他岳丈經手過不少水利工程項目,雖然不是什麼總負責吧,但是在工程當中獨當一面的能力還是有的,幾個工程做下來很令郭煒滿意,所以這一次也就點了他的將了。

反正這一次的治河,總體規劃是郭煒指令兵部職方司等部門參與測繪、工部進行的前期測試和規劃方案論證,然後經過了兩府嚴密審議決定的,並不需要工程實際負責人提出工程方案,而只需要他按照方案執行即可,所以郭煒也不擔心王仁表是否稱職。

自從負責這項工程之後,王仁表可是兢兢業業,從汴口開始一路巡視到濮州,沿途查看得非常仔細,對各個部門盯得很嚴,所以從去年的冬天一直走到今年已經立春了,他都還沒有走完全程。

如今在濮州這里陪同他的趙知州也算是舊識,出身于幽州大族的趙曼卿,在王仁表負責建造軍糧城的時候,兩人曾經打過交道。然而王仁表在這里的巡視依然是一絲不苟的,一點都沒有給對方徇私的意思。

「景雲老弟,休得怪我如此不顧情面,端的是這一次的治河事關重大,若是在數年之內功成,河患就要基本治好了,我也會因此而青史留名。而若是因為一時徇私而致事敗,不等陛下懲治,我自己都會羞愧而死。」

看著腳下冰封的河水,王仁表如此向舊識吐露著心意。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