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勢 第五卷 大展鴻圖 【第063章】 北方戰爭(38)

作者 ︰ 月影梧桐

「德國代表團已經到了法國談判停戰?」

「是的。而且,威廉皇帝已經退位。」

「那麼,德意志帝國不存在了?」

「閣下,是的,共和國已經成立了,這是我最後一次作為外交使節與您會面。」在見面會上,辛慈眼里飽含著淚水,他所為之奮斗的國家一夜之間崩塌,他個人也失去了奮斗的目標。

「辛慈先生,別這樣,我們還承認您是德國的代表,我們希望……」

「閣下,感謝您的厚愛,這個職位我已經不再適合擔當了。況且,德國已經戰敗,今後需要真正的外交官,我的用處已經不大了——而且,我發誓,我不樂意為共和國效命。」

「閣下要回國麼?」

「暫時還不能回去。」

「那好,希望閣下能夠安撫貴國的僑民。或許,在英法眼中。他們是被打敗了的德國人,但在我們的心目中,,德意志永遠是我們可的朋友。

「謝謝。」辛慈已經梗咽地說不出話來。

「如果可能,您可以將家屬全部接到中國來避難,我相信,每一個德國人在中國都能得到公正而友好的對待。戰爭雖然輸了,但德意志民眾不會喪失他們的聰明與勤勞……」

「閣下,如您所願!」送走了辛慈之後,中斷多時的戰略會議繼續召開。現在的重點是俄國方向。

「歐戰結束,英法馬上會把注意力集中到布爾什維克身上來,這沒有什麼好懷疑的——他們是不共戴天的死敵,另外,布爾什維克還有一個對手——波蘭。」秦時竹站起來說道,「我從不懷疑布爾什維克取得勝利的前景,但是我認為,必須要讓他們付出代價,如果要逃拖牢籠,得讓他們蛻一層皮。」

事實上,由于中國因素的強力介入和干涉,雖然因為德國延遲崩潰而隔離了協約國的直接武裝干涉,但因為中國的背後支持,高爾察克政權支撐了更久時間,在戰爭中造成了更大規模的損失,俄國所受的內傷更為嚴重,各類資源和黃金的外流也異常明顯。

現在,是輪到布爾什維克付出代價的時候了。秦時竹的態度異常堅決︰「必須要讓布爾什維克承認我們的領土主權。否則,即便高爾察克政權崩潰,我們也將與布爾什維克獨立戰斗。我就不信,紅軍能抵擋住我們與波蘭軍的東西對進!」

休養生息了一年,西伯利亞鐵路完成了部分路段的鐵軌更換工作,從恰克圖到西伯利亞鐵路業築起了輕便鐵路。現在,中國的力量處于巔峰期——只有實力才有和平!

共和國的成立意味著德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日子就這樣過去了。它不僅標志著一個偉大帝國的滅亡,而且還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四十八年前,俾斯麥實現了他統一德國的夙願,並在此過程中創造了德國和德國人的新形象,一種團結和堅忍不拔的形象。然而現在,這種形象突然消失了。一夜之間,東普魯士容克大地主和大企業主們的安全賴以依存的基礎崩潰了;一夜之間,隨著帝國國旗的降落,被大多數德國人作為他們那種保守而愛國的生活方式之基礎的政治哲學明顯地瓦解了。

面對威廉二世的避難請求,,荷蘭女王召開了內閣會議。經過簡短的討論之後,決定同意讓德國君主避難,並說服本廷克伯爵(他也曾榮獲聖約翰騎士勛章)答應到他的莊園避難。在威廉二世抵達荷蘭的第二天早晨,柏林市民醒來後,發現保皇報紙的報頭上沒有再印忠于霍亨索倫皇族的那些套話。柏林的《本地報》現在改名為《紅旗報》。《北德意志報》改成了《國際報》。

中午,首相艾伯特會見了顧問們,包括前政權的一些官員,他們討論了停戰協定的條款以及最高統帥部提出的「立即原封不動地接受協約同的條件」的要求。應該怎麼辦,他們對此已沒有什麼疑問,于是給斯帕的最高統帥部發了電報,指示他們通知埃茨貝格爾接受福煦的條件。同時打電報給威爾遜總統,請求他運用他在協約國中的影響,把德國被迫接受的那些「可怕的條件」放寬一些。

在貢比涅的列車車廂中,埃茨貝格爾只知道皇帝已經退位,成立了以艾伯特為首的新的人民政府。埃茨貝格爾和其他代表心里在捉模︰這到底是君主國還是共和國?艾伯特會不會毫不遲延地接受嚴峻的停火條件?最高統帥部的態度又如何?埃茨貝格爾和奧多夫一邊在森林中散步,一邊等待著德國國內的消息。一直等到下午七點半,才終于收到了兩份電報。一份是柏林拍來的,另一份是最高統帥部拍來的,授權埃茨貝格爾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但又指示又指出,這些條件將會在德國引起饑荒,如果可能的話,同他們談判爭取較好的條件,使人民能夠得到充足的食品。

當最後一次停戰談判開始時,已是7日凌晨。德國代表團逐條逐條地討價還價,試圖讓對方把條件改得更寬大些,爭論最激烈的是規定繼續實行封鎖的條款。雖然吵得如此激烈,英國代表還是答應把德國人要求取消封鎖的願望向他們的政府匯報。協約國還一致同意,停戰期間他們將向德國供應食品。到五點零五分,問題全部解決,為了盡早停止敵對行動,決定立刻把協定的最後一頁打印出來供代表們簽字。福煦和威姆斯首先簽了字。當溫特費爾特和範澤洛硬著頭皮去簽字時,淚水再次涌出了眼楮。最後一個簽名完畢是五點十分。但雙方都同意把簽字結束的時間正式定為五點鐘,六個小時以後,法國時間上午十一時,停戰開始生效。

然後埃茨貝格爾表示有話要說。他宣讀了四位德國全權代表的一份書面聲明,聲明提醒注意協定所允許的撤出軍隊和交出重要交通工具的時間太短。這也許會使他們無法實施這些條件,但這「既不是德國政府、也不是德國人民的過錯」。德國人民同一個敵對的世界對峙了五十個月,盡管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暴力行動,他們仍將維護自己的自由和統一。「一個有七千萬人民的民族在受苦受難,」聲明最後說,「但它沒有死亡。」

第一時間接到消息的勞合.喬治正在下院演講,他用激動而變得嘶啞了的聲音宣布,「到今天上午十一時,人類歷史上這場最殘酷、最可怕的戰爭就這樣結束了,我希望我們可以這樣說,到這個攸關人類命運的上午為止,任何戰爭都停止了。」議員們熱烈鼓掌歡呼。「此刻不是發表議論的時候,」他莊重地說。「我們心里充滿了感激之情,難以用語言充分地表達出來。」他提議全體議員一起去教堂「虔誠而恭敬地感謝上帝拯救世界于大難」。

在紐約,慶祝活動是在黎明前隨著一聲尖厲的空襲警報聲開始的。自由神像被燈火照得通明。工廠的汽笛和教堂的鐘聲齊鳴,人們紛紛走上街頭,亂哄哄地開始了游行。船員們拉響了船上的汽笛,打開了電燈,升起了旗幟。一些海員把電石燈扔進了海里。全市到處都是  啪啪的聲音。誰也無法入睡。到黎明時分,第五大街上已擠滿了歡樂的人群,人們象發狂似地盡情歡呼,揮動旗幟。男人們也不害羞地流出了眼淚。當大旗在市政廳徐徐升起的時候,十幾名音樂家奏起了愛國歌曲,人們也跟著唱了起來。市長海蘭宣布全市放假一天,並下令開始游行。游行隊伍每走過一個街區,都有人參加進來。據馬克.沙利文說,「打扮入時的女士們搖動著牛的頸鈴;流浪兒們又叫又跳;速記員們頭上戴著紙帽,紅的、白的、藍的都有;海員們戴著姑娘們的那種松軟的闊邊花式帽咧嘴大笑,而姑娘們則揮動著海員的帽子。游行隊伍中還有擠滿了吵吵嚷嚷的乘客的汽車。有一匹馬拉的馬車,有坐滿了格格大笑的姑娘們的農用貨車,有用卡車拉著的救生艇,還有被乘客擠得水泄不通的游覽車。」一輛卡車上裝著一口棺材,德國皇帝的模擬像被一次又一次地吊在那里。士兵們揮動著標語牌,上寫︰「再也不要讓我們吃大豆了!再也不要給我們假咖啡!再也不要讓我們象猴子那樣擠在又悶又熱的屋子里!」

在奧地利,哈不哈斯堡的厄運也就臨頭了。停戰協定簽字之前一刻鐘,首相拉馬什和內政大臣佩耶驅車來到舍恩布龍宮,拿出一份準備好的聲明要卡爾皇帝簽字。在這個聲明中,他答應不再參與「國事」。這意味著哈普斯堡王朝將放棄政權,但不放棄王位。局促不安的佩耶請求卡爾馬上簽字,否則工人們就會涌到舍恩布龍宮前來,「于是那些拒絕拋棄陛下的人就會在戰斗中被打死,陛下本人和皇室成員也將與他們同歸于盡。」拉馬什也很著急。他請求說,這個聲明預定要在下午三點鐘在維也納全城散發。

兩位大臣追著皇帝要他簽字,皇帝走到哪個房間,他們就跟到那個房間,而他總是沒好氣地揮手把他們攆走。「你們甚至連看都不讓我看一遍,我怎麼能簽字呢?」他們于是讓他看了擬好的聲明,他問皇後有什麼意見。皇後回答說︰「君主絕對不能自動退位。他可以被廢黜,他的至高無上的權力可以被取消。那樣做行。但那是暴力行動。至于退位——絕對不行,絕對不行,絕對不行!我寧願在這里跟你一起死。我們死了還有奧托嘛。即便我們全家都死了,哈普斯堡家族也還有別的人嘛!」

卡爾的一位謀士對他解釋說,這不是正式退位。他敦促皇帝在聲明上簽字,因為這個聲明為哈普斯堡王朝今後卷土重來保留了合法途徑。至于眼下,「現在到處都在發瘋,而瘋人院不是一位君主棲身的地方。」卡爾用鉛筆在聲明上簽字後,兩位大臣匆匆上了汽車,連忙趕到維也納市中心去了。維也納大街上依然擠滿了喜氣洋洋的人群,慶祝卡爾倒台,軍官們互相扯下了各自帽子上寫有大寫字母「K」的帽徽,而代之以涂有各民族色彩的帽徽,這些色彩代表曾經組成奧匈帝國的各個民族。

在莫斯科,列寧也在陽台上向群眾發表演說。工人和紅軍士兵們發出暴風雨般的歡呼。但與西方各國純粹的歡樂形成對比,列寧的表情激動而又深深的憂慮。慶祝活動一直持續到深夜。他們不是在慶祝戰爭結束,而是慶祝德國和奧地利暴發了革命。慶祝革命即將席卷全世界。新生的蘇維埃聯盟處于孤立的狀態終于結束了。但列寧內心的懷疑只對一位外國人菲利普斯.普賴斯透lo擔心中歐的革命發展得太緩慢了,不能從世界的那個地區給我們提供任何援助。」列寧聰明過人,他不會不意識到,既然西方現在已經征服了德國,他們就要認真地收拾布爾什維主義了。就在那一天,美國人和英國人在阿爾漢格爾附近同紅軍開始了流血戰斗。

在東京,日本人也在慶況停戰,並且已經在計算他們估計能夠從參加對德皇的遠征中得到的好處︰德國在太平洋的島嶼——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這一連串的島嶼在建起工事後,可以成為對付美國駐夏威夷艦隊今後任何威脅的強大防線。

在北京,獲悉德國已經最終戰敗的大本營做出決斷,要求中國派駐德國的外交官員和其他官方人員,利用德國政局動蕩、人心不穩的時節,千方百計地引進人才,千方百計地搜羅各種工業母機——這可是加速發展最重要的契機。

在前線,數百萬德國士兵感到他們被國內的那些人出賣了,那些罷工者、逃兵、猶太人、投機商和政客們。他們的陣線並沒有潰散,當市民們迫使將軍們投降的時候,他們是有秩序地撤退的。這無異于從背後捅了一刀。

在東部帕澤瓦爾克的醫院里,抱有同樣信念的下士阿道夫.希特勒仍然雙目失明地躺在帆布床上。貢比涅森林中的投降使他感到十分痛心。他簡直無法再活下去了。就在這時,一種「神奇的幻景」突然把他從痛苦中解救出來。如同聖胡安一樣,他听到有一個聲音在召喚他去拯救德國。頃刻之間,「一個奇跡出現了」一一希特勒周圍的黑暗消失了。他又能重見天日了!他莊嚴地發誓,就象他幾天前已經表示過的那樣,他要「成為一位政治家,用自己的精力去實施他所接到的命令」。他將履行自己的誓言︰進入政界,把德國從絕望的深淵拯救出來,恢復它應有的偉大形象……

4月7日的夜晚,是勝利者高興之時、失敗者沮喪之日。但無論如何,歷史上最野蠻的戰爭終于結束了——只有再過20年,人們才會在最野蠻三字後面加上「之一」。

秦時竹的言語飛快地變成了現實。停戰協定生效後,協約國立即騰出兵力加強對蘇維埃俄國的干涉。1919年4月以後,英法軍隊13萬人在南方的新羅西斯克、敖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登陸,先後佔領巴統、梯弗里斯、巴庫等城市,隨後兵分三路向莫斯科實施主要突擊,因遇蘇維埃游擊隊和起義部隊的激烈抵抗,只向內地推進100∼150公里。英、美、日則增派援軍在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加強對白衛軍的援助。針對當時的形勢,紅軍貫徹列寧的戰略方針,決心在白衛軍同干涉軍會合之前,先殲滅白衛軍,再擊敗協約國軍隊。

這次,最後一次決定性挑戰來自西線。波蘭在德國投降後復國,英、法、美都非常重視這個東歐「大國」對蘇維埃政權的遏制作用。由于協約國(尤其是法國)的支持,以及對蘇維埃政權的蔑視和過度的自信,波蘭政府制訂了宏大的擴張計劃,試圖將歷史上波蘭勢力範圍所及之處全部佔領。1919年,波蘭已經趁俄國內戰佔領了明斯克,控制了半個烏克蘭。半年不到的時間,波蘭已擁有74萬軍隊,一場戰事同樣迫在眉睫。波蘭在英、法的鼓動下提出了苛刻的和平條件,被拒絕後于立即大舉進攻……

波蘭戰局的演變牽動著大本營里眾人的心,誰都意識到,布爾什維克的崛起已經不可阻擋,關鍵是,能夠讓對方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布列斯特》條約已經隨著德國的戰敗而被俄國方面宣布取消了,可見,布爾什維克除了實力,是不會關注某些外交條文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國勢最新章節 | 國勢全文閱讀 | 國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