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逆案的聖旨很快便頒布中外,桓震看了,又是驚訝,又是惱怒,又是心痛,朱由檢當真一點不差的按照歷史的軌跡發展,漸漸變成一個暴戾恣睢的君主,難道漢人衣冠也終于還是要亡在他的手里了嗎?可是聖旨已經發下,他再是心里不滿,那也無可如何,總不能沖到朱由檢面前去說你將聖旨給我改了罷?何況就算自己當真一頭撞去,今日的朱由檢也早已不同往昔,又怎能給他輕易哄過。郁悶不已,想要去訪韓爌,轉念一想,此刻韓爌的處境必定也是不佳,自己何苦再去給他添亂?
想來想去,終于還是不能眼看事態擴大,匆匆趕回自家去,閉門草章,次日便遞將上去。章奏中說道,倘若容忍官員借逆案之機而泄私憤,不獨國法威嚴蕩然無存,更易招致廷臣植黨,以私情干公事,百害而無一利。請求崇禎批準重定逆案,將查無實據的另案處理。
恰好同一日,閣臣劉鴻訓也上了一個奏章,內容卻與桓震的截然相反,指摘了逆案之中五十余個「當重懲而輕處」的,要求皇帝更改判決,對這些人加重處罰。
兩相比較之下,崇禎自然偏向持論嚴厲的劉鴻訓,在午朝時候當著眾臣之面將桓震好生訓斥了一頓,說他「以廣搜顧怨為虞,而甘為之容私曲徇」,更當眾威脅說再有求情者按同黨論處。這麼一來再也沒有人敢說逆案過重,那些案中之人,也只好自認倒霉去了。
桓震受了這番大辱,走出左順門的時候,一氣之下只想辭官滾蛋。甚麼亡國滅種,皇帝自己都不著急,他一個四品官兒,憑甚麼改變歷史?面對著一個不可理喻的皇帝,就算給他早知道歷史的發展,又能有什麼用處?這種時候,他實在不願一人獨處,然而若要他與傅山相對,那就仿佛自己的心思全能給他看穿一般很是不快,當下又去尋孫元化,心想找些幾何題做來玩耍也是好的。
他平時常來孫家,與看門老僕很是熟悉,也不要他通報,徑自進去。剛繞過照壁,便听見孫元化在堂上笑得很是爽快,急步走進,卻見他正看著一封信哈哈發笑。桓震不知他笑些甚麼,上去問時,卻是徐光啟奉了起復的詔書,就要從上海老家來北京了。這事並非桓震該管,凝神一想,記得似乎前幾日的邸報上曾經登載過,當下笑道︰「恭喜恭喜,震久聞令師的大名,只恨無緣一見,這下可好了。」
孫元化很是高興,連道徐光啟見了桓震也必定十分談得來,計算日子,從上海來北京,水旱兩路,怎麼也得半個多月。況且徐光啟年事已高,也未必即刻便能動身。他年近五十,听得老師暮年復出,居然有些雀躍不已。
桓震給他的喜事一沖,心里郁悶的情緒也淡了不少,當下又同孫元化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談起來,無非是一些算題、火器之類的事情。談著談著,孫元化忽然嘆道︰「其實那些洋教士們,本也不是個個都懂得造火炮的。有人以為會得天文自然會得造炮,那是一廂情願了。」桓震忽發奇想,問他京中可有天主堂。孫元化瞧了他一眼,很是吃驚,這個人好像對天主教並不感到稀奇的樣子,開口便問教堂,難道是想入教麼?當下便帶桓震去了宣武門外教堂。
那教堂是利瑪竇主持建造的,時人稱為南堂。其實桓震倒並不想信教,只是一時需要宗教的安寧氣氛而已。然而他同一班信徒一起,跪在那里听完了聖詩,非但沒有任何的安寧,心中卻反而更加煩躁不安起來。
孫元化認得這里的神父,耶穌會中國教區會長龍華民,他是意大利人,萬歷年間就已經來了北京,說得一口流利的官話,還給自己取了字叫做精華。桓震也過去同他打招呼,听說他是意大利人,好奇心突起,順口問道︰「你見過達芬奇畫的蒙娜麗莎麼?」龍華民十分驚訝,這個人竟然知道達芬奇!瞧了桓震半天,試探似的問道︰「那麼你知道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麼?」『這些人名的譯法,肯定不會與今日相同,然而我還是用了今天的標準譯名,因為明朝的時候似乎並沒人翻譯過這些。』
桓震笑笑,答道︰「知道的,可是我更喜歡達芬奇,因為他不光只是畫畫,還懂得發明東西。」瞧了一眼教堂,問道︰「你們這里為何不掛《最後的晚餐》呢?我還以為凡是教堂都會掛的。」龍華民反問道︰「兄弟,你以前曾經見過我們的人麼?」他說「我們的人」,那便是西洋傳教士了。桓震搖頭道︰「不,你是第一個。」
龍華民臉上露出不信的神色,搖頭道︰「那不可能,你怎麼知道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桓震微微一笑,道︰「我還知道你們的國家正在分裂,整個意大利並不是統一的,拜佔廷人、阿拉伯人、諾曼人,都來欺壓你們的人民,佔領你們的土地,就如我們的五胡亂華一般,是不是?你們的佛羅倫薩共和國有一個叫做馬基雅維利的人,他說權術,殘暴,偽善,狡詐,謊言,背信棄義,只要有利于君主,那就都是理所當然,是不是?」
龍華民大驚失色,桓震所說的這些,每一樣都是事實,他在胸前畫了個十字,喃喃說了幾句意大利文,握著桓震的手,說道︰「你是天主派來的使徒麼?你一定是的,求你告訴我,我們意大利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變成一體?」桓震自然知道加富爾統一的事情,可是卻不能對他說,不然豈不是真的變成甚麼使徒了?當下搖頭示意不知道。龍華民一臉失望的神色,許久才確認桓震只不過是個曉得許多自己家鄉事情的明人罷了。
不過單是如此,也叫他對桓震十分親近起來,拉著他滔滔不絕的講起老家那不勒斯的事情。桓震倒也听得十分有趣,不時反問兩句。
這天兩人談得十分盡興,臨別時候龍華民還力邀桓震下次去他家里做客,說有許多本國帶來的玩意要給他鑒賞。桓震難得在這個時代認識一個外國人,自然一口答應。
回去的路上,孫元化忽然問道︰「百里,方才你說那馬……,他說的那些,都是真的麼?」桓震知道他指的是馬基雅維利,想了一想,道︰「他只是這麼說,但並沒人真照他說的去做。不然意大利早已經統一了。」仰望天空,嘆了口氣,道︰「他就像是咱們春秋時候的法家,可惜君主全都不听他的。」孫元化默然不語。要他接受馬基雅維利,確乎有些離譜。
桓震見他不說話,忽然從孫元化想到袁崇煥那里去,暗想袁崇煥這時候不是早應該給閹黨逼迫辭職回家去了麼?認真回想看過的邸報,似乎也並不見有他起復的消息,大約現在還是在廣東呆著。既然早晚要發生的事情,自然要做足了人情,況且他既在御史之任,替袁崇煥辯明冤枉也是職責所在。當晚回去便寫好了奏折,請求復用袁崇煥守遼東,次日遞了上去。
崇禎皇帝卻也久聞袁蠻子的大名鼎鼎,當即批復,遷袁崇煥為右都御史、視兵部添注左侍郎事,著所在地方官敦促上道。袁崇煥收到詔書之後,並沒立刻啟程,而是遲延到了明年四月,那是後話。
他一同遞上去的另外一個奏折,卻是請求考核天下官吏,開恩科,選拔人才。逆案之後,朝廷中留下了大量空缺的職位須要填補,利用這個京察的機會,也可以淘汰掉一批不能勝任的庸官。崇禎本來就是一個朝氣蓬勃,勇于改革的皇帝,桓震奏折中說要不拘資格年歷,憑救時濟世的實際才干選拔人才,也十分合乎他的心意,當即在散朝之後留了桓震偏殿召對。
桓震這還是頭一次進到朱由檢辦公的地方,只見殿里陳設並不華麗,最顯眼的就是那一張特別寬大的幾案,上面堆滿了奏折。
朱由檢在書桌後坐了下來,示意桓震免跪,劈頭問道︰「才先?守先?」桓震不加思索,月兌口答道︰「先才後守。」朱由檢面露喜色,一閃即逝,旋即皺眉道︰「目下魏黨方除,朝綱崩壞,官員貪賄,政事懈怠,風紀日下,擇官而不以守,能得長久乎?」
桓震答道︰「唯因政事懈怠,風紀日下,才須要先才後守。有才無守之人,只要嚴加監察,便不能危害國家;有守無才之人,雖然不犯過錯,然而于國事全無補益。即如今日之遼東,若用一二腐儒守之,其于袁崇煥何?」
朱由檢卻並不十分滿意,追問道︰「然則何以監察?倘若監察之人也同流合污,那又如何?」桓震苦笑不已,心想連四百年後的現代中國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怎麼能給你說清?想了一想,道︰「一人監察,可以同流合污,然而若是百人監察,未必便百人一齊同流合污起來。」他說這句話,便是現代民主的基本原理了,然而朱由檢卻不會明白,只道桓震的意思是要朝臣互相監督,心想自古以來不都是如此的麼?
又問道︰「京察有用否?」桓震答道︰「有用與否,在于所察為何。若是只講究詞藻雕飾華美,那麼選拔的不是能臣,只是文書記室而已。臣以為,當試以策論,選當時大事為題,或遼事,或國帑等等不一,選格外出眾者,依其所答之題安置。譬如某官言遼東兵事有理,則可使其軍前任職。某官理國帑得法,則可使入戶部。」
朱由檢點了點頭,忽然道︰「朕現下出兩道策論,一為平遼,一為國帑,卿且與朕做來,便在此地做。」桓震一驚,自己方才只是隨便說說,想不到他居然現學現賣,要在自己身上檢驗效果起來。然而這卻也是一個機會,當下請了紙筆座位,坐下便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