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風之後 正文 199.人才在哪里?

作者 ︰ caler

大華的教育體系分為三級,分別是縣學、州府學和大學……

不過不要誤會了,大華並沒有建立所謂的義務教育制度,就是最低一等的縣學也只針對獲得功民資格的青年,也就是說,只有十八歲從軍之後熬過三年兵役在戰爭中存活下來的那群人才有資格入學,而且那些因為不能繼承家業而需要繼續奮戰五年以便獲得朝廷賜予的百畝永業田的庶子們大多數也不太會邁入縣學,當然一獲得永業田就轉手出佃的除外。

縣學里教授基礎的公文寫作、朝廷律令、統計方法、錢糧作業以及君子六藝中的書、數、禮的進階知識。在縣學中學習兩年之後可以參加州府學的入學考試,也可以直接參加由行省組織的鄉試。鄉試合格可以立刻授官,但所授之官只是從九品的微末小吏,日後也最多升遷到正七品為止,而且想要進入泉部、禮部、工部、大審院、司農院、醫政院和法部刑獄衙門等一些特殊的曹司還需要接受進一步的再教育。

州府學的教學內容包括外蕃語言文字、法律文書、政務實踐、伎官課程等科目強化的教育。州府學的合格畢業生可以免試進入大華官府任職,從最低的正九品開始做起,最高也可以升遷到正五品的州府官。當然州府學的畢業生還有一個途徑是進入大學深造。

目前大華只有在京師京兆府、南京應天府、東京順天府設立有大學。大學內有對應除了兵部、審官院、都察院、醫政院、格致院等一部四院以外的五部二院的所有課程,並分別進行所謂的泉部試、禮部試、工部試、法部試、學部試和司農試。凡是通過這些考試的大學生可以作為各部的儲備人才,一進入大華官府後就可以獲得從八品的官職,日後可以一路做到郎中、侍郎和院判這一級。

當然兵部有自己的教育體系。其中陸軍有武學和武備大學兩級教育,分別從表現優異的功民兵和七品左右的中下級武官中招收人才。而海軍則建立所謂的海軍武官候補生制度,只有最優秀的功民兵和貴冑子弟才有機會經過近五年的艱辛海上訓練後獲得候補武官的身份,日後再逐步擔任把總、副千總、千總、虞侯同僉(海軍等同于巡洋艦三副)……直至做到都指揮使一級。

由于大華的教育體系中並不存在義務教育的成分,因此在民間通常會有所謂的義塾和私塾。義塾和私塾關鍵就在于是否收費,一般來說,義塾是針對所謂的功民子弟的,私塾則即便是庶民之子也可以加入,而且即便你不接受義塾和私塾的交易也沒有關系,在服兵役的同時軍中也會教授君子六藝中的書、數、御、禮等知識。當然知識擁有的越多越早,對開拓人的視野啟發人的智慧是有相對正面的作用的,所以一部分有錢有眼光的顯爵、老功民、老庶民會在子女六歲的時候就予以開蒙,而普通的財力有限的新功民、新移民則最遲也有會在兒女十二歲以後將他們送入義塾、私塾,因此除了極少數的以外,基本上沒有人會真的進入陸海軍之後才進行掃盲的。

此外大華還否定獨尊儒術,建立格致院推廣物理、地理、化學、數學等基礎學科,建立醫政院規範醫典和中醫教育。所以墨家、農家、名家、丹藥派(注︰化學家)等老的學派不同程度的得到復興,部分新興學派也隨之涌現。這些老的、新的學派或是單獨或是聯合起來組成學院招收學生擴大影響,而出于某種責任,從蒙元控制下的大陸遷移到大華的儒教各派也紛紛建立自己的學院捍衛和發展儒學。

至于王室、宗室、封爵們的子女教育則更加受到當權者的重視,王室在三京開辦的貴族小學從六歲就開始招收顯貴子入學生,男孩子十二歲之後更要進入京師貴冑學堂一直學到十八歲服兵役為止,女孩子到了十四歲也要入宮邊充當女侍邊學習禮儀等貴婦知識。由于王室、宗室、封爵重視教育,因此其子弟日後無論是留在軍中發展還是一路經由縣學、州府學、大學參與官府政治,其通暢的程度要遠遠超過一般的功民、庶民子弟,由此也引發了現任大華紹德王對世家政治的警惕。而那些因為避嫌而進入各家學院的王室、宗室子弟則憑借著自己的身份和財力重演百家爭鳴一幕,無形中渲染了當今大華國力無雙的盛世景象。

「今年四州州學可以提供多少合格的學生?」張宸洮眼楮望著顧愷,這個時代什麼最重要,當然是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無論從軍政兩個方面來看,張宸洮既然有心在西賀牛洲開闢一番事業自然是要在夾袋里多多儲備人才的。

「叻州州學今年估計可以有二十一人能通過州府試。」從某種角度來說鄉試相對困難,而州學畢業考相對簡單,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考試,有時候十幾年考不出也並不稀奇。幸而縣學是要支付學費,州府學反而支付學生祿米,到了大學不但有祿米和月俸,倒也不會讓這些考生為了考試弄得家務余財、家徒四壁日後一上任就拼命盤剝。而且若要連續四五年都不能過關,州府學方面就會出具證明讓學生去參與鄉試,兩面一起努力,也不至于耗費了太多人的青春。「羅州估計不會超過二十個、豐州大約二十七、八人的樣子、金州多一點,也不會超過三十人。」

「加起來也不過百人不到的樣子,其中總還有幾個要去南京考大學的。」大華的官可不比中國之前的歷朝歷代,他們負責的事務瑣碎繁重,就單單西洋行省這麼一個偏遠小省而言每年缺口少說也要有一兩百名官吏,因此張宸洮一听行省學政此言頓時眉頭皺了起來。「委實有些不足了,那今年鄉試準備入取幾個?」

「鄉試。」鄉試跟州府學不一樣,州府學每年都有一次州府試的機會,但鄉試就必須三年才開考一次,也算得上張宸洮幸運,今年正好是開考年。「西洋行省的每次鄉試入取都不會超過一百人,而且根據朝廷的制度,鄉試結束之後還有一年半的入館培訓,一時半會之間是很難填補空缺的。」

「那朝廷今年會撥多少名八、九品官到西洋行省來。」大華兩京直隸和南北六省的教育情況參差不一,考核難度也不一,但是即便是這樣還是有不少州府縣會有較多數量的考取人數出現,而本地無法安置的他們就會通過審官院分撥到其他中試人數不足的行省、州縣或者運氣後直接進入朝廷六部六院任職。

「基本上也不會超過一百名。」其實這個問題不應該為學政,因為官員的調配是總督自己的權力範圍,當然張宸洮初來乍到還沒有組建自己的班底,並且作為一名年輕的王室成員不了解地方政治制度也是情有可原的,于是學政顧章爍越俎代庖的回答了。

「如此啊。」張宸洮站了起來,他一起身,只有正五品的學政大人怎麼敢還坐在,只好也跟著站了起來。「看起來這件事還頗有些頭疼呢,」張宸洮權衡了一下,他的一長串頭餃中有開府儀同三司的字眼,也就是說他有權自行開府,當然一般性這個字眼和他頭上正三品兵馬使的職務一樣通常是授予即將致仕的老臣作為政治待遇的,但是作為他來說開府絕對是必須的。「等州府試和鄉試的名單出來後,還請大人將成績和名冊交予本侯一份。」

「侯爺是總督,自然是要將所有名冊都移交給侯爺的。」這個根本毋庸置疑,所以顧章爍笑眯眯的回應著,不過根據慣例,一旦鄉試結束之後,本屆學政就要回任或調任,所以他也用不著過多的看張宸洮的臉色,無欲而剛嘛。

「那好,」張宸洮點點頭,順手抄起了擱在一邊的茶碗,端茶送客原本並不是這個時代的習慣,但是經過武王張煌三十多年的治世,這個習慣也從宮廷傳遍了大華的官場,所以一見張宸洮這個動作,顧章爍會意的提出了告退。

「侯爺。」顧學政剛剛退下,侯府長史王尚華走了進來,根據大華的律法規定公侯兩等爵的府中分別設置長史(注︰主管所有事物)、典膳(注︰負責宴飲)、奉祠(注︰負責祭祀)、典寶(注︰負責保管朝廷賜予公侯家的冊封詔書、冊寶)、紀善(注︰負責勸諫得失)、醫正(注︰負責公侯及內庭、子女的醫療)、典儀(注︰負責禮儀)、舍人(注︰負責接待)、倉大使(注︰負責領地內百姓田賦和自營的莊園收益)、庫大使(注︰負責公侯自營的鹽鐵產業的收益)等十個屬官,這些屬官拿朝廷的俸祿,做的自是替朝廷監視公侯的勾當,張宸洮的屬官們原本也不例外,不過張宸洮既然跟紹德王有約,那麼對張宸洮看管的意味就少了些,輔弼的意味就多了點。「劉夫人的船到了。」

劉夫人?張宸洮一愣,很快想來起來,離京的時候他六哥紹德王按照公侯一正妻三平妻的禮制給自己在宮廷女侍中點了一位正妻兩位平妻,這位劉夫人就是其中的一位平妻,據說還是當年蹺騎軍都指揮使、大都督府同僉劉昊劉伯元的曾孫女呢。

「接到了就好,一路旅途辛苦了,你告訴陪來的嬤嬤,讓夫人好好休息一下,晚上本侯再去看她!」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神風之後最新章節 | 神風之後全文閱讀 | 神風之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