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九卷 金甌已缺總須補 第十八章 族學去留

作者 ︰ 康保裔

全文字無廣告第十八章族學去留

「左諫議郎……」

陳青也在那里喃喃自語,不得不說,官位這個東西對人的吸引力是挺大的,尤其是像陳家這種一向恭順于官府的地方大族——當然,想要造反的家族同樣喜歡官位,官位越大越方便謀劃不是?

像現在的陳家,也就是家主陳昉才在朝廷那里掛名了一個太常寺奉禮郎,別個地方捐錢就可以換得到的從八品虛餃,擱在地方上那也是相當的榮耀,如果今後真的還能給陳家增添一個正七品的左諫議郎,況且又是有些實權的,那家族為此多出些錢也不算很心疼。

想到這里,陳青的神情頓時緩和了許多,看向陳鴻的眼色也變得多了幾分慈祥。

「不光是左諫議郎,我族中的東佳莊書堂辦得好,族中子弟即便去京師赴考不容易得中,學問名重于地方還是不難的,所以右諫議郎之職說不定也有份。」陳鴻顯然還沒有說完,「江州的諫議郎名額,若是陳家能夠長期佔據一個左諫議郎,偶爾出一兩個右諫議郎,朝廷的這個新稅制對于我族來說未嘗不是好事。」

陳昉只是欣喜了片刻,臉色卻又馬上轉陰︰「陳鴻佷兒也不要太樂觀了……朝廷有沒有分拆各地大族的意思,現在還很難講,但是我從這個新稅制來看,用戶均田地畝數而不是人均田地畝數來算稅率檔次,真不好說是不是存心想要把聚族而居的大族都給逼得分家。」

陳鴻正在那里展望家族的美好未來,驟然听到家主又一次重復了泄氣的想法,不禁有些驚愕和無奈。

真不知道這些長輩都在想些什麼呢……難道是經歷過上百年亂世,見多了官府胡作非為,現在朝廷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怕了?有什麼可以怕的啊!從哪里看得出朝廷有分拆聚居大族的打算了?用戶均田地畝數而不是人均田地畝數來算稅率檔次,乍一看起來好像是有點這個意思,不過听說這一次秋征,就連皇莊都得上繳田賦,而且皇莊的計稅法和其他人是完全一樣的,這就已經說明增加朝廷歲入和穩定稅源才是這一次新稅制的根本目標。

如果是用人均田地畝數來算稅率檔次,陳家當然可以大幅度地減輕稅賦,那些佔據了田地的大族也完全可以把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戶都算進他們族里面去,這不是和以前的投充豪強避稅差不多的事情麼?只有按戶計算土地,而且只認經過了官府備案的地契,才能明確真正的應納稅戶——那些個大族一開始或許可以造假把土地「分」到租佃戶名下,不過時間長了可就必然會弄假成真了。全文字無廣告

就像陳家當然也可以用虛假分家的方式以規避高稅率,但是只要在官府備案的那些地契確實分屬于各個房頭,甚至分屬于每一個莊主乃至小戶頭,那麼在開頭的一兩代或許還可以依靠家法把闔族強行捏在一起,等到過上幾代以後,親緣和認同都淡漠了,只要經過官府備案的分家地契是實實在在的,最後分家也就必然成為事實。

當然,從這個角度而言,朝廷確實好像是傾向于把聚族而居的大族給拆分了,但是好歹朝廷是給了選擇權的——要麼承擔高稅率,要麼分家,而不是蠻不講理地指定了要拆分大家族。

至少從皇莊與百姓同等納稅這個事情來看,高稅率也沒有那麼可怕,皇帝也通過這種姿態向不願意分家的大族暗示了——讓他們分家不是目的,讓朝廷收取更多的田賦才是目的。

「家主如果實在是擔心朝廷的真正態度,那也是有辦法的。」

陳鴻想了想,感覺不需要鑽牛角尖的自己還是能夠找到不少應對之策。

陳昉煩惱地搖了搖頭說道︰「怎麼能夠不擔心呢!朝廷的真正意思關系到我們這一輩還能不能堅守祖訓,忠孝不能兩全的選擇有多難,你現在還體會不到……對了,陳鴻佷兒說有辦法?有什麼辦法?」

「家主如果是覺得朝廷實行新稅制的真實意思不好猜測,那麼除了硬著頭皮堅決不分家、一心準備承擔高稅率之外,還是有其他辦法可想的。當然,不是貿然上表陳情。」

陳鴻剛剛說了一句,看陳昉有插話的意思,大致也猜得到他想要說什麼,趕緊提前表態,然後才繼續說道︰「天威難測,我等做臣民的的確是不好亂猜皇帝的打算。要是家主和諸位長輩實在擔心朝廷就是打算要拆分各地的大家族,那麼一向以忠孝持家的陳氏義門當然也不可能去違逆,那時候家主自然就要一邊做好分家的準備,一邊以族學前途之事呈請朝廷定奪,想來朝廷對東佳莊書堂的處置也就從側面昭示了朝廷對陳氏義門是否必須分家的回答。」

「將族學的前途交由朝廷來定奪?可以從中昭示出朝廷對陳氏義門是否必須分家的態度?」

陳昉一時間有些恍惚,這個佷兒一向聰明穩重,不過方才這番話多少有些跳月兌了,他感覺自己一下子把握不住其中的內涵。

「對了!听說這個皇帝很重視學校的。」倒是對祖訓特別看重的陳青有點領悟過來了,「陳氏義門闔族而居,一切田地莊園都是兩支七房共有,這才會選立主事掌管內外諸事,立庫司勾當莊宅,掌一戶版籍、稅糧及諸莊書契等,應每年送納王租公門費用,族內財用也是主事和庫司分派,這才能夠在每宅立書屋,在東佳莊建族學書堂,延請四方之士教誨族中子弟。一旦義門拆分,族產分歸各房各戶,全族的庫司自然不存,族學也就沒有了專項的費用,到時候多半就要廢棄,這可是和皇帝重教的作風相違背的。」

陳鴻立即接口說道︰「正是青叔公這話的意思!朝廷並沒有指令各地拆分大族,若是我陳氏義門貿然上表陳情,不免有妄度聖意之嫌,呈請朝廷定奪族學去留問題則不然。義門若是分家,族學自然難存;義門若是不分,闔族承擔的賦稅大增,能夠撥付給族學的錢帛定然也不會富裕,族學肯定會比往昔艱難。無論哪一種,因為皇帝重教之風而呈請朝廷處斷族學前途,都是一手柔和的辦法。」

「還是陳鴻佷兒聰明,陳青叔也老成,倒是我一時糊涂了……這個辦法倒是當真好!听說朝廷這一次在江南、河東試行新稅制,對白鹿洞書院就有一些特殊的稅率優惠,東佳莊的書堂雖然只是陳氏義門的族學,文教敦睦卻不比白鹿洞書院差很多,以皇帝的重教之風,說不定還能求得一點稅率上面的優惠呢~」

經過從叔父和佷兒兩個人的連番提點,陳昉終于明白了個中訣竅。

陳氏義門分不分,既然朝廷對于地方大族的分合一句話都沒有說,江州的官府對于陳家人也是一點話風都沒有透,那麼這事就是問不得的。不過東佳莊的書堂在江州卻是有些名氣的,借著眼下的機會向朝廷哭哭窮,講一講陳氏義門面臨當下困局時書堂的窘況,倒是比較適合的旁敲側擊辦法,不光是可以試出來皇帝對陳氏義門分家的真實態度,說不定還能給書堂撈著和白鹿洞書院類似的好處呢,何樂而不為?

如此一番思忖,陳昉的心情已經是大定了,當下便作出了初步的決定︰「陳青叔,那就這樣,朝廷官府不是我們陳家可以抗拒的,所以我們這里先做好被迫分家的準備,但是並不需要馬上就動。我現在回去就上書朝廷,講清楚東佳莊書堂在江州地方的不凡之處,再講一講新稅制實行以後書堂可能面臨的困境,呈請朝廷對書堂的去留作出裁斷。陳氏義門分與不分,一切都等到朝廷的這個裁斷下來以後再定!」

「那不是今年的秋征就等不到最後的決定了?」

一直都沒有說話的四房陳旻在最後卻忍不住問了一句。

「這個秋征就先按照全族算作一戶的稅率來送納王租公門費用吧,田賦高就高點,大家先苦上半年。最後的決定還是等到朝廷的答復下來以後再來做,這樣總要比茫然亂選要好得多了。」

想通了之後的陳昉又恢復了十多年家主生涯的自信,對于族弟這樣急切的提問毫不在意地就打發掉了。

…………

大家族引起的動靜確實不是尋常小民可以相比的,遍布南唐、北漢故地的小民對新稅制改革的感激、贊嘆根本就不能反饋到朝廷,郭煒也只能通過常理和邏輯分析而信心十足,對于這種地方實情是沒有實質掌握的,然而江州陳家的上書卻很快就被送到了禁中,附帶的還有一篇知江州朱昂的情況說明。

「嗯……陳氏義門的這個情況非常特殊嘛~他們以忠孝持家,數百年共居共產,依照義門家法行事,從未想過分家另過,確實難能可貴。更為可貴的就是他們還用族產大力興學,雖然只是招收族中子弟的族學,那也是文教播化聖人之道,確實可旌可表~」

面對應召而來的宰相及太常寺、禮部、戶部等有司官員,郭煒淡淡地評論著。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