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
吳三桂走了,孫友功敗了。遠在京城的崇禎帝在一個歌妓地提醒下,想起了這些敗軍之中還有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十三騎據清軍三萬,蕩平太行山十八寨的夏侯候。
崇禎非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目光短淺、剛愎自用、心胸狹窄、貪財如命。他功利性過強、馭臣無術。他誅殺閹黨、整理朝綱,卻又惟內臣是信、肆意殺戮文武將官。面對烽煙四起的破碎河山,他殫精竭慮,調兵遣將,用盡渾身解數,仍無法扶正將傾之大廈;面對空饋的國庫,他肆意加稅,搜括糧錢,仍然無法支付官軍俸祿。李自成、張獻忠高舉義旗,滿清乘虛而入,太平盛世下的大明軍隊竟如此不堪一擊,連連敗退,損失了二十多萬兵馬,崇禎這才急了。然而都督府竟再也點不出什麼能臣干將。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的崇禎,在歌妓李巧巧的提醒下,這才想起了夏侯候。他就像溺水之人,抓住了一跟救命的稻草。
但夏侯候從孫友功手中接過帥印時,有些悲哀。提攜他的這種方式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滿朝文武大臣,竟連一個妓女都不如。
這也是大明的悲哀。
這場曠日已久的戰爭,由于主帥的轉換,局勢有所逆轉。
夏侯候堅持采用堅壁清野的戰略,他針對滿清騎兵快速、善變、奔襲、沖刺見長的特點,采用穩固防守的戰術。他在全線設立烽火台,只要敵軍進犯,烽台上的士兵就燃氣煙火,將消息傳遞給夏侯候。
每凡敵軍來犯,他總是再三告誡將士們︰「如果敵軍進犯,你們只能據險防守,千萬不能主動出擊!」
有一次,左路軍巡檢王孫越,見一小股清軍來犯,便率部傾巢出擊,結果被隨後增援的滿清國勁旅包圍,五千人馬折去大半,最後狼狽而還。
這位巡檢,便是早年山海關外十三騎據滿清國的一員,追隨夏侯候多年,忠心不貳。
為了嚴令三軍,夏侯候不得不判其斬立決。
執行那天,他捧起一碗酒,滿懷深情地說︰「王兄弟,你隨我出生入死多年,為兄敬你這杯酒,不枉你我兄弟一場。
今天夏侯候斬你實非所願。為了扭轉敗局,我只好借你的人頭來嚴令三軍。你喝了這碗酒,就安心去吧!你的家人便是我的家人,來生咱們還做兄弟!」
王孫越眼含熱淚,接過那碗酒,一飲而盡。
三通鼓響,刀斧手雙手揮刀,血濺三尺,王孫越已是人頭落地,三軍一片肅然。
在治軍的同時,夏侯候又進行了大規模的裁軍。他把那些年齡大、身體弱以及病殘的士兵一一裁掉,在後方與當地百姓一起開荒屯田,發展地區貿易。八十多萬軍隊一下子減掉三成,不僅軍餉負擔輕了,戰斗力也大大提高了。
對精簡後的軍隊,夏侯候又分為三個梯隊。前線只保留一個梯隊,三個月一換。其余二個梯隊一邊修整,一邊屯田。他將貿易稅收所得充作軍資,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以軍養軍。
夏侯候無為而治的防守戰略,雖然取得了相當高的成效,但是朝廷那些士大夫們大都不同意他的作法,認為他是一位怯儒無用的將領。
崇禎迫于各方面的壓力,下令讓夏侯候采取主動,激進的方式,但夏侯候不予理睬,依然故我。
孫友功、吳三桂等人趁機添油加醋,崇禎一怒之下便收回了他的兵權,改由孫友功代理其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