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當皇帝 第九卷 金甌已缺總須補 第十七章 抉擇

作者 ︰ 康保裔

第十七章抉擇

「英姬,天子要我選擇是在東京等待牧守交州的機會,還是出使西域之後赴涼州刺史任,你以為哪樣更好?」

當天晚上,在趙弘殷留給趙家兄弟的府邸,主進的偏房內,趙匡義輕聲地問著一個面貌柔媚的女子。

趙弘殷從軍數十年,雖然到了最後幾年才獲得比較快速的躥升,前面的一二十年時間里面始終都在馬軍指揮使的位置上原地踏步,但是好歹經歷過李存勖、李從珂、石敬瑭等人,歷年賞賜下來的錢財節省些還是可以在京城買一座過得去的宅子的,這座府邸就是趙弘殷留給趙家三兄弟的家產了。

趙匡胤發達得早,三十歲建節,先後執掌殿前軍和定遠軍,這樣的身份當然不至于和兩個兄弟擠在一起住,早在郭榮當政的時候就賞了另一處宅院給他,所以趙家的這所老宅現在只住著趙匡義和趙匡美兩兄弟,其中趙匡義佔著主進。

郭煒在召見兩個使團之後,特別把趙匡義留下來談話,除了說些安撫、鼓勵的話之外,卻偏偏拿出個難題來給他選擇,雖然並沒有要求趙匡義立即作出答復,但還是讓他覺得好生頭疼。回到家之後,趙匡義就一直在反復斟酌著兩種選擇的利弊對比,只覺得這也很好,那也不錯,但是又覺得兩樣都不是那麼令人滿意,如果能夠在京畿、河北哪怕是江南實領一州,那才是最合意的——但是他心中深切地知道,這多半是不可能的。

趙匡義知道,且不說皇帝正在這些內地州郡推行文臣治政,多地都已經將節度使、刺史改成了轉運使和知州,顯然是不會把自己這個名義上的武臣派去做刺史,就是以自己的那些前科而言,內地州郡也不會有自己的份。皇帝能夠允許自己建功立業升上刺史一級,甚至可以接受自己被正授為刺史而非遙領州郡,這已經是看著太後和自己的夫人面子了,那麼把自己的任職地點放在交州或者涼州也是正常的。

留在京師,看皇帝的意思多半是不會再給自己上進的機會了,後面的幾十年恐怕莊宅使就是最高目標;等機會監軍入安南,爭取搏一個交州刺史,這條路需要付出的努力還不算多,但是不知道機會將在哪年出現;現在就答應出使瓜沙和于闐,回來就肯定得到涼州刺史的職位,不過這一趟使命往返恐怕就要離家兩三年,而且涼州還需要自己努力經營才會真正成為趙家地盤。

如此截然不同的三種前景,實在是讓趙匡義頗費思量。

回答趙匡義的是一個怯生生的聲音︰「阿郎,這等大事奴怎麼曉得應對,阿郎要問主母才是。」

這個面相柔媚聲音嬌怯的女子卻正是高麗送給大周正使的貴女崔氏英姬。崔氏雖然不是崔家的嫡脈,甚至她的生母都不是其父的正妻,但是終究出自高麗的崔氏高門,自小耳濡目染,這種政治方面的事情原本難不住她,不過來到大周京師已經有一段時間,她也搞清楚了這個家庭當中有權勢能作主的是誰。

大伯趙匡胤,這是第一個能作主的人,趙家的富貴雖然是已經過世的阿舅奠定的基礎,不過現如今的地位卻幾乎都是趙匡胤打下來的,反而自己的夫君趙匡義還損害過趙家的前途。然而趙匡胤遠在西北戍邊,只是為了趙匡義的前途抉擇問題,而且不管哪種選擇都對趙家無害,就這麼貿然派人去詢問大伯的意見,還會延誤對皇帝的答復,那並不怎麼合適。

接下來能夠作主的就是二房的主母符昭蘭了。

崔氏已經知道,趙匡義曾經給趙家惹下過一次大禍,而那一次之所以沒有禍及全家,端賴符昭蘭是太後的妹妹,現在皇帝把兩條出外建功立業的道路交給趙匡義選擇,多半也是因為太後和符昭蘭。

所以在听到趙匡義的問話之後,崔氏很本分地就感覺到自己實在是不宜插嘴,即便要發表什麼意見,至少也要等到問過了符昭蘭的意見之後再說,更遑論她的入門都不怎麼受對方待見,心中正惶恐著呢。

「問她做個甚!」趙匡義煩躁地一揮手,輕吼了一聲以後又換成小聲嘟囔了一句,「每次見了她都要低聲下氣的,徒然折了男兒氣概……若不是遇上了英姬,我都快要不知道……」

「啊?!」

崔氏被趙匡義的吼聲一嚇,又沒怎麼听清楚他的嘟囔,其實也听不太懂,心下不太確定,就只好虛虛地問了一聲。

趙匡義吁了一口氣,然後伸手攬著崔氏說道︰「這種事情無需問她,反正不管我選擇去哪里征戍,她都是要留在東京的……再說她也沒有生下一男半女,我若是出京任職,只要帶上你就夠了,所以到底選擇哪里也就只要問過你的意思就好~」

崔氏又是被嚇了一跳,有些驚慌,又有些感動地看了趙匡義一眼,身子慢慢地靠進了趙匡義的懷中,聲音柔柔地說道︰「奴能有什麼意思啊~出嫁從夫,阿郎想去哪里,奴就跟去哪里。」

「不要有什麼顧忌,心中是怎麼想的,你就盡管說出來,反正我又不會僅僅憑你的話來決定行止。」

趙匡義的眼中閃過一絲感動之色,然後又是溫言鼓勵著崔氏。

「阿郎一定要奴說的話……」崔氏撲閃了一下長長的睫毛,終于小心翼翼地說道,「阿郎要是能夠去高麗任職就最好了,可惜皇帝沒給這個選項。交州、涼州……奴听說這兩個地方和東京都相距數千里之遙,以其僻遠而言,倒是差相仿佛。交州地處極南,氣候燠熱,海路遼遠,疫病極多,不過物產豐饒;涼州局促西鄙,沿途有鳴沙阻路,戎狄雜處,不過倒是不曾听說有什麼疫病,而且涼州控扼東西商路,也自有其優勢在。所以奴真是不知道該怎麼選,還是阿郎自己做決定吧~」

「我也更願意去平壤啊……奈何皇帝要我回避。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啊,所以才好生為難呢,原本想著你的思路能夠有些不同,啟我茅塞,卻不想還是一樣的……」

趙匡義耐著性子听完了崔氏的話,立時就有些苦惱,對方和他的想法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這固然讓他有一種知音之感,深信「心有靈犀一點通」並非虛言,但是對他的最後決定卻是毫無幫助。

…………

「皇帝對趙家二郎的安排很是費心了。」

趙匡義在家中苦惱,暫時拖著沒有答復郭煒,而郭煒卻被太後召到慈壽殿去問話。听著符昭瓊淡淡的話語,看著隱在一旁的符六娘的裙角,郭煒就只好自我解嘲地笑笑——幸好自己並沒有安排下什麼陰謀來對付趙匡義,不然還有得頭大的。

「娘娘說得哪里話來。」既然沒有陰謀只有陽謀,郭煒自然是心底無私天地寬了,「趙二郎終究是娘娘的妹婿,即便當年涉嫌逆案,我也不可能將其視為路人,哪怕就是為了娘娘和六娘,我都會給他建功立業的機會。只是趙二郎有那樣的前科,樞密院對他頗多疑忌,已經不太可能給他太好的監軍之職,政事堂同樣不會同意讓他主管重要州郡,我前番讓他作為正使去安南、高麗宣旨,都要另遣重臣副從監控方能成行。也就只有僻處一隅的交州和涼州,才有可能讓兩府放下猜疑……」

符昭瓊很少對郭煒提什麼要求,性子也比較柔弱,郭煒對她倒是挺尊重的,所以即便是要敷衍她,郭煒都會把這份敷衍盡量做得漂亮一些。就像眼下雙方說起的這件事情,真正對趙匡義依然心存疑忌的當然是郭煒自己,但是他怎麼也不可能去承認這一點的,而將問題推到兩府就是一個很好的敷衍辦法,畢竟趙匡義的前科是不折不扣的,而符昭瓊姐妹也不太可能去探詢兩府的真正意見,再說兩府也確實有可能至今還對趙匡義保持著相當的戒備。

當然,僅僅是這樣的回答,那仍然不足以撫慰符昭瓊,尤其是符六娘明顯是來求情的,而且說不定還哭訴了一番,郭煒自然要多些說辭。

「不過交州和涼州這兩處地方雖然僻遠,卻也另有一些好處。正因其與京師相距甚遠,戍卒往返艱難,那里除了將來會有文臣流官之外,守將卻可以世居該地。趙二郎若是闢地有功,世襲州刺史也未嘗不可,若是他選擇了涼州,趙氏兄弟能夠合力為大周開闢西域和絲綢之路,朕就算是封一個西平王加一個河西節度使也非難事。」

嗯,靈州、朔方軍這種目前仍然穩穩地控制在手中的地方,是堅決不會答應封出去的,給趙匡胤、趙匡義扔出去的胡蘿卜,當然是涼州及其以西的地方了,這話現在說得含糊了一些,卻也免得郭煒將來要食言。

符昭瓊聞言就是微微一愣,默然半晌才長嘆了一聲︰「皇帝還真是費心了,就是崇寧的婚事也讓皇帝操了不少心思……皇帝為了大周殫精竭慮,倒是我們姐妹兩個經常用私事勞煩皇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混在五代當皇帝最新章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文閱讀 | 混在五代當皇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