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我要求第二次中央會議。重新決策。」列寧也急了,中國不是德國,德國負有更重要的使命和戰略,和俄國媾和,固然是為了解決東線問題,同時也順便搜刮一下戰利品,但反過來也說明德國的志向僅在于此。而中國就不同了,不但悄無聲息地出動了大軍,而且還明確提出了歸還領土的口號,更要命的是,德國實力雖然強于中國,但德國畢竟經過了2年半的戰爭消耗,在西線又有英法的牽制,不會用全力來對付俄國。中國就不同了,在秦時竹統一中國之後,基本沒有什麼大的戰爭,對日本的戰略反擊也在付出極小代價的情況下取得了勝利,現在數十萬大軍席卷而來,說白了就是處心積慮,早就等待這個機會。
從戰略態勢上來說,德國進攻的東線是俄國的精華部分。自然實力和抵抗力都要強,中國進攻的遠東是俄國控制力最為虛弱的部分,偏偏又近中國,這些因素,不得不考慮在內。
「托洛茨基同志,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列寧問道,現在布爾什維克黨內,列寧固然是最高領袖,但托洛茨基的地位亦不容小覷,沒有托洛茨基的支持,任何決策都是不能實現的,別列斯特談判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這些卑鄙的中國人,居然趁這個時候對我們發動進攻,我要把他們全部粉碎,粉碎。」托洛茨基看了電報之後異常氣惱,對與德國交戰,他反而沒有那麼多想法,因為這場戰爭是沙皇和德皇之間開始的,不是德國要找布爾什維克的麻煩,但中國人的進攻就不一樣了,挑在俄國革命、布爾什維克初掌權的時候進攻,明顯就是對準了布爾什維克。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分開來考慮,德國是德國,中國是中國,德國是為了戰利品,中國卻不一樣。各位同志。你們想,如果中國方面純粹為了沙皇的領土,在臨時政府剛剛建立的時候就可以向我們進攻,為什麼非得在我們布爾什維克剛剛建立政權的時候發動進攻?我認為,要警惕敵人的陰謀,中國是比德國更陰險的敵人,說不定,背後就有帝國主義的影子。」約瑟夫.斯大林此時排名不僅後,而且因為有異常強烈的權力欲和民族情緒,為正統布爾什維克中顯得尤為出挑,「我認為,鑒于目前的情況,可以對德國進行適當的讓步,對別列斯特中的談判條件進行部分修改,但對于中國的進攻,我認為不能夠姑息,1905年我們已經在日俄戰爭中輸了一場,現在不能輸第二場,否則,不但是布爾什維克的恥辱,而且遠東的領土有全面喪失的危險。」
「斯大林同志。有一點你要注意,日俄戰爭本質上是兩個帝國主義政府的戰爭,都是非正義的,不能視為布爾什維克的恥辱。」列寧知道斯大林中國格魯吉亞人有很強的大俄羅斯心結,甚至比俄羅斯人還俄羅斯人。
「戰爭的性質我認為暫時可以不討論,但有一點我贊同斯大林同志的意見,中國挑在這個時候進攻,絕對是赤果果的陰謀,背後沒有帝國主義的推動,我認為是不可能的。」布哈林在黨內一直有獨立的主張,經常發出不同的聲音,被一些非白即黑的兩分法人士當做是階級異己分子,甚至認為是叛徒。歷史也證明,列寧在世時,善于听取不同意見,對布哈林贊賞有加,雖然有「叛徒」的聲音,但他從不放在心上,但到了斯大林時期,布哈林已經有所收斂,斯大林仍然容不下他,依舊逃拖部了叛徒的罪名,成為大清洗的犧牲品。
「同志們,你們听听,中國的官方聲明就很成問題。第一,全部廢除俄國與中國簽訂的條約;第二,不承認目前任何一個政府可以代表俄國;第三,哪一個政權願意承認中國所要求的這些領土要求,中國便願意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願意承認其為代表俄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願意與之進行友好合作往來。」托洛茨基非常惱火,本來別列斯特的談判已經讓人夠傷筋動骨了,中國人在背後這一刀,可謂是凶狠之極!
「要害在第三條。」斯大林立即回應道,「按照中國人的意思,那豈不是說只要反動派願意向中國割讓這些領土,中國便願意承認他們所謂的反動政府?如果再割讓的多一點,從中國換取物資、軍火甚至軍隊,也是可以用來對付我們布爾什維克的了?所以,我堅決不同意和中國媾和,堅決主張還擊,中國不是德國,中國沒有那麼強的軍事實力,我們不必害怕。」
布哈林此時反而說道︰「我倒覺得,可以先去和中國方面洽談一下,討論目前的局面,最起碼,中國人現在向我們進攻,連宣戰書都沒下,實在是無理之極。」
這便是布哈林掉書袋了,中國既然不承認目前有政權可以代表俄國,自然也就沒有能夠下戰書的地方。如果下了戰書。反倒是承認某一方勢力能夠代表俄國了。再說了,按照秦時竹的套路,我們不是向俄國進攻,我們是去拿回自己的領土,這些領土的屬性在沙皇俄國崩潰,中國廢除與沙俄相關條約後,已經變成了無主物,關俄國和布爾什維克什麼事?
當然,這些都是明面上的話語,凡是智商不低于110的外交官,都能夠明白中國政府的宣言擺明了就是待價而沽的意思——誰出得起價錢。我就支持誰為俄國唯一合法政府!
中國人什麼時候變得如此狡猾了?
在一連串的變故面前,各國外交官不知道說什麼好,特別是英國公使朱爾典,感覺天都變了一樣。
中國出兵俄國,這不是好事,但是,反過來說,也不是什麼壞事。
上次中國在西伯利亞鐵路動手的時候,英法都是強烈反對的,無他,因為當時的臨時政府還是堅持對德作戰的盟友,中國對俄國的進攻,就是削弱俄國的力量,就是打擊同盟國對付德國的意圖,是要堅決反對的。但是,為了安撫中國,不至于讓這頭雄獅過于暴怒,適當的好處也是要給的,所以便有了那份協議。但現在,情況便截然不同了。俄國現在的政府——雖然英法不承認,但布爾什維克畢竟控制了中央政權,不但是階級上的異己分子,而且還一心和德國媾和,要退出戰爭,要削弱協約國的實力,這就讓英法百般不能忍受了。
中國人這個時候發動進攻,自然能夠對上英法的胃口,滿足英法報復布爾什維克的,現在英法還不會明確支持中國的領土要求,但是,未嘗不是可以進行談判的基礎。而中國的對俄三聲明,則讓這些老資格的外交官眼前一亮,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啊。
如果中國方面能夠出力,幫助陷入歐戰而無法自拔的英法對俄國反布爾什維克勢力進行支援,則英法並不介意為中國方面提供適當的報酬,至于中國人強烈要求的領土歸還,也不是不可以考慮。當然。海參威例外,這個遠東最重要的港口最好實現國際共管。
對于如何同中國談判,布爾什維克黨內存在不同意見,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可以和中國人談談。列寧在會場上力排眾議,指出︰「沙皇俄國從中國掠奪而來的領土都是非法的,所有被佔領土都應該歸還中國,但前提是,中國必須承認和支持布爾什維克政權,不能行使武力……」
對這一條,很多人不贊同,所以,列寧的表態只能作為個人意見,而不能寫入會議決議中去。
考慮到托洛茨基已經擔負了同德國談判的任務,斯大林又過于粗暴,列寧最後選定布哈林作為和中國談判的具體人選,希望能夠盡快展開和談。至于遠東的局勢,目前還不是遠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就能控制得了的,況且,那里也沒有布爾什維克掌握的軍隊和地盤,中國人要打,還是先讓他們打吧,反正布爾什維克開進去也得打仗。
全黨的當務之急,還是在與德國人的談判上,中國人再厲害也打不到莫斯科來。
于是,暫停的布列斯特談判恢復。作為外交人民委員(即外交部長)、談判代表團團長,托洛茨基臨行前與列寧約定︰如果德國下了最後通牒就讓步簽約。結果,德國果然向蘇俄下了最後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寧電報詢問對策,列寧立即復電堅持︰接受德國條件,立即簽約。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托洛茨基沒有接受列寧的建議,也沒有履行自己原先的承諾,而是發表了拒絕簽約的聲明,率團離開布列斯特。
對于信用的遵守程度,布爾什維克從來就不可。他卻不知道,魯登道夫巴不得俄國不同意條件,因為他也收到了情報,中國人幾十萬大軍進攻了遠東,赤塔、伯力都被中國人攻佔了,這是個好機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