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三十四章 太玄經Ⅰ

作者 ︰ 孰不依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八百里秦川滿目蒼然,秋意漸濃。

鬼母奉西門君惠指令留守九重門總壇,卻又惦記著傳國玉璽的下落。數日無事,便又來到安漢公府邸尋王莽問話。

王莽見鬼母過來,知道多半還是為了傳國玉璽的事情。只好面帶沮喪,如實地稟報鬼母︰「母親,經查證,那傳國玉璽並未丟失,而是王太後收入了長樂宮。」鬼母聞言,震怒道︰「太後安敢如此?」

王莽忙對鬼母言道︰「依漢律舊制,天子年幼傳國玉璽可以由太後掌管。只是太後早不言晚不說,偏在此節骨眼上取走傳國玉璽,顯然是有備而來,背後定有高人出謀劃策。」鬼母怒氣沖沖地道︰「那老太婆出身王家,為何死忠于劉氏,跟我們搶奪傳國玉璽?」

王莽一听,汗流浹背,不敢苟同鬼母的話。心想王太後忠于大漢皇室無可苛責,倒是自己做的這些事,說起來都是不忠不義,會遭世人唾罵。

王莽面色尷尬,不敢正視鬼母,喃喃道︰「孩兒听說,太後夢中曾有人進言,稱姑佷親不如祖孫親。太後立劉氏後裔,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若大位旁落王氏,則未聞佷為天子,而祔姑于廟者也。想必是這個原因,太後才心生疑竇,暗中將傳國玉璽轉移到了長樂宮。」

鬼母一拍幾案,倏地站了起來,將王莽擱在案上的《太玄經》都震落到地上。怒形于色道︰「難道老太婆將傳國玉璽置于掌中,我鬼母就不能將大漢天下奪了來?」

王莽見鬼母動怒,忙好言勸導︰「母親,太後終究是孩兒姑姑,不可鬧得太僵。再說,我們要對付的敵人是劉氏而不是王氏。如果跟太後鬧僵,我們就可能同時跟劉氏、王氏敵對,這似乎不太妥當。所以太後那邊,容孩兒再想辦法,爭取太後能轉過彎來,站在我們這邊。傳國玉璽的事還得從長計議,不必急在一時。」

鬼母雖一時氣忿,但听王莽之言,似乎頗有道理,便稍稍止了怒氣,從地上撿起那卷《太玄經》,有意無意地瞟了一眼。略為掃視後,臉上怒色頓消,大驚道︰「此經為何人所著?」王莽忙對曰︰「稟母親大人,此經乃黃門郎揚雄所著。」

「哦,是這樣。」鬼母一邊說話,一邊尋思,突然想起亞父範增來。便道︰「這篇《太玄經》還有些意味,娘帶走瀏覽數日,再返回于你。如何?」王莽揖道︰「母親取去便是。揚雄定有底稿,孩兒找揚雄再索取一篇就是了。」

西門君惠離開長安之前,听說傳國玉璽丟失,居然不聞不問。這到底是何原因,鬼母百思不得其解。現在知道傳國玉璽被王太後神秘取走,打亂了九重門的如意算盤,這又是一件窩囊事,不知如何向西門君惠提起。兩件事攪成一團亂麻,鬼母心中好不煩惱。

鬼母返回敦學坊,索性不再理睬這兩樁愁事,揣了《太玄經》,徑自往地宮去了。

這些天,九重門總壇地宮之中,依舊是鐵蹄縱橫,旌旗招展。項王閑來無事,每日領著那八千子弟演兵布陣,倒也逍遙自在。

推開密門,剛入地宮,光線顯得有些昏暗。巷口一排燈籠在風中搖曳,猶如一只只慘白的小月亮,充滿血氣、困倦無神的眼楮一般。但沿著石梯下來,轉過幾道巷口,到了中央大廳,肅殺之氣便陡然而生。

龐大的地宮散布著數十根高大的石柱,支撐著足以容納萬人操演的巨大空間。地宮中的陳設經項王一番折騰,已然成了一處標準的演兵場。獵獵而動的「楚」字大旗下面,刀槍劍戟映著寒光,戰馬揚蹄陣陣嘶鳴,軍陣靜穆如岳。望著這一切,不由人不想起金戈鐵馬的古戰場。

鬼母收回眼光,繞過石柱穿過長廊,見今日地宮居中搭起了三間箭廳,背後是一座白虎屏風,格外顯眼。箭廳之後有一座高台,高台上有些幾案,靠邊有四口文漆弓箱,壁上掛滿箭枝;又有兩座兵器架,上面插著些刀槍戈戟之類。依稀是帥帳的模樣。

項王慣常使用的鐵脊蛇矛也在架上。細看那蛇矛,卻與以前有所不同。原來項羽囚居幽冥界兩百年,不知後來的長槍變了樣。頗感興趣,也就將鐵脊蛇矛做了些改進。改進後看起來更近于長槍。

這枝鐵脊蛇矛太平瓜瓣尖,五指開鋒,頭頸下分作八楞,下連溜金竹節一尺余長;竹節當中穿著一個古定,上面鏨著龍虎圖紋;圖紋里面,露出鐵脊蛇矛四個字。再下來一個華雲寶蓋,撒著一簇干紅細纓;底下爛銀也似的槍桿,繞著陽商雲頭;槍桿下一個三楞腳,穩穩地插在架上。

鬼母提槍試了試,十分沉重。要將這枝槍飛舞起來,沒有千鈞之力,只怕是痴心妄想。鬼母對項王的膂力暗暗佩服。

項王與虞姬等人此時正在演兵場比箭。站在教場彎弓搭箭的正是虞姬。只見虞姬把著弓箭仰天看了一看,霍的扭轉柳腰,拽滿了雕弓,「颼」的一箭斜往那天上射過去。那枝箭竄了數百步遠,貼近地宮頂部,力盡了掉轉頭往下落來。

說時遲,那時快。那枝箭方掉轉頭落得沒多少,虞姬早搭上第二枝箭,颼的又射上去。箭鏃對箭鏃,射個正著。錚的一聲,把上頭那枝箭激開去,離卻數丈,兩枝箭都掉轉頭,滴溜溜的一齊落下來,箭頭沒入地下三寸,廝並著顫顫地插在教場中央。

那八千子弟兵看在眼里,一陣驚呼,如平地響起一陣驚雷!

鬼母見亞父範增正負手而立,站在場外靜觀項王與虞姬比箭,便身形一掠,飄然而至。拱手對範增道︰「範老先生!」範增發現鬼母到了身旁,也一揖道︰「夫人!」

鬼母頓了頓,道︰「前些日子,老身見範老先生在地宮中日夜手不釋卷,知道先生乃飽學之士,深感敬仰。想著先生愛書,這些日子便有意為先生尋些好書。可惜九重門中雖有些典藏古藉,只怕先生早已熟爛于心,不敢呈于先生面前。」

鬼母試探著問道︰「正巧老身今日到安漢公府上,偶然發現一卷《太玄經》,乃黃門郎揚雄所著。老身略略瀏覽一遍,覺得頗有點意思,只是有些晦澀難懂。老身捎了過來,請先生過目指點,不知範老先生意下如何?」

鬼母說完,便取出《太玄經》遞與範增。範增一方名儒,自然是個書痴。見有新著面世,不禁喜上眉梢,忙攤開《太玄經》,躬身研讀。剛看了前面少許內容,便頻頻點頭,贊許道︰「果然是好書!」

範增不再細看,趕緊將《太玄經》收起揣入懷中。掩飾不住興奮,對鬼母一揖道︰「夫人,這篇《太玄經》意境高遠,老夫一時半時還有些困惑不解。且容老夫將這《太玄經》帶回去細細揣摩,數日即可奉還。不知夫人可否割愛?」

鬼母見範增已將《太玄經》揣入懷中,怎能不答應。微微一笑道︰「範老先生所言,老身自然答應。」範增一听,又再向鬼母略略一躬身子,倏地化為一道青煙,鑽入「禹王九鼎」去了。

鬼母見狀,不覺感嘆道︰「嗜書如命者,莫若亞父也!」

鬼母無意打擾項王與虞姬比箭,正要離去,卻傳來清脆的聲音,偏偏是虞姬叫住了鬼母。「夫人,小女子有一事煩擾,望夫人助我。」鬼母止住腳步,轉身對疾飛而至的虞姬道︰「哦,虞姑娘有什麼難處?但說無妨。」

虞姬搖搖頭,「難事倒沒啥難事,只是有一樁小事。」虞姬攏了攏那一頭秀發,將手中長弓掛在壁上,招招手,請鬼母靠近後,輕聲道︰「夫人,小女子只是想,我們如果只能以‘禹王九鼎’為依托,便不能稍有遠離,只好終日呆在這地宮之中,總是有些苦悶。小女子以前曾經習得秘法,可以設法讓自己擺月兌陰陽兩隔。不過,這得設一間淨室讓小女子靜修數個時辰。不可夫人能否相助?」

鬼母聞言,吃了一驚,暗想連西門君惠也不曾提到過此種秘法,這虞姬怎會有此能耐?便小心翼翼道︰「虞姑娘的意思,是能夠讓項王和八千子弟不再依托‘禹王九鼎’,白晝沖出地宮?」

虞姬忙搖頭道︰「夫人誤會了。小女子只能設法讓自己出去,並沒有辦法讓項王和那八千子弟也在白晝沖出地宮。如果白晝來臨,他們只能在‘禹王九鼎’附近活動。如果九天諸神賦予他們法力,另當別論。」

「哦」鬼母沉吟一下,道︰「那虞姑娘都需要老身做些什麼?」虞姬道︰「只需叫人備一間淨室,四壁要不漏些許亮光。頂上開一圓孔,大如滿月,透入天光。再要蒲團一個,大銅鏡八面。其余俱不用。」

鬼母想了想,道︰「這些事都不難辦。地宮當中有幾十處地方與地面相通,月光可以照射進來,所以虞姑娘所說的淨室明晚一定可以備妥。老身到時請人通報虞姑娘,如何?」虞姬忙謝道︰「如此,便謝謝夫人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