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六章天地
王子晉怎麼都沒想到,差點要了自己的命的,竟然是這麼一段很單純的商業理論闡述!
王錫爵錯了嗎?恰恰相反,他一點都沒錯。盡管不懂商業,不懂現代經濟理論,更不懂什麼人類社會發展五個階段的某某主義,但是他有著最深厚的國學功底,有著統治一個人口上億的國家的經驗,更有著超人一等的洞察力和判斷能力。
有了這些,能夠看出王子晉這點經濟理論深層所蘊含的東西,有什麼怪?
事實上,中國古代並不缺少對于經濟理論的探索和研究,春秋時的管仲,西漢時的鹽鐵論,都包含著相當犀利的經濟理論探討。而當時的統治者最終所作出的選擇,之所以沒有進而發展出什麼資本主義萌芽,歸根到底只有一個原因——
當然不是什麼狗屁的獨尊儒術,儒學其實一點都不排斥經濟理論和商業,子貢還是個大富翁呢,孔子在這方面只是承認自己不夠專業而不向這方面發展而已。真正使得中國的統治者限制商業和商品經濟理論發展的原因,就是客觀的條件,中國從古到今,都太孤單了!
是的,就是孤單,孤單到了環顧四周,我們甚至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貿易對象,不管什麼人和中國人做生意,都會輕而易舉地陷入貿易入超的窘境之中。像中國這樣龐大而文明的一個經濟體,在全世界長達近兩千年里都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根本找不出足夠分量的貿易伙伴來和我們競爭,和我們一起發展。
有人要問了,壟斷不是最好的牟利方式嗎?持這種觀點的人,只能是完全不懂得自由市場經濟的精髓所在。這個精髓,就是在于培育市場,而後延伸產業鏈,在這種條件下,充分的競爭會使資源得到最為科學的配置,也會促使社會良性發展。壟斷,只不過是先讓大部分人去養活一部分人,到最後大家一起憋死的慢性自殺而已。
而中國,恰恰就是這麼尷尬,我們太文明了,太發達了,發達的太早了,以至于周圍都是只能抬頭仰望我們的窮鄰居。唐朝宋朝時,我們甚至不用輸出商品,單單是賣文化就能榨干日本朝鮮這樣國家那一點可憐的剩余價值;到了明朝,中國又是只用了一百年,就逼得歐洲人不得不去開闢新航線,以獲得足夠的貴金屬來彌補和中國的貿易逆差。——當然,到了後來中國日漸衰落,人家就發現老老實實做生意,不如放炮打槍地來搶劃算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統治者選擇了輕視商品經濟的發展,因為那根本沒有必要,沒有這些理論,中國一樣在對外貿易中佔據絕對優勢的地位。相反,對于大一統的政治來,地方商業勢力的離心傾向又是那麼明顯,一旦發展起來勢必會危及中央政府的政令下達——對于一個如此龐大的國家而言,任何一點離心傾向都值得給予最高的重視,都會招來最嚴厲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