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狂瀾 第二百零七章 開始“新政”

作者 ︰ 蕭聲煮酒

4月25日,劉飛揚與日本首相大畏重信簽訂《京師協定》。協定規定︰一、日本賠償南洋聯合艦隊和北洋水師的損失三千萬兩,賠款由英美法三國擔保,在7月份前付清。

二、日本不再支持清國的逆後,廢除與逆後簽訂的所有條約。

三、清國的商品在日本免稅,清國在日本的公司稅率為日本本國公司的百分七十。

四、清國人在日本有領事裁判權。

《京師協定》雖然並不能讓劉飛揚滿意,但這已經是中國第一個對外國簽的有利于自己的條約。

同時,六國調停團也承諾督促俄國不得支持逆後,在6月前,俄國從中國撤走所以的軍隊,並廢除與逆後簽定的條約。

4月27日,朝庭批準了《京師協定》。

此後,慈禧逃往俄國,國內的慈禧勢力在劉飛揚和李鴻章的打擊下,紛紛或潰敗、或請降,觀望的官僚也終于只能唯一的選擇。

這個時候,光緒好像看到他可以號令天下,改良派渴望一施胸中抱負的日子好像也到了。

從6月起,光緒在改良派的計劃和建議下開始進行「新政」。

「新政」的主要內容有四項,第一就是籌措軍餉,訓練新軍。

編練「新軍」是光緒和改良派「新政」的主要內容之一。朝庭對此要投入了巨大財力,花費了很大力氣。1899年6月29日,光緒下諭全國停止武科科舉考試;7月11日命令各省仿北洋、兩江籌建武備學堂;9月12日下諭全國各省裁汰舊軍,編練「常備新軍」。編練「新軍」的工作在全國鋪開。

為了在全國推行編練「新軍」計劃,朝庭于1899年10月4日設立練兵處,任軍機大臣、政務督辦兼任兩江總督劉飛揚,總理練兵事務,李鴻章為會辦練兵大臣,載灃襄同辦理。練兵處的實權為劉飛揚所掌握,淮軍的控地的練兵事務由李鴻章掌握,而朝庭實際對「新軍」並沒有控制權。

劉飛揚下令各省設立督練「新軍」公所,為各省領導編練「新軍」的機構。劉飛揚計劃在1901年9月前,包括南洋新軍在內,全國練兵六十萬,替代原有的八旗、綠營等舊軍。同時,頒布了《陸軍學堂辦法》,新建廣州海軍軍官學堂、成都陸軍軍官學堂、長沙陸軍軍官學堂、保定炮兵學堂、大同騎兵學堂,改造天津武備學堂等,並把南京原南京陸軍軍官學堂升級為陸軍高級軍官學堂。

1900年1月17日,劉飛揚提議把兵部改為陸軍部,將練兵處並入其中。朝庭同意,並任劉飛揚為尚書,統一指揮全國「新軍」。

變法的第二個內容就是振興商務、獎勵實業。

1899年6月27日,朝庭設立商部,倡導官商創辦工商企業。接著,頒布了一系列工商業規章和獎勵實業辦法,如︰欽定大清商法、商會章程、鐵路簡明章程、獎勵華商公司章程、礦務章程、公司注冊章程、試辦銀行章程等。這些章程規定,允許自由發展實業,獎勵興辦工商企業,鼓勵組織商會團體。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于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繁榮。

變法的第三個內容就是廢除科舉、育才興學。

改良派推行「新政」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廢科舉,辦學堂,派留學。1899年9月4日,朝庭命令各省城書院改成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改設中學堂,各縣改設小學堂,並多設蒙養學堂。10月5日,頒布學堂科舉獎勵章程,規定學堂畢業生考試後可得進士、舉人、貢生等出身。1900年2月13日公布推廣學堂辦法。3月15日頒布《欽定學堂章程》。1900年6月13日又頒布《重訂學堂章程》,詳細規定了各級學堂章程及管理體制,以法令形式要求在全國推行。與普通學堂並行的還有專業教育,包括師範學堂及各類實業學堂,在學制上自成系統,一套完整的學校制度隨之建立。1900年9月2日,光緒皇帝詔準劉飛揚、康有為奏請停止科舉,興辦學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舉以廣學校」,使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被最終廢除,科舉取士與學校教育實現了徹底的月兌鉤。10月6日,清廷下諭設立學部,為專管全國學堂事務的機構。

朝庭在推行「新政」過程中,把「獎留學」與「改學堂,停科舉」並提,要求各省籌集經費選派學生出洋學習,講求專門學業。對畢業留學生,分別賞給進士、舉人等出身。對自備旅費出洋留學的,與派出學生同等對待。為統一管理留學生工作,清政府分別在1900年10月14日和1900年10月22日派出總監督赴歐洲和美國。

變法的第四個內容,也是最難的地方,就是改革官制、整頓吏治。

改革官制是變法「新政」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包括「裁冗衙」、「裁吏役」、「停捐納」,對統治機構作了一些改變。1900年7月24日,朝庭撤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設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任李鴻章為部長。1901年2月24日裁河東河道總督,其事務改歸河南巡撫兼辦。3月6日裁詹事府及通司歸設商部管。1900年12月12日裁雲南、湖北兩省巡撫,由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兼管。1901年9月4日裁奉天府尹,由巡撫兼管;裁奉天府丞,改為學政。10月8日設警察部。12月6日設學部,裁國子監。除裁並增設行政機構外,朝庭還下令「停捐納」、「裁陋規」、「定度支」。1901年9月19日,宣布停止報捐實官。

光緒和改良派推行「新政」,原想緩和國內矛盾,維持和鞏固其統治。但實行的結果卻適得其反。

首先,由于舉辦「新政」,朝庭允許地方自行籌款,而朝庭每年要向各省攤派5300萬兩,這些都以捐稅的名目直接或間接轉嫁到老百姓的身上,百姓不勝負擔,自發斗爭更為廣泛。有的地方由「抗洋捐」發展到武裝起義,使整個社會動蕩不安。其次,「新政」雖然裁撤了一些中央和地方的衙門,裁汰了一些冗吏,但又出現了新舊機構重疊,如軍機處和督辦政務處、戶部和度支處並存等。1901年7月,光緒的上諭也承認,實施「新政」以來,規模雖俱,而實效未彰。再次,由于「新政」的目的與施行後出現的新生力量的發展要求背道而馳,引起了頑固勢力和改良派之間以及滿人內部對待改良派的種種紛爭。這就加劇了改良派與舊勢力和滿人之間的矛盲,也開始引起了朝庭內部各政治派別之間的斗爭。

「新政「推行期間,劉飛揚緊緊抓住練兵、籌餉兩項要政,奏請撥款1000萬兩,編成全國新軍。同時,還擔任參預政務、督辦鐵路等要職,他勢力開始從兩江和華北向全國擴散,羽翼遍布朝廷內外,其黨佔據要津,成為聲勢顯赫,左右朝政,繼曾國藩、李鴻章之後的大清朝的又一個權臣。

第二百零七章開始「新政」

第二百零七章開始「新政」,到網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華狂瀾最新章節 | 中華狂瀾全文閱讀 | 中華狂瀾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