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勢 第五卷 大展鴻圖 【第022章】 民國三考

作者 ︰ 月影梧桐

︰最近有讀者在評區質疑戰前德國資產數量,我不敢妄加評斷說對錯,只擺一下我的數據來源。傳更新根據《帕爾格雷夫世界歷史統計》第四版,歐洲卷第960頁國民賬戶序列F當年淨增資本總值資料,按1913不變價格計算,19001913年這14年間德國淨增加資本91億馬克,按照馬克與英鎊22:1的匯率,折合英鎊為同時,考慮到在賬目處理固定資產的攤銷年份一般為1215年,姑且按14年攤銷計算,意味著正好攤銷一遍,將這個數字還原回去,19001913德國資本投資總額在3億英鎊左右。這還僅僅是19001913這14年的投資額,在1900德國已是世界第二強國的前提下,1900以前的資本基礎只多不少。另外,一戰基本沒有涉及德國本土,德國經濟基本是完整保留下來的,1914191是另一個工業投資高峰,工業資本總量飛速增長,但因為戰爭緣故,沒有確切統計數據。當然,3億不見得完全是工業領域的,但哪怕打個折,也很容易超過40億英鎊。

因此,對「所謂1919年協約國估計德國工業資產總量不超過40億英鎊」的觀點我深表質疑,不知道能否列明具體的籍或者論文來源,如果僅僅是論壇或者網絡的觀點,很難令人信服。

另外。北方集團在歐美金融市場賺錢主力不是靠股票,股票不但容量有限而且有很多限制,北方集團主要靠期貨、外匯和黃金市場,這幾個市場的容量大、流動性高而且限制性少。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了解一下。海、深圳股票市場一天1000個億的成交量算是很高了,而海期貨市場光螺紋鋼期貨一個品種交易量大的時候一天就有400萬手每手交易額算3.5萬,約1400億的成交量。因為期貨、外匯、黃金等都是T+0交易,一天理論可以交易無限次。

所謂民國三大考,當然是這幾年逐步形成的一種社會風氣。第一考是每年9月的公務員考試,中央各部、各省都要舉行公務員考試,雖然取消科舉很多年了,但鯉魚跳龍門的念頭從未在民間斷絕。若說老百姓對政府近幾年施針最好的印象是什麼,公務員考試絕對排的前三。滿清廢除了科舉,從內容來衡量自然是不錯的,但因為阻止了士紳進入官僚的途徑。遭到所有知識分子的摒棄,公務員考試卻是結結實實與做官聯系在一起的,豈能不引起人們的趨之若鶩?說到底,大家追求的只是考試做官這個相對公平的方式與躋身官場的快速捷徑,對于考什麼內容大可以商榷。哪怕規定考甲骨文。用不了幾年,中國就能形成甲骨文研究高潮。

第二考是每年6月的升學考試。初等小學升高等小學,小學升中學,中學升大學等各類升學考試全部安排在這個時節。哪怕在發達城區推廣6年普及教育,也至少有40%的學生會被考試刷下去。單純的升學考試已是時人關注的焦點。一旦升學與公務員考試掛起鉤來,那就更不得了。沒有中學文憑或中等師範學堂文憑。是沒有資格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教育部做過測算,青年學生一路從初等小學升來,差不多1000個里只有1個才能升入大學,當然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能通過這座獨木橋順利前行的,自然是升學考試的功勞。好在中華民族應試能力之強是出了名的,對于從到下的考試,所有人都認為公平、公正。

第三考不是國家機關正式組織的,而是一種自發形成的現象。民國正式成立以後,每年3月份北方集團各成員企業都會進行技術比武和招工。考試主要出于兩個目的,一個是在北方集團體系內建立工人技術等級制度,每個工人都要按照工種進行評定。這是北方集團參照軍隊軍餃制度以後精心定出來的,每個工種均分為19級,1級最低,9級最高,學徒則是預備級,級別與年資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能力。在北方集團體系內,不但薪水、福利與等級直接掛鉤,在社會地位、榮譽等方面,高級別也具有優勢,級別多少通過工作服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像有些車床九級工,可以在不借助精密測量儀器的情況下,單憑眼力和感覺將零件加工誤差控制在0.1毫米左右,端的是十分了得。在北方集團內部有句順口溜,「做到九級工,給個縣長也不換」,九級工的薪水是縣長薪水的3倍,集團按照技術專家的標準給予獨棟2層小樓居住,外出時可以申請專車。自然,九級工的頭餃也不是那麼好拿的,北方集團內數百萬的工人隊伍,擁有九級工的還不到3000個,這還散布在全國各地。而全國縣級以的官員卻有一萬多個,從稀缺性的角度來說,還真是給個縣長也不換。

除了內部定級以外,北方集團還面向外部招考,每年的招聘工作就是通過3月份的招考來實現的。于是乎,如同學子趕考一樣,凡是有點想法,有點追求的工人都會在這個時間點赴北方集團的招考。北方集團待遇之優渥、發展前景之好是出了名的。薪水待遇只是一個方面,除此以外的方方面面更是讓人眼紅心熱,工作滿1年就可以進入工人專屬住宅區,一般稱某某新村。里面集中供電、供水,各類設施一應俱全,不僅有自己的商店,還有自己的學校和醫院。活月兌月兌一個小社會,每到晚或者周末,劇院還會放電影。活在這個新村里,所有人才明白什麼是文明生活,體會到的是尊重、尊嚴與驕傲。

企業辦社會在歷史是被否定的,但在眼下的民國,這套體系被所有人叫好,構成了秦時竹政權的堅實基礎。為什麼全國下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所有人都說沈麒昌、禹之謨等人的好話。都贊揚他們的功績,原因就在于此這個企業辦社會的套路。北方集團不是為了幾個人或者一些人發家致富,而是真真切切為這個國家在考慮,將更多的利益反饋給工人階層。當北方集團的工人下班後能看電影、逛商場、洗熱水澡的時候,別的企業的工說不定還在繼續干活,這種鮮明的反差只會激勵他將工作做得更好——不好好干活,怎麼對得起這份待遇?

一個人或許當不了官、成不了知識分子,因為這需要天賦。但當好一個工人卻容易得多。在這樣樣板效應和對比之下,每年北方集團的工人招考就成為所有人趨之若鶩的地方,高門檻帶來的是高效率。表面看北方集團在企業辦社會的時候投入了大量金錢,可也通過了效率提升獲得了額外的發展空間。更融洽了勞資關系,在北方集團里。磨洋工、偷奸耍滑是沒有市場的,在享受優厚待遇的同時。每個人都在拼命工作。因為,每年北方集團招考,都是10個甚至20個工人競爭一個位置,好中選好,優中選優。即便進入了集團體系,也不意味著萬事大吉,集團還有末位淘汰制度,連續兩次排名或者總計三次排名最後是要被毫不留情裁撤地,這也意味著被逐出工人新村。

通過招考擠壓與人才流動,北方集團還形成了溢出效應,使得外部企業成為北方集團熟練工的培養基地。用時髦的段子來概括,每個工人,「要麼是在北方集團工,要麼是在準備去北方集團工的路」,迫使北方集團以外的資本家也不敢過分壓迫工人,原本租界里、開放口岸洋人辦的血汗工廠難以為繼,就連在香港工作的工人,都想方設法要回來。只有在這樣的工廠里,才真真切切覺得自己像個人。

在社會保障法案正式通過以後,北方集團立刻發表聲明表示擁護,精心遴選出30余家全資企業參與試點,並明確提出在5年內建成惠及所有在職員工指試點企業的社保體系。一想到滿臉油污的工人階級也要和受人尊敬的政府官員、教師一樣享有醫療、養老保險時,所有人都是按耐不住的高興——這當真是天掉下來的餡餅。同樣,當年的招工考試競爭就更激烈了,進去以後不僅意味著現在有了保障,將來都有了保障。

實際,企業辦社會也直接推動著北方集團自身的發展,住房、馬路等市政建設需要水泥、鋼材,水電需要設備,運行在新村內的當當車需要交通工具,這些反過來又促進了集團體系內提供這類產品的企業發展。工人獲得較高的收入很大程度又通過消費還原為集團的自我市場,數百萬的工人,幾千萬工人家屬所形成的消費市場還是異常可觀的,除了對工業產品的需求外,他們關于餐飲、購物、娛樂等方面的需求又刺激了商業的發展,並帶動了房地產的提升,畢竟工人新村除了工人住宅的產權歸于集團外,其他規劃好的公用設施和消費中心都是商業化的。與後世單純企業辦社會還有點不一樣,多少考慮了商業運作與資產升值。

其實,工人新村對城市而言,相當于又形成了一個「租界」,但這個租界與原城區不是畸形寄生的關系,而是良性互動的產物,它提供了一種較高的、具有示範效應、惠及較多人群的文明生活水平與方式,同時又沒有外國租界中的民族壓迫與歧視。至于貧富差距帶來階級壓迫,在沒有人身依附的前提下,階級對立在這個區域內並不是重點,更何況貧富差距本來就是先天存在的,工人新村的目的並不是對此加以改造。

對工人新村的經營事實如同對產業的經營一樣,同樣是個先投入後產出的過程,用秦時竹的話說,既要算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從第三考的盛況來看,已經成功了,而且在向外傳遞。張謇的大生集團在南通仿效工人新村開展了大生新村的建設,周學熙、簡家兄弟等一流資本家,也提出了希望納入工人新村一體建設的要求。

也許,在秦時竹的心目中,新村建設未嘗不是一條民國特色城市化的道路。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國勢最新章節 | 國勢全文閱讀 | 國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