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近戰戰術,當然不可能在病房中作深入討論。可不管怎麼樣,這個方立秉算是有勇有謀,可惜一條腿沒了,以後做一個參謀之類都力有不逮,不過若是異日成立軍事研究機構,倒是可以讓方立秉研究一點軍事。崇禎在心里惋惜了一陣,又問了郭演七和周衛明的傷勢,這才退出病房。
看到周衛明,就會想起周菲兒,崇禎可不想周菲兒唯一的弟弟周衛明再有什麼好歹,好在周衛明只是左臂受傷,並無大礙,崇禎這才放心下來。
對于皇上親自來戰地醫院看望傷員,傷員們要說不激動那是假的,可以一睹天顏,怎麼說也是一生之造化。畢竟天底下能見到皇上的人少之又少。何況皇上表達出來的關切和愛護之心,看起來十分真切,皇上每每听到傷員們與韃子慘烈拼殺的情狀,都是面容肅穆,听到最慘烈處,還會流露出沉痛之色,皇上這一番真情流露,讓所有的傷員無不心中涌起慷慨之情,好象就算是這便死去,也不枉了被皇上當成了頂天立地的英雄。
崇禎在看望完所有的傷員後,也是心生感慨,大明不缺勇士,只要練兵練得好,將官指揮得法,大明的士兵無論士氣和戰力,都並不弱。不過,根據所有受傷將士的情形,可以想見作為對手的清軍有多麼的凶悍。一天下來,五百多人戰死,六百多人受傷,六百多受傷的傷員一個個均是身強體壯,在明軍中也算是甚為彪悍,然而一個個都傷在韃子刀下,可見韃子近戰肉搏的恐怖戰力。
看望完傷員之後,崇禎意猶未盡,當下便召集參謀人員研究近戰之法。
當然,要是有沖鋒槍,那就不需要費事想什麼別的辦法了,直接配備沖鋒槍一頓「突突突」就能解決問題。
崇禎憂心忡忡地道︰
「剛才隨同眹看望傷員的人都看到了,九成以上的傷亡都發生在白刃戰中,方立秉提出多配手槍,算是一個辦法吧!各位不妨再多想想,看還有什麼好的近戰法子?」
崇禎這又是準備搞頭腦風暴,不過自從登陸遼東與清軍交鋒,近戰白刃戰這個痼疾就一直沒有解決好,明軍在白刃戰中的傷亡一直居高不下。盡管明軍理論上有著無限的兵員補充,但不管怎樣,這麼大的傷亡率對于士氣的打擊不言而喻。
杜濬是這些人當中最敢于說話的,也就是說他最能放炮︰
「皇上,依臣看,清軍沖陣之前,或許是真吃了猛藥,完全是一副不要命的打法,不提其野蠻凶悍,就說清軍的兵器吧,據那些傷兵所說,好多沉重的兵器根本就不是常人可以使得動的,我軍的刺刀對付這等勢大力沉的兵器自然要吃虧不少。故以臣所見,我軍確實應該揚長避短,多配手槍應該是近戰良策,臣試過六連發手槍,此槍若是給每連多配備二三十支,任清軍施展勢大力沉的兵器,也擋不住我軍手槍子彈,此後我軍就不怕清軍貼身作戰了。」
杜濬的意思,還是認定清軍服了藥,這才氣力大增,而且悍不畏死。對于清軍是否服用興奮劑,崇禎實在是難下定論。不過後世研究,從清軍常年食用牛羊肉來看,攝入的卡路里顯然比食用谷物為主的漢人要高,營養上就高了一截。以其常年狩獵殺戮,從運動學的角度來看,這種不斷的體能強化使得清軍在力量上必然佔優。再加上清人要面對寒冷和野獸,適者生存的結果,就是體格強壯和弓馬熟練者得以生存。從這三個方面來看,清軍在力量和冷兵器方面全面佔優,這是毋庸置疑的。就算不服用禁藥,人家的力量優勢也擺在那里。
好嘛,對付力量型的對手,自然要以技術來克制,就比如說足球場上,清軍善于搶逼圍,明軍偏偏害怕貼身對抗,唯一的對策,便是打技術足球。可是技術足球說起來容易,具體踢起來可就難了。
崇禎倒是想听听白衡度的想法,故而把目光轉向白衡度,白衡度會意,卻說道︰
「皇上,臣一直在思考方連長的話,假設若是戚繼光、俞大猷再生,他們能不能想出克制清軍的法子,戚少保當年針對倭寇能想出‘鴛鴦陣’戰術,若是戚少保面對**哈赤的清軍,不知道會想出何種戰法?」
很顯然,白衡度對于戚繼光是極其崇拜的,看他那悠然神往的神態,便知戚繼光在白衡度心目中的神聖地位。事實上,戚繼光也可以說首開火器協同戰術之先河,從募兵到練兵再到帶兵,也可以開一代風起之先。後世的湘軍,曾國藩那一套募兵練兵之法均是師承戚繼光,故此,以崇禎看來,戚繼光若是在世,**哈赤很可能沒有任何機會。
杜濬對于戚繼光亦不無尊崇,不過,以杜濬的性格,天生就不會迷信任何人,從他的棋風常常不講棋理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故此對于白衡度的說法有些不以為然︰
「誠然,戚繼光和俞大猷在對付蒙古人的輕騎兵方面,顯得游刃有余。不過不要忘了,清軍以重騎兵為主,有李如芳、洪承疇這樣熟知我明軍虛實的降將,對付火器有盾車,騎兵突擊如狂飆,非是臣長他人志氣,若非我軍有精準的新式火器,可以射穿身穿兩層鐵甲的清軍重甲騎兵,臣勢難想象又能有何種陣法可以全面克制清軍。不錯,皇上講到過西班牙的火槍長矛陣能夠克制奧斯曼帝國的騎兵,不過奧斯曼帝國的重騎兵只有區區不到一萬人,而清軍騎兵是以重騎兵為主,清軍的重甲騎兵,身穿兩層重甲,只是露出兩只眼楮,哪怕火槍鐵砂打中,也難以傷及身穿兩層重甲的清軍騎兵,就兵器而言,清軍兵器威力遠遠強過奧斯曼重騎兵,適才傷員所述,便是明證。論起對付火器,昔年洪承疇所領13萬明軍,就配備了俞大猷式的炮車陣,軍中有幾千輛炮車,結果呢,一開始也不是沒有小勝過清軍,但是最終還是大敗。清軍不光有盾車,還能挖掘長壕,讓裝備了各式火器的我大明大軍一敗涂地。總之,在戰力、戰術和戰略上,清軍都高過奧斯曼騎兵無疑,故此,哪怕是西班牙式的火槍長矛陣,也未必就一定能打敗清軍。即便是戚繼光、俞大猷再世,或許不會敗,然則若要大勝,也絕非易事。」
崇禎心說,怎麼扯來扯去,居然會扯到清軍騎兵和奧斯曼騎兵的高下上去了,記得後世也有好事者在網上閑得無聊,瞎扯什麼奧斯曼帝國、莫臥兒帝國與大明、滿清軍隊孰強孰弱,讓人看得似是而非。不過,憑心而論,繳獲的清軍兵器,崇禎試了試,有的兵器連舉起來都困難,就更不要說用來揮舞殺敵了,由此可見清兵確有一身蠻力。而清軍重騎兵身穿兩層重甲,這種防護實非簡陋的火器可以穿透,而且清軍的盾車戰術——無論是人力式還是騾馬式盾車戰術,對于抵擋明軍火器效用實在不凡,重甲騎兵和盾車戰術結合起來,對于明軍火器的火力密度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很難想像明軍能夠輸出持續不斷的強大火力,只要明軍火力減弱,清軍不需一分鐘就可突進明軍陣線,故而凡與清軍野戰,明軍鮮有勝跡。從清軍的重裝甲、重兵器,就防護和攻擊力而言,以及靈活的戰術而言,清軍騎兵應在奧斯曼騎兵之上,至少崇禎在內心是這麼認為的。
兩個人越扯越遠,劉繼雲卻只是關心皇上的中心思想,于是說道︰
「微臣以為,多裝備手槍到連隊,應該是當務之急。新到的五百支六連發手槍,也可以考慮裝備一些給前線的連隊。」
白衡度聞言,心思也回到了如何完善近戰戰術的軌道,對于前線近戰使用手槍的利弊,他已經反復考慮,于是說道︰
「近戰使用手槍,如何避免誤傷,此其一,貼身作戰,手槍不能連續射擊,哪怕是六連發,六連發之後還是要換彈夾,而刺刀可以連刺幾十次、幾百次。臣以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方連長那樣將手槍的威力發揮到極致的。故此,孰優孰劣,還得試過才知。按照事先的計劃,這五百支手槍是配備給騎兵的,臣以為,手槍騎兵應該比戰壕里的步兵更需要這種可以連發的手槍。」
秦知勇一向來是很少主動發言的,不過今天目睹傷兵的各種慘狀,也忍不住說道︰
「對付清軍的盾車,還得加強炮火支援。對付清軍的騎兵突擊,以臣之見,不妨多派裝甲車壓陣,‘長安’輕型裝甲車就足夠了。」
12.7口徑的機槍對付騎兵,哪怕馬匹罩上鎧甲,也一樣被打爆。用機槍對付騎兵,大炮對付盾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好像也確是這個道理。
杜濬對此立即提出反對意見︰
「也不能把清軍都嚇跑了,我們本來就是要實施磁性戰術,這樣才能大量消耗清軍。」
------
議來議去,莫衷一是,最後弄了一個「模著石頭過河」的方案,前線的連隊每連多裝備20把手槍,包括五把六連發手槍。總之,刺殺戰術還是為主,手槍嘛,試試看再說。
(為寫這書,看的東西比較多。比如最近,就看了網上的紀錄片《征戰滿清》,這紀錄片極力標榜袁崇煥的部分,有點難以接受。另外,有一篇博文《有關滿清的事情︰東北亞的興起》讀了覺得不錯,其中關于少數民族統治多數民族必將引起致命弊端與自己觀點一致。之所以痛恨清朝,是因為滿清少數民族統治佔壓倒多數的漢族,建立不起最基本的自信,在猜忌之下,竟然被義和拳「廉價」的「扶清滅洋」所蠱惑,以至于上演出了千古奇葩——向萬國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