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九卷 金甌已缺總須補 第二十八章 賑災想法

作者 ︰ 康保裔

第二十八章賑災想法

曹泉和樊若水湊在一起議論時政、觀摩水勢,任由屬下在堤忙碌,反正禁軍和州郡兵都有校尉統領指揮,民夫也有小官小吏和皂隸呼喝調度,倒是並不需要二人多操心什麼。

先前曹泉一度親自動手忙碌護堤,那是和濮州的同僚不合適袖手在一旁閑扯,現在有了迎候禁軍舊識的理由,這個迎候的過程卻被他用得足足的。

而就在距離這兩個人只有不到百步遠的東側縷堤,濮州的知州趙曼卿陪護著奉詔下州縣檢視民田的閱田使、左司員外郎侯陟,也和樊若水二人一般地邊打量著浩蕩的河水,一邊在輕聲地交換著意見。其實說兩個人在輕聲說話並不妥當,因為他們並肩站著,說話卻幾乎是用喊的,聲音只要稍微小一點含混一點,旁邊的人在風雨聲當中幾乎就听不見對方說話了。

趙曼卿此刻就是在大聲地喊著話︰「侯員外郎,尊駕奉旨到各州檢視民田,就不必在河堤勞碌了?不如回府衙歇息片刻,待這一陣暴雨稍住,再行沿河檢視?」

「吾此番出京,固然是奉旨到沿河各州檢視民田,有災重者賑之,災輕者勉之。更要巡視各處堤防,對河患慎之又慎,時刻關注夯土堤壩在汛期河水的壓力和浸下不至于崩潰垮塌。」

侯陟的話中規中矩,卻听得趙曼卿的臉色一臭。對方的意思分明講得很清楚了,侯陟奉的這道聖旨管得很寬,明面的檢視民田以及相應的救災、賑濟和催課要管,還另有巡檢河堤的使命。

這前一段的使命也就罷了,轉運使、檢田使就是干這個的,知州的權力和它沒有什麼重疊;但是這後一段,巡檢河堤,對危險地段嚴防死守,這些可都是知州的責權,如今倒是大半要歸這個左司員外郎了。

趙曼卿勉強笑了笑說道︰「今年這雨水下得長了一些,開頭冬麥灌漿來些雨水倒是很好,有助于小麥增收。孰料這雨後來就幾乎是下個不停,進入收割季都難得有幾日放晴,今年的夏糧雖然不至于絕收,卻也肯定是大幅度減產了。這還是好在濮州發生內澇的時候,民田里面的麥子已經搶收完畢,否則內澇一起,河堤又告警,夏糧真的是說不定要絕收。」

「唔……這樣的雨水」侯陟皺著眉頭沉吟了一會兒,「恐怕麥子不光是減產了,夏收的品質肯定也不好,今年收取的租賦既不能充作軍糧,也不能留作種子,只能將就著吃了。」

「是啊……本州正思忖著如何保證今年的稅賦呢,還有眼下這些堤的民夫,州縣日後也要據其出工的日數給糧,剛剛存滿的官庫怕是又要空去一截。」

這件事的確是一件讓人發愁的事情,趙曼卿已經為此愁眉不展好幾天了。

「你看,這堤壩……」侯陟伸腳踢了踢腳下的土堤,一下子倒是濺起了一朵水花,「夯土的大堤,雖然在關鍵地段用軍器監生產的那種水泥進行了加固,但是肯定經不起河水的長期浸和擠壓,隨時都有可能因為管涌而發生堤壩成片垮塌的問題。」

趙曼卿面帶疑惑地看向侯陟,心中大是奇怪,不知道為什麼對方突然從稅賦和民夫的以工代賑糧的問題轉移到了堤壩安全的問題了。不過侯陟,目前提到的也是大事,所以趙曼卿並沒有打斷他。

侯陟看了看趙曼卿,問道︰「這一段縷堤已經被河水浸了三四天了?漫堤恐怕也就是這一兩天的事情,對?」

「對的,今夏的雨水來得太猛,河水不及下泄,恐怕全河段都是越積越高,幸好丁壯們奮勇爭先,濮州的縷堤才沒有出現險情。不過照著暴雨這般下法,還有游的來水增多,估計過不了一天就會發生漫堤。好在不是工部和水部早已經核算過了麼?漫堤的河水將會在格堤段逐級淤減,最終並不會對遙堤造成沖擊,所以是不妨事的,」

這些事情並不需要保密,別說是對奉旨下來調查的侯陟了,就算是對本州的兵丁和民夫,趙曼卿都沒有刻意隱瞞什麼,所以說起這些事情來相當的自如。

「嗯不不不……」侯陟卻是連忙搖頭,「不要這麼輕視河水之威,濮州的縷堤堅固,我看也沒有超過澶州,而澶州正是在漫堤大半天以後發生數處潰堤的。在河水漫堤之前,縷堤外側出現的管涌現象,只要勤于巡查就能察覺並且及時封堵,正是因為河水漫堤之後,巡查人員不再具備隨時查探堤面的能力,無法及時發現並且封堵管涌,最終澶州縷堤導致連決數口。」

趙曼卿心中一震,面露驚訝之色︰「原來如此!這麼說澶州發生的潰堤並非官府疏于職守的緣故?卻是情勢發展的必然?」

「是啊……原先在做小型試驗的時候,條件遠沒有真正河水暴漲來得苛刻,河堤並未受到洪水長期浸,所以那些堤壩里就只有受到約束的急流沖刷而下,挾帶著巨量的泥沙迅速下泄,卻從來沒有說引發潰堤的!」

侯陟感嘆了一聲,然後才轉頭盯著趙曼卿說道︰「所以陛下在獲悉澶州潰堤的消息之後,就已經專門吩咐過了,其他沿河州縣一旦出現河水漫堤現象,就立即在縷堤早已選定的位置掘開分洪口,控制著河水有序地排入格堤中。」

「掘開分洪口!不再堅守縷堤保證順利行洪麼?」

盡管根據史籍記載,歷史在河堤出現重大險情的時候,為了確保某些重點城池或者重點地段,都出現過在河堤的指定位置掘開分洪口的事情,趙曼卿仍然感覺到了一絲驚訝。

「在縷堤掘開分洪口一樣可以順利行洪,而且由我等主動掘開,比起縷堤被洪水浸漫堤之後自行潰決更能趨利避害,至少分洪口是已知的、可控的,分洪水流也就是大略知道時間和流向了,因此不大可能造成護堤丁壯的傷亡。」

侯陟簡略地講解了一下這麼干的意圖,倒是讓趙曼卿恍然大悟。

「其實縷堤被開幾個口子也不怕,有格堤的連綿攔蓄,有遙堤的阻擋,分洪的河水都通過內外堤之間漫流下泄,大量泥沙沉積在格堤之間,既不會沖毀民田,也不會沖走百姓——澶州出現的傷亡,全都是因為縷堤驟然決口而猝不及防。如果趙知州安排得比較妥當,濮州的分洪就不會出現什麼人員傷亡,至于內外堤之間有任何損失,那都是在預計之中。」

盡管趙曼卿已經表示了理解明白,侯陟還是詳細地向他介紹了具體的因應方案。

不過前些日子還在死保堤壩,現在卻已經開始準備人工決口,趙曼卿心中無疑是有些郁悶的,抬頭向北遠眺了一下河面,低頭看了看就快要漲到縷堤堤面的河水,再轉頭看看遠處的遙堤與中間被格堤切割出來的格狀河灘,趙曼卿輕輕地吐了一口氣。

「也好!一旦發現河水即將漫堤,就組織人手去掘開幾個位置,這樣倒是不用接連幾天提心吊膽的……再說分洪淤灘的時間也比較好控制,從這次洪水結束到秋汛來臨,中間的這段時間既好計算又方便安排。」

趙曼卿很快就從縷堤終究不能保住全身的泄氣狀態中走了出來,看到侯陟微覺疑惑地盯著自己看,于是笑了笑說道︰「這不是員外郎提醒了本州麼?前面說起濮州今年的賦稅收取困難,又提到了給民夫供糧的捉襟見肘,現在縷堤與遙堤之間的行洪淤沙倒是給民戶提供了一塊好田地。」

侯陟的眉頭擰了起來,轉頭看向那些格堤分開的格狀河灘,疑惑地問道︰「這種行洪區如何做得田地?秋汛漲勢小一些也就罷了,若是秋汛像現在這邊洶涌,那些田地還不是一夕之間又被沖毀了?」

「這個我自然是知道的,所以濮州不會把這些田地分給民戶,而是從官倉勻出一些蕎麥種子貸給出工的民夫,讓他們在這些淤沙肥沃的土地播種,收獲之後還了官倉貸出的糧食,剩余的也好給他們做口糧以度過今年這個歉收的年份。蕎麥生長期短,還不怎麼耗費勞力,正好可以卡在兩個汛期之間種完收獲,至于蕎麥比較吃肥的毛病,有每次大澇帶來的河沙淤泥,卻是無需擔憂的。」

趙曼卿輕松自如地向侯陟講解著自己的賑災構想,心中暗自慶幸自己在應舉之前沒有荒廢時日,跟著頡跌彥貴他們折騰北平府的皇莊,倒是很好地了解了許多耕稼方面的知識,此時發揮到自己治下,還是很有些得意的。

侯陟听了趙曼卿的分說,不由得眼楮一亮︰「是個好辦法!今年大河沿線的州縣普遍遭災,麥收肯定虧欠不少,很多民戶須得向官倉貸糧方能度日,若是依了趙使君的辦法,倒是可以搶收回不少糧食來,著實是紓解民困的好主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