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十三章 鬼母截靈Ⅲ

作者 ︰ 孰不依

鬼母帶著靈蛇珠,離了崆峒山,徑直往魏郡而來。在魏郡地面正好遇到兩個鬼卒架著一名女子到王家轉生,那名女子一路走一路哭泣,似乎並不樂意。

鬼母奇怪,便跟在後面,慢慢知道了緣由。心中一喜︰「這豈不是天賜良機嗎?這小女子不願往生,我可以設法讓她解月兌,正好遂了她的心願。又能讓孩兒冒名頂替,以這個女子的名義順理成章地降生王家。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之?」便現身擋住鬼卒。

鬼卒見來人仙氣極重,大驚︰「在下兩人奉命前往魏郡,不知上仙有何指教?」鬼母已經從鬼卒的對話中知道了小女子的姓名,便指了指謝穎穎,道︰「老身與這位謝姑娘有幾句話說!」

鬼卒不敢阻攔,只得讓鬼母將謝穎穎帶到一旁密語。謝穎穎不願往王家投胎,听鬼母一說,便答應下來,將往生文牒給了鬼母。

這文牒實際上是幽冥界的符傳,是用黃麻紙印制而成的紙據,蓋有陰司、城隍、平都縣府的三顆方形大印。

鬼母接過文牒細看,心中暗喜。便帶謝穎穎過來,對兩個鬼卒道︰「此處離王曼家已經不遠,謝穎穎自己往王曼家投胎便了,二位回去復命去吧!」

兩鬼卒不敢發聲,只是轉頭看著謝穎穎。謝穎穎已經與鬼母言妥,道︰「這位上仙說的是,小女子自去王家投胎就是了。這一路上煩勞兩位大哥照料,小女子十分感激。兩位大哥就回地府去吧!」

兩位鬼卒見謝穎穎如此講話,鬼母又冷眼站在一旁,便湊在一起輕聲低語了一番。道︰「既然如此,我們就回去了!姑娘珍重!上仙,在下告辭了!」兩個鬼卒化成一道陰風,往西南方向去了。

鬼母將往生文牒遞還謝穎穎,道︰「麻煩姑娘將往生文牒投到土地祠,然後你就自由了,想去哪去哪,其他事不勞姑娘操心,老身自去安排!」

鬼母急著要走,突然想起謝穎穎投牒之後可能無處落腳,自己就此走了,似乎不盡人情。便扭頭問道︰「謝姑娘,今後有什麼打算嗎?」謝穎穎茫然道︰「小女子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鬼母對著謝穎穎再三打量一番,緩緩道︰「從命數上看,謝姑娘福緣深厚,他日定有好心人搭救。不如自己先到處走走,靜待時機。」

鬼母說罷,念動法咒。不多時,遠方飄來一道輕煙,在鬼母面前盤旋變化,頃刻現出人形。那人對著鬼母道︰「不知尊仙貴號?在下乃黃帝之子,好遠游而死于道,被上蒼封為路神,謹尊法令至此!」

鬼母指了指旁邊的謝穎穎,剛要直說,又覺不妥,留了個心眼,謊稱自己來自昆侖山。道︰「老身世居昆侖,莫提什麼尊號。這位謝姑娘因機緣未到,將流落于山野,麻煩閣下多些照顧,少要阻攔。」

路神看了看謝穎穎,又略略打量了鬼母,以為鬼母是西王母的人。便道︰「這位謝姑娘如果成了孤魂野鬼,依照律令,入不得官邸民居,出不了魏郡,只能流落荒山野嶺。不過,既然上仙為其求情,小神可以行一道文牒,讓她能夠通行各地,棲身山神祠等荒廢處所,土地必不阻攔。」

鬼母對路神道︰「如此甚好!」

路神便取了一道文牒遞給鬼母,告辭離去。鬼母將文牒轉給謝穎穎,道︰「姑娘拿了這道文牒,可以周游天下,不愁無處棲身,靜候緣份就是了。再次拜托姑娘,將往生文牒投在土地祠。老身得趕緊去王曼家,讓兒子投胎。告辭了!」

鬼母說完,興沖沖駕起一道狂風,飛揚而去。

話說魏郡王家祖上乃繡衣御史王翁孺,原籍山東。此公為人寬厚豁達,不願傷害無辜百姓,竟被排外妒賢、結黨營私的山東官員排斥,以辦事不力為由將其驅離官場。王翁孺為避禍,從東平陵舉家遷往河北魏郡。

當時有術士曾經暗中細觀王翁孺面相,對旁人言道︰「拯救一千個人的生命,就足以蔭封子孫!此人宅心仁厚,在他手中活命的,只怕得有萬把人吧?這老先生的後代還會不興盛嗎?」

後來的發展很快驗證了術士的推測。王翁孺有個兒子叫王禁,這王禁一家人丁興旺,先後生了四女八男。其中二女兒王政君,機緣巧合進宮專門伺候皇後,深得皇後喜愛,被皇後送進東宮伺候太子劉奭,而後又生下劉驁,地位日漸尊貴。

白帝之子要投胎轉生的王曼一家,是王政君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弟倆感情不錯。這年王曼的妻子懷了孩子,鬼王便遣鬼卒帶謝穎穎前來投胎。

豈料鬼母中途攔下謝穎穎施了掉包計,背著鬼卒偷偷將自己兒子轉生。這樣一來,謝穎穎遠走他方,白帝之子投胎王家,事情做得機密,不僅閻羅殿查不到案底,連城隍和土地也一並蒙騙過去。可謂神不知鬼不覺,誰也搞不清這孩子的來歷。

鬼母施了隱身術,隱了身形,來到王曼家。正堂上擺著精致的木制器具,右側木架上還擺著一件皇帝恩賜的漆器。這漆器是一只花瓶,顏色極美,好像有光彩在不停地流動,光華奪目,變幻不定。

進入內堂,幾案、床榻、屏風等一應俱全,牆上還掛著一些絲帛或者竹木繪制的山水圖畫。看來王政君入宮後,雖然不曾回鄉探親,但王家上下多多少少也是沾光不少。

王曼陪著夫人在內堂歇息。王氏身孕已經有好些時候,征象已經非常明顯。王曼目前膝下無子,見夫人有孕,自然心情舒暢。顧不得身體虛弱,整日陪著夫人,親自遞茶遞水,不敢稍有懈怠。

鬼母看著王曼那般模樣,想起當年疼愛兒子的情形,感同身受,不忍心打擾王曼夫婦,便在旁靜侯。過了許多時候,王夫人睏盹睡去,王曼給妻子蓋好被子,輕輕掩門出去了。

鬼母這才顯出身影,從懷中取出靈蛇珠,一手平攤托著靈蛇珠,一手豎于胸前,閉上眼楮,莊重虔誠地念動咒語。不一會兒,那靈蛇珠從鬼母掌中升起、盤旋,徐徐向王夫人飛去。圍著王夫人盤旋了兩圈,然後一閃而沒,融入了王夫人體內。

鬼母慢慢收了法咒,松了口氣,輕輕拍拍手,又再打量一番,而後才化作青煙,從王曼家虛掩的窗戶倏然遠去,其疾如飛。

不一會,王夫人醒過來,大聲呼喚王曼。王曼趕緊推門進來。王夫人興沖沖地道︰「剛才我做夢夢見一顆光芒四射的寶珠鑽進我肚子里,咱王家是不是又要生下一個大富大貴的兒子呀?」

俗話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王曼陪著妻子很快就等到了分娩的那一天。

一家人開始忙碌起來,首先要請一位接生的老娘,也就是接生婆。好在王家乃一門大族,王曼兄弟姐妹一家生的公子、小姐,差不多都是一個老娘接生的,老娘自然好找。再說,王家上下都迷信這個老娘「吉祥」,接生順當,所以王夫人也希望這個老娘前來接生。

不過,王曼此人比較慎重,還是先對周圍熟悉的、不熟悉的接生婆都過了一遍篩子,想優中選優,怕委屈了即將出生的兒子。

哪知王夫人不痛快,道︰「老娘要穿房入戶,生人的確不行,還是請那位跟大嫂接生的那位老娘吧,我們都認識,大家也都放心!」王曼見夫人堅持,不敢違了夫人的意思,只好唯唯諾諾,差人去請老娘。

那接生的老娘對王家熟門熟路。剛到王曼家,就對哪個年長的奴婢可以當她的助手,哪個年輕的丫頭可以抱腰跑腿,講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須臨時現找,很快就準備妥當了。

接生的老娘在王曼家供著的送子娘娘前,點上香,拜了又拜,才招呼幾個幫手忙前忙後開始接生。

王夫人躺在床上,攥拳頭咬牙憋氣,額頭香汗淋灕,說不清是興奮還是痛楚。接生的老娘也不輕松,推拿柔按滿頭大汗,幾個幫手進進出出累得臂酸腿軟。

王夫人被接生老娘折騰半天,終于感到 嚕一下,肚子里一空,身子一輕,知道大功告成,松了一口氣。

「哇」的一聲,孩子落地了!

接生婆心里也是一塊石頭落地,對王夫人拱拱手︰「恭喜恭喜!母子平安!」王夫人顧不得喘口氣,歇一歇,趕緊沖著接生的老娘嚷嚷︰「快,快把小祖宗抱過來我看看!」

接生婆不明白王夫人的意圖,抱過渾身血水的小家伙,不斷地嘮叨︰「您看小家伙長得多好哇!腦門寬,富貴!耳朵厚,長壽,鼻梁高……」

王夫人卻不願听這些,干脆地問道︰「男孩女孩?」接生婆看見小東西襠里那一串玩意兒,忙道︰「男孩!」王夫人這才徹底松了一口氣,擺擺手︰「你辛苦了,領了賞,下去吧!」

接生婆這才醒過悶兒來,敢情,人家要看的是這個。

王曼知道孩子已經落地,急沖沖往屋里闖,與捧著桑弧蓬矢掀簾出來的丫環撞個滿懷。王曼也顧不得那麼多,忙問道︰「男孩?女孩?」丫環見王曼與夫人問的是同一個問題,忙晃了晃手中的木弓,道︰「沒看到這張木弓嗎?恭喜大人,是男孩!」

王曼大喜,進了屋,伸手將封在布袋里的酬金遞過去,接生婆略作推辭,終究還是接了過來。知道王家乃當地大族不會虧待自已,也未細看便塞進袖口里。

接生婆尋了架梯子,與丫環一起將木弓和蓬梗懸于大門左側,昭告天下王曼家新添了一位公子。

接生婆回到大院,洗洗手,喝一盞熱茶,又再次道了一聲謝,便出門離去了。

王夫人見王曼只知抱著兒子喜笑顏開,便提醒了一句,「該給兒子起個名啦!」

王曼今日高興,難免附庸風雅,搖頭晃腦思考半天,等到瞥見窗外莽莽蒼蒼的群山,突然來了靈感,道︰「我看就給兒子取名叫王莽吧!意思是如山之雄偉、如草之茂盛。」

王夫人想了想,道「也好。不過孩子還得有個小名。他姑姑叫王政君,當了太子妃,將來鐵定是當朝皇後。我們這孩子也得沾個君字,小名就叫巨君好了!」

隨著王莽的降生,一場引起三界動蕩,大漢天下幾乎血脈斷絕的報復行動自此拉開序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