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唐 正文 門閥相關之滎陽鄭氏

作者 ︰ 听晴

滎陽鄭氏

滎陽鄭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北魏隋唐與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範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並稱為五姓七家。

滎陽鄭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其王室國滅後仍以鄭為姓,以故地滎陽為郡望。東漢末年,以鄭當時一脈的鄭渾、鄭泰等人為開始,逐漸發展為高門望族。歷經變遷入唐之後,鄭姓仍為望族,後因科舉制的實行,影響逐漸衰落,但仍為天下鄭氏中,最為顯赫的一支。

滎陽鄭氏起自西漢大司農鄭當時,鄭興、鄭眾父子是東漢名儒,鄭渾歷任魏郡、上黨太守是曹魏名臣,鄭泰是揚州刺史漢末名臣,鄭沖西晉太傅開國元勛,鄭袤是密陵候西晉初名臣。鄭袤子孫四世都是西晉重臣。鄭渾八世孫鄭羲是北魏中書令,鄭羲子道昭為兗州刺史號北方書聖。鄭羲兄弟六人都為北魏重臣。鄭儼官至中書令等十多職,名震天下。鄭渾十一世孫鄭孝穆為北周中書令,鄭偉為北周襄城郡公、龍驤大將軍、江陵防主。鄭孝穆子鄭譯為北周內史上大夫,助楊堅建立隋朝,被封為沛國公、祁州刺史。鄭譯子鄭元歷仕隋、唐兩朝,官拜鴻臚卿。鄭元堂兄鄭善果,歷任隋唐兩朝的兵部、戶部、工部尚書,卒于江州刺史之職。在唐朝,滎陽鄭氏有十一人為宰相,其余節度使、將軍、司馬、參軍多的無法細查。

鄭國

鄭國,別名奠國,國君為姬姓,伯爵。春秋戰國時期重要諸侯國。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封周厲王幼子友于鄭(今陝西華縣的東方),史稱鄭桓公。周幽王時期,鄭桓公身為周王室的司徒,看出西周馬上就要滅亡,于是,在太史伯的建議下,于桓公三十三年(前774年)將鄭國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百姓遷移到東虢國和鄶之間(今河南嵩山以東),號稱新鄭(今河南省新鄭一帶),這是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遷移。桓公三十六年(前771年),犬戎殺死周幽王和鄭桓公,桓公之子武公即位,繼位的鄭武公攻滅鄶和東虢國,建立了實際獨立的鄭國,定首都為新鄭。武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兒子莊公登基。鄭武公和鄭莊公都是周平王手下的卿士,很好的控制了自己屬下卿大夫的勢力,在春秋初年,鄭國非常活躍。甚至,一段時間之內,強大的齊國也對鄭國俯首稱臣,跟隨鄭國東征西討。莊公時代鄭國內部肅清了反動勢力,外部滅了許國,敗了宋國,還射中了周天子桓王的肩膀,是當時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鄭莊公小霸」。莊公在位四十三年去世。兒子厲公驅逐太子自立為君。厲公在位二十八年間,鄭國大亂,因此從此鄭國日益衰落,齊國逐漸取得有利地位,開始控制周邊小國。厲公下傳兩代到了繆公,以後鄭為晉、楚兩國威逼,幾乎年年不得安寧。繆公下傳兩代到襄公時期,楚國曾攻佔鄭國,襄公忍辱存國。襄公下傳四代到簡公時,鄭國任用子產為相執政,鑄造刑鼎,發展經濟,救助百姓,因而鄭國重新富強。簡公下傳四代到哀公時,晉國韓、趙、魏三家強盛,鄭國再次衰弱。哀公之後的幽公時期,韓武子攻佔鄭國,殺害了幽公。後來幽公之弟繻公復國,多次與三晉發生戰爭。繻公之後的康公時,韓國再次強盛。康公二十一年(前375年)韓哀侯率軍再次攻佔鄭國,鄭國滅亡,國土並入韓國。立國432年,歷21君。

滎陽堂與鄭氏官姓

堂號是指由于人口不斷流動,家族一支一系定居某地後,為了保持最親近的血緣關系,便以‘堂號’來區分和維系。現居閩、浙、粵等地鄭氏後代,家家戶戶都有「滎陽堂、滎陽衍派」的匾額,僑居海外的鄭氏子孫更以「滎陽」為榮。

「鄭氏官姓」據悉眼下就有「滎陽世家、屐聲世家、明謨世家、義門世家、書帶世家」這五個官姓的說法。

經查,都出自歷史上有關事例︰

「滎陽世家」——自太始祖桓公受封立國,鄭武公建都滎陽後,由于當時鄭氏家族旺盛,許多鄭氏族人都引以為榮,其後代子孫也光耀門庭,故有「天下鄭氏出滎陽」之說,鄭氏族故稱「滎陽世家」。

「屐聲世家」——漢朝的鄭崇官居尚書之職,卻穿著樸素,常著木屐。

每逢早朝聖上聞木屐之聲,便知鄭公入朝。

聖上對其他官吏說︰「我知鄭卿之屐聲」一時間「鄭卿屐聲」被稱為美談。

其後代子孫,也就沿用「屐聲世家」這個官姓來自報家門。

「明謨世家」——永定始祖「清之功」在南宋理宗執朝時,官拜右丞相兼樞密院使等職、晉封申國公,嘉熙四年,賜楮十萬緡為築室、御書「輔德明謨」之閣,是故凡清之公下傳後裔門第有「明謨世家」或「明謨第」之稱

「義門世家」——宋代的鄭濟,官升內閣、拜官為相、身居要職。為官處事以孝義為先,其子孫一十三世同居一家,可稱孝義之門。

皇上御封為「義門」,故此有了「義門世家」一說。

「書帶世家」——還有一位宋代的鄭欽任滎陽知府,為官清廉、政績卓越、加升中書之職,且其家族人丁興旺,自成一脈,世人也稱其為「書帶世家」

郡望堂號

郡望

1.滎陽郡︰三國時置郡,治所在滎陽。

2.洛陽︰中國古都之一。漢、魏故城在今洛陽市白馬寺東漢

3.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漢城西18里。

4.高密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高密。相當今山東高密一帶。

5.雍州︰東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

6.隴西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狄道。

7.南陽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宛縣。

堂號

"博經堂"︰東漢鄭玄,博覽群經,幾千人從遠方來拜他為師。西漢時期的讀書人大都專治一經,鄭玄卻獨自力主博通。

"安遠堂"︰漢宣帝時,鄭吉為侍郎,那時外侮屢屢來犯,鄭吉打敗了車師,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當司馬。為了西方國境的安全,又派他為西域都護,封安遠侯。

遷徙分布

鄭姓歷史上鄭姓的分布與遷徙

先秦時,立姓于陝西、河南的鄭姓一直活動于中原地區,戰國時開始進入四川、山西、山東、河北等地。兩漢時期鄭姓由山東進入江浙,兩晉之際和唐初唐末的三次中原南下福建移民,大批鄭姓先民定居于閩東和閩南,鄭姓的中心開始在東南沿海形成。明末清初,鄭成功抗清進入了台灣。

宋朝時期,鄭姓大約有7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為鄭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鄭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這三省鄭姓佔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蘇、廣東、江西、湖北等。全國鄭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豫鄂兩塊鄭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鄭姓大約有1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21%,為明朝第十五位姓氏。浙江為鄭姓第一大省,約佔鄭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布仍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這三省鄭姓大約佔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廣東、廣西、江蘇、安徽等。宋元明期間,鄭姓的人口主要向東南遷移,浙江為中心的鄭姓聚集區開始形成。

當代鄭姓的分布與圖譜

當代鄭姓的人口已達1100多萬,排在第二十一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9%。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廣東、浙江、福建三省,大約佔鄭姓總人口的32%,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四川、山東、河北、安徽、江西、台灣,這八省又集中了40%的鄭姓人口。廣東居住了鄭姓總人口的12%,為鄭姓第一大省。浙閩地區是鄭姓人口的聚集中心。鄭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鄭姓在東南沿海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在滬浙閩台、廣東東部、海南、皖贛大部、江蘇南部、湖北東部、河南東南、吉林大部、遼寧北部,鄭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以上,而在中心地區此比例可高達3%,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0.8%,居住了大約47%的鄭姓人群。在廣東西部、廣西東南、江西西端、湖南、貴州北部、四川大部、重慶、湖北西部、魯豫大部、皖蘇北部、河北東北端、遼寧南部、內蒙古東部、黑吉連接地區、新疆西北,鄭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75%一1%,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0.8%,居住了大約35%的鄭姓人群。

------摘自《鄭屋•滎陽鄭氏族譜》滎陽鄭氏

滎陽鄭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大族,北魏隋唐與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範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並稱為五姓七家。

滎陽鄭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其王室國滅後仍以鄭為姓,以故地滎陽為郡望。東漢末年,以鄭當時一脈的鄭渾、鄭泰等人為開始,逐漸發展為高門望族。歷經變遷入唐之後,鄭姓仍為望族,後因科舉制的實行,影響逐漸衰落,但仍為天下鄭氏中,最為顯赫的一支。

滎陽鄭氏起自西漢大司農鄭當時,鄭興、鄭眾父子是東漢名儒,鄭渾歷任魏郡、上黨太守是曹魏名臣,鄭泰是揚州刺史漢末名臣,鄭沖西晉太傅開國元勛,鄭袤是密陵候西晉初名臣。鄭袤子孫四世都是西晉重臣。鄭渾八世孫鄭羲是北魏中書令,鄭羲子道昭為兗州刺史號北方書聖。鄭羲兄弟六人都為北魏重臣。鄭儼官至中書令等十多職,名震天下。鄭渾十一世孫鄭孝穆為北周中書令,鄭偉為北周襄城郡公、龍驤大將軍、江陵防主。鄭孝穆子鄭譯為北周內史上大夫,助楊堅建立隋朝,被封為沛國公、祁州刺史。鄭譯子鄭元歷仕隋、唐兩朝,官拜鴻臚卿。鄭元堂兄鄭善果,歷任隋唐兩朝的兵部、戶部、工部尚書,卒于江州刺史之職。在唐朝,滎陽鄭氏有十一人為宰相,其余節度使、將軍、司馬、參軍多的無法細查。

鄭國

鄭國,別名奠國,國君為姬姓,伯爵。春秋戰國時期重要諸侯國。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年)封周厲王幼子友于鄭(今陝西華縣的東方),史稱鄭桓公。周幽王時期,鄭桓公身為周王室的司徒,看出西周馬上就要滅亡,于是,在太史伯的建議下,于桓公三十三年(前774年)將鄭國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百姓遷移到東虢國和鄶之間(今河南嵩山以東),號稱新鄭(今河南省新鄭一帶),這是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遷移。桓公三十六年(前771年),犬戎殺死周幽王和鄭桓公,桓公之子武公即位,繼位的鄭武公攻滅鄶和東虢國,建立了實際獨立的鄭國,定首都為新鄭。武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兒子莊公登基。鄭武公和鄭莊公都是周平王手下的卿士,很好的控制了自己屬下卿大夫的勢力,在春秋初年,鄭國非常活躍。甚至,一段時間之內,強大的齊國也對鄭國俯首稱臣,跟隨鄭國東征西討。莊公時代鄭國內部肅清了反動勢力,外部滅了許國,敗了宋國,還射中了周天子桓王的肩膀,是當時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鄭莊公小霸」。莊公在位四十三年去世。兒子厲公驅逐太子自立為君。厲公在位二十八年間,鄭國大亂,因此從此鄭國日益衰落,齊國逐漸取得有利地位,開始控制周邊小國。厲公下傳兩代到了繆公,以後鄭為晉、楚兩國威逼,幾乎年年不得安寧。繆公下傳兩代到襄公時期,楚國曾攻佔鄭國,襄公忍辱存國。襄公下傳四代到簡公時,鄭國任用子產為相執政,鑄造刑鼎,發展經濟,救助百姓,因而鄭國重新富強。簡公下傳四代到哀公時,晉國韓、趙、魏三家強盛,鄭國再次衰弱。哀公之後的幽公時期,韓武子攻佔鄭國,殺害了幽公。後來幽公之弟繻公復國,多次與三晉發生戰爭。繻公之後的康公時,韓國再次強盛。康公二十一年(前375年)韓哀侯率軍再次攻佔鄭國,鄭國滅亡,國土並入韓國。立國432年,歷21君。

滎陽堂與鄭氏官姓

堂號是指由于人口不斷流動,家族一支一系定居某地後,為了保持最親近的血緣關系,便以‘堂號’來區分和維系。現居閩、浙、粵等地鄭氏後代,家家戶戶都有「滎陽堂、滎陽衍派」的匾額,僑居海外的鄭氏子孫更以「滎陽」為榮。

「鄭氏官姓」據悉眼下就有「滎陽世家、屐聲世家、明謨世家、義門世家、書帶世家」這五個官姓的說法。

經查,都出自歷史上有關事例︰

「滎陽世家」——自太始祖桓公受封立國,鄭武公建都滎陽後,由于當時鄭氏家族旺盛,許多鄭氏族人都引以為榮,其後代子孫也光耀門庭,故有「天下鄭氏出滎陽」之說,鄭氏族故稱「滎陽世家」。

「屐聲世家」——漢朝的鄭崇官居尚書之職,卻穿著樸素,常著木屐。

每逢早朝聖上聞木屐之聲,便知鄭公入朝。

聖上對其他官吏說︰「我知鄭卿之屐聲」一時間「鄭卿屐聲」被稱為美談。

其後代子孫,也就沿用「屐聲世家」這個官姓來自報家門。

「明謨世家」——永定始祖「清之功」在南宋理宗執朝時,官拜右丞相兼樞密院使等職、晉封申國公,嘉熙四年,賜楮十萬緡為築室、御書「輔德明謨」之閣,是故凡清之公下傳後裔門第有「明謨世家」或「明謨第」之稱

「義門世家」——宋代的鄭濟,官升內閣、拜官為相、身居要職。為官處事以孝義為先,其子孫一十三世同居一家,可稱孝義之門。

皇上御封為「義門」,故此有了「義門世家」一說。

「書帶世家」——還有一位宋代的鄭欽任滎陽知府,為官清廉、政績卓越、加升中書之職,且其家族人丁興旺,自成一脈,世人也稱其為「書帶世家」

郡望堂號

郡望

1.滎陽郡︰三國時置郡,治所在滎陽。

2.洛陽︰中國古都之一。漢、魏故城在今洛陽市白馬寺東漢

3.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漢城西18里。

4.高密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高密。相當今山東高密一帶。

5.雍州︰東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

6.隴西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狄道。

7.南陽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宛縣。

堂號

"博經堂"︰東漢鄭玄,博覽群經,幾千人從遠方來拜他為師。西漢時期的讀書人大都專治一經,鄭玄卻獨自力主博通。

"安遠堂"︰漢宣帝時,鄭吉為侍郎,那時外侮屢屢來犯,鄭吉打敗了車師,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當司馬。為了西方國境的安全,又派他為西域都護,封安遠侯。

遷徙分布

鄭姓歷史上鄭姓的分布與遷徙

先秦時,立姓于陝西、河南的鄭姓一直活動于中原地區,戰國時開始進入四川、山西、山東、河北等地。兩漢時期鄭姓由山東進入江浙,兩晉之際和唐初唐末的三次中原南下福建移民,大批鄭姓先民定居于閩東和閩南,鄭姓的中心開始在東南沿海形成。明末清初,鄭成功抗清進入了台灣。

宋朝時期,鄭姓大約有75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為鄭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鄭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這三省鄭姓佔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蘇、廣東、江西、湖北等。全國鄭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豫鄂兩塊鄭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鄭姓大約有1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21%,為明朝第十五位姓氏。浙江為鄭姓第一大省,約佔鄭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布仍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這三省鄭姓大約佔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廣東、廣西、江蘇、安徽等。宋元明期間,鄭姓的人口主要向東南遷移,浙江為中心的鄭姓聚集區開始形成。

當代鄭姓的分布與圖譜

當代鄭姓的人口已達1100多萬,排在第二十一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9%。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廣東、浙江、福建三省,大約佔鄭姓總人口的32%,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四川、山東、河北、安徽、江西、台灣,這八省又集中了40%的鄭姓人口。廣東居住了鄭姓總人口的12%,為鄭姓第一大省。浙閩地區是鄭姓人口的聚集中心。鄭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鄭姓在東南沿海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在滬浙閩台、廣東東部、海南、皖贛大部、江蘇南部、湖北東部、河南東南、吉林大部、遼寧北部,鄭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以上,而在中心地區此比例可高達3%,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0.8%,居住了大約47%的鄭姓人群。在廣東西部、廣西東南、江西西端、湖南、貴州北部、四川大部、重慶、湖北西部、魯豫大部、皖蘇北部、河北東北端、遼寧南部、內蒙古東部、黑吉連接地區、新疆西北,鄭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75%一1%,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0.8%,居住了大約35%的鄭姓人群。

------摘自《鄭屋•滎陽鄭氏族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代唐最新章節 | 代唐全文閱讀 | 代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