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九卷 金甌已缺總須補 第十三章 造福桑梓科

作者 ︰ 康保裔

第十三章造福桑梓科

「補償?」

王著喃喃地重復著這個詞,心中有些疑惑。皇帝決定更改稅制,且不說主要是調整稅率結構,就算是直接加稅,在戰事漸息雜項捐納逐步廢棄的當今,那也算不得什麼,以當今皇帝的威勢,也不會有哪家大族敢于正面相抗,卻又何談補償一事?

另外,從增加賦稅到補償,這種遞進關系很容易讓人想起賣官蠰爵。就像當初江南國主李弘冀和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為了籌集給朝廷的貢奉,都曾經在各自的領地做過這種事情,靠著向富戶商賈賣官蠰爵很是籌集了不少錢帛珠玉。不過,雖然這種做法來錢快是比較快的,但是後遺癥相當的大,一則是相應的官爵泛濫貶值,有傷官府的體面;二則是買了官爵的富戶商賈肯定不會滿足于拿著官爵當玩具,他們一定會想著靠這個官爵把錢再賺回來,這樣一來無疑會助長官場的貪腐氣。

這樣的前景顯然是王著大為不喜的。大周目前吏治尚算清明,國勢蒸蒸日,王著不希望因為朝廷增收那麼一點錢帛,就讓滿身銅臭之輩混入了官場,毀壞了當下的大好局面。

郭煒看著王著點了點頭,面帶微笑地說道︰「成象所料不差,朕會給那些承擔朝廷稅賦較多的民戶以一定的補償,而且想來那樣的補償可以讓大多數民戶滿意。」

「不知陛下打算以何種方式補償那些承擔高稅率的民戶?」

皇帝還沒有明言賣官蠰爵,王著自然也就無從進諫,此刻只能平平常常地問道。

「朕知道,自中唐以來地方失序,鎮守官不僅擅自任免令、簿,而且隨意增加捐稅,截留羨余,民政、軍權、財權操于一柄,朝廷無力可制,地方士民更是難以相抗。如今大周方興,地方積弊漸次清理,通判、令、簿任免權柄已經盡歸朝廷;戍軍也自有禁軍更戍之法,不為守將所私;稅賦也多為轉運使通過知州、通判所掌,已能按時足量運往京師。只是地方羨余仍操于守、令之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者固然有,中飽私囊者卻也有之,隨心所欲亂用者更多,而朝廷無暇一一詳查,且此等款項終是地方所有,朝廷也不好查之過苛。」

郭煒首先回顧了一下百年來中央和地方權力分割的變遷,然後著眼收權的效果為後面的話打基礎。

這個收權的進程其實從後梁建立起就開始了,只不過幾十年間政權更迭的速度太快了,地方叛亂不斷,整個進程也就幾經反復。不過正如郭煒說的那樣,從大周建立開始,因為連續三代皇帝的政策連續性,以及中央政權的日益穩固,禁軍對方鎮的軍事優勢日益顯著,這個進程也就越來越順利,越來越快速。

到了現在,除了一些重要的邊鎮因為離不開武將鎮守,所以依然任命有節度使,而且有些節度使的權力還相當廣泛之外,大多數地方都已經是文官出任知州、知縣或者縣令了,盡管有些州還有州刺史、節度使,但是要麼屬于遙領的榮餃,要麼就是權力大為壓縮了的。

即使是邊鎮的節度使,因為他們還要承擔邊防重任,軍權依然很大,但是民政也基本交給了知府、知州,財權只剩下了正常劃撥用作守備軍費的那一部分,軍權也需要和駐屯禁軍分理,只有踫大戰才會由節度使統一指揮境內軍隊。

不過郭煒並不以此為滿足。

州縣地方收取的稅賦,在理論而言,大部分都是要交給轉運使轉送東京的,然後再有東京統一調撥。不過因為社會發展水平和通訊運輸技術的限制,光是從行政效率和成本考慮,就不可能把這些實物稅賦從各地全部集中到東京,再從東京向外調派,其實多數糧食布帛都只存入了當地的官倉,只有收到的緡錢是實打實地運往了京師的。

存入了官倉的糧食布帛,由轉運使代管、駐屯禁軍守衛,理論已經是朝廷的東西了,地方要用,還需要地方申請朝廷撥付。

只是地方為什麼需要這些東西、需要多少、朝廷撥付之後他們又是怎麼使用的,光靠轉運使、通判等少量官員,哪怕是再加臨時的巡檢、巡按,那都很難監督得一一到位。

郭煒現在動的腦筋就是怎麼利用補償納稅戶這件事情,既讓被增稅的那些富戶心理平衡,又可以實現其他的目的。

「如今朕這里就正好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可以補償那些承擔朝廷稅賦較多的民戶,且無尋常的賣官蠰爵之弊,又可以監督地方用度,使百姓的稅賦能夠用于養護百姓,杜絕地方貪瀆。」

郭煒心里面也知道「杜絕貪污」雲雲肯定是大話,但是該吹的時候就得吹︰「朕打算在州郡設立諫議郎一職,可以有多人任官,專門劾糾州縣的財稅收支,有面責守令之權,有通奏政事堂之權,務使守令難以妄為。」

「諫議郎?歸到左右諫議大夫之下麼?是幾品的常任官?」

薛居正一听到皇帝打算設立一個新官職,馬就履行起自己吏部尚的職責來。

雖然這一套計劃郭煒早就在暗中籌劃估算了許久,但是這時候仍然稍微沉吟了一下,才對薛居正回道︰「暫時歸到諫議大夫之下,也可以分為左右諫議郎,就作為七品非常任官,像檢校官那樣可可下比較靈活一些。人選可以由州縣推舉、朝廷允可,滿五千戶听舉一人為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入右諫議郎;另設造福桑梓德行純茂科,一州當中稅率在前三檔的民戶得入選資格,再由該州年納稅百緡以民戶共同推舉,入左諫議郎。為使此等人不至于尸位素餐,得五年一任,任滿重選,任內有違法度者,朝廷也可隨時廢黜。」

沒辦法啊……郭煒在籌劃土地累進稅制的時候,早就想到了自己可能面臨的阻力,或許靠著自身的威望強行通過南唐、北漢故地的試點並不難,難就難在試點之後的推廣。如果不給那些豪門巨室足夠的交換條件,讓試點的結果只見朝廷的好處而不見富戶們的好處,雖然朝中的純粹官僚很可能會大力支持新稅制的推廣,但是那些大家族出身的朝官就難免會使絆子,甚至對新稅制群起而攻之。

當然,如果郭煒只是滿足于搞一套簡單的雙贏,讓朝廷和富戶在錢財都有得賺,那就只能說明小民是立即就會吃虧的,那這個結果可與郭煒的初衷背道而馳了,說不定他原本打算推後甚至消弭于無形的民變轉眼間就會爆發。

所以郭煒想來想去,最後才想到了眼下的這種辦法。

朝廷得稅賦增長的實利、土地兼並程度放緩的長遠利益和給瀕臨赤貧的小民一點生存希望的安全利益,而那些富戶要為此承擔更高的賦稅,以及繼續擴大家產規模時可預見的財政壓力,收獲的則是中選出任七品官五年的希望,還有這種七品官可以在一定程度干預地方財政的權力。

在這個時代,很多富戶商賈為了個檢校官的虛位都可以屁顛屁顛地送錢帛,為了個從八品的奉禮郎和免除丁役的好處更是可以大量捐錢助貢,沒道理會不在意七品官的尊崇和指斥守令攻訐地方政務的權力——雖然僅限于地方的財稅收支,雖然只有應選的資格,選不選得中還得看家族的背景與鄉里的人緣。

再一個,指不定有什麼大家族會從中發現一些機巧,利用劾糾州縣財稅收支的那點權力從側面為本家族謀利,那時候就更會對這種機會趨之若鶩了。

在這一套體制改變中付出代價的,就不是小民或者說不是眼下的小民而是地方官了,他們除了要受到朝廷的管轄監控之外,將來還得受到這些非常任的諫議郎的掣肘。

這一套體制在將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郭煒管不著,也無力推演,但是就眼下而言,則是他需要付出的代價最小而獲利最大的一套方案了。最重要的是,只給繳納了高額賦稅的民戶以入選的資格而非直接授官,官位又只有監察進言之權而非親民官,不利于其直接貪瀆攬財,並且在頭打了一座「百姓推舉」的牌坊,這就和歷史為人詬病的賣官蠰爵拉開了距離,想必郭煒不會因此而得到一個桓、靈之類的謚號。

薛居正听得都有些傻了︰「陛下的這種辦法……」

皇帝說的這套東西,他一時半會兒還消化不了,只是隱約地感覺到,說不定豪門巨室真不會反對皇帝提出來的這種交換條件,而且這個辦法很像賣官蠰爵,又不能簡單地指為賣官蠰爵。至于更深層次的利弊關系,他在這麼短的時間里面肯定是理會不來的。

「朕知道此事關系重大,而且相關政策比較繁復,眾卿一時計議不定也尋常得很。這樣,政事堂回去和有司花三五天把這事議一議,無論結果如何,朕都要在十天內得到明確的答復。比較秋征在即,試點的具體政策和執行人選都要及時地定下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