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 第二卷《權柄》第五集《安撫陝西》 第四章上

作者 ︰ 阿越

這一天是熙寧十年正月二十二日。自從上午起,開封府的天空就陰霾不開,到了中午,彤雲更密,天空仿佛就壓在人們的頭頂上一般。傍晚時分,竟是飄下了雪片,滿空中白茫茫的,伴著凜冽的寒風,銀浪翻攪。

李向安捂著雙手,在睿思殿外面四處走動著,檢查各處值勤的內侍與侍衛有沒有因為寒冷的天氣而偷懶。雖說外間都傳說皇帝就要不起,禁中也是一片緊張,但是承平的年代里,普通的內侍和侍衛們的警覺性,始終是有限的。若不勤加督促,保不定就會出什麼亂子。

他轉了一圈回來,跺跺腳,抖了抖身上的雪片,忽見大雪之中,有幾個人舉著琉璃燈籠向睿思殿走來。李向安心中一愣,暗自奇怪,不由抬頭看了看天色,這個天氣,這個時分,宮門早閉,來人又會是誰?須知內宮若來,必然早有內侍前來通知的。

他朝一個內侍呶呶嘴,道︰「去看看是誰來了。」

那內侍應了,雖然不情不願,卻不敢拖延,戴上斗笠,提了一盞宮燈,迎了上去。李向安遠遠望見那個內侍近了那群人,卻是跪了下去,又引著那群人向睿思殿走來,心中頓時一松。不多時,果見那群人走近,李向安定楮望去,竟是怔住了。原來這些人來頭盡是不小,有宰相呂惠卿、樞密使文彥博、參知政事兼戶部尚書司馬光,太府寺卿韓維,還有一個人物,竟然是已經致仕,退居洛陽「養病」的韓國公富弼!

李向安慌忙迎上前去,便听呂惠卿用少見的嚴肅聲調,沉聲問道︰「官家歇息了麼?」

「尚未。還在讀奏章。」

「那煩勞李公公通報一聲。富弼、呂惠卿、文彥博、司馬光、韓維諸臣求見。」

向安不敢怠慢,吩咐人引了五人去偏殿等候。自己則往皇帝的寢宮走去,到了外間,見狄詠腰間別了一把小斧,正端坐在那里讀《漢書》,他知道狄詠以宗戚而統領內宮侍衛,御前帶械,可以說是貴幸無比,雖然他有權直接入內通報,但還是停下腳步來,笑道︰「郡馬爺,官家歇息了麼?」

狄詠嘆了口氣,道︰「還在看奏章,我也勸了幾次,卻說是耽誤的國事太多,不敢荒廢國事。我也不敢再勸了……只是這大病未愈,這卻要如何是好?」

李向安點點頭,卻不去接口,只笑道︰「既是未睡,我便要進去通傳一聲。」一面抱拳道︰「恕罪。」說罷便進了寢宮,狄詠抱抱拳,目送李向安進去,又開始讀他的《漢書》。過不多時,就見李向安匆匆出去;又過了一會,便見李向安引了呂惠卿等人進來。狄詠見著眾人,連忙起身,欠身行禮。呂惠卿與文彥博、司馬光、韓維看都沒有看他一眼,便徑直往里間走去,惟有富弼的目光在他身上稍稍停留一會,方走進里間。

狄詠暗暗嘆了口氣,目送眾人的背影,卻是再也沒有心思看書了。他知道自己雖然貴幸,但是憑仗的卻是父親的遺澤、愛妻的身份,雖然是皇帝最親幸的侍衛,身為一班之指揮使,但在呂惠卿、文彥博這樣的位極人臣的使相眼中,卻不過是一鷹犬而已,其區別也不過忠心不忠心而已,自然不值得這些與皇帝「共治天下」的士大夫們多看一眼。不知道為什麼,狄詠忽然感到一陣不自在,他很向往父親的功績——那位大宋士兵心目中的武神,雖然被士大夫們疑忌,但是卻是所有士大夫都必須正視的人物,他們對他既是敬畏,又害怕;既同情,又疑忌……一個不屬于士大夫陣營的英雄!

狄詠使勁搖了搖頭,趕走自己腦海中的胡思亂想。里面傳來細微的談話聲,他連忙起身,帶上英雄帽,往外間走去。

「富公,現在石越到了何處?」趙頊注目富弼,含笑問道。他的氣色,看起來已經好了許多,聲音也開始有了一點中氣。

富弼沒有料到皇帝見到自己第一句話,問的就是石越,忙回道︰「因為函谷道太險要,馬不能並騎,車不能方軌,兼之關塞廢棄已久,石越是取道潼關入陝。自洛陽經虢州入潼關,計五百六十里路程,臣估計石越此時大約已到潼關。」

「朕听說公在洛陽,大張旗鼓迎接石越,又徹夜深談?」

「確有此事。石越是石介之後,石介與臣是患難之交,子佷輩大富大貴之後,忽遇挫折,臣有責任勉勵他。」

眾人自然都知道富弼所謂「患難之交」是什麼意思,當年夏竦陷害範仲淹一派,就是從富弼入手,命其婢女偽造石介為富弼撰寫廢立詔書,誣蔑富弼欲行「尹霍之事」。

趙頊淡淡一笑,道︰「公可謂用心良苦者。」

「不敢,臣是為國家愛材。」

趙頊點點頭,又問道︰「高麗使者求救,富公可知此事?」

富弼欠身道︰「臣傍晚方到汴京,便由萬勝門悄悄入城,此事卻是不知。」

文彥博見皇帝目視他,忙說道︰「高麗二王在遼東為耶律信所敗,遣使來華,請大宋相救。使者提出三個要求︰其一,請大宋出兵燕雲或者對遼國施加壓力,防止契丹人在開春後反攻高麗;其二,請大宋停止向契丹賣武器,特別是震天雷,同時以更優惠的價格賣給高麗可裝備兩萬軍隊的武器、盔甲、以及震天雷,並允許高麗國用來五年時間來償還這筆債務。其三,請求大宋海船水軍派軍駐扎江華島等高麗港口……」

「且慢。」富弼幾乎以為自己听錯了,問道︰「高麗請大宋駐軍?江華島在何處?可有高麗地圖?」

「薛奕曾經進獻一副不太詳細的高麗地圖給樞密院。江華島之位置,大約在高麗的開京與揚州之間,與禮成江隔海相望,是開京出入東海之門戶。」

「這……」富弼愕然道︰「文樞使的意思,是說高麗國請大宋在其咽喉之地駐軍?」

不僅僅富弼,連呂惠卿、司馬光、韓維都覺得匪夷所思。高麗國王莫非老糊涂了?

文彥博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

「為何?」

「我問過唐康與秦觀。二人的觀點,是以為這是高麗國宣王王運因為遼東失利,在國內陷入危機,希望可以借大宋之駐軍以自固。若大軍在江華島附近駐軍,則必然可以威懾其國內的反宋勢力,而只要高麗國持親宋之國策,則王運之位置就會非常鞏固。本來此事當先問薛奕、張商英與蔡京之意見,但是此事只怕不能久拖,久拖恐高麗國倒向遼國,反壞大事……」

「朕亦問過王賢妃,所言亦大抵如此。朕揣測高麗國之意,無非有二,其一是借此向遼國宣示其與大宋之關系;其二是王運要借大宋之軍威自固。」

文彥博道︰「陛下所言甚是。臣亦以為此事于大宋有利無弊。大宋海船水軍巡弋于杭州與高麗之中,在高麗有一個海港軍營,甚有好處。唐康與秦觀又進言,道高麗之東,與倭國之間,有一大島,若海船水軍能扼據此島,太平無事,可以據此補給;一朝有事,東可進攻倭國,西可割斷高麗與倭國之聯系,抄掠高麗之後方。此事高麗有求于我,不防借機向高麗索要此島,只說維護高麗與倭國之間航路安全所必須便是。」

「富公,公之意見如何?」

富弼思慮了一會,緩緩說道︰「臣以為兩國之交,以利害為先,信義次之。高麗與大宋,無論從利害上看,還是從信義上看,都不能棄之不顧。其若親宋,則遼國有月復背之患,此即國之大利。因此臣以為,使者之請,可以答應一部分。出兵燕雲自是不行,但遣一使者往遼,請遼國息兵,自無不可。至于武器,臣以為可以賣武器不可以賣盔甲,若把高麗國武裝起來,日後他要背信棄義,則是養虎成患。因此若其一定要買,可以賣紙甲與皮甲,鐵甲我大宋自用尚且不夠,哪有多余的賣給他們?至于駐軍,不妨許諾之。東方海島,我巍巍大國,不好乘人之危,強要他的,不如便用一千枚震天雷買下他的島,高麗國王必然心喜,亦不使大宋背上乘火打劫的惡名。」

趙頊卻有幾分心疼,道︰「區區一海外荒島,似值不得這許多。朕以為八百枚震天雷便夠了。停止出售給遼國震天雷,卻是不行。若不賣給遼國震天雷,遼國焉能賣給大宋馬匹?」

「陛下英明。」富弼此時侃侃而談,早就把當年奉勸皇帝「二十年不談兵事」的立場拋到了九霄雲外,「惟遼國亦虎狼之邦,難言信義。臣在洛陽,亦耳聞遼人戰績,遼主亦可稱英主。將震天雷賣給遼人,一要防他仿制,二要防他有朝一日,用來對付我大宋。」

呂惠卿笑道︰「韓國公不必擔心,此事朝廷早已防到。只是遼人若不知道火藥配方,要仿制也是千難萬難。」

趙頊也微微笑道︰「蘇頌與沈括前幾日上表,道兵器研究院將于二月初一再次試驗新武器,威力巨大,遠勝震天雷與霹靂投彈。若試驗成功,則開封城牆就需要改建了。朕打算到時候擴建開封城,把白水潭一帶,括入城牆的保護當中。不過眼下,還有一件事情需要先解決了。」

他此言一出,眾人皆知終于談到正題,盡皆肅然,屏聲靜氣的听皇帝說話。

「數日以來,朝廷中請立儲君的呼聲不斷,而其中頗有可玩味者。」趙頊淡淡的說道,一面指了指旁邊一個堆滿奏章的案子,「不到十天時間,朕這里請立儲君的奏折共計有八十二份。壓力不可謂不大。」

呂惠卿見皇帝的目光移到自己身上,忙接過話來,道︰「這八十二份奏折中,分別有兩種用詞,一種是請皇上早立太子,一種是請皇上早立國儲。」眾人雖然早知道要談的內容,听到這里,心中還是盡皆凜然。「太子」與「國儲」,含義並不相同,太子自然是國儲,但國儲卻未必是太子,故凡請皇帝立太子的,十之八九,必然是不明真相的朝臣,不過為了國家社稷考慮,進此忠言;而請立「國儲」的,其用心就很難說了。

又听呂惠卿說道︰「臣這幾日無論在尚書省或是在府中,百官來見臣,請求臣督促皇上立儲君的,不下百人。臣正言相告,道皇子已為尚書令,上意已明。聞此言而退者,約有一半,另有一半,或謂名不正而言不順者有之,更有一些人,卻是出言放蕩,說些什麼國有長君,社稷之福之類的混帳話……」

除了富弼之外,其余三人都遇到過類似的事情,但是三人都與呂惠卿不和,卻沒有人應他的話。

文彥博看都不看呂惠卿,只向富弼說道︰「朝中某些別有用心之人,與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員,搞了個聯名上書,雖然眾宰執大臣大多以尚書令即儲君為名,拒絕聯署。但兩府官員中,亦有附和者。」

富弼臉上肌肉一動,問道︰「聯名上書的臣子,官餃最大的是誰?」

「聯名上書的臣子都不足道,惟朝中另有一人,雖未聯名上書,卻是言辭懇切,持論甚堅,屢次上書讓朕早立儲君,政事堂移書相問,謂皇子已為尚書令,何必再興事端,他卻道中外疑懼,一尚書令不足以安人心。」趙頊臉上帶有一絲諷刺的笑容,語氣幾乎有點刻薄了。

富弼欠身問道︰「敢問陛下,此人是誰?」

「便是朕的御史中丞蔡確蔡大人。」

一直不曾說話的司馬光忽然欠身說道︰「陛下,臣以為此時不宜下定論。蔡確的奏折,臣亦讀過,彼雖然首倡立儲之說,但是卻恪守御史中丞的本份,並未與百官聯名上書,也不曾言及不立皇子。不過是勸皇上早安人心而已……」

趙頊望著司馬光,詫道︰「愛卿向來不喜蔡確,為何反為他說話?」

司馬光朗聲回道︰「臣不喜蔡確是實,若以臣之本心,以為蔡確非正人,宜當竄之遠方,不可置于朝廷當中。但是臣亦不願蔡確非其罪而受責,此有傷陛下之明。」

趙頊冷笑道︰「卿言雖善,然狡黠者正賴此得月兌。」

「陛下。」司馬光掀起衣襟,跪了下來,懇切的說道︰「昨日範純仁見臣,言及刑法。範純仁謂︰聖人之法,寧使惡人得月兌,不使善人枉死。又謂治天下之道亦如是。臣一夜未眠,翻讀經史,又讀石越諸書,竟于石越書中發現,此理石越早在書中言及。可知天下材智之士,所見略有相同。陛下若僅以臆測而罪大臣,蔡確一人之榮辱何足道哉?只恐有傷陛下之明,又使朝中大臣疑懼。」

呂惠卿冷眼旁觀,心中暗罵一聲「迂腐」,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若依司馬光所言,未免姑息小人。此等事情,若真要事跡明晰,則有失朝廷之體面,而當事者除自盡之外,更無顏立于天地之間。于陛下之仁德有礙。」

趙頊點點頭,道︰「朕不過殺雞駭猴,無意大興事端。蔡確雖然言辭閃爍,但其心已不可問。只須將其竄之遠方,便足以使朝廷安靜下來。」

「臣只恐有朝一日,陛下若發現蔡確無辜,心中難免後悔。」司馬光徒勞的反對著。

富弼與文彥博顧視一眼,目光稍觸即分。二人都知道皇帝的心意早決,認定了蔡確是昌王收買的人;而呂惠卿急欲將蔡確定罪,無論蔡確是不是無辜,這個並不怎麼得人心的御史中丞,已是難逃被貶黜的命運。富弼與文彥博卻不似司馬光那麼「迂腐」,二人絕對沒有興趣替蔡確辯護。

果然,便听趙頊斷然說道︰「卿不必多言。明日朕上殿接見高麗國使者,富公亦要出席。明日朝堂之上,朕會讓蔡確去凌牙門做都督。以鄧潤甫代之為御史中丞,以許將為翰林學士兼開封府尹。」

在場之人,富弼是致仕的老臣,皇帝不問,不便發表意見;而韓維則無可無不可。呂惠卿、文彥博、司馬光是宰執,對于負責監督自己的御史中丞的任命,更是不便反對。但是這三個人心中都不免要暗暗苦笑,許將這個狀元郎倒也罷了,鄧潤甫這個御史中丞,卻是王安石當年一手提拔的人物,與御史台的許多御史關系密切,比起蔡確來,只怕是毫不遜色。但是此時眾人卻顧不及這許多,便听呂惠卿說道︰「既然此事已然解決,那麼前去召各老臣入京的使者,是否也可以追回?以免惹人猜測。」

趙頊點了點頭,道︰「如此亦好,免得累他們往返勞累。」他當初如此大張旗鼓,一是為了制造假象,同時也是不知道昌王究竟有多大能量,最重要的是借元老重臣的威望,來對抗可能來自宮中的壓力。此時見跳起來的人物,原來不過如此,而宮中也十分平靜,自然也不願意搞得驚天動地。

富弼與文彥博卻又是愣了一回,本來這句話是文彥博要說的,沒料到呂惠卿倒搶先說了。富弼與文彥博,心中都不願意這件事久拖不決,二人都擔心萬一王安石入京,皇帝忽然有了別的想法,那就比起一個昌王來要糟糕多了。這也是二人反而呂惠卿早點拿蔡確做替罪羊來敲山震虎的原因,二人沒有想到的是,呂惠卿竟然比他們更加積極主動。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新宋最新章節 | 新宋全文閱讀 | 新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