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和副總理什麼時候回來的?事先也沒打聲招呼,不然我就去迎接你們嘛……」端坐在會議桌中央的張謇站起身子,望著兩人風塵僕僕的樣子,笑道,「這一路上辛苦了吧?」
眾人回頭,紛紛站立起來打招呼。
秦時竹笑容滿面︰「諸位請坐,我們剛剛坐專列回來,听說季老召開總理辦公會,于是就趕來了,沒有事先通報,還望諸位恕罪哦……」眾人大笑。
「會已經開了兩天,遲遲不能達成統一意見,我正盼望著總統回來主持大局……」張謇想把位置讓給秦時竹,被後者笑著拒絕了,「季老,這是總理辦公會,您是主角,我听听就行啦。」謙讓一番,張謇還是坐在桌子中央,秦時竹在旁邊找了個位置,左手邊是葛洪義,右手邊是財政總長梁士怡,國務院秘書長張國淦迅速遞上了茶水和一堆文稿,悄聲說道︰「總統來得匆忙,想必還沒有看過前兩天的會議紀要,全部都在這里……」
梁士怡也從資料袋里掏出幾份材料遞給秦時竹︰「這是財政部關于目前國內通行貨幣之情況介紹……」
「諸位,會議現在正式開始。原本打算召開總理辦公會進行會議預備,特意約了財政梁總長、工商周總長、外交陸總長和民政岑總長舉行總理辦公會,結果由于意見分歧,遲遲不能達成一致,耽擱了日程。今日雖然名為總理辦公會,其實各部總長除國防陸總長外其余均已到齊,已算得上是內閣會議,總統也不辭辛勞親自參加,更讓我感到責任重大,無論如何要實現一個比較理想的結果……先請梁總長介紹一下市面貨幣情況。」
「目前我國市面貨幣主要有銀兩、銀圓、銅錢、銅圓、紙幣、外國貨幣等各種。其中又以銀圓及其衍生貨幣最為大宗……
第一為銀兩,我國自古通用銀作為貨幣,因一般交割皆以重量為衡器,故曰銀兩,與制錢配合使用。自清以來,大額交易用銀,小額用錢,國家稅收、政府開支用銀。而小民日用則用錢。銀乃稀罕物資,中國原產不多,自明中期以後。經呂宋而來之絲銀貿易為我國主要白銀來源(有興趣者可參見弗蘭克的《白銀資本》,對這一段歷史頗有不同尋常的分析)。
銀兩一般以銀錠形態存在。俗稱圓寶,分為官爐和私爐鑄造,前者主要是政府各項財政收入需納入國庫者——由布政使起解者曰地丁銀,由運使起解者曰鹽課銀,由糧道起解者曰漕項銀。由關監督起解者曰關稅銀,皆必傾熔成錠。私爐所鑄之銀主要在市面流通中使用。因為成色不一、重量各異,為保證流通,防止老實商民為刁民所騙,特成立公估局(類似于今日之質量監督局),上海為我國銀錠之最大產地。
由于各地銀兩成色標準不一,甲地通用之銀不能通用于乙地,乙地通用之銀亦不能通用于丙地,故需一通用標準予以衡量重量,一般謂之平碼,據中國銀行去年調查。各地通用之平法。即有一百七十余種,但如雲南的滇平、關平。廣西的關平與梧州的九九二平以及甘肅、新疆等省地平碼均未列入,大體可分為庫平、關平、漕平、市平四種︰
一、庫平。此是清廷征收各項租稅時所使用之官平,為全國納稅的標準,但其大小,並不一致,中央庫平與各地方庫平,有大小之差,甲省之庫平與乙省之庫平,又復有長短之別,甚至一省之中更有藩庫平、道庫平、鹽庫平的差別。大抵廣東庫平為最大,寧波庫平為最小,馬關條約規定我國庫平為3731256格利姆(克)。
二、關平。關平之設起于中外通商,而有正式條約規定︰「稅課銀兩由英交官設銀號,或紋銀或洋錢,按照道光二十三年在廣東所定多樣成色交納。」同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第九條又訂明︰向例英商定納稅餉,每百兩另交銀一兩二錢,作為傾之費,嗣後裁撤,英商無庸另交傾銀兩……這是關平之初步規定,其標準重量,較中央庫平尤大,每兩約重3768格利姆。
三、漕平。此是漕糧改征銀兩、折色以後所設,民間逐漸通用,成為一般通行的平碼。惟其標準重量亦因地而異,即同一地方亦少確定標準,如上海漕平據各方會告,重量即不一致,綜合各家之說,最大約合3676格利姆,最小為3656格利姆,通行九八規圓平碼。
四、市平。此是各地市場通用的平,名目繁多,雖老于銀錢業之人,也不一定能完全熟知。如漢口一地即各業各幫不同,名目多至十余種……此等市平中最適用者當抵公碼平、公估平、錢平及廣東之司碼平,上海九八規平與漢口洋例平最為通行……」
接下來的一長串文字是介紹所謂的公碼平、公估平、九八規平等平碼的來歷和內容,雖有資料輔佐,仍看得秦時竹頭疼不已。自義軍時代開始,7人地錢款基本都由夏海燕掌握,對于銀子只有一個大體印象,單位基本要以萬來計算,哪里顧得上細小的平碼差別?在這個時候,秦時竹深深領會了歷史上對于經濟部門有關情況匯報和計劃擬定的痛苦——滿紙都是專業地經濟術語和數字表格,對于文科出身的領導而言如讀天書,此種報告審批,說白了其實就是讓領導畫個圈而已,權力有和沒有一個樣。這種專家治國地論調是毛所不喜歡也是不甘心的,轟轟烈烈的群眾性運動才是他所欣賞和理解的,後來的文化大革命未必沒有從專家手中奪取治國權利地意思……站在這個立場思考問題,秦時竹不由得感到同情,也感到壓力,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只有硬著頭皮繼續看吧。
「第二為銀圓。我國自古以來通行制錢、銀兩。原本無銀圓,自中西貿易興盛後,才有銀圓出現,且均為外國銀圓,在外國銀行及其紙幣進入我國之前,外國銀圓已出現在我國市場之上。銀圓最初按其實際重量計價行使,每個銀圓合中國銀兩七錢三分,合制錢六、七百文。嘉慶以後。逐漸以枚計算,並出現銀圓價格離于含銀量之趨勢。外國商人便以銀圓套購中國白銀出口,加工鑄造。再輸入中國,賺取差價。
因此。盡管清中期以後鴉片大量輸入,我國對外貿易逆轉,外國銀圓仍繼續流入(與我們普遍所認為之白銀外流情況不太相符),且種類日漸增加,現今國內市面所見銀圓。主要有本洋、鷹洋、人洋,以及美、日、法各國貿易銀圓。」
本洋是指西班牙銀圓。五口通商以後,成為上海等地方一切華洋交易及匯兌行市的計賬單位,只是後來因為本洋停鑄,來源斷絕,勢力才逐漸衰弱。
鷹洋是墨西哥獨立後所鑄銀圓,因其幣面有鷹站立于仙人掌之上圖案(墨西哥國徽)而得名,在世界各地以中國流用最廣,最初于咸豐四年(1854)在廣州流通,不久即代本洋成為在我國流通地各種外國銀圓中最多的一種,主要行使于華東及華南。上海是鷹洋最大量的主要集中流通地。幾乎成為通貨接受的標準。清末外國銀行在上海發行紙幣,必以鷹洋作為兌換儲備。在北方各地。鷹洋作價也往往高于中國銀圓。自1905年5月1日墨西哥貨幣改為金本位制以後,來源斷絕,它在中國的勢力才漸漸衰落下去,據估計,清末時總額至少在三億圓以上。
人洋即英國貿易銀圓,又稱站人洋或杖洋,因幣面有不列顛尼亞女神手持叉杖而得名,這是英國在1895年在遠東發行的一種銀圓,主要鑄造于印度。英國在香港也曾設廠鑄造過銀圓試圖驅逐本洋及鷹洋,但是失敗。1895年英又作第二次嘗試,主要用于對華貿易,所以又名英國貿易銀圓。此種新幣鑄成之後,在中國境內通行無阻。最初在廣東最為通行,1900年以後,北方各地尤其在東北、天津一帶也頗盛行,在北方的市價往往超過中國龍洋和墨西哥鷹洋。
所謂美、日、法各國貿易銀圓是指此三國在對華貿易中專門使用的貨幣。日本銀圓,也稱龍洋,因幣面有龍紋圖形而得名,開始鑄造于1871年,是日本本國流通地本位貨幣,主要流通于南方的福建、江西、湖南等處;日俄戰爭以後,東北也廣為使用,主要來源是1897年日本改行金本位制後原有舊貨幣沒有銷毀而大量輸入地。美國貿易銀圓專供對遠東貿易使用,幣面圖形有女神坐象,手持一枝花,只通行于少數通商大埠。法國貿易銀圓也稱安南(今越南)銀圓,流通地區較為狹小,僅限于和安南接壤地雲南、廣西邊境適用。
這些銀圓,在座眾人大體都是見過的,只是後面那麼多來龍去脈,倒是未必很清楚。
梁士怡接著介紹中國銀圓︰「我國自鑄銀圓,大抵始于康熙圓年(1662年)之康熙寶藏,但為數寥寥,不見流傳,財政部查遍原戶部檔案,亦不見有所記載。最早見諸史料記載地,乃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所鑄之乾隆寶藏。其樣式為圓形,邊廓寫明年號,內中方框無眼,正面書漢文乾隆寶藏,背書唐古特文乾隆寶藏。重量分一錢五分、一錢、五分,以後又有半兩、三錢、二錢諸種。一律以純銀鑄造,重一錢之銀圓九枚易銀一兩,差額十分之一充作水火工錢。此種藏銀從康熙、乾隆到嘉慶、道光,歷代都有鑄造但為數不大。現如果誰有一枚,特別是乾隆、康熙寶藏,我願以百枚交換……」
清廷所鑄之中國銀圓,由西藏開始應用,蓋新疆、西藏一帶歷史上曾通行銀錢,為照顧當地風俗而加以體恤。同時,西藏地方和廓爾咯(尼泊爾)、印度等交往頗繁,外邦銀幣流入西藏較多,為適應這種需要,清廷決定在西藏鑄造銀圓。
在沿海和內地鑄造銀圓多由民間私鑄或由地方政府允許民間銀錢商號自鑄。乾隆年間廣東布政使曾允許銀匠仿鑄洋錢,嘉慶以後繼續發展,道光間更有廣板、福板、蘇板、土板等名目……中國用機器大量鑄造銀圓開始于廣東。光緒十三年(1887)兩廣總督張之洞奏請在廣東設造幣廠試鑄銀圓,光緒十五年開始鑄造,次年流通于市場,計分五種︰一號庫平72錢,二號36錢三號144錢,四號072錢,五號036錢。正面光緒圓寶四字用滿漢兩種文字,上環「廣東省造」,下環以「庫平七錢二分」標稱,背鑄龍紋,亦稱龍洋可用于商品交易、完糧納稅。不久又有湖北、四川等先後成立造幣廠,鑄造銀圓,遂使中國銀圓在市面開始流通。
自廣東、湖北開鑄龍洋之後,其余各省也紛紛自行設計仿照,當時各省所鑄銀圓,成色、分量參差不齊,市價高低不一,往往此省所鑄,到他省便不能流通。而且各省督撫均把鑄幣看成一種財源,以致發生鑄造過剩現象。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清廷以各省設局太多,所鑄銀圓成色參差不齊、不便民用為由,命令各省需用銀圓統由廣東、湖北兩省鑄造。
秦時竹插話了︰「燕孫兄,我看過廣東所鑄銀圓,其品質比不上鷹洋,為何還要各省歸並廣東制造?」
梁士怡笑了︰「總統有所不知,廣東銀圓雖不濟,但猶在各省之上,不得已而為之,不知總統可曾看見吉林大銀圓?」
秦時竹在東北呆了許久,想了半天似乎也沒有看見過,只好搖頭。
「吉林原本也鑄有銀圓,因品質太過惡劣,無人願用故不得不收回銷毀爾……」
「你這麼一說我倒還真想起來了,前些年為了擴充軍火制造,特意將吉林制幣局場地改為了兵工廠,當時還報廢了一堆機器,現在想來,大概就是那些專門鑄造劣質銀圓的機器吧……」眾皆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