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傾國戰神亂長安 序

作者 ︰ 莫非小勵

大中初年,大明宮,梨花再度盛放。如玉似雪,漫灑飄零,一如漁陽鼙鼓尚未驚破《霓裳羽衣》的那些年月。

梨花發舊枝,大唐卻已盛世不再。

千樹梨花百壺酒中,坐在紫宸殿寶座上的是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宣宗李忱。這位被後世譽為「小太宗」的皇帝,正在為祖宗基業做著不懈的努力,希圖平定內憂外患,修繕四海藩籬,延緩唐帝國衰敗結局的到來。

千樹梨花百壺酒中,入朝獻貢的是帝國藩屬——女蠻國。這個蠻夷小國,地處瘴氣彌漫,叢林深深的南荒之地,所貢之物卻件件令人稱奇,無論是取自靈獸的雙龍犀角杯,還是散發異香的明霞錦,皆是罕見于中原的珍寶。

然而,真正令殿上的天子和眾臣驚異的,卻是朝貢隊伍本身。

這是一支全由女子組成的使節隊伍,果真應了國名。

女使臣們個個修長豐腴,方額廣頤,蜜色皮膚,隆鼻深目,眼波流轉,不似一般南蠻長相,倒有幾分胡姬樣貌。肩披錦繡長巾,腰系藕色羅裙,身佩瓔珞,裙掛流蘇。舉動間,臂釧金鐲,環佩叮咚。最奪目的則是這些女子的發飾,發髻高高,全無步搖簪釵,只戴著飾有蓮花紋樣的金冠,那金冠形制非胡非漢,甚是奇特。

這奇特的金冠,竟讓宣宗有似曾相識之感。自他登基以來,女蠻國是初次入貢,李怡不明白這種感覺從何而起,錯愕的神情不覺浮現在臉上。

「啟奏陛下,」丞相令狐子直發覺了皇帝的恍惚,趕忙解說,「此即為長安人所謂‘菩薩蠻‘隊。」

宣宗斂容,微微點頭︰「纓絡被體,危髻金冠,難怪有此一稱。」

言語間,「菩薩」一詞卻如靈光一現。

是的,「菩薩」。

「金冠菩薩」。

俗人環繞中的「金冠菩薩」。

那一年他還叫李怡,是宮人所生的不起眼的皇子,不是光王,更不是天子。年幼的他,在備受冷遇後,終于有幸被召入宮去拜見他那高高在上的父親,興奮與忐忑之外,小李怡還心心念念著,可以一睹三清殿旁那個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凌煙閣。

在那座小樓里,有他對家國盛事的念想。貞觀十七年,他的祖輩太宗皇帝曾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並時常前往懷舊。太宗皇帝是李怡最敬佩的先祖,《貞觀政要》令他讀得手不釋卷,「貞觀之治」的帝國往事像一個美麗的夢讓他迷醉其中。

當終于能走進這個功臣匯聚的榮耀之閣時,他喜不自禁地探尋觀看,趙公長孫無忌、蔡公杜如晦、鄭公魏徵、梁公房玄齡…….每一副畫像背後都是一段開創盛世的傳奇。

他越走越深,漸漸看痴了,卻不料在小樓的最深處猛地撞上了,堪稱帝國疆土內最奇特的一張畫像。

畫中人分明是位女菩薩。在道家三清殿旁,在俗世貴冑像中,偏偏藏著這麼位奇特的「女菩薩」。她頭戴蓮花金冠,頂後圓形頭光,肩上飾火焰,身著七寶莊嚴甲,足下踏二夜叉。衣若天王,手中卻無兵器,只抱著一只銀鼠。明明一身甲冑,面貌卻非威嚴可怖。姿容端正,鼻梁挺直,檀口薄紅,嫻雅文靜,秀眉微蹙,那眼神不只凝重端莊,還有深重的嘆息與悲憫。似乎能洞穿世事,只一眼便把小李怡怔在了當場。這種嘆息悲憫,與凌煙閣的盛世頌歌是如此格格不入,如一曲悠悠的吟唱頓時勾起這個孩子所有悲傷的記憶。他呆立在那里,不覺失神流淚,渾然不覺母親正驚慌地把他拽離這個宮中禁地。

後來,他成了天子。

後來,他制止毀佛。

後來,他重興釋家。

經年累月的政務與爭斗,讓他忘了所做的這一切不只是政權更替的需要,更源于,悲苦童年時凌煙閣里的驚鴻一瞥。今天,經由「菩薩蠻」隊的提醒,才讓他又想起了這一切。

他終于可以大大方方來到小樓深處的禁地。

菩薩依舊,蓮花金冠,憂傷溫柔。

這一次,皇子李怡成了天子李忱,沒人敢來打擾他的仰視。看守凌煙閣的胡人宿衛尉遲禮,恭敬地肅立一旁。

「夜叉….銀鼠……甲冑…」李忱喃喃自語,「毗沙門天?」

「陛下。」看見天子詢問的眼光,尉遲禮這才恭敬答道,「這畫中尊神確是毗沙門天王。這畫像是小臣的先祖毗沙郡公在貞觀年間奉旨所作。」

「既是天王像。為何會呈現女菩薩慈悲之相?又為何不繪在佛堂而要留在凌煙閣里呢?」

「這畫像的來歷與小臣的家鄉于闐有莫大聯系,也關乎貞觀年的一些往事。因牽連甚廣,族中人都不敢輕易提起。」尉遲禮欲言又止,看來十分為難。

「本來也無甚緊要,只是既然關乎太宗皇帝,又涉及安西四鎮。朕便不得不問了。」

尉遲禮略略遲疑,只得艱難道︰「陛下若要問,小臣需從這畫的筆法說起,這筆法被稱為‘屈鐵盤絲‘,是小臣先祖所創,原本只傳于我于闐王族。貞觀年,我祖毗沙郡公尚為少年,卻意外收了個沒有王族血統的弟子。孽緣便就此開始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菩薩蠻︰傾國戰神亂長安最新章節 | 菩薩蠻︰傾國戰神亂長安全文閱讀 | 菩薩蠻︰傾國戰神亂長安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