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風之後 大國 一個鄂軍集團的成敗——夏斗寅、萬耀煌

作者 ︰ caler

在中國近代軍事史上,各路軍閥割據一方,自成派系。一些佔據一省一地的軍事集團又具備了濃重的地方色彩,被後人冠名以滇軍、川軍、黔軍、湘軍等稱呼以作區別。本文所要敘述的是一支被冠以「鄂軍」稱呼,曾經先後以鄂人夏斗寅、萬耀煌為首的軍事小集團。

夏斗寅,號靈炳。1886年1月14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縣木子店楊梅河夏家灣。早年投入湖北陸軍第8鎮32標當兵。1906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他隨起義部隊行動被提升為隊官,曾隨部參與進攻督署的戰斗。但是不久就因為裁軍的原因被迫退伍。1912年他在同鄉張森的介紹下改投晉軍,被大同鎮守使孔庚委任為工兵排長,繼升機槍連連長。第1師成立後,夏斗寅因在晉發展不順遂重返鄂軍,在第1師工兵營當連長。這個連,就是他日後賴以起家的基干部隊。

第1師師長石星川在荊沙響應孫中山的護法運動,率部起事,但是被湖北督軍王佔元派兵圍攻而失敗。石星川于兵敗之際將部隊交給唐克明,只身離部。隨石星川行動的夏斗寅見起義失敗,便決定在部隊退往施南途中率本部月兌離,自求生存。他在月兌離第1師後,擊潰土頑蔡俱優部,繳獲人槍400余,沿途又陸續收攏潰兵百余人,將所部擴編至700余人,加之他的外甥萬維起拾得湖北官錢局鈔票一袋,夏斗寅便依靠這些資本在湖北津市組建「鄂軍團」,自任團長。此後他帶著部隊投靠湖南督軍趙恆惕,部隊得到了穩定的發展。夏斗寅首先函請正住北京的張森,並通過了張森的關系以及大量邀請在湘的鄂籍保定畢業生,並以此為基礎擴編為鄂軍混成旅,自任旅長,委任萬耀煌為參謀長,李柱中為第第2團團長,張森為教導營營長,以夏鼎新、葉蓬、王亞翹、邱松、游昆等人充任營、連長。

1921年湖北省發生了「驅王運動」,夏斗寅于7月21日被趙恆惕委任為援鄂前敵總司令,配合鄂軍驅逐王佔元。王佔元下台後,蕭耀南繼任鄂督,夏斗寅因援鄂有功,被蕭耀南改編為鄂軍第2混成旅。夏斗寅接受委任後,將教導營擴編為第3團,以鄒成禮為團長(旋易張森)。並得到了蕭耀南補充的1500余枝步槍,400余挺機關槍,使部隊戰斗力大為提升,但是他的部隊卻因為蕭耀南的第25師師長陳嘉謨反對而未能回鄂,只得暫駐湖南。

1922年唐生智驅趙,夏斗寅先是坐觀形勢,隨後投靠唐生智,但是被葉開鑫、陳嘉謨等部擊潰。第2混成旅在投靠唐生智時,內部即存有反對意見,此番混第1團團長李柱中帶著一個排投靠葉開鑫(後被繳械);其余部隊則在第2團團長方殿甲帶頭下逼迫夏斗寅、萬耀煌離部,傾向夏、萬的張森又因新任團長不久,說話無底氣。于是在一番「推舉辭讓」後,方殿甲接任旅長。他以張森擔任參謀長兼第第第2團團長,率領混2旅改投葉開鑫。夏斗寅、萬耀煌在離開部隊後先居武昌,後移居上海。夏、萬走後,傾向夏斗寅的張森即開始利用參謀長的職權聯絡第第2兩團的部屬秘密反方,不久即率領五個營月兌離第2混成旅投靠唐生智。

鄂軍第2混成旅分為兩派後,分投唐、葉兩軍,但是湖南政局始終處于動蕩之中。1926年唐生智宣布接受南京國民政府改編,並就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軍長之職。他為了拉攏方殿甲的混2旅,由張森居中聯系夏斗寅復出,委任夏為鄂軍第1師師長,希望利用夏的舊日聲望,使混2旅反水。夏斗寅自從下野後時刻關注自己部隊的動向。此番見有機會復出,便于6月2第1師名為一師,但並無實際所屬部隊。唐生智雖答應將張森的獨立團撥歸鄂第8軍教導師節制,夏斗寅只不過是一空頭司令而已。

1926年7月9日,張森的獨立團在佔領湘鄉後經過萬耀煌的疏通,得以歸還鄂軍第第2混成旅的部分營、連長見夏斗寅復出,以及湖南局勢于國民革命軍有利,便紛紛率部月兌離方殿甲,這些部隊被夏斗寅改編為兩個營。夏在得到了這些部隊之後,以獨立團第第1團),以萬耀煌為團長;收編舊部的兩個營擴編為第第3團,以張森為團長;任命萬耀煌介紹的江瑞煌為師參謀長。鄂軍第第第8軍指揮攻打沅江,主力進駐漢陽,于9月初攻佔孝感,切斷直系軍閥的北退道路。10月進軍宜昌,擊潰盧金山的北洋陸軍第8師。

師長夏斗寅在參加北伐途中利用沿途收編的直軍殘部補充部隊,並大肆擴編部隊。第第14師,夏斗寅在就任師長之後將所部擴編為5個團。以萬耀煌任副師長兼參謀長,葉蓬任參謀處處長,潘祖信任第第第第第5團團長;另成立姚德安工兵營、涂直炮兵營、江倍吾輜重營。全師達到1萬2千余人,駐防宜昌。

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清黨,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自此國民革命軍中寧漢對立,國共合作亦告破裂。這個時候夏斗寅的獨立第第第第5團改為獨立團;以副師長萬耀煌兼任第第3團團長、藍文蔚接任參謀長(後劉繩武升任副師長,蕭勛升任第4團團長)。雖然夏斗寅在名義上隸屬于武漢國民政府,但是其部下以萬耀煌等人都建議投歸南京國民政府。正當夏舉棋不定之際,楊森響應南京政府,指揮所部8個師出川攻擊武漢國民政府,夏斗寅面對川軍八師之眾無里抵抗,被迫退守沙市。此時,他為保存部隊實力,擺月兌與己不利的窘境,便決定投歸南京政府。

夏斗寅的獨14師既投效南京政府,便在楊森川軍的配合下以第4團為先頭部隊出兵武漢。未料在進至嘉魚時便遭到葉挺獨立第24師、侯又生中央獨立師的截擊,部隊損失慘重。此時其側翼又遭張國威師襲擊,便于6月初集結部隊退往安徽宿松、太湖地區休整。夏斗寅之背叛武漢國民政府,雖未能攻下武漢,但是動搖了武漢政府的根基,蔣介石便于第第14師所部在潛山擴編為三個師。以藍文蔚任軍參謀長(後改朱懷冰),方昉任參謀處處長,萬耀煌任第第第第14師雖然擴編為三師制軍,但各師僅轄兩團,以第第第2師;獨立團與工兵營擴編的一個團編組第3師;分別以潘祖信、盧本棠、蕭勛、夏鼎新、錢振亞、宋國瑞(後改王亞翹)為團長。

第第第3師為先頭部隊攻擊王家大山,但遭到守軍頑強抵抗,其第6團在遭到側襲後竟自潰散。夏斗寅聞訊後急將第1師投入戰斗,激戰一夜,集中第1師師長萬耀煌並繼于次日佔領林橋明皇陵。蚌埠為第第第3師因進攻敵陣失利被撤消番號,其所屬第第2兩個師,原師長佘式谷改任代理副軍長,第6團團長宋國瑞因「帶兵無方致使部隊潰散」而被撤職,以王亞翹接任團長。徐州為友軍收復後,新10軍進駐徐州,夏斗寅兼任徐州警備司令。

第第27軍,夏斗寅任軍長,佘式谷任副軍長,朱懷冰任參謀長。新第第66師,師轄三團。師長以萬耀煌、張森擔任,團長以潘祖信、盧本棠、錢振亞、蕭勛、夏鼎新、王亞翹分任第第27軍編成後列入左路軍序列,由賀耀祖指揮繼續第三期北伐。當左路軍進至豐沛後,遭到直魯聯軍反攻,第27軍淬不及防,直退碭山,後在石友三部的增援下開始反擊,並收復濟寧。27軍的這一次失利被部下戲稱為「張木楷(張森的號)一日躍進百公里;萬武憔(萬耀煌的號)全師擊退三騎兵」。張森亦因此戰舊病復發,于同年6月間在後送南京治療途中病逝。濟寧收復後,第27軍繼續北上,軍至天津而止。

1928年8月,國民政府鑒于北伐已基本取得勝利,于是在南京召開編遣會議,商討裁軍事宜。第第第第37、38兩個旅,以夏斗寅任師長,方昉任參謀長,萬耀煌、朱懷冰分任第37、38旅旅長,潘祖信、葉蓬、夏鼎新、盧本棠分任第73至76團團長。

第13師奉命開赴皖北剿匪,歷時一月,先後在壽縣、六安將土匪王泰、李萬林部擊潰。一個月後,友軍第34師師長岳維峻將所屬旅長衛定一暗殺,引起衛旅抵觸,他們在旅部參謀主任王韜的率領下投靠第第13師補充團,以沈澄任團長。192第13師被編入朱紹良的右翼軍序列向武漢方向進攻。由于桂軍李明瑞部投蔣,致使桂軍的反蔣戰爭迅速失敗。第13師一槍未發即連佔應城、京山,既而又在沙洋收編桂軍第第16師的團長張亞一指揮。

蔣桂戰爭結束後,夏斗寅以師補充團一部和收編的第39旅。同時他對所屬部隊的人事進行調整,升第第第第39旅旅長,以劉銳、葉蓬、夏鼎新、王亞翹、劉漢濤、張亞一分任第73至78團團長,萬耀煌和沈澄職務不變。

第13師返回湖北,師長夏斗寅兼任湖北清鄉司令在漢口設立指揮部,夏以所屬三個旅分別在鄂東南地區從事「剿共」戰爭。第39旅旅部,師改兩旅六團制,另以補充團為基礎擴編為第兩個補充團,以沈澄、沈廷楨分任團長。同時以朱懷冰專任副師長,原第第38旅旅長。不久蔣馮戰爭爆發,夏斗寅兼任平漢南段護路司令,他以第第37旅在襄樊繼續「剿共」。

蔣介石擊敗馮玉祥後,作為前敵總指揮的唐生智又在12月成立「護黨救**」宣布討蔣,並委任歸其指揮的第13師師長夏斗寅為討蔣前敵總指揮。而蔣介石也為了拉攏夏斗寅反唐,委任夏為第13軍軍長。此時正駐節信陽的夏斗寅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召集部署商討歸屬問題,結果一致決定就任第13軍軍長一職,「擁蔣反唐」。隨後夏斗寅命令工兵營長夏氣清將信陽以北的大鐵鍬炸毀,並發布戰斗動員令。經確山一戰,唐生智大敗,夏斗寅命令部隊乘勝追擊,一路俘獲唐軍官兵200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夏斗寅決定反唐後,其所屬第76團因擔負鄭州至信陽間的護路任務而被唐軍隔斷歸路,這個團在團長王亞翹的指揮下被迫依附,直到響應蔣介石的楊虎城部夜襲唐軍總部駐馬店後才得以歸還建制。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後,夏斗寅被提升為第第13師在曲阜布防,並提取團長沈澄的建議于城下挖掘機關槍槍眼,使機槍火力免受敵軍炮襲。第13師面對閻錫山部八個師的輪番進攻,苦戰三晝夜,終于盼到了援軍。隨後第13師沖出城外,與援軍兩面夾擊大敗閻軍,繳獲火炮數十門、汽車百余輛。曲阜之戰結束後,第第1師攻佔長葛。後張學良的東北軍響應蔣介石率部入關助戰,閻、馮聯軍大敗。中原大戰結束後,第13軍開回湖北黃安、麻城駐防,繼續執行「剿共」的任務。

夏斗寅因決定反唐而獲得了第13軍軍長的職位,在戰斗初期,他的這個軍在名義上尚能指揮第9、第第13軍僅剩下他原來的一個13師了。中原大戰爆發後,蔣介石雖然又提升夏斗寅為第21路軍總指揮,但是實際能指揮的部隊仍只有一個1年第第13師的兩個補充團編組武漢警備旅(夏自兼旅長),使這兩個團得以成為正式編制(調第74團團長葉蓬擔任警備司令部參謀長,余振華繼任第74團團長)。1932年3月24日,夏斗寅被任命為湖北省政府主席。夏斗寅為了切實掌握部隊,便保薦了他的親信萬耀煌繼任師長。但是夏斗寅沒有想到的是,他一離開部隊,蔣介石就對13師進行分化瓦解,不久又親往湖北兼任豫鄂皖邊「剿匪」總司令,講夏架空,繼找借口免去夏的省主席職務。從此夏斗寅郁郁寡歡,掛著總參議的名義避居成都。1951年6月23日病逝香港。

萬耀煌,號武樵。1891年3月13日出生于湖北省黃岡縣倉子埠,是湖北省長夏壽康的外甥。第一期步兵科畢業後于鄂軍第第1師逐步發展,並結識夏斗寅。鄂1師起事失敗後,萬只身投靠湘軍賀耀祖,被委為高級參謀,及至夏斗寅的部隊被改編為鄂軍第2混成旅後受到夏斗寅的邀請擔任參謀長一職,此後追隨夏之左右,並深得夏之信任。此番夏斗寅為就任省主席以掌握全省軍政事宜,遂決定以萬耀煌接任第13師師長。後來夏斗寅失勢,萬耀煌為了維持自己的地位以及為將來的發展作長遠計,便努力維持這個團體,用以當作晉升的資本。他升任師長後,部隊人事也進行了調整,以第38旅旅長盧本棠升任副師長,方昉留任參謀長(後由馮嶷接任),第第第第38旅旅長,劉銳、余振華、錢振亞、王亞翹、劉漢濤、張亞一分別擔任第73至78團團長。

第第10、89等師進攻七里坪的紅25軍。他為了保存實力,僅以78團出擊,在與紅軍稍一接觸後,就將部隊撤離戰場,避免了損失。此後13師開赴鄂東,「清剿」紅軍自衛隊,乘勢進佔河口。1933年12月,萬耀煌為了爭取給部隊加餉、補充裝備,請命入贛「剿共」。他的第36軍軍長周渾元指揮,被安排在南昌至興國的公路沿線構築碉堡。到了1934年10月,在江西的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後,作為先頭「追剿」部隊的13師一路尾隨,先後佔領安國、瑞金,並追擊紅軍輾轉于湘、黔、滇、川、陝五省,先後在貴州魯班場、雲南哈米與紅軍發生激戰。但是第13師往返奔波,士氣低彌,掉隊者甚多,哈米一戰,13師遭到紅2方面軍突然襲擊,損失慘重,75團團旗亦被紅軍奪去。

1935年10月第第第13師師長。此後13師被布置在陝川邊境修築公路,並剿滅土匪王三春。1936年1月,休整完畢的13師奉命開赴四川纂江集結繼續加入到「圍剿」紅軍的戰斗中,後在滇黔邊境與紅2方面軍作戰,攻佔黔西、大定數城,並配合友軍奪取畢節。同年6月,粵軍陳濟棠聯合桂軍發動兵變反蔣,第13師在粵軍瓦解後開赴廣州,並沿三水、高要、德慶一線布防,預備進攻廣西。桂軍宣布接受南京政府改編後,第13師開赴洛陽修築國防工事。

第第三期整理部隊,師縮編為兩旅四團制。其中第37、38旅旅部不動,兩個旅各裁編一團,保留第73、75、76、77團番號,分別以劉銳、雲瑞、涂直、張亞一擔任團長。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同年第13師奉命開赴上海參戰,並于第13師在廣福至陳家行一線緊急構築防御工事抵御日軍。由于13師裝備差,在10幾天的作戰中,三個團跨了下來,全師1第77團在苦苦支撐。10月初,**戰局不利,在滬參戰部隊紛紛撤離戰場。第13師亦奉命開赴太倉整理,繼開揚州補充。

由于第13師在上海作戰時幾乎損失殆盡,一支實力喪失的部隊無異于待宰的羔羊。就在13師于揚州補充新兵時,陳誠便開始著手吞並這支鄂軍了。在中央軍的壓力下,兼師長的萬耀煌被迫辭去師長兼職,另由中央委派吳良琛接任師長。萬耀煌後任第15軍團軍團長、陸軍大學教育長、中央軍校教育長、湖北省主席等職,1977年1月31日病逝台北。這對于一位失去基本部隊的雜牌將領來說,他的結局要比他的老長官夏斗寅要好出許多。

第13師雖然被陳誠派的人接管,但是這位奉命接管13師的新任師長對于「改造」卻未能順利進行。吳良琛首先將部隊番號重新調整,保留37旅番號,38旅改稱第73、74、77、78團,另建補充團。隨後他將部隊中的較有威望的旅長夏鼎新提升為副師長,另一旅長潘祖信保送陸大受訓,師長參謀長改由何大熙擔任。隨後分別以張亞一、余躍龍擔任第37、39旅旅長。在團長的任命上,他擬全部由黃埔生來接替,這一任命,迅速遭到了13師官兵的集體抗議,副師長夏鼎新由聯合起兩個旅長聯名致函軍委會,厲數新任師長的種種劣行,迫使吳良琛在原部隊中擇優提升為團長,最後決定以王勝泌、劉士偉、陳煥柄、範柳權、涂直分任第73、第13師的人事雖然穩定下來了,但是由于吳良琛的急切措施,遭到了13師老人抵觸,埋下日後在戰場上所發生的禍端。

徐州會戰爆發後,第13師列入75軍序列參加台兒莊作戰,並在會戰初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隨著日軍的反撲,徐州會戰的局勢越來越不利于**,當13師奉命防守郯城時,遭到日軍猛烈進攻,旋即潰散。然而當部隊棄守陣地時,竟然將師長吳良琛拋棄,使他一度陷入敵佔區,差點做了日軍的俘虜。

陳誠見吳良琛不行,遂調他為高參,另調第76師副師長方靖接任師長。方靖到任後裁撤補充團,以補充團的兵力補充其余4團。旅長張亞一調為附員,升余躍龍為第第77團團長陳煥柄的職務,其余旅團長皆由黃埔生擔任。這一次改動,與吳良琛的做法基本一樣,但是因為13師的徐州會戰的表現,以及部隊損失過重,基干大部分在部隊潰散時損失,以無法用部隊老人來填補空缺,使得方靖的做法基本合情合理。這次補充的來團長計有,第第第第78團團長謝俊漢。此外部隊的營連長也被方靖以缺少骨干為借口而以黃埔生充任。這次改造使13師的鄂軍成分大為減弱。

第13師在參加完武漢會戰後,于湖南常寧再次改編,撤消旅部,師改三團制。方靖便乘這個機會徹底改造13師,將副師長夏鼎新調軍委會,以朱鼎卿接任,旅長余躍龍調為步兵指揮官,架空他的職權。撤換第77團團長陳煥炳,營連排等基本干部也全部已黃埔生接任。第13師成為了一支標準的中央軍。

第13師這支可以追朔到1917年的、具有第13師的鄂軍成分雖然結束了,但是這支源自鄂軍的部隊在八年抗戰中,仍舊為國家為民族作出了應有的貢獻。抗戰勝利後,第13師被卷入了內戰的旋渦,最終在1947年的羊山集戰役中被解放軍殲滅,徹底結束了它的歷史。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神風之後最新章節 | 神風之後全文閱讀 | 神風之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