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任我行 正文 第八回 君臣會初定鋤奸計,膽氣懼背寒生死賭

作者 ︰ 荊行

鰲拜身經百戰,功大權重,對康熙這少年皇帝原不怎麼瞧在眼里。康熙譏刺他要殺蘇克薩哈是出于私心,正揭破了他的痛瘡。這人原是個沖鋒陷陣的武人,盛怒之下,便握拳上前和康熙理論,倒也並無犯上作亂之心,突然間見書架後面沖出一個小太監,擋在皇帝的面前,叱責自己,不由得吃了一驚,這才想起做臣子的如何可以握拳威脅皇帝,急忙倒退數步,喝道︰「你胡說什麼?我有事奏稟皇上,誰敢對皇上無禮了?」說著又倒退了兩步,垂手而立。

愛新覺羅家族馬上得天下,靠得就是弓馬刀槍,因此,創建大清朝後,滿洲八旗自皇家而下,均要從小習練弓馬功夫。作為大清帝王的康熙也不能例外。康熙秉承滿洲人習性,喜愛角牴之戲,只是練習摔交這門功夫,必須扭打跌撲,扳頸拗腰。侍衛們雖教了他摔交之法,卻又有誰敢對皇帝如此粗魯無禮?有誰敢去用力扳他的龍頭,扼他的御頸?被逼不過之時,只好裝模作樣,皇帝御腿掃來,撲地便倒,御手扭來,跪下投降,勉強要還擊一招半式,也是踫到衣衫邊緣,便即住手。康熙一再叮囑,必須真打,眾侍衛可沒一個有此膽子,最多不過扮演得像了一些而已。可是這摔交之戲,卻萬難裝假,就算最後必輸,中間廝打之時,有誰敢抓起皇帝來摔他一交?康熙對摔交之技興味極濃,眼見眾侍衛互相比拚時精采百出,一到做自己的對手,便戰戰兢兢,死樣活氣,心下極不痛快。他有時真想微服出宮,去找個老百姓打上一架,且看自己的武功到底如何,但這樣做畢竟太過危險,終究不過是少年皇帝心中偶爾興起的異想天開而已。

這天和韋仁相遇,比拚一場,韋仁出盡全力而仍然落敗。康熙不勝之喜,生平以這一架打得最是開心。韋仁約他次日再比,正是投其所好。從此兩人日天天武,康熙始終不揭破自己身分,比武之時,也從不許別的太監走近,以免泄露了秘密,這小太監只要一知道對手是皇帝,動起手來便毫無興味了。就康熙而言,這個小桂子萬金難買,實是難得而可貴之至。此後康熙的武功漸有長進,韋仁居然也能跟得上,兩人打來打去,始終旗鼓相當,而韋仁卻又稍遜一籌。這樣一來,康熙便須努力練功,才不致落敗。他是個十分要強好勝之人,練功越有進步,興味越濃,對韋仁的好感也是大增。

這日鰲拜到上書房來啟奏要殺蘇克薩哈,康熙早已知道,鰲拜為了瓖黃旗和正白旗兩旗換地之爭,與蘇克薩哈有仇,今日一意要殺蘇克薩哈,乃是出于私怨,因此遲遲不肯準奏。哪知鰲拜囂張跋扈,盛怒之下顯出武人習氣,捋袖握拳,便似要上來動手。鰲拜身形魁梧,模樣猙獰,康熙見他氣勢洶洶的上來,不免吃驚恐懼。誰知正在這危機時刻,小桂子從天而降,躍了出來,護在自己身前,大聲叱喝鰲拜,竟然將其斥退,康熙不由得大喜過望。

韋仁見鰲拜竟然被自己斥退,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氣,他知此刻卻不可泄氣,加之要在康熙面前更加表現一番,于是向前踏上一步,手指鰲拜大聲道︰「殺不殺蘇克薩哈,自當由皇上拿主意。你對皇上無禮,想拔拳頭打人,不怕殺頭抄家嗎?」

這句話正說到了鰲拜心中,他登時背上出了一陣冷汗,知道適才行事實在太過魯莽,當即向康熙道︰「皇上不可听這小太監的胡言亂語,奴才是個大大的忠臣。」

康熙初親大政,根基膚淺,對鰲拜原是十分忌憚,眼見他已有退讓之意,心想此刻不能跟他破臉,便道︰「小桂子,你退在一旁。」

韋仁躬身道︰「是!」退到書桌之旁。康熙道︰「鰲少保,朕知道你是個大大的忠臣。你沖鋒陷陣慣了的,原不如讀書人那樣斯文,朕也不來怪你。」鰲拜大喜,忙道︰「是,是。」康熙道︰「蘇克薩哈之事,便依你辦理就是。你還有什麼事沒有?」鰲拜道︰「沒有了。奴才告退。」

康熙點點頭,鰲拜笑容滿臉,退了出去。康熙等他出房,立刻從椅中跳了出來,笑道︰「小桂子,這秘密可給你發現了。」

韋仁忙跪倒在地直直磕頭道︰「皇上,我這……這可當真該死,一直不知道您是皇帝,跟您動手動腳,大膽得很。」康熙嘆了口氣,道︰「唉,你知道之後,再也不敢跟我真打,(與韋仁獨自相處,康熙不由自主地將‘朕’改為我)那就乏味極了。」韋仁笑道︰「只要你不見怪,我以後仍是跟你真打,那也不妨。」康熙大喜,道︰「好,一言為定,若不真打,不是好漢。」說著伸出手來。韋仁當即伸手和他相握,笑道︰「今後若不真打,不是好漢。」兩人緊握著手,哈哈大笑。

皇太子自出娘胎,便注定了將來要做皇帝,自幼的撫養教誨,就與常人全然不同,一哭一笑,一舉一動,無不是眾目所視,當真是沒半分自由。囚犯關在牢中,還可隨便說話,在牢房之中,總還可任意行動,皇太子所受的拘束卻比囚犯還厲害百倍。負責教誨的師保、服侍起居的太監宮女,生怕太子身上出了什麼亂子,整日價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太子的言行只要有半分隨便,師傅便諄諄勸告,唯恐惹怒了皇上。太子想少穿一件衣服,宮女太監便如大禍臨頭,唯恐太子著涼感冒。一個人自幼至長,日日夜夜受到如此嚴密看管,實在殊乏人生樂趣。歷朝頗多昏君暴君,原因之一,實由皇帝一得行動自由之後,當即大大發泄歷年所積的悶氣,種種行徑令人覺得匪夷所思,太半也不過是發泄過分而已。康熙自幼也受到嚴密看管,直到親政,才得時時吩咐宮女太監離得遠遠的,不必跟隨左右。但在母親和眾大臣眼前,還是循規蹈矩,裝作少年老成模樣,見了一眾宮女太監,也始終擺出皇帝架子,不敢隨便,一生之中,連縱情大笑的時候也沒幾次。

可是少年人愛玩愛鬧,乃人之天性,皇帝乞丐,均無分別。在尋常百姓人家,任何童子天天可與游伴亂叫亂跳,亂打亂鬧,這位少年皇帝卻要事機湊合,方得有此「福緣」。他只有和韋仁在一起時,才得無拘無束,拋下皇帝架子,縱情扭打,實是生平從所未有之樂,這些時日中,往往睡夢之中也在和韋仁扭打嬉戲。

他拉住韋仁的手,說道︰「在有人的時候,你叫我皇上,沒人的時候,咱們仍和從前一樣。」韋仁笑道︰「那再好沒有了皇上。」康熙笑道︰「咱們說過沒人的時候,還是和從前一樣,怎麼叫我皇上了?」韋仁笑道︰「對,我心里有點慌。」康熙嘆了口氣,說道︰「我早料到,你知道我是皇帝之後,再也不會像從前那樣跟我比武了。」韋仁微笑道︰「我一定跟以前一樣打,就只怕不容易。喂,小玄子,你的武功到底是誰教的?」康熙道︰「我可不能跟你說。你問來干什麼?」韋仁道︰「鰲拜這家伙自以為武功了得,對你磨拳擦掌的,倒像想要打人。我想你師父武功很高,咱們請你師父來對付他。」康熙微微一笑,搖頭道︰「不成的,我師父怎能做這種事?」韋仁道︰「可惜我師父海老公瞎了眼楮,否則請他來打鰲拜,多半也贏得了他。啊,有了,要不咱們組織十幾、二十個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少年,由我們教他們的武功。到時將鰲拜那廝誆到一個僻靜之處,大伙兒一起動手。我想,就是鰲拜雖說是滿洲第一勇士,他再有本事,俗話說得好︰‘好漢難敵四手’咱們也未必會輸給他。」康熙大喜。叫道︰「妙極,妙極!不過皇帝跟大臣打架,那太也不成話了。」韋仁道︰「那就讓小桂子待你教訓教訓他!」

「好!計策不錯!」康熙點了點頭,眼中露出喜悅之情,不由得有些意動。望著康熙沉思的神情,韋仁沒有去打攪,他只是對剛才在上書房發生的事情有些後怕。韋仁前世時不要也南方一所有名高校的歷史系高材生,他對大清朝順康年間的歷史是滾瓜爛熟,對于鰲拜其人了解頗深。

鰲拜,姓瓜爾佳氏,出生于一個武將世家。伯父費英東在明萬歷十六年(1588)隨其父索爾果投奔努爾哈赤,歷任固山額真、「眾額真」,天命建後金國前,位列五大臣之一。鰲拜之父偉齊,系費英東第九弟,而鰲拜又是偉齊的第三子。鰲拜的二哥卓布泰、四弟巴哈、六弟穆里瑪以及叔伯兄弟圖賴(費英東之子),都是清初軍功卓著的戰將,在對明和對農民軍的戰爭中效力甚多。在努爾哈赤統治時期,鰲拜尚未嶄露頭角。鰲拜的名字在官修《清實錄》中首次出現,是在皇太極天聰六年(1632),鰲拜等人「自明界捉生還。獲蒙古人五、漢人三十、牲畜三十二。上命即以所獲賞之」。到天聰八年(1634)二月,鰲拜已成為「管護軍大臣」,具體職餃是護軍參領,即皇太極所領瓖黃旗的巴牙喇甲喇章京,所以崇德元年(1636)皇太極征朝鮮時,稱鰲拜為「內直甲喇章京」。在崇德初年皇太極第二次征朝鮮的戰爭中,鰲拜在攻打皮島的戰役中顯示出他勇猛無畏的性格。當時先頭部隊攻打失利,皇太極派阿濟格前去增援。渡海之前,鰲拜向阿濟格表示︰「我等若不得此島,必不來見王面!」于是他大呼奮力而上,「冒矢石直前搏戰」,然後舉火為號,引來後續部隊,攻下了皮島。皇太極對鰲拜的表現十分高興,提升他為三等梅勒章京,賜號「巴圖魯」,加世襲六次,準再襲十二次。

清軍入關前,鰲拜因軍功升為護軍統領,即巴牙喇 章京,實際相當于都統,即固山額真之職,成為八旗將領中具有較高地位的人物。入關後,鰲拜一躍而成為一等昂邦章京。入關前後的鰲拜,戰功赫赫,升遷頻頻,似乎一帆風順。但是,這次鰲拜鎮壓農民軍卻不但沒有獲得升官的機會,反而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被借口「停其賞賚」,還險些丟掉了性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作為兩黃旗的中堅力量,在滿洲貴族的內部爭斗之中,采取了反對與之抗衡的白旗勢力的立場,這就必然遭到當時身為攝政王的多爾袞的打擊。

1643年,皇太極突然死去,由誰來繼承皇位便成為滿洲貴族面臨的頭等大事。在這場斗爭中,鰲拜身為瓖黃旗貴族、皇帝的護軍頭目,是堅決支持皇太極的兒子繼承皇位的。而另一皇位繼承者的強有力對手則是兩白旗系統的、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當時的形勢確有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勢。多爾袞是一個素有大志而文武雙全的人,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他退而充當輔政王,扶持皇太極的幼子福臨登基。暫時化解了由于皇位之爭,削弱整個清國家的力量,影響入統中原的基業的危機。

1644年清兵入關,打敗了李自成永昌政權,佔據了北京,進而統一全國。清朝遷都北京後,鰲拜與譚泰、圖賴、錫翰、鞏阿岱、索尼等兩黃旗貴族依然在暗地里與多爾袞等作對,而多爾袞也一再打擊和壓制他們。先後將皇太極長子豪格囚死于獄中,將同為攝政王的濟爾哈朗降為郡王,將鰲拜以同盟擁立豪格,與鄭王同謀,以及為豪格鳴冤叫屈等四大罪,落得個「免死贖身」的下場。直到順治七年,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病死,順治皇帝親政。鰲拜重新啟用,作為內大臣之一,常在順治帝左右,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各類事務,日益權重。

順治十八年,大清順治帝福臨病死于養心殿。其子玄燁即位,當時僅有七歲。順治帝遺詔雲︰「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臣。伊等皆勛舊重臣,朕以月復心寄托,其勉矢忠藎,保翊沖主,佐理政務」盡管鰲拜在四輔臣中名列最後,在四位輔臣中間,索尼能文能武,順治年間總管內務府,是四朝元老,地位很高;蘇克薩哈和遏必隆在皇太極晚年才初露頭角,能力有限。鰲拜雖然名列最末,但實際地位卻與索尼不相上下。輸政初期,「索尼老病,鰲拜多專政,與蘇克薩哈不相能,遏必隆不能自異」。在這種情況下,鰲拜的作用絕不像他的輔臣次序一樣是最微小的,恰好相反,而是日益增大。從另一個角度說,這四位輔臣都是上三旗的大臣,他們除了旗與旗之間的內部爭斗之外,在輔政期間實行的政策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說,鰲拜的主張基本上也同樣代表著其他輔臣的意見。這樣,從順治十八年到康熙八年五月的輔政時期的歷史,實際也就是鰲拜輔政的歷史。康熙五年(1666)鰲拜利用圈換土地沉重打擊了以正白旗為首的反對勢力,他的勢力急劇增長。康熙六年六月,索尼病死。蘇克薩哈由于鰲拜的威脅而請求退出政界,「往守先皇帝陵寢」,也就是今日這事,被鰲拜定為不滿康熙帝親政的大罪,處死籍沒。這樣,康熙初的四輔臣中就只剩下一個唯唯諾諾的遏必隆,鰲拜的勢力就在康熙六年到八年五月他被逮前達到了頂峰。從他個人來說,他被授一等公,並加太師(有清一代大臣加太師者,唯鰲拜與遏必隆而已);其子那摩佛承襲了二等公,並加授太子少師;其佷訥爾都尚公主,封為和碩額駙。就其集團成員而言,如班布爾善為大學士,濟世為工部尚書,馬邇賽為戶部尚書等,基本上把持了朝政。「一切政事先于私家議定,然後施行,又將部院啟奏官員帶往私門商酌」,甚至「紅本已發科抄,輔政大臣鰲拜取回改批」。正如法國傳教士白晉所記,「在他(指康熙帝)十五、六歲時,四位攝政王中最有勢力的宰相,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權威,因此,任何人都沒有勇氣對他提出疑議」。

對于這樣一個強權人物,韋仁剛才的所作所為必然是膽大包天至極,是賭生死的人生豪賭,怎麼不讓人後怕!不過好過這次,萬幸是韋仁賭贏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鹿鼎任我行最新章節 | 鹿鼎任我行全文閱讀 | 鹿鼎任我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