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九卷 金甌已缺總須補 第二十章 書院管理辦法

作者 ︰ 康保裔

第二十章書院管理辦法

然而不痛快歸不痛快,郭煒心里面卻是非常清楚的,對于其他家族、機構的免稅權,他可以全部褫奪了,尤其是建立在郭榮已經褫奪了孔家和寺廟的免稅權之後,尤其是在他自己將皇莊的免稅權都放棄之後,但是對書院收稅卻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

文教昌盛,這一直就是華夏鄙視蠻夷的資本,孔子因萬世師表而為聖人,其大興s 學的原因也是佔了很大一部分的,戰lu n頻仍之際仍然不忘教育的人主總是會被世人稱道,天下升平的時候卻去大肆收取書院稅賦的君主,至少得落下一個貪財之名吧?

而且對那些正經的書院真想收稅也收不上來多少錢的,只要它們沒有像寺廟那樣藏污納垢,那麼書院所屬的田產每年所得加上民間捐資、官府撥款,延請教授、購買書籍和貼補窮困生員這些事情差不多也就hu 光了,真要是去收稅,只可能迫使那些正經的書院減少對窮困生員的資助。

這顯然不是郭煒的目的。

「左僕sh 方才說,只要書院的那些資財不被挪作他用,朝廷是免稅的,意思就是像白鹿d ng、白鷺洲這樣的書院,其賬冊都要經過州縣的審計了?」

一直想到了這里,郭煒才注意到王溥方才的匯報當中有一個關鍵點。自己怕免稅的事情,不就是怕其他民戶主動投充和免稅戶利用特權加速兼並之類的爛事麼?說到底還是官府沒法細細查賬掌控到每家每戶,不過對付書院可就簡單了。

王溥臉上微l 尷尬之s ,遲疑了片刻才回道︰「陛下,那白鹿d ng書院原是唐國的‘廬山國學’,是李氏辦在金陵城之外的一所‘國學’,那時候就是和朝廷的太學、國子監一樣,都是全靠官府的支持辦起來的。王師定江南之後,白鹿d ng書院才漸漸地轉為民間主辦、州縣資助,故而其賬冊歷來是需要州縣審計的。至于陛下說的另一所‘白鷺洲書院’,恕臣愚昧,臣並不知道在哪,所以也就說不上來了。」

「原來如此……」郭煒點了點頭,極力掩飾內心的尷尬,「既然這些書院都有州縣審計,使其能將民間捐資盡用于莘莘學子,而不至于像以前的廟宇那般藏污納垢,朕也就放心了……」

郭煒的確是有些尷尬,也差不多明白了王溥方才的尷尬神情是因為什麼。很顯然,這個時候並不存在一個白鷺洲書院,事先肯定已經查過了檔案的王溥自然是知道這一點的,只是他不好說得那麼明白罷了。

怪就怪郭煒的後世知識太多太雜了一點,像江西的幾大書院啊中原的幾大書院啊,雖然都是說的宋朝,但是既然現在就有廬山白鹿d ng書院,搞得郭煒以為其他書院都已經存在了呢……誰知道白鷺洲書院現在就沒有,這樣的話「嵩陽書院」的名字也不能隨便lu n講出來了,還是得先調查一番。

不過這種尷尬也就是一時的,和王溥一樣,郭煒同樣更關注實質x ng內容。

州縣官府對這些書院的日常審計監督,應該就先天x ng地限制了它們變身為另一類廟宇吸血鬼,州縣官府總還是喜歡自己收取的地方稅賦多多益善的,因而多半就會嚴格限制書院的佔地,從而使它們不至于因為有免稅特權就大肆兼並。

能夠限制住就好哇!只是一個書院幾頃地的免稅,那還真不是什麼大問題,大周不會少了這幾個稅錢。而且朝廷付出這些稅錢和撥款的費用,換取更多的民間捐資投入到書院中去,甚至還有不少名儒自願免費就教,歸根到底仍然是以民間投資辦學為主,這樣的辦學值得鼓勵!

當然,這些民間書院能夠興盛起來,說到底還是因為科舉的作用。紙張與印刷降低了書籍的成本,讓更多的百姓能夠讀得起書,不過真正讓人趨之若鶩的還是讀書應舉能夠做官。

說起來科舉也算是一項天才的制度創建了,國家只負責人才的選拔和極少量的官學教育,而就此將基本教育的負擔全部扔給了民間,並且還能j 勵民間樂于投資教育,從而讓全社會的識字水平、文化水平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這在社會生產力水平並不算很高的中古時代的確稱得上絕無僅有。

要說缺憾,那就是全社會的基礎教育就此圍繞著科舉項目打轉,科舉考詩賦,那麼社會上就重詩賦;科舉考經義,那麼社會上就重死記硬背經書;科舉考八股,那麼社會上就重標準化作文。這可以算得上最早的高考指揮b ng了,哦不,是科舉指揮b ng。

不過這麼一點小小的缺憾,在郭煒這個穿越者面前就不成其為缺憾了——至少郭煒是有這種自信的。怕全社會的教育偏重于一m n?把科舉的考試科目設置得多一點就是了,反正現在每年的進士科只錄取十來個人,大周統治的疆域已經不是原先的中原那麼一點了,這點人連正常的遞補都不夠用,還有大量的地方官是薦舉出身的,還有大量的京官是蔭補出身的。

那就配合著新稅制的推廣和即將制定的對書院的管理辦法,地方上以諫議郎佔據薦舉名額,降低蔭補的重要x ng,將官吏的後備隊伍轉到科舉上來,而且要以天下太平大興文教的名義恢復各科的考試。

進士科考策論,當然是行政人員的重要來源,尤其是將來升任宰執的主要來源,不過書學、算學、律學的需求量更大。或許等到印刷術大興的後世,書學將會成為一m n藝術,但是目前來說大量的公文仍然需要這一類有文化的勞動力;而律學在刑部、大理寺系統的重要x ng自不待言;隨著社會經濟越來越復雜,算學出身的人才更是需求量大增。

郭煒相信,只要自己把這種科舉指揮b ng堅持揮舞上個十多年,地方上的書院就會把教育課目都給補全了,而不是像曾經的歷史中那樣越來越局限于儒家經典。

當然,眼下的書院教育當中肯定不會包含武學和工程學的,前者乃是國之利器,必然要被國家牢牢地掌控著,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都不大可能完全放開到民間,而後者則是因為尚處于發展初期,從業者多為身份卑賤的工匠,除了郭煒特別加封的個別人,暫時還看不到因此而普遍富貴的美好前景,現在就把工程學放進科舉當中顯然是不成熟的。

「那麼,陛下的意思是……」

王溥見皇帝說了聲「放心」之後便沒有下文了,只是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但是朝議卻必須進行下去,等了一會兒,他就不得不出聲來打斷郭煒的沉思了。

听到王溥的問話,郭煒猛然從方才的思緒當中醒覺過來︰「啊?啊!左僕sh 方才在說什麼?」

王溥的眉頭只是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然後很快就舒展開來,皇帝在朝議的時候這樣走神真是不多見,但是這並非他可以去計較的,反正現在皇帝是醒覺過來了,那麼還是說正事要緊。

「臣是說,對于江州陳氏義m n的東佳莊書堂,陛下的意思,是否就是參照白鹿d ng書院的做法對待?」

听皇帝方才說過的幾段話,他首先說了並不願意看到東佳莊書堂被廢棄,然後又詢問了一下白鹿d ng書院的興辦以及稅賦狀況,之後的話語表明,皇帝顯然很在意免稅權的問題,不過在得知有州縣審計之後就表示放心了,所以王溥就猜測皇帝是不是打算參照著白鹿d ng書院的辦法來對待東佳莊書堂?

「唔,左僕sh 估計得差不多吧~」郭煒點了點頭說道,「既然白鹿d ng書院目前運轉良好,那麼東佳莊書堂的未來顯然也可以參照這種辦法的。不過二者之間還是小有差別,白鹿d ng書院是由唐國的‘廬山國學’轉辦,原先即以金陵李氏令州縣撥款支持為主,而且招生並不計宗族,江南境內的學子均可以報名入學;東佳莊書堂則是陳氏義m n的族學,原先費用全由陳氏一族承擔,招收的生員也都是來自陳氏一族,並無外姓。如果東佳莊書堂要轉成白鹿d ng書院模式,很多細節都得變更。」

說到這里,郭煒看了看在場眾臣的神情,果然大家對自己的這個主張均無異議。這也是當然的,要想hu 朝廷的撥款,享受朝廷免稅,那麼肯定不能只培養你一家的子弟。

「若是陳氏義m n依然如前,並不因為新稅制而分家,一切都不變動,那麼朝廷自然無需ch 手干預。」

郭煒說到這里的時候,在心里面補了一句——只要按照新標準多繳納稅賦就好了,我是真的不在意你們聚族而居。

「不過,若是陳氏義m n就此分家,而又願意將東佳莊書堂ji o給朝廷協辦,那麼朕當然是願意將白鹿d ng書院的辦法推之于其的。書堂所屬資產所得免稅不是問題,州縣官府的撥款不是問題,但是書堂的賬冊必須ji o由州縣官府審計管理,書堂必須招收外姓生員。當然,考慮到書堂前身的陳氏族學淵源,考慮到書堂的原有資產均來自于陳氏義m n,陳家子弟可以佔據書堂生員的相當比例。」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