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勢 第五卷 大展鴻圖 【第064章】 北方戰爭(39)

作者 ︰ 月影梧桐

西山大本營的戰略會議發展到了有關經濟和戰略走向討論的階段。

「歐戰爆發到現在結束。已近5年,不需諱言,這5年當中,我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歐戰一開始,各國的注意力焦點便放在了本國身上,原來加在中國之上的有關經濟壓迫和侵略頓時減輕,突出表現在工業產品輸入的銳減和出口產品的劇增。

在戰爭爆發後,一部分因為各國的航運都調集用于本國的戰爭資源收集,另一部分則是工業能力進行戰爭轉向和戰爭內斂。以德國為例,因為航運受到封鎖,德國對中國的工業品出口幾乎斷絕,原來化工、機械等都是大宗輸出物資,歐戰一開始,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這個過程中,一貫堅持「進口替代」方針的北方實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大批原來非進口貨不可的商品在國內被制造出來。一開始也許質量和價格都不如進口貨,但由于進口斷絕和國內的產業扶持,慢慢規模開始擴大,原本擁有的技術儲備和研發優勢迅速體現。在這5年當中,北方實業的工業總產值(以1914年不變價格計算,增長了近20倍)。即便扣除物價因素,增長水平也在16倍以上,稱得上前無古人的高速。更令人值得稱道的是,由于有了穩定的原料供應和市場需求,再加上日益提升的技術水平,北方實業生產的替代品質量越來越好,成本也越來越低,在批量化大生產特別是流水線方式生產後,已經可以完全和進口貨相媲美——考慮到這個過程還是漸次抽調熟練工人支援軍工的背景,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有目共睹。

當然,也有一些客觀因素造就了這個局面。第一就是中日沖突,原本西方列強的產品退出市場後,日貨有望佔據一席之地,但因為中日沖突大大惡化了民眾對日貨的觀感,使得日貨直接被驅逐出了市場。為什麼日本國內也有一股反對陸軍的勢力,就是因為嗅覺敏銳的財閥不願意放棄中國市場的原因所在。但後來哪怕中日休戰,中國和日本的關系也未回復到站前,至于日貨的銷路,在民族感情之外,因為成本提升、國貨質量進步等緣故,喪失了原來的勢頭-——不僅未能擴大市場,反而失去了不少份額。

第二就是關稅保護,關稅保護的要害在于兩層。一層是進口關稅提高,雖然還沒有徹底實現關稅自主,但起碼進口關稅已經較之從前翻了一倍,對于進口商品有了天然的抵制效應。更要緊的是出口關稅保護,由于歐戰對各種物資需求迫切。使得基礎原材料價格大漲,出口關稅的大增更是加劇了不平衡,使得國貨相對于進口商品有了較大的回旋余地。

但是,現在歐戰結束了,經濟轉折也隨之到來。

「從這幾年的發展來看,全國實業建設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工業產值和主要工業品生產能力提升了好幾倍,大批原本不能生產、產量較低或者技術水平不夠的工業品,在整個時期發展迅速。特別是軍工行業,大本營有過統計,除了英法美德以外,我國是軍火生產的第五大國(不包括海軍裝備),無論是生產能力、供應效率還是技術水平都超過了日本、俄國、奧地利、意大利等國家,這5年以來,不但充分滿足了自身國防建設的需要,有力地支援了收回青島、反擊日本侵略、逐鹿計劃等行動,而且還大量出口,積聚了財富,完善了戰略目的,為進一步增強國防實力打下了基礎。得益于這5年以來的不但提升的技術水平和出口軍火積累的經費,國防軍的整體裝備能力已經略勝于日本。對俄國有較大的裝備優勢,在海軍領域,差距也進一步縮小。」

「但是,」秦時竹緊接著來了一個轉折,「歐戰結束,形勢發生了重要變化,我們不得不預先做好準備。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主要有5個方面的沖擊。

第一,進口品卷土重來。歐戰結束,西歐各國的內部需求比如大為縮減,而在戰時擴充起來的工業能力必須找到一個出口,恢復對華出口,重新佔領中國市場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和目標。

第二,戰爭景氣結束,大宗物資價格下跌。諸位可以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歐戰結束的消息一傳出,主要大宗商品的現貨價格並未發生劇烈變化,但是遠月期貨價格卻大幅下挫——這是進行劇烈價格調整的前兆

西山大本營的戰略會議發展到了有關經濟和戰略走向討論的階段。

「歐戰爆發到現在結束,已近5年,不需諱言,這5年當中,我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歐戰一開始,各國的注意力焦點便放在了本國身上,原來加在中國之上的有關經濟壓迫和侵略頓時減輕,突出表現在工業產品輸入的銳減和出口產品的劇增。

在戰爭爆發後,一部分因為各國的航運都調集用于本國的戰爭資源收集,另一部分則是工業能力進行戰爭轉向和戰爭內斂。以德國為例,因為航運受到封鎖,德國對中國的工業品出口幾乎斷絕。原來化工、機械等都是大宗輸出物資,歐戰一開始,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在這個過程中,一貫堅持「進口替代」方針的北方實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大批原來非進口貨不可的商品在國內被制造出來。一開始也許質量和價格都不如進口貨,但由于進口斷絕和國內的產業扶持,慢慢規模開始擴大,原本擁有的技術儲備和研發優勢迅速體現。在這5年當中,北方實業的工業總產值(以1914年不變價格計算,增長了近20倍),即便扣除物價因素,增長水平也在16倍以上,稱得上前無古人的高速。更令人值得稱道的是,由于有了穩定的原料供應和市場需求,再加上日益提升的技術水平,北方實業生產的替代品質量越來越好,成本也越來越低,在批量化大生產特別是流水線方式生產後,已經可以完全和進口貨相媲美——考慮到這個過程還是漸次抽調熟練工人支援軍工的背景,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有目共睹。

當然,也有一些客觀因素造就了這個局面。第一就是中日沖突,原本西方列強的產品退出市場後,日貨有望佔據一席之地。但因為中日沖突大大惡化了民眾對日貨的觀感,使得日貨直接被驅逐出了市場。為什麼日本國內也有一股反對陸軍的勢力,就是因為嗅覺敏銳的財閥不願意放棄中國市場的原因所在。但後來哪怕中日休戰,中國和日本的關系也未回復到站前,至于日貨的銷路,在民族感情之外,因為成本提升、國貨質量進步等緣故,喪失了原來的勢頭-——不僅未能擴大市場,反而失去了不少份額。

第二就是關稅保護,關稅保護的要害在于兩層。一層是進口關稅提高,雖然還沒有徹底實現關稅自主。但起碼進口關稅已經較之從前翻了一倍,對于進口商品有了天然的抵制效應。更要緊的是出口關稅保護,由于歐戰對各種物資需求迫切,使得基礎原材料價格大漲,出口關稅的大增更是加劇了不平衡,使得國貨相對于進口商品有了較大的回旋余地。

但是,現在歐戰結束了,經濟轉折也隨之到來。

「從這幾年的發展來看,全國實業建設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工業產值和主要工業品生產能力提升了好幾倍,大批原本不能生產、產量較低或者技術水平不夠的工業品,在整個時期發展迅速。特別是軍工行業,大本營有過統計,除了英法美德以外,我國是軍火生產的第五大國(不包括海軍裝備),無論是生產能力、供應效率還是技術水平都超過了日本、俄國、奧地利、意大利等國家,這5年以來,不但充分滿足了自身國防建設的需要,有力地支援了收回青島、反擊日本侵略、逐鹿計劃等行動,而且還大量出口,積聚了財富,完善了戰略目的,為進一步增強國防實力打下了基礎。得益于這5年以來的不但提升的技術水平和出口軍火積累的經費,國防軍的整體裝備能力已經略勝于日本,對俄國有較大的裝備優勢,在海軍領域,差距也進一步縮小。」

「但是,」秦時竹緊接著來了一個轉折,「歐戰結束,形勢發生了重要變化,我們不得不預先做好準備。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主要有5個方面的沖擊。

第一,進口品卷土重來。歐戰結束,西歐各國的內部需求比如大為縮減,而在戰時擴充起來的工業能力必須找到一個出口,恢復對華出口,重新佔領中國市場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和目標。

第二。戰爭景氣結束,大宗物資價格下跌。諸位可以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歐戰結束的消息一傳出,主要大宗商品的現貨價格並未發生劇烈變化,但是遠月期貨價格卻大幅下挫——這是進行劇烈價格調整的前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國勢最新章節 | 國勢全文閱讀 | 國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