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禎聞知吳三桂到了,從帳篷中鑽出來,只見山下篝火處處,人頭攢動。從山下上來幾個人中,為首一個中等身材,甚是矯健。一看正是吳三桂。
吳三桂見了崇禎,連忙行了大禮,邊磕頭邊道︰「微臣救駕來遲,望皇上恕罪!」
崇禎連忙扶起吳三桂,拉著吳三桂的手︰「愛卿來得正是時候。見到愛卿,朕就心安了!」
吳三桂抹了兩滴眼淚,不知道是興奮還是作態,道︰
「皇上,微臣前時接到皇上聖旨,為了轉移百姓,未能及時趕到北京護駕,微臣罪該萬死!幸好此次得有機會補救,微臣感謝上蒼,保佑陛下平安月兌險!」
「愛卿不必自責,前時乃是朕當斷不斷,致使貽誤良機。好了!愛卿既然來了,先下一步如何安排。」
吳三桂心中自有盤算,道︰
「微臣稟報皇上,微臣帶了五千精兵,哪怕一兩萬的闖軍也不是我們對手。高第、楊坤隨後跟進,全軍明日全部趕到,諒闖軍也不能阻我南下。再在天津會合五千兵馬後,我軍可以直下山東。微臣帶一萬精兵一路護送皇上前往南京,其他兵馬則駐防山東。陛下以為如何?」
崇禎听了吳三桂所,心中已是有底,吳三桂如此安排,絕無可能再投清兵,當下長舒一口氣,贊賞道︰
「愛卿一片忠心,值得嘉許!不過山東不是我們的重點,朕決定放棄山東大部分地區,將這些地區讓給李自成,我們只是守住萊州登州那邊靠海的地區,愛卿送朕到南京之後,重點是守住徐州。守住徐州兩年,等朕安排好之後,再作道理。只要愛卿為朕贏得兩年時間,朕在南京勵精圖治,到時朕一定要打敗韃子,收回遼疆,到那時,愛卿即可衣錦還鄉。」
崇禎頓了一頓,鄭重道︰「愛卿听封,王承恩,記下了,朕今日封吳三桂為鎮遼王。望吳愛卿不負朕望!」
「微臣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萬歲!」
「王承恩,在天津準備的二十萬兩銀子,撥出十五萬兩,交給鎮遼王,犒賞士卒。」
「奴婢遵旨!」
王承恩一看這史上有名的「平西王」變成了鎮遼王,自是覺得有點滑稽。王承恩可沒有那般迂腐勁,用人之際,不給兩個甜棗怎麼行!有了吳三桂這支精兵,守住徐州,南京可保無虞,只要左良玉再在湖北守住武昌,便可贏得喘息之機。
此前崇禎苦思冥想多日,各種計劃都仔細醞釀過,原來準備在天津隱蔽上船,走海路經長江去南京。現在有了吳三桂護駕,底氣更足,憋了二十天的窩囊氣終于發泄出來,此時底氣十足,意氣風發,大有指點江山的氣度,欣然道︰
「愛卿一家尚在北京,朕三位皇子和一位公主也在北京,所以朕離開北京之際,給李自成留了一封信,約定聯手抗清。現下我們讓出山東大部,第一點,固然是示好于李自成,第二點則是讓李自成堅定守住北京的決心,否則李自成假如放棄北京轉而西去,便平白讓韃子佔了便宜。愛卿,你素知清兵虛實,應該知道清兵南侵之事吧。」
吳三桂對清兵虛實當然十分清楚,當下答道︰「微臣聞知多爾袞已在調集兵力,據探子報告,多爾袞即將盡起清兵十萬,幾乎是傾巢而出,準備直撲北京,依微臣看大順兵馬未必能夠擋住清兵。」
崇禎嘆道︰「朕也擔心李自成阻擋不了清兵,所以我軍斷不能與他們為難。明日要月兌身,能夠不和大順兵馬沖突就不要沖突,能夠服他們讓路最好。實在不行,再強行沖出去!只是注意不要多事殺戮。朕騎馬還行,朕跟你們沖出去,沖出去之後就和大順軍月兌離接觸,不要搞得兩敗俱傷,懂嗎?」
吳三桂口中唯唯諾諾,心想我還不是不想與他們開戰,但是人家要動手,我也不能不還手啊!
崇禎見吳三桂身具一股彪悍之氣,突然涌起一股沖動,于是笑道︰
「朕聞吳愛卿勇冠三軍,朕想跟吳愛卿試一下,來,咱二人來扳手腕,看誰扳得過誰,事前清楚,可不能留一手。」
「微臣不敢!」。吳三桂心想,憑自己這身手,崇禎想和自己扳手腕,那不是開玩笑嗎!
崇禎一拍吳三桂肩膀,道︰「有什麼不敢!放手試就是。一個大將軍,忸怩個啥!」
錦衣衛壘起一個石台,然後一眾人開始饒有興趣地觀摩這一場君臣扳手腕之戲,沒有人認為崇禎可以扳贏勇冠三軍的吳三桂,看只看吳三桂怎麼給崇禎留個體面認輸的台階。吳三桂也只是把崇禎此舉當作拉近君臣距離的親熱之舉,完全沒有放在心上。兩人握住雙手之後,吳三桂心想我不用力扳你,我手臂只要立住,你還真能把我手腕扳倒不成!崇禎一看吳三桂輕敵,心中竊喜,手腕悠地前送,猛地一轉手腕,卻是後世扳手腕搶腕轉腕的厲害法門,這法門結合了擒拿術和《人體運動學》的一些要訣,吳三桂只覺得自己的手腕跟著崇禎的手腕一轉,然後就再也用不上力,之後崇禎的手腕送出一股大力,干淨利索地將吳三桂的手腕扳倒。
旁邊觀戰的人一陣喝彩,響徹山頭。眾人若不是親眼所見,斷然不敢相信吳三桂會敗在崇禎手下。多數人心想,這吳三桂討好崇禎真是不遺余力啊!只有王承恩和吳三桂心中有數,吳三桂初時听崇禎神勇殺敵還有點將信將疑,此時方知,崇禎武功竟然深不可測!
第二天一早,吳三桂和王承恩來到陣前,招呼制將軍劉體純出來敘話。
劉體純一看吳三桂親自到了,帶的兵馬全是精兵銳卒,自己的手下則多是老弱,而且吳三桂既然來了,後面自然還有大軍到來,自己東拼西湊湊攏來的八千兵馬斷然不是對手,吳三桂既然好言相向,又有王承恩許了諸多諾言,心想自己若是再要留難,這非得大干一仗不可!大順軍的精銳此刻都在準備與韃子的交鋒,再等增援過來也不是一兩天的事。形勢人強啊!還是不要為難的好。當下賣了個好,解圍而去。吳三桂擁著崇禎一行,打馬南奔。
在听崇禎跑出北京後,交易所公債應聲下跌,在五錢的價位上稍事拉鋸,隨即又是一輪下跌,直到下跌到三錢銀子,遇上了強大的買盤,才終于在這個價位穩住陣腳。京城里的謠言五花八門,有崇禎可以騰雲駕霧,有天兵天將相助崇禎,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如今公主的公債運作班子已經變成了京城的明室忠貞分子,太監宮女亦已不再出面,只是傳遞信息而已。公主在一錢五分以下價格買下公債,在五錢銀子賣出,再在三錢銀子買進。之後陸續賣出,將銀子和公債轉到這些死忠明室的人手上,三轉兩轉,最後公主只是遙控指揮,賺了銀子就提出贏利部分的一半轉移至天津。自從崇禎月兌身之後,皇子和公主的住所搬到了一處便于監視的院落,卻也並沒有特別為難崇禎的這些子女。
李自成接了劉體純的報告,得知崇禎已經月兌身,無奈之下,想起崇禎的承諾和質子之事,心中稍安。又聞韃子興兵在即,不得不把心思集中到清兵身上。
好在拉火式手雷已經制出五千個,這手雷的威力那日試爆的時候倒是看過,威力還是不錯的,加上簡單好使,不需火繩之類,只要抽掉保險銷,猛拉鐵片,然後奮力一擲,那手雷就在遠處爆炸。這種手雷騎兵都可配備,所以第一批配備給了老營的騎兵。據李來亨報告雖然方以智跑了,但手雷的各種難題皆已解決,現在制作速度大為加快,全力制作的話,十天之內,應該還可以制作出一萬個手雷。此外還有「朱哥」連弩,也是十分不錯的武器,兩樣都配備軍中的話,戰力應該可以憑空長出一截。
崇禎南下之後,王承恩留在天津。等到大順朝為了招撫而追蹤吳三桂的顧君恩到達之後,王承恩和顧君恩見面了。兩「恩」見面的結果是,王承恩拋出了蓄謀已久的「天津條約草案」。
「天津條約」也可稱得上「喪權辱國」,大致內容如下︰
一.大順承認大明,大明承認大順,雙方平等,互相承認;
二.雙方互不侵犯;
三.雙方聯盟抗清,雙方互設辦事處,隨時交換清兵情報,協調聯合行動。大明保證漕運暢通,大明朝確保糧草供應,平價供糧,按照最高不高于南方市場價二成價格結算;
四.大順朝管轄地區為京畿地區、山西、陝西、河南、吐蕃、山東大部、湖北一部;其余仍歸大明朝所轄;
五.對于蒙古、遼東、韃靼,原則是「誰攻取,誰管轄」;
六.對于四川張獻忠,原則是第一年內雙方均不主動進攻張獻忠,一年以後仍舊依照「誰攻取,誰管轄」原則辦理;
七.雙方堅持「一個中國」,在「一個中國,兩個朝廷」的共識下,雙方聯手抗清。抗清平遼成功之後,雙方力求通過和平談判統一中國;
八.雙方保證通商自由,保證雙方公派商務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顧君恩一看王承恩拋出的這份「天津條約」,對于「一個中國,兩個朝廷」真是莫名其妙,自古一山不容二虎,兩個朝廷並立,還號稱在一個中國之下,先不要能不能實現,這個法就是匪夷所思。再就是什麼和平統一,自古哪有自願交出權利的,這簡直是痴人夢!王承恩打仗不行,但是在與人溝通方面實是大大的才。王承恩循循善誘,在一邊耐心做了種種明。末了到大明朝尚有百萬軍隊,直接以實力話,顧君恩這才冷靜下來。
顧君恩心中盤算,左良玉那里有二十萬兵馬,加上吳三桂四萬五千遼東鐵騎,此外還有高杰、劉澤清、黃得功,再加上各地軍馬,確是不容視。大順這邊也是號稱百萬兵馬,實則多有虛夸,何況一些明軍降將實難以指望一心對明,而北面韃子指日之間就將大舉南侵,若要避免兩面受敵,這個「天津條約」倒是不妨考慮接受。只是自己哪敢做主,便只好快馬趕回北京,向李自成稟報去了。
李自成看到這份「天津條約草案」之後,哈哈大笑。笑罷,召集大順高層,議起這份「天津條約」。
原來料想劉宗敏會第一個跳起來反對,可令人驚訝的是,劉宗敏竟然第一個贊成接受「天津條約」。眾人沒有想到劉宗敏竟是這種態度,等回過味來才想起,原來劉宗敏已經深深『迷』上了公債。這崇禎一跑路,公債一路狂跌,眼看三錢的價格也是岌岌可危。要知道劉宗敏吃進的籌碼大多在五錢銀子上下,劉宗敏自夸打仗是常勝將軍,現在炒作公債也是一路順風順水,所以投入的銀子越來越多。這銀子雖然是搶來的,但搶來的就是自己的了,怎麼也接受不了百萬兩銀子從自己手中輸出去!一看「天津條約」,這不是崇禎公開承認咱大順嗎,這個消息一旦公開,北京人心必然大定,這公債還會上升,自己趁機還可以低價再吃進,事後大賺一筆,也不枉了常勝將軍的名頭!
了半天,與會的人一個個都不反對這「天津條約」。尤其李過,正在為糧草發愁,一看這「天津條約」白紙黑字寫的是平價供糧,何況明擺著不能兩面作戰,于是力主李自成接受「天津條約」。
牛金星這廝更是存了一份心思,心中盤算這半壁江山的宰相終究也是宰相,也不存在什麼低半級的法。而且還是大明朝心甘情願承認的正宗大順朝宰相,這種承認起什麼「明是禪讓實是『逼』讓」的大順朝還要正宗。盤算已定,自然是找了李自成愛听的各種理由,勸李自成接受「天津條約」。
李自成其實早已被崇禎的「萬言書」打動,如今看一介臣下都不反對,有些人還力主接受,心中一寬,便欣然同意了「天津條約」。只是囑咐再添加一兩項己方擬定的條款,否則由著崇禎擬什麼就是什麼,那豈不是大失大順的顏面!
想想今後就是正宗大順皇帝,是大明朝主動承認的大順朝皇帝,起前次禪讓大典那欺世盜名的皇帝,這個大明朝主動承認的皇帝要正牌得多。再想想與大明崇禎皇帝平起平坐,正兒八經稱兄道弟,不管虛情還是假意,心中還是不時涌起絲絲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