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七十七章 李軼之死Ⅱ

作者 ︰ 孰不依

朱鮪與李軼共守洛陽,本就有相互監控牽制的意圖。朱鮪見舞陰王李軼在洛陽聲勢顯赫,出入間前呼後擁,隨從護衛達數百人,肆虐橫行,殘暴狠毒,所到之處人人自危,早已有些微言。只因洛陽地處咽喉,李軼又確有將才,朱鮪才隱忍不發。等到探得李軼與劉秀勾結的秘密消息後,便尋思拿到實證,把李軼謀反做成鐵案,趁機除掉李軼。

沒過多久,大司馬朱鮪府上突然發生大火,城中一片混亂,大火蔓延燒毀二十余家。朱鮪遣人請李軼出兵救火。李軼覺得大火來得蹊蹺,一旦出動兵馬,恐怕因其引起眾亂,便回絕朱鮪,閉門不出,竟然還傳報各營不得前往救火。

這一次李軼算計極準,逃月兌了一場殺身之禍。這場大火確實非同一般,是朱鮪設下的一個圈套。當時,朱鮪在府外設下伏兵,以為李軼會帶兵前來救火,便可趁機于混亂之際,不留痕跡地除掉李軼。沒想到李軼居然不曾上當,朱鮪白白損失了數十間房舍,不免心中惱火。

朱鮪尋思良久,又頓生一計,提筆書寫一封密奏,差人秘密送至長安,面呈更始帝劉玄。

劉玄素來懦弱,當初被推為更始帝,知道自己力難勝任,弄不好腦袋要搬家,所以登基時他根本沒有自豪感,羞愧流汗,舉手不能言,遭百官暗笑。登基後,劉玄不諳政事,凡事只能听朱鮪等人擺布。

劉玄本來就是個胸無大志、頗為平庸的人,當上皇帝後,更加忘乎所以,只顧享樂,不理朝政,天下大勢的急劇變化,他竟然一無所知。

這次接到朱鮪密信,知道李軼想要謀反,驚駭之下面無血色,不知如何是好。不過,朱鮪已經替劉玄想好了主意,明明白白寫在信上,劉玄只好依計而行。

十數日之後,李軼在洛陽接到更始帝劉玄聖旨和大批犒賞。聖旨稱皇上收到舞陰王的奏表,知道舞陰王李軼戰功卓著,對李軼軍中那些舍生入死血戰疆場的將士十分掛念,要特別賞賜這些功臣。並欽點了數十名將士到長安,皇上親自賜酒頒賞!

更始帝的使臣除了將聖旨頒與舞陰王李軼,也在洛陽城內四處宣揚這些振奮軍心的消息。李軼軍中將士听聞消息,自然是歡欣鼓舞,不疑其中有詐。

李軼確曾為將士請功,卻沒有想到劉玄會讓手下主要將領和心月復死士進京領賞,一時間頗為犯難,不知劉玄葫蘆中賣的什麼藥。「如果皇上要算計自己,應當讓自己到長安,為何偏偏不讓自己前往?莫非真的如聖旨所言,是因為洛陽事關重大,我李軼不可擅離?如此說來,皇上十分信任我李軼,否則如何肯讓我緊握三十萬兵馬大權?」

李軼又尋思,皇上親賞洛陽將士的消息已經紛紛揚揚,如果自己不應允,只怕會讓那些主要將領和心月復死士寒心,這樣一來對自己沒有半點好處。李軼思前想後,無可奈何,只好讓那些欽點的人依照聖旨去長安,再三吩咐眾人快去快回。

李軼手下將領和心月復死士離開洛陽沒兩天,李軼就接到大司馬朱鮪的信。稱皇上對舞陰王恩深義重,實在是可喜可賀。信中還說毀于天火的大司馬府邸已修茸一新,邀請李軼到大司馬府赴宴。

李軼接到信,剛開始還有些躊躇。但轉念心想,朱鮪貴為大司馬,是更始帝身邊紅人,自己如果不去赴宴,只怕會引起疑心。再說,皇上賞賜自己手下一眾將領,的確顯得格外扎眼,朱鮪為此高看自己也未必沒有可能。

李軼在王府大堂上踱來踱去,時不時地拿起信仔細端祥,想從中看出一些玄機來。直到侍從提醒李軼,說大司馬朱鮪的使者還在堂下等候,李軼才下定決心前往大司馬府赴宴。李軼無論如何也找不出朱鮪心存不軌的理由,退一萬步講,洛陽城三十萬大軍不是仍掌握在自己手中嗎?僅憑這一點,也不怕朱鮪有什麼陰謀詭計!

李軼的心月復死士雖然多數已到長安請賞,但到大司馬府赴宴,仍有隨身衛士數十人。李軼一路小心趕到大司馬府,朱鮪已在大堂上熱情迎候,設宴款待李軼。

李軼留意了一下四周環境,除了大堂下兩側的長廊中擺了十數桌酒席,其他地方並無異常。大司馬府管家見李軼面色疑惑,忙指著旁邊這十數桌酒席,道︰「這是請王爺隨身兵士用酒的地方!」

剛到大司馬府中,李軼還心存戒備,等到得知朱鮪將自己一眾衛士就安排在堂下,並沒有讓隨身衛士遠離自己,心下一寬,也就輕懈了許多。李軼還以為自己誤會了朱鮪,臉上不免有些愧色。

李軼隨身衛士落座後,見長廊兩邊各有一根長索,正好用來掛靠兵器,索性便都將兵器或掛或靠在長索上。有的甚至連衣甲也卸了下來,搭在長索上。然後吆五喝六地胡吃海喝起來!

酒是好酒,菜是好菜,大司馬府中的僕人也殷勤侍候,不斷斟酒加菜。眾兵士滿以為就是因為皇上厚賞舞陰王部屬,今日才受到大司馬府格外高看。眾兵士一方面對大司馬盛情款待感激有加,另一方面也有些得意忘形,再沒有任何警惕和防備!

朱鮪拉著李軼的胳臂一同落座,說長道短,顯得十分親熱。朱鮪斟上兩杯美酒,起身親自遞與李軼一杯。緩緩道︰「舞陰王這些年居功甚偉,威名遠著,受到朝野一致推崇。這次皇上親自賞賜王爺的得力干將,放眼天下,誰曾有過這份榮幸?本座有幸與王爺共守洛陽,當然應該設宴祝賀!來,本座先敬舞陰王一杯!」

朱鮪端起酒一飲而盡,李軼稍一遲疑後也舉杯盡飲。朱鮪夾了兩口菜,又吩咐僮僕斟酒。朱鮪端起酒,突然搖頭嘆道︰「舞陰王有大功于朝廷,得到朝廷厚賞,那是理所當然的事。可偏偏有那些妨忌之輩從中生事,造舞陰王的謠言,實在可恨!本座向舞陰王擔保,只要誰敢說將軍半個不是,本座立即查辦,絕不寬恕!」

朱鮪的話說中了李軼的心病,所以李軼听了朱鮪的話,頗感意外,一時沉默不言。那知朱鮪又附耳過來,對李軼輕聲道︰「前些天洛陽城中有人謠傳舞陰王與劉秀勾結,本座已經將這些人全都處決了!」

李軼聞言一驚,手中的酒杯一顫,灑出少許酒來。李軼忙又掩飾一番,怒色道︰「大司馬難道認為本王會反叛朝廷嗎?」朱鮪擺擺手,回答說︰「一定是舞陰王隨身左右人多嘴雜,說了些不該說的話,才讓舞陰王心跡蒙受不白,遭遇污蔑不實之辭!」

長廊下李軼的隨身衛士听得朱鮪的話,害怕舞陰王和大司馬會懷疑到自己頭上,都紛紛大叫,起身登上大堂,一邊敬酒,一邊向朱鮪和李軼表白忠于舞陰王的心跡,你一言我一語地遣責那些不守規矩、胡言亂語的人。

兵士們一個個拍著胸脯擔保,大聲道︰「我們這些人對朝廷忠心耿耿,同舞陰王生死與共,誰也不會胡說八道陷害王爺。坊間謠言一定是別人的奸計,想離間皇上與舞陰王的關系,我們不能中了奸人的詭計!」

眾衛士試圖消除朱鮪和李軼的疑慮,在廷宴之上來來往往穿梭,頻頻舉杯敬酒,場面顯得更加混亂起來。

此時的李軼尚不知曉,朱鮪早在李軼軍中買通了一批副將,自從李軼的得力干將趕赴長安領賞後,不少朱鮪安插的人就臨時代理了各營兵權。就在朱鮪宴請李軼,相互交談飲酒的同時,朱鮪已遣人知會各營不得妄出,並派出高手秘密潛入舞陰王王府之中,搜查李軼與劉秀往來的鐵證。

舞陰王李軼手下的得力將領和心月復死士不是趕赴長安領賞,便已隨李軼到了大司馬府中。王府中警戒十分松馳,朱鮪派出的高手乘隙而入,並無遇到什麼麻煩。那些黑衣高人在李軼房中四處搜查書信,果然將馮異寫給李軼的信件搜了出來。

也該李軼命絕,李軼當初本來想燒掉密信,但又怕將來投靠劉秀後,劉秀翻臉不認賬,擔心劉秀會尋機拿自己開刀,為他兄長劉伯升報仇。所以聰明一世糊涂一時,鬼使神差將密信留了下來,以便將來對質。就因為這一念之差留下禍根,這才被朱鮪的人輕易搜到了密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