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耀組所部
國民革命軍第第第第第1師宣布加入國民革命軍,改番號為獨立第2師,是時序列如下︰
獨立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8團,團長向超中
憲兵大隊,大隊長賀執圭
炮兵營,營長楊特
工兵營,營長肖仁源
獨2師編成後即于10月奉命入贛北伐,參加了南昌、九江諸役。11月軍次九江時,因支持工人要求英國公司增加工資,英軍竟開炮威脅,第40軍嚴密戒備,成立了軍警聯合接收組,正式接管了九江英租界。1927年初,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以該師作戰有功,將該部升格為第四十軍。因奉令東征,部隊急于出發,各部隊番號、旗幟均未及更換,但在序列上做了調整,撤銷了第第第2師),軍長賀耀組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7團,團長王勵
憲兵營,營長賀執圭
炮兵團,團長楊特
工兵營,營長肖仁源
特務營
輜重營
第40軍正式成立,隸屬江右軍向滬寧地區進攻,克復南京,是時序列如下︰
第40軍,軍長賀耀組,參謀長謝履
第第第3師,師長毛炳文
教導團,團長龔憲
炮兵團,團長楊歸山
特務營,營長羅右勝
第三期北伐中,第40軍北進至徐州,第一路軍追殲孫傳芳部。期間奉命將程潛第6軍包圍解散,衛戍南京。至1928年2月,該軍序列如下︰
第40軍,軍長賀耀組,副軍長毛炳文,參謀長謝履
第82師,師長谷正倫,不久谷調升南京戒嚴司令,李益滋升任師長,參謀長鄧煥文
第83師,師長楊永清,副師長曾致遠,參謀長曾希洪
第84師,師長毛炳文,不久毛調升副軍長,陶峙岳升任師長,副師長李公望,參謀長陳肇英
教導師,師長龔憲,副師長向超中
第3軍團,繼續北伐,與敵孫傳芳、張宗昌部激戰,教導師師長龔憲在山東魚台之戰中殉職,向超中代理師長,不久由副軍長毛炳文代理。第第7團千余官兵被日軍繳械,該軍官兵憤于日軍暴行,自發抵抗。7日,賀耀組被免去軍長職務,由副軍長暫時代理,第40軍撤離濟南。
第第8師(師長朱紹良,副師長毛炳文),下轄第4旅,旅長分別為毛炳文、楊永清、陶峙岳。第第3第第57軍參加了淞滬會戰、豫中會戰,抗戰勝利後改隸第54軍參加了山東戰場作戰、遼沈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退台後第第第第292師,作為陸軍動員重裝師。
賀耀組卸任軍長後,歷任參謀次長、代行總長職務。抗戰爆發後,任甘肅省主席、駐蘇特使、重慶市市長。抗戰勝利後辭職,賦閑上海。解放前夕回湘策劃「自救運動」,準備迎接解放。1949年5月,在香港與龍雲等44人聯合發表與蔣介石集團月兌離關系的起義聲明。解放後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等職,1961年7月在北京逝世。
龐炳勛所部
國民革命軍第40軍龐炳勛所部,系第1師擴編而成。該部是由國民三軍暫編第二混成旅發展演變而來。1924年,馮玉祥與胡景翼、孫岳聯合發動北京政變,建立國民軍,原直系部隊中央第15混成旅擴編為國民三軍,龐炳勛任暫編第二混成旅旅長,下轄第第4團,團長分別為劉漾秋、董英斌,該旅成為龐炳勛的起家部隊。1926年,直魯聯軍、直軍、奉軍聯合進攻京津地區的國民軍,雙方在南口展開大戰。國民三軍撤離時,龐炳勛率部退至武清縣,投入吳佩孚直軍,改編為直軍第12混成旅。同年8月,北伐軍逼近武漢,龐炳勛欲投北伐軍,襲擊直軍田維勤部失敗,只得暫時寄居直軍之中。是年冬,龐部應靳雲鶚之邀受編為河南保衛軍第1第9軍,不久收編了袁廷杰部一旅(袁廷杰部原為同屬國民三軍的第15混成旅,部隊編入龐部系此前袁病逝前之遺命),宣布易幟,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暫編第5軍,攻取遂平縣,迫降直軍張萬信部。4月,因不願參與寧漢之爭,龐部投入第第第59師,師長分別為譚炳衡、馬法五,軍部直轄騎兵團、炮兵隊各一。10月,龐部與直魯聯軍在睢縣發生激戰,龐部擊潰敵軍,克復睢縣、歸德;11月又與張敬堯部激戰,再克歸德,進佔夏邑,與第1集團軍部隊在徐州會師。1928年3月,龐部在湯陰整訓後赴林縣進剿天門會,4月馳援彰德,與奉軍于學忠部大戰,擊潰于部。是年部隊編遣,龐部縮編為暫編第14師,不久隨馮玉祥西撤。1929年4月,馮玉祥反蔣,韓復 叛馮投蔣,率部東開,龐部在鞏縣黑石關憑險阻擊,重創韓部。10月,馮玉祥部由宋哲元率領發動反蔣之戰,部隊全部取國民軍名義,龐部擴編為國民軍第第第第3混成旅(旅長陳春榮)。1930年中原大戰中,龐部又改編為反蔣軍第第第5師和馬法五師,奉命在河南對蔣軍作戰,9月東北軍入關擁蔣,馮軍戰敗,龐部撤退入晉,糧餉僅靠徐永昌救濟。1931年1月,龐部被張學良改編為東北邊防軍第第2旅,旅長分別為余遠彰、陳春榮),部隊移駐河北,第第4第40軍,軍長龐炳勛,副軍長馬法五,參謀長王瘦吾
第3第11第116旅,旅長陳春榮
補充團,團長李克昌
1第1軍團指揮,開赴前線,但始終未與日軍真正交鋒。長城抗戰後,第40軍調至察哈爾。不久馮玉祥建立了察哈爾抗日同盟軍,龐部奉國府命進剿同盟軍,但該軍內部對龐攻擊舉旗抗日的舊長官之舉極為不滿,不斷有零星部隊投入同盟軍,該軍旅長陳春榮、團長李克昌等公然在軍事會議上反對攻擊同盟軍,被龐撤職,1第29軍亦警告龐炳勛不得攻擊馮玉祥部,否則即以武力解決,龐炳勛陷入內外交困。被撤職的旅長陳春榮此後應宋哲元之邀到第第109旅副旅長、代旅長、旅長,19第37師副師長,第第24集團軍高級參謀,1942年離開龐部,解放後以起義將領身份任解放軍總參軍訓部研究員,1952年專業回鄉。
8月,馮玉祥在多方勢力逼迫下宣布下野,察省省政交宋哲元主持。第40軍移駐河南。1935年第二預備隊,參加了對紅25軍的圍剿行動,1937年該軍調往山西運城。
第3軍團,參加津浦路北段沿線抗戰,與日軍在姚官屯一帶激戰四晝夜,力保陣地未失,是時序列如下︰
第40軍,軍長龐炳勛,副軍長馬法五
第3第115旅,旅長劉世榮,後易朱家麟
第229團,團長黃書勛,後易邵恩三
第23第團,團長崔玉海,後易劉富生
第11第23第23第234團,團長史振京
騎兵第14旅,旅長張佔魁,副旅長陳慕俠,參謀長汪敬夫(該旅原為馮玉祥第第第第第第2團,團長馬仁興
是年10月,河北淪陷後轉至山東海州整補。1937年12月龐辭兼師長職,劉世榮繼任師長。1938年參加徐州會戰,堅守臨沂,死戰不退,重創日軍,有力地策應了台兒莊大戰,戰後全軍能戰官兵僅余千余人。第229團團長邵恩三在臨沂殉國,司元凱接任團長。第三次進攻臨沂,該軍與敵展開巷戰,形成拉鋸之勢。第115旅旅長朱家麟在江蘇沛縣殉國,李振清接任旅長。徐州失守後,該軍先後轉隸冀察戰區、第24集團軍,參加了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1第第第40軍在扶溝縣與日軍發生激戰,重創日軍野島聯隊,繳獲聯隊長軍刀及不少軍械。12月,該軍參加了「晉西事變」。是時序列如下︰
第40軍,軍長龐炳勛,副軍長馬法五、沈克
第39師,師長劉世榮,副師長李運通,參謀長李辰熙
第115旅,旅長黃書勛,1941年2月易趙天興,副旅長史振京,194第229團,團長司元愷,1941年第230團,團長趙天興,1941年第116旅,旅長崔玉海,副旅長劉樹森
第23第23第106師,師長沈克,不久易為馬法五(該師原系石友三舊部,1931年石部反蔣失敗後投入東北軍)
騎兵第14旅,旅長張佔魁
1940年起,該軍長期在敵後太行山進行游擊作戰。第第34集團軍。1942年5月,龐炳勛不再兼任軍長,軍長職務由副軍長兼師長馬法五接任,李振清接任第106師師長,同年底李振清升任副軍長。是時序列如下︰
第40軍,軍長馬法五,副軍長劉世榮、李振清
第39師,師長李運通,副師長崔玉海、張奇,參謀長李辰熙
第11第11第11第106師,師長李運通
獨立第46旅,旅長司元凱,該旅系新建部隊
1943年,40軍在汜東背水之戰中取得三戰三勝的戰績,引起日軍重視,決定根除這根「肉中刺」。1943年5月,日軍重兵圍攻敵後抗戰部隊,該軍被日軍包圍,傷亡慘重,第第24集團軍總司令的龐炳勛被俘投敵,組建了偽40軍。馬法五不願投敵,率一部血戰突圍。戰後以殘部重建第4第40軍,軍長馬法五,副軍長劉世榮、李振清
第39師,師長司元凱,副師長劉樹森、張奇,參謀長李辰熙,194第115團,團長李國干,194第11第117團,團長韓鳳儀,194第106師,師長李振清,參謀長李鳳鳴
第第31第318團,團長鞏金像
新編第40師,師長崔玉海,該師系重建第第第1戰區參加了豫中會戰、豫西鄂北會戰。第11戰區。
抗戰勝利後,該軍于10月參加邯鄲戰役進攻河北八路軍解放區,因同時參加進攻的新編第8軍戰場起義,造成軍心大亂,軍部和所屬部隊被殲,軍長馬法五、副軍長劉世榮、參謀長李辰熙均被俘。抗戰中投敵的龐炳勛在抗戰勝利後所部偽軍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收編為先遣軍第1路軍,龐任總司令。邯鄲戰役之後,將該部偽軍與第40軍,李振清升任軍長,董升堂任參謀長,該軍原轄之新第第4集團軍參加豫北戰場作戰,序列如下︰
整編第40師,師長李振清,參謀長董升堂
第3第106旅,旅長韓鳳儀,1947年春易為董升堂
1947年,整40師改隸整26軍,駐守安陽,5月解放軍圍攻安陽,該部固守激戰19天,守住安陽。第12綏靖區,參加魯西南、大別山諸役,在高山鋪之戰中,師部、106旅及39旅一團被殲,余部返回豫北原防整補,重建後的第106旅由趙天興接任旅長。第40軍番號,序列如下︰
第40軍,軍長李振清,參謀長尹繼長
第39師,師長司元凱,副師長韓鳳儀,參謀長李萬里
第106師,師長趙天興
是年第安新防區參加鄭州戰役,大部被殲,余部撤回新鄉。第第第第第13兵團參加淮海戰役,在戰役後期改隸新建的第115軍,師長司元凱升任軍長,韓鳳儀接任師長,不久被全殲,司元凱被俘。兩師離開原防後,第337師,守備安新地區,屢次與解放軍激戰。是時序列如下︰
第40軍,軍長李振清,副軍長李辰熙、趙天興
第106師,師長梁世烈,副師長王蘊珊
第31第第第264師,師長王錫齡,後易楊大稚,副師長張心德,參謀長董明潤,該師系1949年2月由軍直屬獨立團與河北省保安部隊合編而成
第第第337師,師長郭清,副師長劉樂仙、王景昌,參謀長許贊武(後易武藎仁),該師系由河南省保安部隊編成
第第3旅,旅長劉樂仙
第316團在團長龐慶振(龐炳勛之子)帶領下于汲縣起義。第337師被全殲于安陽,師長郭清陣亡。副軍長李辰熙率第第264師在新鄉放下武器,接受和平改編。該軍一部于194第39師,由韓鳳儀任師長,調駐澎湖,撥入第第57師,隸屬澎湖防衛司令部,第257師,作為陸軍預備師。
龐炳勛在抗戰勝利後任先遣軍第第40軍後不再擔任軍職,掛名國防部咨議虛餃,閑居開封,不久遷居新鄉、鄭州和南京,南京解放前去台,在台北與孫連仲合開餐館度日,1963年1月病逝于台北。
馬法五在被俘後于1946年3月與葉挺、廖承志交換而獲釋,1947年3月任保定綏靖公署副主任,11月兼任天津警備司令,1948年3月辭職賦閑,1949年4月任總統府參軍,7月去台,任行政院顧問,1992年1月在台北病逝。
李振清于1949年去台,任澎湖防衛司令官,後任陸軍防衛總部副司令,1957年調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64年任國防部委員,1976年4月病逝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