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王傳奇 龍的來源(不算字數)

作者 ︰ 蠟槍

>

關于龍的原型究竟是什麼動物一直眾紛紜,要揭開這個謎團須從華夏民族的悠久歷史去溯古尋源。

當原始人類從采集野果和漁獵轉向以種植為生的時候,谷物成了主要食物,而收獲數量就決定了人們的生存質量。還處在幼年時期智慧尚不發達的古代人,面對自然界變化無常頻繁發生的各種災害,既無法理解也無力控制,又不甘心听任自然擺布,于是就寄希望出現一些可以左右自然力以幫助抵御災害的神靈,企圖通過祈禱和供奉這些神靈偶象以求得護佑。

在華夏民族的發祥地黃河流域,受溫帶季風氣候影響,洪澇災害對人威脅極大,所以渴求有一種能主宰雨水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神靈便是古代先民的最大願望。處在不同地域和環境中的古代人類,由于受到身邊不同自然物的益處和害處,因此,人們心目中代表自然物精華和靈氣的對象各不相同,某種生活在身邊的動物就是最常用的造神素材,于是我們的祖先便創造出一種以我國特有的鼉屬鱷科爬行動物揚子鱷為原型的寓意『性』主水神靈形象——龍。

揚子鱷這種曾與恐龍共同生活了一億多年延續至今仍跡般保持了原始形態的「活化石」是如何被塑造成龍呢?夏商朝以前,黃河流域的環境像《水經注》記載的「雜樹交蔭,雲垂煙接」,曾是山清水秀植被豐富的地方,古氣象學表明氣候還相當溫暖『潮』濕,因此生活著許多揚子鱷。由于揚子鱷猙獰的相貌,能在水中和陸地兩棲生活的特習『性』以及經常半潛水中似隱似現的詭秘行蹤,引發古人對它產生了既恐懼又敬畏的心理,所以在眾人眼中具有威嚴和神秘感的動物——揚子鱷便成了主水神靈形象的必然選擇對象。

龍的幻化形象具有揚子鱷的全部基本特征︰1、披滿鱗甲的身軀;2、長顎大口和位于頭頂的翹鼻;3、鋒芒畢現的錐型尖牙;4大而圓的突起眼楮;5粗壯的長尾;6、強健的四肢和五指利爪;7、有橫條紋的月復部。

為了彌補揚子鱷禿頭尖尾有損神靈形象的缺陷,古人發揮了充分的想象力,給它添加了角、須、尾鰭以及把背部縱向排列的突起角質棘刺也變換成鋸齒狀背鰭,並拉長軀體以渲染氣勢,充實裝飾效果,于是揚子鱷就被塑造成了傳中描繪的張牙舞爪、能騰雲駕霧的龍形象了。雖然經過藝術夸張後,想象中的龍與現實中的揚子鱷有了許多不同之處,但對之下,仍可看到揚子鱷——長顎、尖牙、披鱗、利爪等主要特征。

後來黃河流域由于人為破壞生態,刀耕火種,『亂』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環境惡化,氣候變冷,適宜于暖濕環境的揚子鱷難以生存便逐漸絕跡了(現僅存于我國安徽省南部)。因為揚子鱷在現實生活中不復存在,人們記憶中的印象淡化消失,只留下祖先們創造的龍形象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結果龍與揚子鱷成了兩種不同的概念,龍形象的來歷開始變得撲朔『迷』離。

早期的龍是無角的,1987年河南濮陽發掘出土的一個6000年前古墓葬中就曾發現用蚌殼擺的龍(揚子鱷)圖形。在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龍形象也是大頭長尾的爬行動物。有角龍的形象見于商代甲骨文和青銅器上,山西省出土的一個商代青銅器龍紋觥的造型翹鼻、張口、利齒畢現,器身兩側紋飾與揚子鱷的體紋完全相同。四川大足南山的雲龍石刻雕塑則更是一個無角無須、蹩眉瞪目、活靈活現的揚子鱷形象。

漢字是象形文字,甲骨文中的龍字便是大口、曲體的動物形象。龍字的讀音則是雷聲的模擬音。古人視龍為雷雨之神,《山海經》中就有「雷澤有神,龍身而人頭。」的記載,每當風雨欲來時的電閃雷鳴啟發了古人,認定雷電與龍有密切的關系,因此,「隆隆」的雷聲成了龍字的讀音。時至今日,揚子鱷在我國南方民間的俗稱仍是「土龍」、「豬婆龍」。

人的認識都是客觀現實的反映,古往今來,許多有關龍的記載、傳、民俗都與揚子鱷的生活習『性』相關。

揚子鱷生活在河湖沼澤地帶,《左傳》中「深山大澤,實生龍蛇。」就是指龍(即揚子鱷)與蛇是同樣生活于類似環境之中,習『性』相近的兩種動物。

揚子鱷在水邊打造『迷』宮似的地下洞『穴』,洞深距地面2—3米,平時也多棲息水中,故人們想像出「龍王居住在水底龍宮」的神景象。而在看到每當發洪水時揚子鱷因洞『穴』被沖毀四處逃避,便認為「龍王在興風作浪」,豈不知揚子鱷也是洪水的受害者。

揚子鱷以魚、蛙、蚌等為食,蚌殼內多有珍珠,鱷生『性』凶殘,長期饑餓時還會自相殘殺。當有人看到揚子鱷爭食蚌類時,嘴里吐出珍珠,便有了「二龍戲珠」之。

揚子鱷是六月交配,七月產蛋,雄鱷是通過叫聲尋找雌鱷的(鱷是唯一會叫的爬行動物),而每年六月正是黃河流域多雨夏季的開始,于是人們把揚子鱷響亮的叫聲與風雨的來臨聯系在一起,認為「龍可以呼風喚雨」。

《文解字》中描述「龍……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世界上僅有揚子鱷與密西西鱷兩種生活在溫帶需要冬眠的鱷。因氣候原因每到初冬時它們便進入冬眠期,當春天(農歷二月)大地解凍時,蟄伏了一冬天的它們開始外出活動,同時也到了黃河流域開始下雨的季節,先民們把二者也聯系在一起,于是就有了祭祀「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

諸如此類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在唐宋以前,我國南方也有灣鱷,韓愈的《祭鱷魚文》就是寫給灣鱷的。周處所除的蛟,能成三害必然時常傷害人畜,而揚子鱷沒有傷人記錄(不排除古代有,但肯定不多。而且揚子鱷體型能力也有限),而現在東南亞、澳大利亞時常有灣鱷傷人記錄,廣西北海的鱷魚傷人,凶手也是灣鱷。並且揚子鱷古時多稱鼉龍,所以在下認為蛟龍應該更可能是灣鱷(與前文作者不同)

龍是祭神文化的特定產物,古籍中︰「水以龍。」可見龍是作為主水神靈被創造出來的(傳中的龍王),關于龍與古代氏族社會的圖騰崇拜有關的法,沒有充分的依據。有文字記載以來,遠古華夏民族的各氏族都是以漢字姓氏作標志的,沒有用動物圖形作標志的記載。遠古人類的抽象思維能力很低,還不能用邏輯的方法思考問題,只能用類、表象的方法認識事物,要創造一種綜合各種動物特征的虛擬動物形象,是古代先民難以做到的,因此,龍不是虛擬的動物。《爾雅•翼》中談到龍有「九似」(角似鹿、頸似蛇、爪似鷹……)是指龍的局部形態與一些動物相似而已,並沒有具體指龍是綜合九種動物特點創造的。即使是古代外國民族的崇拜標志也都是實有動物(鷹、虎等)或人獸結合(獅身人面)的形象。

至于龍與其它實有動物一起出現在十二生肖中也很自然,因為在夏商以前,古人所指的龍就是現實中的揚子鱷,而鱷是全球範圍人們普遍關注崇拜的動物之一,在埃及以及希臘的十二生肖中也都有鱷。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蛟王傳奇最新章節 | 蛟王傳奇全文閱讀 | 蛟王傳奇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