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九卷 金甌已缺總須補 第十六章 卿當自擇

作者 ︰ 康保裔

根據趙匡義引述的資料,郭煒相信對方也不至于虛言欺君,那麼將濟州島納入大周的領土並且盡快郡縣化還是很可能做得到的

在這個時代,航海水平還不算很發達,但是航海相關的技術卻早已出現,之所以這些技術沒有大規模應用于航海,那只是因為缺乏需求郭煒以為北伐提供海運和南征的名義擴充加強定遠軍,已經極大地促進了航海技術的應用,他相信假以時日海貿的發展就會自然促進航海技術的進步,不過目前能夠利用行政手段促進一把的話,他也是不會拒絕的

大陸周邊的幾個大島此時都還沒有得到完善的開發,畢竟大唐對江南的開發才剛見成效,荊湖、嶺南都還處在地廣人稀的階段,歷經戰亂的中原也是開墾不足,哪里還會有人願意背井離鄉跑到島嶼上去謀生

當中原朝廷還龜縮在黃河兩岸的時候,沙門島這樣的登州外海島嶼都算得上荒僻,從而成為充軍發配最殘酷的去處,但是在郭煒的打理下,此地已經成為漁政水運司的主要基地,東南物資支持幽薊地區的倉儲與轉運樞紐

海南島,也就是現在的瓊州,漢人移民仍然不多,而且全部集中在沿海的少量平原聚居點,不過已經漸漸地代替沙門島成為最佳流放地隨著一部分定遠軍和伏波旅部隊進駐嶺南清剿海寇,沿著海島周邊建起了幾個軍港和補給點,不過在嶺南都嫌開發不足的情況下這個島嶼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得到充足開發的,哪怕郭煒早已從「臨高三屠」中知道了該地鐵礦的價值,此中情形依然難以改變

至于東南海面上的台灣島,時人依然被流求、小流求之類的名稱弄得纏夾不清除了可以確認海客所言的彭湖應該就是後世的澎湖列島,郭煒可搞不清楚他們說的流求到底是台灣島的哪一塊地方,又或者還兼指後世的琉球群島這塊地方和瓊州又有所不同,它距離大陸要遠得多了,而且島上的土人和漢人接觸得少,也就不開化,就現在的航海技術而言,經營那里風險太大預期收獲太低大周從上到下都不會有多少進取心的

只有從後世穿回來的郭煒特別看重海洋,看重那幾個島嶼的價值,但是他又不能完全月兌離現實去開創什麼「大航海時代」對大周的農夫士紳們來說,在這樣一個好皇帝的治下有著適合休養生息的政策,有著強大軍力保障下的和平,還有高效朝廷主導的治河與水利工程建設,光是留在中原地區土里刨食恢復生產就足夠豐衣足食了,卻哪里會有足夠的動力漂洋過海?而缺乏了社會基礎的支持僅僅依靠郭煒的威望和個人意志去推行航海政策,那是完全不可持續的,最多就是在歷史上獲得與「鄭和下西洋」類似的評價

但是有了濟州島的馬場之後,情形就會有所不同了

根據趙匡義提供的信息濟州島目前並不屬于高麗王國,而且島上的居民早已習慣和文明社會交往不管是進貢、求冊封還是貿易都做得來,而他們的生產力水平和物質生活水平又還相當低那麼去經營這個島嶼的話,應該比較容易溝通,付出的代價也不會太大,而要是能夠在島上為大周建立一個穩定而規模夠大的馬場的話,這份收益還是比較可觀的

在濟州島建立馬場,一個最明顯的好處就是——島嶼距離大陸有相當長的一段海路,不會有什麼地主跑去侵吞那里的土地,將其變為耕地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馬場的規模就可以長時間維持下去

要是像京畿、河北、北平府這些地方,即便將來推行了土地累進稅制,都未必能夠遏制士紳和官僚相勾結將那里的馬場逐步化為耕地就算是皇莊,郭煒在的時候或許有把握維持住,他可不相信自己的繼承人也有這個能力

濟州島就不一樣了,只要朝廷的海運能力保持得住,這個馬場就可以維持下來而且當地土人易于溝通,開拓的代價不會太高,預期的收益比較明顯可觀,官僚們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去推動和維持這種開拓行動,這也算是陽謀了

只要濟州島的馬場規模夠大,能夠支持禁軍馬匹供應的相當比例,又不會損害官僚士紳發財,官僚們就會上心,就會為了這個馬場去維持一支規模可觀的運輸船隊和護航船隊,再加上東南物資支持幽薊地區的海運需要,以及日漸興盛的海貿安全需求,漁政水運司的發展也就不會停頓下來

當然,作為一個擁有漫長海岸線的大陸性國家,在當前的生產力水平下,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和外來威脅都是在陸地上,不光是尋常農夫留戀鄉土,社會上層也是重視大陸上的經營,這原本並沒有什麼可奇怪的,郭煒也不打算強行改變,恐怕他還真是改變不了不過有了他的一些個伏筆,大周在海洋上多少都能增加一些資源投入,從海洋方面獲取的利益也會多一些,說不定都會形成一定規模的利益集團,對于國家在生產力進步之後的文明升級就能預留下良好的基礎了

這些考慮,郭煒當然不會和趙匡義推心置月復地談,這是留給運籌司的戰略展望,不過對臣子施恩,君主倒是不必在理由方面講得太多太細

「廷宜當年在武學的成績平平,後來監軍一方也無甚出彩之處,朕還以為無由拔擢你呢……直到近期,你奉詔連續出使安南和高麗均不辱使命,在高麗還頗有功績,朕才知道人各有所長,廷宜的長處卻是在這里啊」

剛剛承諾完給趙匡義論功行賞,郭煒一忽兒卻又開始議論起對方的能力來,否定趙匡義的軍事才能,肯定其政務和外交能力,當然是實事求是的,而且也算是對之前一直壓著趙匡義不給他升官的解釋,其中還未必沒有敲打的味道

趙匡義听到皇帝的評價,心中其實是有些不忿的,說他在武學成績平平,做監軍也不行,他是不怎麼服氣的作為以軍功封天水縣男爵位的禁軍大將次子,兄長又是曾經執掌一個軍司的大將,趙匡義對自己的軍事才能還是頗有期許的,結果被皇帝當面這樣一通貶低,哪里真的接受得了?只不過十多年的蹉跎下來,他已經知道了天高地厚,心中雖然不忿,臉上卻是神色不動,只是低著頭靜靜地聆听著皇帝的教誨

郭煒又盯了趙匡義一眼,然後笑了笑說道︰「既然如此,朕用人當然要擇其所長此次論功銓敘下來,廷宜多半能夠升至如京使,若是再立些功勞,遙郡刺史未必無望,而朕想的就是,如何讓廷宜在適合的差遣上立功」

「臣不敢當陛下厚愛,陛下但有差遣,盡管吩咐下來,臣自當盡心戮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不管在心里面對皇帝的評價有多麼不滿,趙匡義此時也只能這麼說話而且他心里面也有些明白,早年曾經沾染上逆案的自己,今後恐怕是必然會遠離真正的軍事職位的,不過在軍中實權徹底無望的情況下,官階和賞賜依然是硬道理,只要能夠繼續升官發財,今後就算變成專門的使臣也無所謂了

遙郡刺史,擱在早年的時候,趙匡義還真是不放在眼里的,他的兄長可是二十多歲就領郡了,到了三十歲則已經建節,他自己那時候距離有資格領郡的軍職也就是兩三步遠但是現在不同了,幾乎是從頭開始的他,用了十年時間慢慢地往上爬,盡管比起一般的庶民子弟算是快的了,但是現在距離遙郡刺史還差著許多台階呢,要不是出使高麗踫到了運氣大爆發,這個遙郡刺史怕還得等上十年甚至長的時間,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被皇帝拿到面前來誘惑

這一次的功勞就足夠從洛苑副使躥升到如京使甚至高,不過從如京使到遙郡刺史之間其實還有好幾個階位的,皇帝既然這麼說,那顯然之後交代給自己的任務不會輕松,但是自己卻肯定得一口應承下來

「嗯不錯」郭煒對趙匡義的反應相當滿意,「朝廷近期對外將主要經略高麗和濟州島,不過你因為崔氏的問題而必須回避,這也就不說了今後朝廷還將經略南疆與西北,廷宜曾經出使過安南,對當地應該很熟悉,朕原想在定遠軍、伏波旅進駐安南剿匪的時候以你為監軍,若是順利功成,就是正授你為交州刺史也未必不可不過……安南丁氏父子頗得當地士民之心,眼下看來仍然難以輕動,此事也就只好擱下了;西北方面,你兄正戍守靈州,涼州深入夷狄,中國未嘗命吏,廣順時申師厚一度以左衛將軍拜河西節度使,然此人終為小人,不能撫有夷夏雜處之地,顯德初即留其子而逃歸,涼州遂絕于中國」

說到了這里,郭煒盯著趙匡義說道︰「或者留在京師等候安南出現機會,屆時廷宜可監軍入境,平定當地之後即正授刺史,即便是今後世襲都可以;或者先出使甘州回鶻、歸義軍和于闐,熟悉西北政情,然後赴任涼州刺史究竟如何,卿當自擇」(未完待續)

百度搜索泡書閱讀最最全的小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