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明軍士兵的傷亡,作為從後世穿越過來的人士,受後世人道主義泛濫的影響,崇禎在看望傷員的時候倒真不是做戲,而確確實實是真情流露。理智上,崇禎覺得人海戰術沒什麼不對,對付清軍,兌子戰術無疑是最有效的戰術,清軍就那麼一點人力資源,壓根就打不起消耗戰。但是,鑒于傷亡實在有點超乎想像,崇禎甚至想調整一下作戰計劃,不過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想法。俗話說「慈不掌兵」,戰陣之上,一切只能以打贏戰爭為目標,哪怕再大的傷亡也得忍受。
只是,傷亡率到了一定比例,一般就會喪失戰斗力。明軍這一次的防守戰,在白刃戰之前明軍的傷亡率還不到一成,所以在白刃戰之時戰斗力幾乎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反過來,清軍在白刃戰之前,傷亡率至少在三成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了五成以上,傷亡如此之大而戰斗力還如此凶悍,都跟日本軍國主義差不多有得一拼了,幾乎接近援朝志願軍的戰斗力指標。一般而言,冷兵器時代,當一支部隊的傷亡率達到20以上,就會喪失進攻能力,傷亡率達到30以上,就會全線潰敗,清軍居然在傷亡50還能進攻,它的作戰組織體系真有點神了。
崇禎感嘆道︰
「朕感到吃驚的是,清軍傷亡五成還能繼續進攻,清軍難道真的不怕死嗎?」
崇禎心里甚至嘀咕,是不是這些不要命的清軍真的戰前吃了藥,服了興奮劑之後,一個個都不怕死了。當然,這不過是沒譜的事兒,沒有確切依據的事,還是當它不存在吧。
秦知勇手下的錦衣衛對于清軍各種情報都有收集,也了解一些清軍作戰習性,不過要解皇上的疑惑卻也犯難。可不管怎麼說,把所掌握的情況說說,做個參考也是好的︰
「皇上,韃子生于白山黑水,有不少都是獵戶,狩獵本就是極其冒險之事,常年狩獵之人,打到野獸,當然是常事,不過被野獸所傷,亦是常事,甚至死于野獸之手,也不足為怪。常年的狩獵生活,使得這些獵戶對于受傷甚至因此致死已經習以為常。這些從深山老林出來的人,甚至稱之為野人也不為過,野人嘛,自然是有血性,不怕死。而他們的親人,也看慣了狩獵死亡。也可以這麼說,有的韃子一生下來,就沒把生死當回事。故此,韃子成軍之後,極其驍勇,悍不畏死,恐怕這與韃子的習性有關。」
听秦知勇這麼一說,杜濬點點頭,接口說道︰
「此說不無道理,狩獵之人,常年在生死之間徘徊,過的是刀口舌忝血的日子,說是在鬼門關前冒險也不為過。清軍由這麼些人組成,自然不會像我大明兵士這樣在意生死。再說清軍極重軍功,立下戰功獎賞極重,比之狩獵有如雲泥之別。如此一來,拼死作戰便成了清軍之習性,甚至影響所及,連投降的原明軍將士,本是怕死之輩,也自覺不自覺地受到感染,變得悍勇而不畏死。這原是習性所致,日久之後,逐漸形成了清軍彪悍不怕死的作戰風格。」
崇禎听杜濬這個家伙竟然總結出清軍類似于「亮劍精神」的軍魂之類,只好苦笑一聲。心說道理雖然是這麼個道理,你也別把清軍的戰斗精神吹上了天啊,還說什麼原來怕死的明軍受清軍感染,竟然化腐朽為神奇,娘的!這也太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了吧!
可仔細想想,杜濬說的還真是這麼回事,明軍將領降了清軍之後,一個個都好像換了一個人一樣,變成了煞神,吳三桂如是,孔有德、耿仲明之流如是,甚至歷史上的李成棟、金聲桓之流亦如是。真的好像被清軍重鑄了軍魂一般。如果說日本鬼子是軍國主義,這清軍當之無愧也是如假包換的軍國主義份子。
一想到此處,崇禎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
------
事實上,第一天清軍的傷亡就上了兩千,尤其戰死的清軍超過一千六百人。固然,像多鐸這樣的清軍將領只在乎戰場上的輸贏,向來不計代價。只不過,惡戰一天,雖然攻佔了明軍第一道防線,但是這樣的傷亡實在有點大,關鍵的是,以往經過這樣一場血戰之後,明軍的士氣就會大大下降,而如今的情形,顯然明軍士氣還足夠旺盛,這讓多鐸心里很不服氣。
多爾袞單獨留下多鐸,對于這場仗究竟怎麼打,會打成什麼樣,有很多話不便于公開議論,但是跟多鐸,兄弟兩人交流,少了諸多顧忌。
多鐸還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這讓多爾袞感到一絲輕松,自己的兄弟,遇上大戰鎮定自若,這份淡定功夫確實是練出來了,多爾袞也換了輕松的神情,問道︰
「怎麼樣?有把握在五天內打到哈斯罕關城下嗎?如果傷亡太大的話,也可以上孔有德、耿仲明的兵馬。」
多鐸搖搖頭,說道︰
「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兵馬戰力怕是有限,像這樣的惡仗還是讓八旗兵來打吧!我擔心孔有德、耿仲明的人馬一旦落敗,反而會擾亂軍心。」
多爾袞對于降將一向是放手使用,不過此次不同,崇禎親征,孔有德、耿仲明一些明軍降將固然是死心塌地追隨大清,但焉知投降的明軍士兵會不會動搖呢!
多爾袞笑道︰
「呵呵,看來你是胸有成竹嘍,明軍的火器今非昔比,還有鐵甲車鎮陣,可不能輕敵啊。」
多鐸傲然道︰
「明軍倚仗火器犀利,目前不可一世,並不足懼。昔年松錦大戰,明軍一開始還不是憑仗火器之利時而小勝我軍,那又怎麼樣?我們堂堂清軍,是打不垮的,只要我們拼死作戰,明軍急切之間不能戰勝我軍,難免急躁,急躁就會犯錯,只要我軍拼死頂住明軍的三斧頭,我們就能贏得最後的勝利。明軍的火器再多,也會消耗,等明軍的彈藥消耗得差不多,我軍就有機會了。此外,明軍久戰則疲,待其疲憊,士氣低落之際,我軍乘勢進攻,明軍最後還是一個輸字。」
多鐸身上有一股霸氣,這是多爾袞頗為欣賞的。多年以來,清軍經過無數血戰,薩爾滸大勝明軍之後,收服蒙古,掃蕩朝鮮,勝了松錦之戰。就憑的是不怕死,憑的是韌勁十足,不管傷亡率多高,仍是奮勇向前,這股玩命的打法任誰都會害怕,最後,對手的銳氣一點一點喪失,終至潰敗。想到這里,多爾袞也會心一笑︰
「好!很好!明天進攻,我把最堅固的盾車交給你,炮火也會繼續加強。鐵甲戰車嘛,還是等攻到哈斯罕關再上。」
------
第二天,清軍的進攻會顯得更加自如了。首先是一輪炮擊,即算不能給明軍造成多大傷亡,至少可以引爆地雷,以及炸壞鐵絲網。這種打法,有點像一戰的塹壕戰味道了。
隨後進攻,清軍出動了兩匹馬推進的盾車,盾車的六面都裝上了鐵皮夾心裝甲,而正面的夾心裝甲得到進一步加強,變成了兩層,厚度超過了三百毫米,這種盾車連底面與地面的空隙處,也裝上了簾狀的防護板。這還不算,盾車里面的趕車人還配備了一挺機槍,在兩匹馬的中間駕車者可以架起機槍掃射。
孫度在混凝土地堡內觀察戰情,在望遠鏡中一看到這種四四方方的鐵皮盾車,心說韃子也搞起了裝甲車?盾車中居然還裝有機槍,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不用孫度提醒,田得利就指揮手下的火箭筒手發射破甲彈,對付十輛盾車,五個火箭筒兩輪下來,差不多就能報銷掉清軍這又大又笨的盾車。照例,75火炮和超口徑炮也同時對準陣地傾瀉起炮彈。
讓田得利感到震驚的是,連40火箭筒的破甲彈也無法擊穿這種盾車的兩層夾心前裝甲,10公斤的超口徑炮彈直接擊中也不能將之擊毀。若是超口徑炮彈在盾車旁邊爆炸,也就是讓盾車搖晃一下,對盾車的損傷並不大。只因這盾車重心雖高,但是輪距很寬,還是四個輪子的,這一來便沒有那麼容易被炸翻,只要不被炸翻,盾車挨多少彈片也就是造成表面損傷而已,盾車照樣前行,里面的機槍照樣掃射,讓明軍的傷亡不斷上升。好在明軍的炮火可以傷及盾車後的隨行清軍,總體而言,還是進攻一方的清軍傷亡較大。
面對清軍這厚皮方形盾車,破甲彈不好使,超口徑彈搞不定,戰壕里的明軍頓時有點慌了。不過田得利的腦子轉得快,隨即就想起哈斯罕關城牆被多炮打穿的事兒,立即大叫,讓火箭筒手如法炮制。一開始火箭筒手還有點發懵,不過隨即就醒悟過來——娘的,一炮打不穿,兩炮三炮看你還能扛不扛不住!雖然40火箭筒一枚破甲彈不能擊毀這種厚皮方形盾車,但是第一發火箭筒擊中前裝甲板之後,第一層夾芯板受到破壞,隨著第二枚甚至第三枚破甲彈再次擊中盾車正面,正面板再也抵擋不住連續打擊。于是,在火箭筒連續打擊下,盾車的正面紛紛被打爆。正面一失去防護,12.7口徑的機槍就能輕易打掉失去防護的馬匹和駕車人。
但是,雖然重型盾車也不太靈,但是多鐸在隨後的進攻中不計代價,不惜讓騎兵跟隨清軍的炮火沖鋒,愣是以這種不要命的打法,攻下了第二道防線。雖然攻下了第二道防線,清軍付出的傷亡代價也達到了一千四百多人。而明軍前線連隊多裝備了20把手槍之後,未見得可以多殺清軍,不過有了多把手槍交替掩護後撤,尤其連發手槍比較好使,使得明軍能比較順利撤下來,傷亡反倒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