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快樂的日子永遠是短暫的,沒過多久蘭陵蕭家的人很快發現,晉王妃蕭美娘好像是已經完全地忘記張軻這個親娘舅了,于是他們對于張軻的熱情自然也就慢慢地消磨殆盡了,終于,在開皇十年的時候,他們將張軻一家人掃地出門。
蕭讓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出生的,他出生的時候和滎陽鄭氏的小姐還有著一紙不可思議的婚約。當然了,這樣的婚約,滎陽鄭氏顯然也是不願意承認的。于是在開皇十六年,也就是蕭讓六歲的時候,他們要求蕭讓的祖父張軻拿出一百貫的彩禮來正式向滎陽鄭氏定親。——一百貫的錢雖然不多,可是這對于貧困潦倒的張軻一家人而言卻是一個天文數字。滎陽鄭氏的這個做法,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他們想逼迫張軻一家知難而退,從而主動提出解除婚約。因為這麼一來的話,他們滎陽鄭氏就不會落下什麼「悔婚」的壞名聲了。
可是張軻倒也硬直,不管滎陽鄭氏的來人怎麼說話,他自己就是不願意主動提出來解除婚約,最後甚至還逼得滎陽鄭氏對外聲明,他們鄭家小姐和蕭讓的婚約依然有效,只要蕭家能在蕭讓十二歲之前拿出一百貫的錢來作為「彩禮」,那他們滎陽鄭氏就絕對會將女兒嫁給蕭讓為妻的。
這就是世間大族的名聲所累了,張軻一家人原本不被蘭陵蕭家所承認,他們滎陽鄭氏是世間大族,權勢滔天,要收拾張軻一家,簡直就跟踩死幾只螞蟻一樣簡單的。可是正因為他們是世間大族,所以必須尊重自己的名聲。「悔婚」這樣的惡名在一旦傳揚了出去,他們的族人在朝堂之上也就沒有什麼臉面見人了,所以他們這才不願意再對張軻一家使出什麼手段來,以免落人口食。
……
可是即便如此,張軻的身體狀況還是一日不如一日。開皇十七年,也就是公元597年的時候,他卒于蘭陵。ヾ死之前,他把蕭讓父子找到了床前,千叮萬囑他們以後必須堅稱自己姓「蕭」,同時還必須在五年之後帶齊一百貫的彩禮錢去滎陽鄭氏求親。
當時,蕭讓只有七歲,他自然是不可能明白自己的爺爺到底是什麼意思的,不過他不懂,不代表著他的父親蕭林也不懂。于是,他連忙是帶著蕭讓答應了下來。
「這是你爺爺在為我們做打算啊!」
一直等到張軻出殯以後,蕭林才給蕭讓解釋起張軻的打算。原來,他的意思竟然是想讓蕭林父子二人以後投靠滎陽鄭氏。
他會這麼想其實也是不難理解的。畢竟這滎陽鄭氏和蘭陵蕭氏一樣,都是世間的望聞大族不是?蘭陵蕭氏這邊,因為蕭美娘一直沒有派人下來聯絡的關系,他們一家人想要回去,恐怕是不可能了,可蘭陵蕭氏不可能,不是還有滎陽鄭氏嗎?要知道,蕭讓和他們滎陽鄭氏的一位小姐可是有著婚約的。
所以在張軻看來,只要在蕭讓十二歲那一年順利地拿出一百貫錢來當作彩禮錢,那麼滎陽鄭氏就肯定會把女兒嫁給蕭讓的。到那個時候,他們這一家子以後就多少能有一點依靠了。而他,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心了。
不得不說,這是張軻作為一個長輩的一個很理想化的願望。他是以前窮怕了啊,所以絕對不願意自己的兒孫也跟著走一樣的老路。為了這個願望,他不惜于改名換姓,更加不惜于讓別人誤以為他是在攀附權貴。他想要的其實很簡單而已,那就是自己的後代不再操持賤業,然後有一個當官發財的機會,僅此而已。
只是,要做到這一點,在隋唐時期也是絕不容易的。放在張軻面前的路就只有一條可走,那就是加入一個世間大族,成為其中真正的一員。只有這樣,他的兒孫輩才有可能真正擺月兌「宿命」,成為普通百姓眼中的人上人。
不了解這個時代的人,是很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的。這一切還得從漢代發展起來的世間大族說起。世間大族,其實也可以稱之為「門閥」。它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是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所以又被稱之為門第、衣冠、世族、士族、勢族、世家、巨室等等。
它們自西漢時期初顯端倪,一直到兩晉時期日益發展完善。魏晉以後,國家政權甚至幾乎都為它們所操控。ゝ在這個時代里,後世影響深遠的「科舉制度」是還完全沒有發展起來的ゞ,所以佔主導地位的官員選拔制度是「門閥制度」。在「門閥制度」下,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唯門是論」,也就是說,在朝廷選擇官員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個人的出身背景,然後才是才能特長…
「驢生驢,馬生馬。」
這就是「門閥制度」的真實寫照。很顯然,在這樣的制度之下,寒門子弟是基本沒有路的,而各大門閥的子弟呢?生下來就是預備當官員的「材料」。所以,這就不難理解蕭讓的祖父張軻為什麼千方百計的那麼想要加入一個門閥了。前面的蘭陵蕭氏是這樣,現在的滎陽鄭氏也是這樣。他的目的其實都很簡單而已,就是希望子孫後代有那麼一個飛黃騰達的機會而已。
……
「…爹,我明白了…」
古代的人都是比較早熟的,所以,七歲的蕭讓在听完父親的解釋以後,懵懵懂懂地也大概明白蕭林的意思了。最後,在張軻的殯禮舉行完畢之後,父子二人簡單地收拾了一些行李細軟就踏上遠赴滎陽鄭氏的路程了。
開皇十七年,也就是公元597年的時候,蕭讓不過僅是一個七歲的小童而已。而且在此時,他的祖父張軻的喪期也是還沒有過的,那他們父子為什麼要那麼急匆匆地地趕赴滎陽?關于這一點,蕭讓的父親蕭林是有著他自己的打算的…
原來,張軻當初還在世的時候,是曾經還交給過蕭林好幾貫的「小錢」的。——說是「小錢」,實際上那也是他們一家三口的全部積蓄了。
蕭林自己呢,本身只是一個只念了幾年族學的窮書生。平時除了會抄寫、謄寫幾個字以外,旁的本事他是沒有的。所以以前在蘭陵的時候,他也就是在各大廟宇門前幫人抄抄寫寫為生…
這樣的工作,收入顯然是很低的。所以,當他突然從張軻手里「收到」那麼的一筆錢的時候,他的心里是非常非常地激動的。可是激動過後,他卻是馬上做出遠赴滎陽的決定…
他之所以做出這樣的一個決定,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因為那幾貫的「小錢」足夠他們父子二人在路上花銷了,所以,他想趁此機會離開蘭陵。而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滎陽是一個大城,而且距離京城長安的路程也比較近。所以蕭林認為,在滎陽,他的「抄寫」工作也許會更有「前途」(也就是可能賺到更多的錢,以便蕭讓能順利娶到鄭氏的小姐),于是在把老父親張軻安葬之後,他這才會那麼匆匆忙忙地帶著兒子蕭讓從蘭陵趕赴滎陽。
注釋︰
ヾ「卒」就是「死」的意思,這是古代對有社會名望的人的死的說法,張軻雖然貧困潦倒,可是他是西梁國的國舅,同時還是隋朝晉王王妃的娘舅,所以以「卒」來稱呼他的死並無不妥。
ゝ不是「听晴」瞎掰,根據史書記載,晉朝皇族司馬懿家族就是世族,故常維護世族之利益。「門第愈高,官職愈高。」
至于後面的隋唐時期,皇族同樣出身于著名的「關隴集團」,其他各級高官,如裴世矩、蕭禹、長孫無忌之流基本也都出身于各大門閥。其間雖然開創出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科舉制度」,但執行並不完善,所以真正的寒士是少之又少的。
ゞ科舉制度,是一種和「門閥制度」截然不過的官吏選拔制度,它通過考試完成,注重個人的才能特長,所以出身背景處于次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