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佛緣 第八十章 千年一嘆Ⅱ

作者 ︰ 孰不依

老者眯了眯眼,朝遠處看了看,好象沉浸在往事之中,緩緩道︰「西漢自宣帝以後,元、成、哀、平四個皇帝都是極端荒婬無道,腐朽無能,天下一片衰敗,民不聊生。當時不少人認為漢德已衰,氣數已盡,希望另有賢德的人來取代劉氏的統治。所以當大臣們上書要求王莽即位時,倒不是懾于王莽的權威,而是寄希望于王莽出來撐起天下,扭轉危局,造福于民。後人應當公正地看待這件事情。」

老者抿了口酒,放下酒盞,心平氣和地道︰「王莽不負使命,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勵精圖治,起初深得朝野贊同。他想以和平手段拯救蒼生,避免朝代更替時的流血悲劇,其心不可謂不善。只是天意茫茫,難以如願。大新朝雖然敗亡,但王莽敢作敢當,這一點還是讓人欽佩的。」

「自王莽苦心孤詣舉行這樣的大改革不幸失敗後,漢朝廷重臣的心思,亦為之畏縮。根本之計,再也沒有人敢提及。社會漸被視為不可以人力控制之物,只能听其遷流所至。‘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與天下安’,遂被視為朝政上的金科玉律了,這是最可悲的地方!」

「一切喜歡都不可能長久,只有不堪回首的記憶,才被人屢屢提起,難于忘懷。」老者沉浸于往事,余意未了,又嘆息道︰「有人說王莽玩弄權謀,篡漢奪權,這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恰恰相反,從他推行新政的執著,思考問題的單純,天下紛亂時的手足無措來看,顯然不是什麼權謀高手,而是地地道道的書呆子。他搞新政只是出于儒家理想,而非民眾的期望……」

老者嘆息一番之後,才言歸正傳,道︰「大新朝的敗亡其實另有原因,只是說來話長。要說起因,得從觀音東渡說起,算到現在,已經七八百年了。這期間發生的事情蘊含了太多的是是非非。」

老者自斟自酌一杯酒,擦了擦嘴,臉上浮現出一縷苦笑,道︰「老夫猜測,這大漢天下的始祖本來是劉秀,不料玉帝陰差陽錯讓劉季成了開國皇帝。為了扭轉天運,讓劉秀重掌天下,玉帝只好將錯就錯,放縱屬下設計了九重門篡漢十八年的鬧劇,這場鬧劇自始至終都在玉帝掌控之下。王莽只是這場鬧劇的犧牲品。」

李膺如听天書,雲里霧里起來。老者也不理睬,還是自言自語。「佛祖為了一已之私,也不點破玉帝的詭計,反而借機火中取栗,以便成就一代轉轉聖王、促使佛法東傳。所以,九重門的敗亡早在預料之中。」

老者滿臉滄桑,眼光穿透寺門,聆听夜色中那滔滔滍水的奔流之聲,感慨道︰「何況九重門為報私仇不恤蒼生,為世人唾棄,焉能不敗?」

老者仰頭飲了一杯,略顯迷茫,道︰「唉,事實不能假設,往事總讓人悲哀。一個活得太久的人,一個閱歷太多的人,一定會被前塵往事深深困擾。算了,我們就不說前朝了吧!」

老者說的這些話,李膺幾乎一句也听不明白,覺得老者的話玄而又玄,超乎常人想像。但李膺還是靜靜听老者說話,因為老者那種深沉的嘆息,的確讓自己肅然起敬。

老者撥了撥案上的燈燭,接著感嘆道︰「劉文叔算得是一代聖君了,不過也就維持了不到一百年太平時光。李大人看看如今的朝局,與哀帝時相較,難道有什麼不同嗎?古往今來,朝代更替總是難免,沒有人能夠打破宿命,即便是九天諸神也不例外。對了,李大人從長安回來,可曾听說什麼奇聞異事?」

李膺長嘆一聲,道︰「老人家真是飽經滄桑啊,見識之廣,讓晚輩自愧不如。如今朝野之間的事情也是千頭萬緒,老人家不知要听什麼奇聞異事?」

老者道︰「桓帝之前的事就不提了。听說這桓帝劉志喜好音樂,信奉佛祖和老子,把治理天下寄托于迷信神靈,可有此事?」

李膺苦笑道︰「桓帝倒是修了些寺廟供奉神靈,善念也還有一些。可惜察人不明,任人非賢,而今天下,早已不比順帝之前了!如今宦官得寵,以‘黨錮’之名謀害天下賢良,不少名聲很好、憂國憂民的忠臣都難逃罷免,終身禁用。朝廷行事太不像話,也不知天下紛擾幾時能休!」

老者又悉悉索索地從包袱中取了一壺酒,一包熟牛肉,擱在香案上,再倒上兩杯酒,與李膺對飲。緩緩道︰「老夫看李大人雖然退隱賦閑,自稱不問世事,怎麼好象仍對朝政念念不忘?李大人何苦如此執著。依老夫看來,還是寄情山水為好。既然罷職歸來,何必再念及朝堂大事?」

李膺黯然半晌,道︰「老人家一番好意,我李膺當然知曉。但朝堂上那些正人君子屢遭劫難,天下賢良盡遭排擠,多不為用,我李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這些人都是我昔日好友,或顛簸流離或身陷牢獄,我如何能夠寬下心?但願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兩位大人能夠鏟除邪惡,還朝政以清明!」

「哦」老者輕嘆一聲,道︰「李大人對這兩人如此寄予厚望?」

李膺慨然道︰「老人家有所不知,此二人乃朝廷之棟梁,皆名重一時!大將軍乃開國功臣竇融玄孫,是精通儒學的讀書人,潔身自愛,不受賄賂,不近小人,經他舉薦的多是正派之人。太傅陳蕃也是天下俊才,素有大志,屢次直言切諫,對外戚和宦官毫不妥協,頗得天下好評。竊以為有這兩人在朝中,就能夠凝聚天下清流,成為中流砥柱,朝政總有清明之時!」

老者听了,默然許久,淡淡言道︰「大將軍竇武雖然仁厚卻猶柔寡斷,太傅陳蕃雖然剛直卻不善掩飾,只怕都成不了中流砥柱。李大人,你千萬不要以為讀書人就有能耐。你要知道,人的能力和水平不取決于你擁有多少知識和名望,而取決于你將知識調動起來和運用起來的悟性。」

李膺臉紅道︰「晚輩不是這個意思,不是說讀書人就是能人,不讀書的人就是庸人。但讀書人總比那些不學無術的人強些吧!」

老者眯著眼,飲了口酒,道︰「有的人讀書不多,但悟性極高,半部論語也夠他縱橫捭闔、享用一生,成就一世功名。有的人整日埋頭讀書,皓首窮經,真要說到經綸濟世的本事,實在不敢恭維。王莽不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嗎?」

「說到竇武、陳蕃兩個人,未必不是書呆子。竇武、陳蕃這兩人性格皆有缺陷,不是玩弄權謀的老手。古人言,事以密成,語以泄敗,如果他們的心事連李大人都能猜透,難道還能成大事嗎……」

老者住了嘴,搖搖頭,不肯再多說。

李膺怔了怔,覺得老者所言有理,卻又不肯承認,便閉了嘴不願再說,以免牽出心中那些苦楚與失落。

李膺指著老者那身寬大的衣服道︰「老人家穿著如此寬肥的衣服,只怕有些不便吧?」老者笑笑,道︰「李大人有所不知,這大袍白天是衣服,晚上當被子,自然肥大了些。老夫時常夜宿田園,沒有這麼一身衣服,夜來風涼,如何對付?」

李膺聞言,也笑了笑,道︰「我李膺也去做這麼一身衣服,將來遇到老人家,也陪老人家在田園之中住上一宿,共話柴桑!」

老者一樂,道︰「老夫略通相術,看李大人命數尚佳,還得再次出仕為官。這樣的衣服還是不要做的好,省得將來無甚用處,穿也不是,留也不是!」

李膺「啪」地一擱筷子,喜道︰「老人家,您說我李膺還有東山再起之日?」

老者見李膺對復出一事如此在意,方知他寄情山水是假、等候重出江湖是真,不覺長嘆一聲,道︰「李大人,老夫不該點破玄機。只因東山再起未必就好,稍有不慎,反而招致禍端。說得坦率一點,單靠你李膺還有陳蕃這些人,只怕也無法逆轉天命,何苦定要去趟那盆渾水?」

老者默默收了杯碟碗盞,勸道︰「李大人切記,如果天下賢良都避而遠之,不肯出仕為官,那李大人還是及早抽身吧。大人好自為之!」

說完,那老者拍拍手,搖搖頭,道︰「老夫該走了,不陪李大人了!」身子一轉,倏忽不見了蹤影。李膺驚駭而起,疾步而出,惶然四顧。想起剛才老者的言語,果然不類凡人,莫非是神仙顯身?

李膺心中失落,返身回到小草廟,看見廟中那尊塑像似乎與老者有幾份相似。拂去塵灰,仔細撫模塑像下的幾行字,才知道供奉的是玄聖墨翟。李膺納悶起來,以前听說供奉玄聖墨翟的地方叫做「玄聖廟」,何時改稱「黑陰寺」了,听起來如此驚懼?

李膺墊了塊石頭,尋了些破布,攀上塑像擦了一遍,嘆道︰「黑陰寺破敗如此,乃朝廷的過失!」李膺一邊擦拭塑像一邊琢磨,「莫非是玄聖提醒我李膺不要復出作官?」

李膺將剛才與玄聖的對話回想一遍,還是搖搖頭。站在案前拜了拜玄聖塑像,「晚輩李膺愚鈍,不識聖賢尊容,望玄聖寬諒!玄聖剛才教導之意,李膺心領,謝過玄聖了!」李膺收拾好小廟,黯然出了寺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昆陽之戰•佛緣最新章節 | 昆陽之戰•佛緣全文閱讀 | 昆陽之戰•佛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