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李自成的大順,崇禎一直在權衡,究竟是采取什麼策略為好。
用軍事手段對付李自成,當然是一種選擇,大順的軍力不過如此,打敗大順料也不是什麼難事,只是戰亂必定會持續一段時間,誰知道屆時北京會糟蹋成什麼樣子!李自成殘部流散各地,如果佔山為王,要剿滅也絕非一日之功。還有,後世各種考證,說李自成把北京搶來的金銀寶貝都秘密埋在了某個地方,結果李自成一死,這個寶藏便變成了無數尋寶探險家的目標,可惜李自成當日藏寶有方,令得尋寶者無不鎩羽而歸,巨額財寶竟然就那麼孝敬了土地爺,這無疑是極大的浪費!誰敢擔保歷史變了之後李自成就不再干這樣的傻事呢!.
所以,公主的考慮是,參照張獻忠遠赴呂宋發展,不妨促成李自成遠赴澳洲,澳洲有七百多萬平方公里,讓李自成去當一個澳洲王,或者繼續在澳洲稱他的大順皇帝,這是最佳的解決辦法。
當然,公主的想法有些一廂情願,李自成跟張獻忠完全不同,張獻忠那時被困在重慶,已是窮途末日,可以說是別無選擇。而李自成佔了北中國大片地盤,兵多將廣,手里又不差錢,任你吹得天花亂墜,要忽悠李自成遠赴澳洲那麼個尿不拉屎的地方,有點痴人說夢的味道。
好吧!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歐陽甫這才拋出了《論股份制統一中國》,可崇禎根本就沒有考慮過股份制統一中國的道路,從後世過來的人,只要一想到民國草創之時孫中山袁世凱爭權奪利的種種內幕,就會感到不寒而栗,更何況還有股權在內的利益糾葛,無法想像權與錢糾纏在一起,會引出多少你死我活的爭斗,只怕統一不成,搞不好就會演變為袁世凱之後的軍閥混戰局面。所以,被大明一些前衛人士追捧的「股份制統一中國」,還是算了吧!崇禎自問還沒有弱智到這個地步。
隨著日本東進美洲的情報不斷傳來,也隨著李自成購買豪華座船由意向變成事實,崇禎的心目中逐漸有了一個新的構思。這個構思,就是采取「事變」的方式,半逼迫、半誘導,讓李自成東進北美,既遏制日本獨霸美洲的野心,也可以順便實施公主的對外開放移民的大計。
這一次「天津事變」扣了李自成,僅僅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扣下李自成可不是要一刀殺了他,但是威逼利誘讓李自成入轂的工作難度極高,假手他人既欠份量也欠誠意,所以崇禎決定親自出馬。崇禎對李自成拋出的計劃,就是請李自成主動放棄中原,東進北美。拔高一點來說,這也是一個抗日計劃,而且是一個開闢海外戰場的抗日計劃。這個計劃屬于高級戰略,你還不能直說,得換一種吸引人的說話,說起來頗有點強人所難,但是再難,李自成的抵觸情緒再大,那也得耐心跟李自成陳說利害得失。好在後世當過老師,這點耐心崇禎還是有的。
其實要是日本人老老實實佔據北美那一塊,崇禎是不會考慮讓李自成跑去北美送死的,那就另當別論了。
問題是日本人的野心也太大了一點,如今看來,日本人大有獨霸美洲的想法。
日本人東進北美已經進行了一年多,日本人的胃口也實在是太大了一點,他們佔了夏威夷群島,那可以理解,佔了洛杉磯、舊金山,那也是必然,日本人卻不該還盯上了墨西哥和巴拿馬。
對于巴拿馬,作為後世的人,只要對世界地理稍有了解,就不會不知巴拿馬運河的戰略意義,日本的穿越者正是深知後世巴拿馬運河的戰略地位,所以他們既想佔著美國的地盤,墨西哥和巴拿馬他也絕不想放過。此時巴拿馬運河還沒有開建,但是巴拿馬東西海岸線最窄處不過65公里,只須開鑿65公里的運河,就可以將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航程縮短15000公里。所以,即使此時墨西哥和巴拿馬區域都是西班牙佔據,日本人從一開始就決定決定將西班牙從墨西哥和巴拿馬區域趕走,將深具戰略地位的這個地區納入自己的囊中。
事實上,日本人,此時的舊金山和洛杉磯根本就沒有開發,自從1542年葡萄牙探險家發現洛杉磯,在洛杉磯短暫居留之後,就將洛杉磯遺棄了,知道1769年才有教士再次來到洛杉磯,可見在1645-1646年這個時候,洛杉磯還是一片荒原,只有未開化的土著在此生存。此時,美國的西海岸全都是一片處女地,除了荒原還是荒原!日本人要在一片荒原之上修建房屋,進而開墾,所有這一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質投入,更需要時間。日本人本來的計劃,是邊開拓,邊建設,邊移民,日本人到處佔地,向北還佔了西雅圖,但是日本人隨即就發現,與其亂鋪攤子,還不如集中精力建好兩三個區域。設想一下,在一片荒原上,建房,開墾,建廠,播種,收割-----,一晃眼就是半年,原本規劃一座城市,結果一年之後看起來還只是個大一點的小鎮,日本人的野心再大,半年下來,也總算搞明白一件事,就是事情還得一步一步來。
相較于美國西海岸的原始,此時的墨西哥已經進入了文明的發展階段,西班牙建立的墨西哥城已經小有規模,而西班牙人在墨西哥開墾的大農莊已經迭經幾十年發展,很顯然只要奪佔墨西哥,就能支撐在美國的開拓。否則只是傻乎乎在美國那一塊區域拓荒,一切還得從遙遠的日本本土運來,短期內開拓美國大舉移民將會變成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日本人隨即調整計劃,重點發展加州這塊地盤,並且向南奪取墨西哥、巴拿馬作為在美洲發展的基地。此後,日本人立即展開和西班牙人的殖民地爭奪戰,日本人和西班牙人幾次交鋒,仗著槍炮犀利,將西班牙人打得沒有還手之力,兩個月之後就攻取了墨西哥城,然後一路向南,攻城略地,直至到達巴拿馬,然後這些地盤就歸了日本人。
崇禎一看,日本人要是老老實實佔著北美慢慢擴張,倒也難以奈何他,但是日本人野心過大,一下子就想鯨吞半個美洲,這就讓人有機可乘了。二戰時期日本人的擴張同樣沒有什麼理智可言,或許日本人本性如此,任何時候都是不可救藥。
正因為日本人向南發展,北部就有所忽略,連西雅圖也被暫時放棄,這無疑給了大明往北部發展的機會。但是,要找一個獨當一面在北美拓荒建國的人,大明治下除了鄭芝龍,好像並無什麼合適的人選,不,嚴格說來鄭芝龍也不合適,去北美將來必定要和日本人死扛的。不過,要是李自成肯去,班子是現成的,抗打擊能力也是一流,倒是最好不過。
崇禎的意思,就是讓李自成去北美發展,佔領後世加拿大和美國北部的地盤,那地盤足夠大,比整個中國還大,李自成應該會動心吧!
關于崇禎和李自成究竟是怎麼談的,這是一個不傳之秘。應李自成的要求,這次會談被當作國家機密封存,無人知道大明皇帝和李自成到底談了一些什麼。
但是,這絲毫也不影響有心人對這次巔峰會談進行各式各樣的演繹和傳播,當一年以後,大順的人馬陸續抵達北美之時,關于這次巔峰會談的許多版本先後流傳開來。這些江湖傳說極富想象力,內中既有荒誕不經的傳說,也有看似嚴謹的推演版本,大明的說書家和小說家不吝口水,一致賦予這次巔峰會談以最精彩的演繹。民眾們無法獲得官方的權威報道,但是可以欣賞各式精彩的江湖傳說,雖然莫衷一是,卻也樂在其中。
一種說法是賭約說,這大約是最離譜的說法,是崇禎和李自成打了一個賭約,勝者留在中國,敗者遠赴北美。結果李自成輸了賭約,自然就得放棄中原,遠赴北美。至于通過什麼方式打賭,又有多個版本。有的說很簡單,就是抓鬮,還具體到了抓鬮的道具,那道具是兩根火柴,火柴一長一短,抓到長的勝,抓到短的就算輸,李自成先抓,一把抓到了短的那根,因此輸了。又有的說,就是拋銀幣,拋出銀幣,如果是花紋的一面,那就是崇禎遠赴北美,如果是有字的一面,那就是李自成遠赴北美,結果不問可知,李自成輸了。還有的說,大明大順的皇帝干脆玩起了「錘子剪刀布」的游戲,三局兩勝,大明皇帝最終勝了兩局,事情就是這樣。當然還有扳手腕決勝負之說,將大明皇帝扳手腕的技巧和力量大事夸張了一番,這個說法也很是賣座。當然,最夸張的是打啞謎說,說的是兩位皇帝打起了啞謎,情形就像曹操和張飛打啞謎的故事,這故事明顯是杜撰,但居然也有一班听眾為此喝彩。
比較讓人信服的說法是,說大明皇帝開出條件,李自成不得不接受。論開戰,李自成的大順根本就不是大明的對手,論經濟實力,大明經濟高速發展,大順望塵莫及。大順要對抗大明,根本就沒有任何勝算,既然打不贏,與其被滅,到時必定兵敗身死,血本無歸,不如干脆順水推舟,接受大明皇帝的建議東進北美。北美既然沃野千里,礦藏豐富,比中國還大,這個出路也不錯,嗯,在北美做皇帝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李自成還趁機跟大明皇帝大談條件,一是大順的債務——前身是「平遼公債」的「平蒙公債」——一概由大明承擔(在這一點上,李自成還真是夠負責任的,並不是一拍一走了事),二是大明要送幾條鐵艦給大順,三是在未來十年內,承諾向李自成治下的北美地區移民一千萬,四是提供武器支持,並保證長期售予其先進軍火。對此,大明皇帝一一應承,李自成審時度勢,最終不得不選擇了放棄中原,東進北美。
類似的說法是,大明皇帝以張獻忠為例,指出張獻忠到了呂宋之後,取佔城,攻真蠟,時間不過一年多,搖身一變便成了海外雄主。你李自成比之張獻忠強得太多,所以也正好到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北美發展。你李自成創業的本事天下無雙,從一無所有而至于坐擁天下,中間甚至只落得十八騎,再又重振雄風,創業和再創業,創業精神令人嘆為觀止,有這樣的本事,理所當然最為合適去北美再創業。作為中國,一山不容二虎,只能留下一個,怎麼辦?自然是更具創業精神的大順皇帝李自成走出去才是眾望所歸。
------
如此等等,各種江湖傳聞各有各的受眾,報紙熱賣,說書熱場,謠言熱傳,然後,極大地滿足了大明百姓的八卦心理。總之,談妥之後,李自成就安然返回了北京,然後開始兌現承諾。
不過,李自成東進北美之路並不是各種傳說中的那麼直接,而是逐步實施的。首先是大順與大明租借庫頁島,大順分批向庫頁島進發,此前大明已經在庫頁島大興土木,李自成的人馬以庫頁島為基地,開始派先鋒登陸大明預先在北美建立的基地,基地就在後世的溫哥華附近,經先鋒人馬確認溫哥華這里確是沃野千里,李自成的大順就開始秘密運送兵馬抵溫。日本人此時忙于消化所佔大片土地,無暇北顧,大順的東進還算順利。
自此之後,逐漸由秘密而公開,李自成的人馬源源不斷往北美進發。有張獻忠的成功案例在先,大順上下雖然對故土有點戀戀不舍,但是在大順「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口號下,大順將士多是熱血青年,大家都懷揣著一個夢想,就這樣滿懷憧憬地奔赴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