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吳家大院
格兒和安茹是不會跟我一同去吳家賀喜的,她倆討厭那些熱鬧的場景,而且家里面的醬缸需要翻攪,這些活足夠他們忙活的了。
「還是男人自在,在外面花天酒地,還說什麼必須的應酬,結果苦活累活都是我們這些女人干了。」格兒見我要走,忍不住地抱怨。
我知道這是說風涼話呢,而我又不能多說什麼,本來也是,我是去喝酒的,順便看看這吳家是什麼情景。
臨走的時候,我還不忘假惺惺地對格兒說道︰「從今天開始,你們就不要白天去街市上了,又沒有多少人,費那個勁干嘛呀!」
「不去,要死要活的有什麼用,我們也知道福好享,安茹,今天我們關門睡大覺。」
安茹正在切塊醬胚,進行醬油制作,她聞听格兒和她說話,只是小聲地「奧」了一聲。
我听這話語氣不對呀,怎麼火藥這麼濃呀,我對格兒解釋道︰「我也是從大局考慮,我也是害怕你們受累,所以才這樣建議的,你肯千萬別生氣呀。」
自從來到窯灣,我特別害怕格兒生氣,她每次一生氣我就覺得好像自己做錯了事情一般,于是也總是想方設法安慰她讓她開心。
安茹在面板面前一邊攪拌醬塊,一邊朝我使眼色,示意我別講話。
撿個空,趁著格兒不在,安茹悄聲對我說道︰「哥,你該干嘛干嘛去吧,姐現在心情不好,與你無關。」
「誰惹她了?我沒有得罪她呀!」
「你忙去吧,您不懂的,女人家的事情!」
安茹的一句話讓我啞口,我也知道女人見紅的那幾天有時候情緒是不高的,我還真不能再問了,于是對安茹說道︰「你好好照顧你姐,我走了!」
安茹道︰「嗯,別廢話了,哥,你在這里小心把火藥桶引爆!」說著安茹竟然嘻哈著將我往院門外推。
午後的街道上人少了很多,有的院落門臉直接關門,主人這個時候也許在睡覺,這是小鎮的生活習慣,改不了的。
吳家大院今日特別熱鬧,看這吳家大院就和本地的民居有著完全不同的特色,也和山西人的院落也不一樣。西大街和中大街上多居住著山西的移民,房屋布局結構嚴謹,宅面狹而長,窗小、門小、庭院小,這是山西民宅的典型特征︰天井院。
而眼前這吳家大院,讓我近距離領略了福建人的建築風格,有防台風暴雨的功能,宅院門窗寬大,有防海盜結構。院子前有那棟高大的影壁牆。影壁牆後五間行衙大堂,堂前一排廊檐柱。行衙大堂後是二道院,五間東樓廊檐出廈,西邊三間瓦房,北三間過道房。第三道院東三間樓,西三間瓦房,北是三間過道樓,前後都有廊檐出廈。第四道院是吳家臨中大街商業門市,院內青磚鋪地,東面五間樓房,西三間樓房臨街,六間門市樓和街北面松柏堂藥店相對。院道是青磚、石板,房屋為木結構框架。這吳家大院前門在回民街,後門在中大街,四進院落,西南大門是座如意門樓,紫紅漆的大門,一尺多高的門檔,三級青石台階。門兩邊青石鼓戶對,門樓兩邊各有一間耳房。里面院房的布局是前屋不能高于主屋,西屋房間不能多于東屋房間。吳家大院院落寬大,是窯灣其它房屋不可相比的。房屋總數粗略估計一下有近三百間。
真是大手筆,大氣魄,這是我等這些鄉民只能望其項背的,難怪我的鄰居都說了「窯灣景色無限美,放眼望去吳半街。」吳家也許是我們窯灣有史以來最有錢的一戶人家。
因為我去的時候稍微有點早,我就準備先到吳家大院的鄰居趙信隆太爺爺的家里小坐一會兒。
我從臨街的永昌茶食店里買了四斤兩提兜的江西特產的山楂糕,這山楂糕我吃過,水潤綿甜,入口即化,含糖量少,特別適合年齡大的老人吃。我買山楂糕的目的是為了孝敬我在這個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親人——趙信隆太爺爺的,雖然他和我自己的太爺爺也許已經出了五伏了,是堂兄弟以外的那層兄弟關系,具體是什麼兄弟我也被弄得頭暈。但是畢竟,我們同根同源。趙信隆太爺爺,是如今我們趙姓家族里最德高望重的人。我的爺爺和我的父親,都是他手藝的傳承人,早在我在下邳城的時候,我父親就說我們趙家醬油的淵源就是趙信隆的手藝,如今老人已經接近九十多歲了,精神依然健碩,是我們窯灣醬園工藝的標志性人物。
「太爺爺,我說要來看你呢,一直也沒有得閑。」
老人家耳不聾眼不花,拄著一根龍頭拐杖,坐在後廳的太師椅上,眯著眼楮,看著我說道︰「你個小兔崽子,就嘴甜;我也知道你忙,不來我也理解,你們店里就三個人很辛苦的吧?」
我點頭說道︰「嗯,不過生意還好,所以忙點也是開心的。」
太爺爺微微一笑道︰「年輕人就得多吃點苦,你爺爺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吃的苦可比你們多多了。」說著他用手指著南邊的大堤堰,繼續說道︰「當時我們剛來到這兒,是前明朝熹宗三年左右的時間吧,距今都五十年了,這兒冬季旱夏季澇,糧食十年九空,那大堤堰就是那個時候開始我們一泥包一泥包用肩膀挑出來的……」
我微笑著傾听老人家講述過去的故事,講述一個我並不了解的時代。
但是我最感興趣的他還是不願意跟我說。老人家很多次都在特意地回避一段曾經的仇恨。
我還是忍不住地問道︰「太爺爺,吳寶才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這個時候五嬸進來了,五嬸是太爺爺長子的第五個兒子的媳婦,她對我做了一個禁口的手勢,然後訓斥我道︰「問那干嘛?人都死光了,你還問干嘛,記住仇恨呀?」
我趕緊向五嬸解釋道︰「不是,我總得了解一下我們家族的事情吧,不能忘祖呀,他們當初殺害我二叔和三叔一家的時候可是一點情面也沒有留呀!不就是因為走錯了路嗎,至于滅門嗎,如今康熙爺還大赦天下呢!」
五嬸不屑一顧地笑道︰「還不能忘祖,說得好听,他們吳家業全都在後來的馬陵山土匪的尋仇中死光了,還剩下一戶,也在地震中玩完了,你若想報仇都找不到地方。還有一個人,就是吳寶才的老婆,在馬陵山下她閨女家里住了,你去殺她去吧,我看你怎麼下得了手……」
「怎麼?」我疑惑地問五嬸道,「怎麼報仇還下不了手呀?」
五嬸搖搖頭說道︰「看來我大哥真的什麼都沒有跟你說,那人是你姑姑,你自己的親姑姑,你殺她去吧!」
這一瞬間我的頭腦一懵,「我的親姑姑,吳寶才是我姑父?」
太爺爺對五嬸說道︰「不是不讓你說了嗎!他姑姑走的時候再三告誡我們要我們告訴的嗎!」
太爺爺也有點激動,手里拿著的拐杖都有點顫抖。
我趕緊過去將太爺爺扶住,我知道老人家不能生氣,不能動怒。
五嬸走過來,給太爺爺倒了一杯茶說道︰「爺爺你別生氣,算我錯了,以後再也不說了。」
五嬸對我說道︰「今天爺爺就交給你了,你五叔在那龍門酒家給吳家幫忙呢,他們今天整整宴請了整條街人,全窯灣所有的酒店都被他們家承包了,真是闊氣,也不知道怎麼那麼多的錢的!」
時間也差不多了,外面吳家門口已經有更多喧嚷的鄉民了。
我和一個丫環一左一右攙扶著太爺爺走出院子,向吳家走去。
一路上眾人都很自覺地給太爺爺讓出一條路來同時熱情地向老人家打招呼。
整個街道上擠滿了人,比凌晨的集市還要熱鬧。全是本鎮的鄉民,老人、孩子,大姑娘、小媳婦,大家喜氣洋洋,都趕來看熱鬧。吳家大門口的鞭炮已經放好,鑼鼓隊也已準備就緒,大紅的地毯已經鋪好在廊檐下方,窯灣本地官府的老爺鄉紳和其他受邀請的貴賓已經緩步走上主席台的位置。
隨著鞭炮聲的隆隆炸響,歡樂的舞獅表演在煙霧繚繞之中躍動精彩的步伐,有家里的佣人按照事先的設計已經將美味的糖果拋向圍觀的群眾,老百姓在擁擠當中搶著那些美味的糖果。吳家的主人,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精神矍鑠,神采奕奕,帶著他的家人不斷地向來往的賓客行禮。現場幾位名流,包括我們小鎮的最高的長官,包括太爺爺,還包括鎮上最老的私塾先生,還有窯灣商業聯盟的負責人,他們在大紅地毯上,沉著穩重地拿起盤子中的剪刀, 嚓一聲,剪刀飛舞,大家將朱紅的綢緞剪斷,嶄新的吳紅星店牌展現在大家面前,然後被高高的掛上門楣,現場的氣氛達到了最頂峰。
我扶著太爺爺,在吳老爺的帶領下,一路向他的院子中走去,這是他們家族第一次開門迎客。
在經過吳家小姐閨房的時候,我听見二樓的閨房里面傳來幽幽的古箏聲,聲音清脆悅耳,宛如潺潺的流水,又似山林間鳥鳴的清音。我實在無法想象這是晨間和我吵架的那位女子的彈奏。
而我又不能多問什麼,我扶著太爺爺在院中影壁牆的那副報喜圖前靜靜地站立,看著牆上的喜鵲登枝的吉祥圖案,細細欣賞花紋的精致和美麗。
太爺爺對五老爺說道︰「我趙家四十多間房子在這窯灣街就已經算是很了不起了,只是沒有想到吳家更是大手筆呀!」
五老爺說道︰「老先生客氣了,老先生在這鎮上德高望重,我哪里敢和老先生爭光喲。」
「先生這箏音不知是你家哪位小姐的彈奏呀?」我問道。
「奧,這是我的大兒子家的千金,平時嬌慣得厲害,只會彈奏一些山水清音,今日這麼熱鬧,也不下來幫助我照顧客人,真是甚沒有禮貌呀。」
「哪里,」我說道,「吳家小姐乃是千金碧玉之身,這些世俗碌碌確實不應惹她煩心的。」
始終我沒有看見西面的這扇門打開過,吳家小姐的窗戶也不曾露半條縫隙,真不知道屋里有什麼好待的。要是格兒或者安茹早就好悶死了。我就知道格兒和安茹的房間的窗戶從來就沒有關上過,夏天還要從里面遮上一層紗網,繼續開著通風。
按照吳家給我們的安排,我們被安排在了鎮西的得月樓酒家。
得月樓,小鎮上開得最早的一家酒家,當初選址的時候,還頗費一番周折,因為靠近河岸,就不可能按照本地的建築模式去建設,因為地基就是很大的問題,你得防潮還得防漲潮,最後是瓦匠們依勢而建,就建在河邊的懸崖邊上,十多根木頭是房屋的唯一支撐,從下往上看,恰似空中樓閣一般,這家酒店青瓦飛檐,回廊婉轉,加上雕刻裝飾無比精美,韻味十足,倒也讓很多來往的賓客流連忘返。站在二樓的窗口,可以遠眺遠處河上的旖旎風光,漁歌歡唱,白帆點點,用一位詩人的話說︰「滿目魚帆入酒意,駱馬湖歌月照窗。」
今天的得月樓被吳家安排了十多桌,有上百口人在這家酒家就餐,門口有大紅的橫幅,上面寫著「恭賀吳家煙絲管開業志喜」的字樣。
來到樓上,我有幸和宗柏雲、趙學敏兩位老先生坐一桌,我是沾了太爺爺的光,跟他們坐一桌我能夠學到很多的東西,作為窯灣特產甜油的發明人,听听他們的想法對我以後制作甜油有很大的啟發。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滿桌的熱情就被調動起來了,大家放開了喝萬茂酒坊的老瓦縫酒,盡情地交談。
趙學敏五十多歲了,在我向他敬酒的時候問我道︰「小伙子,甜油的工藝是否又做了改進?」
我恭敬地說道︰「經過學生多日的研究,我發現如何將室內的溫度保持比人的體溫稍高一點的合適的溫度。」
「你是怎麼做的?說來听听。」
我將我的做法娓娓說道︰「我們原先的時候是用棉布棉花等物將面塊放在陰暗的室內加溫,後來我發現這一招效果並不明顯,我就嘗試著用農村的秸稈,包括麥草玉蜀黍稻草等的秸稈,堆滿了屋子,然後再進行加熱,這樣做的最終好處是做出的醬菜和甜油糧食香味更濃了,而且味道真的更甘醇。」
趙學敏擊掌道︰「你說的這一方法我們還真沒有試過,回去嘗試著研究一下。」
我說道︰「先生辛苦了。」
「我哪里辛苦喲,一切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全靠你們自己去模索,如果好大家再推廣開來,如果說有功勞也是大家的功勞。」
宗柏雲老先生也一直在傾听我的話,我述說的過程中他不斷地點頭,頻頻稱是。
宗柏雲向太爺爺說道︰「老先生真是好福氣呀,窯灣醬園生意一日比一日紅火,前途無量呀。」
說得太爺爺臉上洋溢著無限的笑意……