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九卷 金甌已缺總須補 第九章 各方意見

作者 ︰ 康保裔

全文字無廣告第九章各方意見

「呂學士這話有些危言聳听了吧?陛下這個田土的累進稅辦法,既不是用律條嚴禁大戶兼並,更不是強制均平土地,甚至也不是像漢武那樣簡單地根據家產算緡,而只是依據一戶所佔的田土核定稅率。全文字無廣告豪門巨室世代顯宦若是佔地甚廣,也只是增加些田賦而已,其田土出產的大頭不仍然是屬于他們自己的嗎?這個辦法並不會傷其根本,呂學士又何來近憂之說?」

王著的聲音適時地響起,讓郭煒的心情一寬——果然是不出所料,自己在官僚集團當中並不缺少同盟者。

其實經過了隋唐數百年的科舉和朱溫在黃河邊上怒沉清流之後,在文臣里面,像王著這般普通出身並且在宦海生涯當中並沒有積攢太多土地的人,人數比例還是挺高的。這些人在這項田稅改革中並不會出現利益受損的狀況,先前還可能因為顧忌同僚的關系而只是打打醬油了事,現在有首相王著領頭,他們這些自成一派的人多半就得月兌離醬油派,轉而成為堅定的保皇黨了。

如果郭煒能夠許諾田稅改革的成果和官吏的俸祿掛鉤,幾乎可以肯定這樣的轉變將來得更快,轉變過來的官僚將會更多。

即使在武臣當中,佔地很廣的也是那些節度使們,尤其是任職時間很長的節度使,而禁軍的軍官里面出身大節度使之家的並不是很多,其比例還低于文臣當中的豪門巨室世代顯宦出身。像禁軍軍官當中佔多數的行伍出身與軍將世家出身,行伍出身的就不必說了,他們很可能連中小地主都不算,軍將世家出身的即便把節度使都算上,除了符彥卿、高懷德這種累代大將之家,大多數還是像趙弘殷這種靠軍餉和賞賜過活的中級軍官,踫到耶律德光進東京刮錢這種倒霉事的時候,一樣會困窘得家中的長子都受不了而外出投軍。

再考慮到這些年郭煒領軍的戰績,還有他通過武學和戰功升遷不斷地掌控提拔中高級軍官,郭煒就更不擔心禁軍會出什麼狀況了。至于那些節度使時間當得長,積年佔地佔了很多的人,符家和高家應該是其中的代表,然而他們同時又是最識時務的代表,肯定不會挑頭翻起什麼大浪來,真要是剩下極個別不識時務的節度使敢于亂來,郭煒倒是不介意殺雞儆猴了。(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所以最關鍵的還是看朝堂上面的爭論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特別是在郭煒不利用自己的權威強行推進的情況下。

「王僕射,話不是如此說。」首相的出面指斥,讓呂胤多少有一些尷尬,不過已經打定了主意的他當然是不會就此罷休的,「陛下打算試行的這個田土累進稅辦法,確實不是強制均平土地和禁止兼並,也不是根據家產大舉收錢,總體上仍然是量入為出,的確不會傷及大戶的根本,所以我也說了陛下此舉仁厚。」

呂胤當然不會止于繼續給郭煒高帽子和為自己辯解,他說話的重點還在後面︰「不過陛下此舉終究不同于兩稅法,不光是舍人稅地了。兩稅法固然也是佔地越多的人家出賦越多,不過平攤到每一畝田的稅賦卻是和小民一樣的,這才叫最公平的做法。現在朝議的這個方案,一戶人家佔地越多,每一畝田的稅賦也就越高,這豈不是懲罰那些善于持家的百姓麼?」

呂胤的攻擊重點找得很準。郭煒發給他們看的這個土地累進稅制改革方案當然是一整套的,其中不光是有累進制計稅的基本原則,還有保障農戶基本生存條件的戶均免稅土地畝數條款,所有讀儒家經典出來的士大夫都可以看明白這是多麼大的仁政,然而這注定了不會成為討論的焦點,因為到了朝臣這種等級之後,基本上就沒有哪家是家中田地小于免稅畝數的,對于這樣的優惠,他們不會有切身的感受。

王著微微一笑︰「呂學士,兩稅法也是大戶需要多交稅的吧?」

「大戶佔田多,當然是需要多交稅的,不過他們每一畝田的稅賦和其他的小民都是一樣的,並不會像這份方案當中那樣佔地越多每一畝田的稅賦也就越高。」

呂胤不知道是听明白了王著的意思而強辯,還是沒有听明白王著的意思,仍然在那里強調自己先前的說法。

王著只是緩緩地搖了搖頭,然後才沉聲說道︰「兩稅法是‘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以戶稅和地稅來代替租庸調的稅制,其中的地稅確實如同呂學士所說,不過那戶稅卻是按照戶等高低來征錢的,戶等高的出錢多,戶等低的出錢少。而這個劃分戶等,卻是依據一戶財產的多寡,其中的精神豈非與陛下如今的打算一般無二?」

「這個……」

「我細細地看過了陛下著人擬就的這份稅制方案,其中已經不分戶稅和地稅了,只是依據田土來征收稅賦,那麼其中的累進稅率部分說到底也不過就是替換了兩稅法的戶稅而已,哪里有什麼大改?那些豪門巨室世代顯宦又會因何而不滿?至于百姓不是依靠田土出產獲取的收入,譬如租佃、礦產、務工和商賈所得,也是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只按照其每戶的歲入,低于底稅所得的免稅,高出的部分一樣是逐級累進,但以總稅額約為歲入的一成作為基準,使與定居佔田的民戶負擔均等,實在是公平得很的辦法。」

王著繼續娓娓道來,話語間很精準地抓住了兩稅法和新稅制之間的共同精神,又很巧妙地回避了一些關鍵所在。

不得不說,雖然王著的基層經驗遠不如呂胤,但是在典章制度方面卻是勝過的,聰明機變也是差相仿佛,這一番話說得郭煒大起知音之感,甚至覺得王著比自己還能領會累進稅制的基本精神,解說得比自己的笨嘴笨舌強得多了。

穿越之前的工程師生涯,主要靠的是技術和事實說話;企業家生涯,在內部主要靠的是股份說話,對外談判主要靠的是利益說話;穿越之後的皇子皇孫生涯又多半依賴了親情和身份,登基之後更是用禁軍的火銃說話的時間太多了,一旦朝中出現強烈的異議而又不屬于絕對的敵我矛盾的時候,郭煒這才發現自己的說服能力已經大幅度下降了。

嗯……好在以前無論文武的升遷,自己在下意識中都一直在盡量地讓他們的出身保持五花八門,除了文臣的蔭補、科舉兩條路,武臣的蔭補、戰功與武學三條路沒有什麼改動之外,還是很注意讓他們的履歷保持多樣性的,因而朝中與軍中就不可能形成鐵板一塊的局面。這種利益集團的平衡可不光是帝王權術,端的是治國的正道啊~

「听王僕射說來,莫非這累進稅制還與兩稅法是一樣的了?那麼又何必多此一舉地去改了?」呂胤其實已經察覺到了王著那段話回避了什麼,但是他也不可能明確地指出來,因為那種東西實在是上不得台面,所以他得另闢蹊徑,「兩稅法的地稅以田土為本,按畝計稅,稅率均一;戶稅以每戶資產為本,按戶產計稅,稅率簡單。眼前的這份累進稅制方案,設定的稅率梯度太多,需要每年估算民戶歲入,州縣要為此增加不少官吏,若是二者並無本質區別,卻是不如沿用舊法。」

王著又是笑了笑,然後不緊不慢地說道︰「呂學士誤會了,我並不是說陛下擬議中的累進稅制和兩稅法完全一樣,而是說二者的基本精神原則是一樣的,都是舍人稅地,都是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而且同樣是家產越多的民戶稅額越高。既然大唐中期的豪門巨室世代顯宦都不曾反對一個文人宰相提出來的兩稅法,為何今日面對陛下卻會反對了呢?」

「州縣地方需要為新稅制增加官吏之事,呂學士也無需過于擔憂。」插話的人卻是李昉,這又是郭煒想不到的,「只要新稅制能夠有效地增加朝廷歲入,而對于僅夠糊口的小民又減少了征斂,從而減少逃亡戶造成的賦稅損失,減少流民造成的盜賊作亂地方不穩,州縣地方為此增加些官吏並非大事,總比為了對付盜賊而增加州郡兵與民兵團練要好。」

郭煒在事前沒有想到呂胤會是挑頭反對他這個稅制方案的重臣,在明白了呂胤的立場依據之後,卻又想不到和呂胤出身差不多,甚至更為高門大戶的李昉,居然會轉而支持起王著來。

難道說儒家經典的教育、仁政的理想,真的能夠影響到一個人的階級立場?以致于催生出「天良發現、自行覺悟之個人」?還是說李昉只是在權衡了朝中的力量對比以及自家可能的利益損失之後,就此做出了一次明智的站隊?

不管怎麼說吧,首相和戶部尚書都出面支持這個試點方案,而且戶部尚書還是明顯的高門大戶出身,這對于此次朝議總是一件好事,放到一次朝議中也許只是一個小轉折,而放到大歷史背景之下,則很可能當得上里程碑的評價了。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